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1)-
我認為出生於書香世家是種痛苦,每日曙光未明就得起床,灑掃內外之後,必須立即到書房接受晨課,朗讀千字文、三字經、或增廣賢文。循序漸進,日日不斷。我四歲啟蒙,跟隨老祖父學習國學基礎教育。
六歲開始背誦唐詩,偶而還需學做對聯。讀詩是跟隨叔公,在他老人家的竹管煙斗底下,三天默誦一首詩絕對不准漏失。萬一有個漏字或漏句,老人家手中之煙斗頭,「喀」的一聲,便在你的頭上開花。
受擊之處瞬間腫包隆起,痛楚難忍。這種切膚之痛,一輩子都難忘記。或許就是在這種高壓鞭策之下,未上小學的我,已能默記許多詩詞歌賦,同時也學會了吟詠詩詞。儘管如此,老實說,我並不喜歡它們。不過,當我讀到一些不按牌理之打油詩,或者一些俚俗的竹枝詞,我卻喜歡得不得了。
這些玩意兒過目不忘,經常在書房外吟哦回味。有時候被老祖父聽見,他會置之一笑。但被老叔公聽了,肯定一頓排頭又是少不了的。老叔公上詩詞課程,安排得十分緊湊。每日上課最苦惱之事,莫過於平仄遣遣字之訓練。
老人家搖頭晃腦的念著,我與堂兄弟就得尾隨跟讀。如果中途停頓應接不上,一大篇的平仄平仄仄平平,連帶他的口水噴得你滿頭如雨下。有時候老人家睡眠不足,還會被他劈頭狂罵一番。
然而,他老人家的譴責或者怒罵,我都當之如馬耳東風過耳即忘。等他罵累了罵夠了,我仍然依舊我行我素,絲毫不受其影響。不過說真格的,老叔公在課堂上雖然執教嚴格,可是私下他卻是一個溫煦之長輩。
家中大大小小對他都很尊敬,尤其他的古詩之精,鄉中不做第二人想。許多富家想延聘他做西席,但都被他予以婉拒了。我不喜歡古詩之平仄限制,還有那些為了平仄之對仗,苦苦尋字填詩之麻煩。不過,我偶而也會附庸風雅一番。信手拈來一些歪詩,自我欣賞洋洋自得。每每於搖頭晃腦之餘,心中還會興起一股,莫名其妙的成就感咧。
某日,我見到蘭陽文學徵文,一時興起便以一篇「蘭陽竹枝詞」參予競賽。結果是入圍了,可惜決賽卻是名落孫山外。從此未再參予任何的徵詩活動,直到客家徵童詩之時,馮婦再作,然因多次參予皆未入圍,一興二衰三竭之後,於是擱下詩筆,從此不再參予任何徵詩活動矣。
千禧年台灣政黨輪替之後,天災連連,風不調來雨也不順,有感而發,寫了一篇「哀哉福爾摩沙」之長詩。此詩PO在個人之部落格上,萬沒想到招來一些政治狂熱者之圍剿,從此真的我詩已死,不再亂動詩筆矣。
附:『哀哉福爾摩沙』
婆娑之洋,美麗台灣。翠嶺橫亙,玉帶腰攬。皚皚美景,爾今安在。
天災過處,土崩石流。滾滾洪水,溢溝渠滿。農作浸泡,市價難堪。
政治口水,信心滿滿。恁地災害,猶逞心機。民心盡失,沾沾自喜。
策略煌煌,對策籮筐。上下責任,各自擔當。雨過天青,萬諾皆忘。
婆娑之洋,美麗台灣。五湖四海,灌耳名揚。龍頭牛首,爾今安在。
貿易萎縮,舉步艱難。亞太營運,眼看換班。工廠林立,舊色斑然。
景氣失調,雙手一攤。外勞引進,劣幣驅良。管理無方,國際嚷嚷。
事態擴大,顏面無光。極力塗抹,終究開窗。雲淡風清,官差平安。
婆娑之洋,美麗台灣。豐衣足食,意氣昂揚。富裕生活,爾今安在。
民間歡樂,遠離塵寰。父慈子孝,不復存在。兄恭弟敬,鬩牆取代。
竊盜橫行,夢寐失歡。心驚肉跳,宅第不安。敦親睦鄰,處處懸崖。
教育失敗,教改離乖。道德斷層,風俗敗壞。欲振舊觀,耐心等待。
寶島台灣經過一陣子劇變,人心散渙治安不良。可是高位依然不為所動,推責有人唱衰,事實策略失當。滿眼浪費百姓埋單。如今選舉又到,岳飛鬦張飛到底誰勝?好戲一場,拭目以待!
我的詩心死之久矣。然而,自從閱讀過愛倫坡的「瓦登湖畔日記」之後,我心中對於湖泊充滿著憧憬與遐思。於是對詩隔絕甚久之心,竟然蠢蠢欲動。就在我的瑞士之旅中,我對當地之湖泊嚮往親近,每每接近當地湖泊之時,腦海中總會情不自禁的,浮現出愛倫坡之瓦登湖畔日記裏的景象。
我會將它們互相做個比較,而從這些比較中,領悟出湖泊的美麗與湖泊內之涵養。迨至邂逅美國五大湖之時,我對湖泊又有了另番的思維。這番思維如何去闡述它?我卻找不到是當的切入點。原來我的知識寶庫裡,對於湖泊知識竟是少得可憐。
爲了瞭解湖泊的演進史實,我曾跑遍圖書館搜尋資料。可惜因為商務倥匆時間有限,這項工程遂不得不半途而廢,現在回想起來殊覺可惜。看過國外的湖泊過後,方覺得故鄉許多的湖泊深潭沒得比較。就連幾個大水庫之積水湖,也都有著小巫見大巫之感覺。
湖泊之成型原因簡單,不外乎是火山爆發、河川襲奪、或者是造山運動所留下之痕跡,不過,也有部份因應需要而人工開鑿的呢。湖泊誕生之初期,其所積蓄之水中並無生物。
它須經過冗長的歲月淘洗與變化,水中才會逐漸出現微生物或其他生物。或許因為湖泊是個封閉地形,湖內之生物爲能生存,遂有自己的生活型態呈現。有些則因生存之需求,它的體型與外觀,都會有著相當劇烈之演化。
而這些生物之畸形變化,出現於人類眼前,或不小心出現在攝影機鏡頭前,於是造成許多誤解與許多無法解釋之謎團。台灣許多地方以湖泊為名,但是您循線找過去,未必能見到湖泊之存在。其實,這是不值得大驚小怪之事。
因為這些地方從前或許有湖泊之存在,可是經過歲月之更移,或者地形上之改變,原有之湖泊早已被填平或消失,故爾有湖泊之名而無湖泊之實。故鄉有地名叫談文湖、珊珠湖、大湖、四湖、眾多不及備載之地名。若您慕名想要前去欣賞湖泊之美,在下可保證您會失望而歸。
至於松山之內湖,早年確曾有座很大的湖泊。從前就讀松山國校時期,學校每學期都會舉行馬拉松比賽,其中途折返點就是那座大湖。而那座大湖就是我們常說之內湖。不過,今天您若想前去尋找那座大湖,保證它會讓您大失所望。因為舊有湖址之處,現在已經大廈林立變成繁榮的街市了。
當兵時期曾光臨南部之後璧湖,明明它是一座漁港卻被稱作是湖,實在令人覺得不可思議。從前母親在家打草鞋貼補家用,她常自己挑草鞋去大湖、獅潭、南湖或卓蘭販賣。當時我認為南胡是個湖泊地帶,待我專程過去査看之時,卻是毫無湖泊之蹤存在。
爲了追根究底找出答案,我詢問當地父老,問他們此處過去是否有湖泊存在?凡是受問之老人家,個個搖頭表示無所知曉。好不容易找到鄉公所編輯的地方小誌,從頭到尾翻遍也無片語隻字提過此地有湖泊之記載。
我很早便與湖泊結緣,小學時代就對湖泊有所憧憬。然因當時年紀小,以為居家附近之水潭就是湖泊。中學時期智慧初開見識漸多,經常在池塘深潭玩水流連忘返。高中時代常去湖畔露營夜漁,那些所謂的湖泊,只不過是一口口的池塘罷了。
等到投入社會之後,因為職業之關係有幸到處奔波,這才真正的和湖泊有了正面接觸。尤其見到它們寬廣的面積,從小建立起來的湖泊觀念,迅速的就被敲碎啦。或許我與湖泊有著情結存在?但它是啥麼情結?老實說,您問我我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待續]。
我認為出生於書香世家是種痛苦,每日曙光未明就得起床,灑掃內外之後,必須立即到書房接受晨課,朗讀千字文、三字經、或增廣賢文。循序漸進,日日不斷。我四歲啟蒙,跟隨老祖父學習國學基礎教育。
六歲開始背誦唐詩,偶而還需學做對聯。讀詩是跟隨叔公,在他老人家的竹管煙斗底下,三天默誦一首詩絕對不准漏失。萬一有個漏字或漏句,老人家手中之煙斗頭,「喀」的一聲,便在你的頭上開花。
受擊之處瞬間腫包隆起,痛楚難忍。這種切膚之痛,一輩子都難忘記。或許就是在這種高壓鞭策之下,未上小學的我,已能默記許多詩詞歌賦,同時也學會了吟詠詩詞。儘管如此,老實說,我並不喜歡它們。不過,當我讀到一些不按牌理之打油詩,或者一些俚俗的竹枝詞,我卻喜歡得不得了。
這些玩意兒過目不忘,經常在書房外吟哦回味。有時候被老祖父聽見,他會置之一笑。但被老叔公聽了,肯定一頓排頭又是少不了的。老叔公上詩詞課程,安排得十分緊湊。每日上課最苦惱之事,莫過於平仄遣遣字之訓練。
老人家搖頭晃腦的念著,我與堂兄弟就得尾隨跟讀。如果中途停頓應接不上,一大篇的平仄平仄仄平平,連帶他的口水噴得你滿頭如雨下。有時候老人家睡眠不足,還會被他劈頭狂罵一番。
然而,他老人家的譴責或者怒罵,我都當之如馬耳東風過耳即忘。等他罵累了罵夠了,我仍然依舊我行我素,絲毫不受其影響。不過說真格的,老叔公在課堂上雖然執教嚴格,可是私下他卻是一個溫煦之長輩。
家中大大小小對他都很尊敬,尤其他的古詩之精,鄉中不做第二人想。許多富家想延聘他做西席,但都被他予以婉拒了。我不喜歡古詩之平仄限制,還有那些為了平仄之對仗,苦苦尋字填詩之麻煩。不過,我偶而也會附庸風雅一番。信手拈來一些歪詩,自我欣賞洋洋自得。每每於搖頭晃腦之餘,心中還會興起一股,莫名其妙的成就感咧。
某日,我見到蘭陽文學徵文,一時興起便以一篇「蘭陽竹枝詞」參予競賽。結果是入圍了,可惜決賽卻是名落孫山外。從此未再參予任何的徵詩活動,直到客家徵童詩之時,馮婦再作,然因多次參予皆未入圍,一興二衰三竭之後,於是擱下詩筆,從此不再參予任何徵詩活動矣。
千禧年台灣政黨輪替之後,天災連連,風不調來雨也不順,有感而發,寫了一篇「哀哉福爾摩沙」之長詩。此詩PO在個人之部落格上,萬沒想到招來一些政治狂熱者之圍剿,從此真的我詩已死,不再亂動詩筆矣。
附:『哀哉福爾摩沙』
婆娑之洋,美麗台灣。翠嶺橫亙,玉帶腰攬。皚皚美景,爾今安在。
天災過處,土崩石流。滾滾洪水,溢溝渠滿。農作浸泡,市價難堪。
政治口水,信心滿滿。恁地災害,猶逞心機。民心盡失,沾沾自喜。
策略煌煌,對策籮筐。上下責任,各自擔當。雨過天青,萬諾皆忘。
婆娑之洋,美麗台灣。五湖四海,灌耳名揚。龍頭牛首,爾今安在。
貿易萎縮,舉步艱難。亞太營運,眼看換班。工廠林立,舊色斑然。
景氣失調,雙手一攤。外勞引進,劣幣驅良。管理無方,國際嚷嚷。
事態擴大,顏面無光。極力塗抹,終究開窗。雲淡風清,官差平安。
婆娑之洋,美麗台灣。豐衣足食,意氣昂揚。富裕生活,爾今安在。
民間歡樂,遠離塵寰。父慈子孝,不復存在。兄恭弟敬,鬩牆取代。
竊盜橫行,夢寐失歡。心驚肉跳,宅第不安。敦親睦鄰,處處懸崖。
教育失敗,教改離乖。道德斷層,風俗敗壞。欲振舊觀,耐心等待。
寶島台灣經過一陣子劇變,人心散渙治安不良。可是高位依然不為所動,推責有人唱衰,事實策略失當。滿眼浪費百姓埋單。如今選舉又到,岳飛鬦張飛到底誰勝?好戲一場,拭目以待!
我的詩心死之久矣。然而,自從閱讀過愛倫坡的「瓦登湖畔日記」之後,我心中對於湖泊充滿著憧憬與遐思。於是對詩隔絕甚久之心,竟然蠢蠢欲動。就在我的瑞士之旅中,我對當地之湖泊嚮往親近,每每接近當地湖泊之時,腦海中總會情不自禁的,浮現出愛倫坡之瓦登湖畔日記裏的景象。
我會將它們互相做個比較,而從這些比較中,領悟出湖泊的美麗與湖泊內之涵養。迨至邂逅美國五大湖之時,我對湖泊又有了另番的思維。這番思維如何去闡述它?我卻找不到是當的切入點。原來我的知識寶庫裡,對於湖泊知識竟是少得可憐。
爲了瞭解湖泊的演進史實,我曾跑遍圖書館搜尋資料。可惜因為商務倥匆時間有限,這項工程遂不得不半途而廢,現在回想起來殊覺可惜。看過國外的湖泊過後,方覺得故鄉許多的湖泊深潭沒得比較。就連幾個大水庫之積水湖,也都有著小巫見大巫之感覺。
湖泊之成型原因簡單,不外乎是火山爆發、河川襲奪、或者是造山運動所留下之痕跡,不過,也有部份因應需要而人工開鑿的呢。湖泊誕生之初期,其所積蓄之水中並無生物。
它須經過冗長的歲月淘洗與變化,水中才會逐漸出現微生物或其他生物。或許因為湖泊是個封閉地形,湖內之生物爲能生存,遂有自己的生活型態呈現。有些則因生存之需求,它的體型與外觀,都會有著相當劇烈之演化。
而這些生物之畸形變化,出現於人類眼前,或不小心出現在攝影機鏡頭前,於是造成許多誤解與許多無法解釋之謎團。台灣許多地方以湖泊為名,但是您循線找過去,未必能見到湖泊之存在。其實,這是不值得大驚小怪之事。
因為這些地方從前或許有湖泊之存在,可是經過歲月之更移,或者地形上之改變,原有之湖泊早已被填平或消失,故爾有湖泊之名而無湖泊之實。故鄉有地名叫談文湖、珊珠湖、大湖、四湖、眾多不及備載之地名。若您慕名想要前去欣賞湖泊之美,在下可保證您會失望而歸。
至於松山之內湖,早年確曾有座很大的湖泊。從前就讀松山國校時期,學校每學期都會舉行馬拉松比賽,其中途折返點就是那座大湖。而那座大湖就是我們常說之內湖。不過,今天您若想前去尋找那座大湖,保證它會讓您大失所望。因為舊有湖址之處,現在已經大廈林立變成繁榮的街市了。
當兵時期曾光臨南部之後璧湖,明明它是一座漁港卻被稱作是湖,實在令人覺得不可思議。從前母親在家打草鞋貼補家用,她常自己挑草鞋去大湖、獅潭、南湖或卓蘭販賣。當時我認為南胡是個湖泊地帶,待我專程過去査看之時,卻是毫無湖泊之蹤存在。
爲了追根究底找出答案,我詢問當地父老,問他們此處過去是否有湖泊存在?凡是受問之老人家,個個搖頭表示無所知曉。好不容易找到鄉公所編輯的地方小誌,從頭到尾翻遍也無片語隻字提過此地有湖泊之記載。
我很早便與湖泊結緣,小學時代就對湖泊有所憧憬。然因當時年紀小,以為居家附近之水潭就是湖泊。中學時期智慧初開見識漸多,經常在池塘深潭玩水流連忘返。高中時代常去湖畔露營夜漁,那些所謂的湖泊,只不過是一口口的池塘罷了。
等到投入社會之後,因為職業之關係有幸到處奔波,這才真正的和湖泊有了正面接觸。尤其見到它們寬廣的面積,從小建立起來的湖泊觀念,迅速的就被敲碎啦。或許我與湖泊有著情結存在?但它是啥麼情結?老實說,您問我我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