(828)-
自從會寫作文以來,我一直都想好好的寫出,一篇與竹子有關的文章來。可是一再的寫作之後發現,想要寫篇自己滿意的竹子文章並不容易。曾有一段時間很洩氣,不過,一顆不甘蟄伏之心仍然蠢蠢欲動,所以才會有竹子之文章,斷斷續續的出現於網上。
故鄉山坪上的竹子園裏,在老祖父年代就已植滿竹子。桂竹、苦竹、麻竹、箭竹與烏葉子、湘妃竹、成林之後修竹芊芊,蓊鬱蒼翠,錯落有緻。每逢春夏竹筍輪流飆竄,五、六十年下來,何時吃何筍幾成定規,從來没人會作深入的追究。時季一到,自然的它就會出現於餐桌上。
竹園裡的桂竹筍,節長筍嫩最受歡迎。苦竹、麻竹、竹筍稍帶苦味但退熱一級棒。母親常用它們煲湯,老祖母却喜歡用它們的肉塊鹵醬筍。這種醬筍酸中帶鮮,單炒清吃或與肥肉同炒,滋味雋永令人難忘。而麻筍封肉,更是我家人百吃不厭的強項。
箭竹修整只長人腰之高,竹筍細小如指,炒肉醬或炒肥肉都不錯吃。它是我們家的寶貝,因為它的竹身節長筆直,所以常被拿來製作童玩或文具。每年箭竹筍期,村人呼朋引伴前來採筍。
老祖父總是含著煙斗,笑臉站立在竹園前,歡迎村人前來摘筍。因有她門前來採筍,這才能使我家竹園保持健康。鄰居愛屋及烏,當然很照顧我家的竹林。近些年來真的風不調雨不順,氣候不是酷寒便是酷暑。
山園竹林裏的竹子很多焦尾,竹筍產量也銳減許多。往年春雨灑過眾筍競飆,今年春雨不來便罷,一來卻又豪雨連連,結果造成土石流沖刷。許多竹子倒塌委地,交通受到阻礙,鄰近山坡新栽的觀音竹,也都被山泥掩埋了一大半。
山洪平息家人僱工清理現場,許多竹子已經奄奄一息。桂竹筍在雨前已經採收一些,苦竹麻竹較慢倒也没甚麼變化。但是這些箭竹不知為何大肆放花,白綠相間說有多難看便有多難看。
狀況意外,家人滿懷憂慮。因為在老輩眼中,竹子開花是不祥之兆,而今竹花遍目怎不令人擔心呢。其實,竹子開花乃為自然現象。自然輪迴不值得大驚小怪,它們與命裏運氣全不相關。
在農會推廣課上班的大伯說:「竹子開花象徵著,它的生命週期即將結束。」他說:「竹子開花前一年便已停止長筍,開花後竹枝在一兩年內必然枯死。」大自然的奧秘就是在此,枯死後的竹子根部依然繼續生長,它的生命依然存在。等待來年春雨一灑再度抽芽長葉,趕在夏季來臨之前,它們又綠意盎然迎風招搖矣!
大伯從小就堅持學農,週遭生物之生長秩序他最清楚。在故鄉有「小農神」之稱號,當年故鄉的牛心柿經他改良後,樹果大小適中人人喜歡。對於竹子更是用心,光只研究它的生態,就已耗去他不少的青春。是故,他現在做出來的解釋,很容易被鄉人們所接受。
竹子開花有如稻禾,它會結出一串串米粒大的竹米。印象中,在老祖母年代裏,媽媽曾經將竹米採集回來用鍋炊煮。沸滾之後殼裂米爆,白綿綿的竹米粥放鹹加甜都不錯吃。
竹米粥軟糯可口,帶著一股獨有的竹香味。十歲那年吃過一次,至今對它記憶猶新。第二次是在十五年後吃到,其滋味似乎比前次所吃的印象更加深刻。之後,舉家北遷,竹園出售各房平分。從此與竹子關係越離越遠,乃至將它們給忘啦。
根據大伯之言:「竹米落地五、七年後會發芽長成幼苗,至於開花週期三、五十年極為平常。」常聽大伯說:「有的竹子搞怪,繁衍百年也不開花。有些竹子依賴地下莖傳宗接代,它更不容易開花。」
大伯的理論讓我更明瞭竹子的生態,故對不祥之說完全不予採信。」這回箭竹開花並未引起我的反應,倒是左鄰右舍緊張得坐立不安。為了讓別人能夠明白竹子生態,所以寫下此文與大家分享。
且說,我的初中同學林文正(化名),家住五股鄰近的林口台地。他家擁有一大片的綠竹筍林,每年筍季來臨我都會去他家打工。年年都做相同的工作,挖筍技術不知不覺裡,已然大有進步而不自知。
林家的竹筍每年產季有兩期,前期從端午節至七月中元普渡左右。這段期間出土的綠竹筍,口感鮮甜脆嫩最是好吃。無論生吃熟吃皆爽脆適口,煎炒煮湯好吃得不得了。
我喜歡吃清炒的竹筍,這樣最能吃出原味。時下人流行涼筍沙拉,但我寧願生吃清炒,尤其今年天候乾燥雨少,嫩筍之甜度將會更甜更順嘴,保證一吃就會上癮。初中畢業之後,我們各上高中,每年只有在寒暑假才見面。
不過上了高中之後,我到他家已成為熟客上坐。已經不再入林掘筍啦。每次去林家探訪,午餐或晚餐都會有不同的竹筍料理上桌。特別是在筍期尖峰時間,花樣更是多得令人應接不暇。
最常見的涼筍和排骨筍湯或筍塊雞湯,這會兒見不到了,倒是清炒或三杯味道獨特入口香淳。林家有道不傳絶味,那就是利用嫩筍尖與東坡肉同燒,越燉肉越爛入口即化。筍肉飽吸肉汁精華沁入筍內,入口香汁四溢華潤無比。
林家父執來宇伯曾教我如何選筍?老人家年紀八十有餘,神采奕奕聲音宏亮。他說:剛鏟下之筍切口處會流出汁液,筍農為保品質不變,立即將切口處在土面拖幾下,好讓泥土保護汁液慢速外流。
來宇伯說:一般買筍人都誤以為切口帶泥就表示竹筍新鮮,其實未必。因為一些不肖筍農,常將過時三五天以上之竹筍,加工抹泥以利銷售。購買時只需用指甲輕按切口,嫩老利可辨之。
其次是用手的感覺掂一掂竹筍重量,重量越沉者表示內涵水分越多,水多之竹筍品質不會差到哪裡。筍重越輕表示出土越久,其汁液已經流失不少。所以用手掂重量,不是行家不懂此法。
再者,筍體筍尖之顏色也可供作參考,呈綠色者表示它出土久,要不就是筍位之覆蓋不夠。這種「出青」之竹筍,味到特苦不太好吃。但若懂得去青或與肥肉同煮,其實味道也蠻不錯吃的。
來宇伯說到這裡停下來,起火點燃他的香煙,我以為他還有許多秘訣要教我。誰知他點完香煙之後便無下文,於是我好奇問他,是否還有啥麼秘訣要告訴我?他笑笑的說就只這些而已,差點没把我的眼鏡跌破哩。
綠竹筍只要新鮮現挖的,無論煎炒煮炸、或紅燒、或者熱烤、它的滋味都很不錯。如果一次買了太多,無法一次煮完吃完之時,最好用廢報紙將它包緊,然後外層套上塑膠袋,放入冰箱保存一星期都沒問題。
今年雨水少竹筍又逢豐收,價錢低掛不起,導致筍農個個叫苦連天。回家之時,林家主人吩咐我多載些竹筍回家。可是我已人老不堪負荷,所以,只載一些意思意思罷了。我那同學林文正,唯恐我帶的太少不夠意思。他拼命的將筍擠裝入袋,我卻頻說說這樣就夠了!
老同學好朋友就是這樣熱心,一裝再裝就怕太少,他的熱情實在感人。臨走之時望著那一大袋的竹筍,我心不禁想著:「雖然有筍可吃心情不錯,今天回家就盡性的享受它吧!」不過,想到林家竹筍今年豐收無法銷出去,一股興奮之心頓時涼卻了一半。 [待續]。
自從會寫作文以來,我一直都想好好的寫出,一篇與竹子有關的文章來。可是一再的寫作之後發現,想要寫篇自己滿意的竹子文章並不容易。曾有一段時間很洩氣,不過,一顆不甘蟄伏之心仍然蠢蠢欲動,所以才會有竹子之文章,斷斷續續的出現於網上。
故鄉山坪上的竹子園裏,在老祖父年代就已植滿竹子。桂竹、苦竹、麻竹、箭竹與烏葉子、湘妃竹、成林之後修竹芊芊,蓊鬱蒼翠,錯落有緻。每逢春夏竹筍輪流飆竄,五、六十年下來,何時吃何筍幾成定規,從來没人會作深入的追究。時季一到,自然的它就會出現於餐桌上。
竹園裡的桂竹筍,節長筍嫩最受歡迎。苦竹、麻竹、竹筍稍帶苦味但退熱一級棒。母親常用它們煲湯,老祖母却喜歡用它們的肉塊鹵醬筍。這種醬筍酸中帶鮮,單炒清吃或與肥肉同炒,滋味雋永令人難忘。而麻筍封肉,更是我家人百吃不厭的強項。
箭竹修整只長人腰之高,竹筍細小如指,炒肉醬或炒肥肉都不錯吃。它是我們家的寶貝,因為它的竹身節長筆直,所以常被拿來製作童玩或文具。每年箭竹筍期,村人呼朋引伴前來採筍。
老祖父總是含著煙斗,笑臉站立在竹園前,歡迎村人前來摘筍。因有她門前來採筍,這才能使我家竹園保持健康。鄰居愛屋及烏,當然很照顧我家的竹林。近些年來真的風不調雨不順,氣候不是酷寒便是酷暑。
山園竹林裏的竹子很多焦尾,竹筍產量也銳減許多。往年春雨灑過眾筍競飆,今年春雨不來便罷,一來卻又豪雨連連,結果造成土石流沖刷。許多竹子倒塌委地,交通受到阻礙,鄰近山坡新栽的觀音竹,也都被山泥掩埋了一大半。
山洪平息家人僱工清理現場,許多竹子已經奄奄一息。桂竹筍在雨前已經採收一些,苦竹麻竹較慢倒也没甚麼變化。但是這些箭竹不知為何大肆放花,白綠相間說有多難看便有多難看。
狀況意外,家人滿懷憂慮。因為在老輩眼中,竹子開花是不祥之兆,而今竹花遍目怎不令人擔心呢。其實,竹子開花乃為自然現象。自然輪迴不值得大驚小怪,它們與命裏運氣全不相關。
在農會推廣課上班的大伯說:「竹子開花象徵著,它的生命週期即將結束。」他說:「竹子開花前一年便已停止長筍,開花後竹枝在一兩年內必然枯死。」大自然的奧秘就是在此,枯死後的竹子根部依然繼續生長,它的生命依然存在。等待來年春雨一灑再度抽芽長葉,趕在夏季來臨之前,它們又綠意盎然迎風招搖矣!
大伯從小就堅持學農,週遭生物之生長秩序他最清楚。在故鄉有「小農神」之稱號,當年故鄉的牛心柿經他改良後,樹果大小適中人人喜歡。對於竹子更是用心,光只研究它的生態,就已耗去他不少的青春。是故,他現在做出來的解釋,很容易被鄉人們所接受。
竹子開花有如稻禾,它會結出一串串米粒大的竹米。印象中,在老祖母年代裏,媽媽曾經將竹米採集回來用鍋炊煮。沸滾之後殼裂米爆,白綿綿的竹米粥放鹹加甜都不錯吃。
竹米粥軟糯可口,帶著一股獨有的竹香味。十歲那年吃過一次,至今對它記憶猶新。第二次是在十五年後吃到,其滋味似乎比前次所吃的印象更加深刻。之後,舉家北遷,竹園出售各房平分。從此與竹子關係越離越遠,乃至將它們給忘啦。
根據大伯之言:「竹米落地五、七年後會發芽長成幼苗,至於開花週期三、五十年極為平常。」常聽大伯說:「有的竹子搞怪,繁衍百年也不開花。有些竹子依賴地下莖傳宗接代,它更不容易開花。」
大伯的理論讓我更明瞭竹子的生態,故對不祥之說完全不予採信。」這回箭竹開花並未引起我的反應,倒是左鄰右舍緊張得坐立不安。為了讓別人能夠明白竹子生態,所以寫下此文與大家分享。
且說,我的初中同學林文正(化名),家住五股鄰近的林口台地。他家擁有一大片的綠竹筍林,每年筍季來臨我都會去他家打工。年年都做相同的工作,挖筍技術不知不覺裡,已然大有進步而不自知。
林家的竹筍每年產季有兩期,前期從端午節至七月中元普渡左右。這段期間出土的綠竹筍,口感鮮甜脆嫩最是好吃。無論生吃熟吃皆爽脆適口,煎炒煮湯好吃得不得了。
我喜歡吃清炒的竹筍,這樣最能吃出原味。時下人流行涼筍沙拉,但我寧願生吃清炒,尤其今年天候乾燥雨少,嫩筍之甜度將會更甜更順嘴,保證一吃就會上癮。初中畢業之後,我們各上高中,每年只有在寒暑假才見面。
不過上了高中之後,我到他家已成為熟客上坐。已經不再入林掘筍啦。每次去林家探訪,午餐或晚餐都會有不同的竹筍料理上桌。特別是在筍期尖峰時間,花樣更是多得令人應接不暇。
最常見的涼筍和排骨筍湯或筍塊雞湯,這會兒見不到了,倒是清炒或三杯味道獨特入口香淳。林家有道不傳絶味,那就是利用嫩筍尖與東坡肉同燒,越燉肉越爛入口即化。筍肉飽吸肉汁精華沁入筍內,入口香汁四溢華潤無比。
林家父執來宇伯曾教我如何選筍?老人家年紀八十有餘,神采奕奕聲音宏亮。他說:剛鏟下之筍切口處會流出汁液,筍農為保品質不變,立即將切口處在土面拖幾下,好讓泥土保護汁液慢速外流。
來宇伯說:一般買筍人都誤以為切口帶泥就表示竹筍新鮮,其實未必。因為一些不肖筍農,常將過時三五天以上之竹筍,加工抹泥以利銷售。購買時只需用指甲輕按切口,嫩老利可辨之。
其次是用手的感覺掂一掂竹筍重量,重量越沉者表示內涵水分越多,水多之竹筍品質不會差到哪裡。筍重越輕表示出土越久,其汁液已經流失不少。所以用手掂重量,不是行家不懂此法。
再者,筍體筍尖之顏色也可供作參考,呈綠色者表示它出土久,要不就是筍位之覆蓋不夠。這種「出青」之竹筍,味到特苦不太好吃。但若懂得去青或與肥肉同煮,其實味道也蠻不錯吃的。
來宇伯說到這裡停下來,起火點燃他的香煙,我以為他還有許多秘訣要教我。誰知他點完香煙之後便無下文,於是我好奇問他,是否還有啥麼秘訣要告訴我?他笑笑的說就只這些而已,差點没把我的眼鏡跌破哩。
綠竹筍只要新鮮現挖的,無論煎炒煮炸、或紅燒、或者熱烤、它的滋味都很不錯。如果一次買了太多,無法一次煮完吃完之時,最好用廢報紙將它包緊,然後外層套上塑膠袋,放入冰箱保存一星期都沒問題。
今年雨水少竹筍又逢豐收,價錢低掛不起,導致筍農個個叫苦連天。回家之時,林家主人吩咐我多載些竹筍回家。可是我已人老不堪負荷,所以,只載一些意思意思罷了。我那同學林文正,唯恐我帶的太少不夠意思。他拼命的將筍擠裝入袋,我卻頻說說這樣就夠了!
老同學好朋友就是這樣熱心,一裝再裝就怕太少,他的熱情實在感人。臨走之時望著那一大袋的竹筍,我心不禁想著:「雖然有筍可吃心情不錯,今天回家就盡性的享受它吧!」不過,想到林家竹筍今年豐收無法銷出去,一股興奮之心頓時涼卻了一半。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