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0)-

小學五年級暑假期間,跟隨一位朱姓同學賣過烤魷魚之後,我對魷魚產生濃厚興趣。嗣後有段時間因為日本魷魚斷貨,於是我有機會接觸到更多的魷魚。當時阿根廷魷魚與智利魷魚大舉入侵,那種腥味濃肉又厚的魷魚盤據市場,但我還是比較喜歡小體型的北海道魷魚。

待至我當兵服役期間,在高雄旗津吃過燒烤生魷魚之後,可以說我已深深的愛上魷魚啦。為了對它能有更進一步的認識,我趁兵閒時間去台北市立圖書館,借閱一些與魷魚相關的書籍,想自其中獲得更多的魷魚知識。

皇天不負苦心人,我的努力獲得回饋,於是我對魷魚生態,以及它的料理方法得到更多的資訊。我從水產生物圖鑑中得知,魷魚又稱為句公、柔魚或槍烏賊。它是屬於軟體動物,但它不是魚類,只因它生活在海中,而且還會游泳,所以,人類才會將它當作魚類看待。

魷魚擁有一付流線形的身體,細長呈長錐形並生有十隻觸腳,其中的兩隻觸腳較長。它的觸腳尾端生有吸盤,吸盤內有角質圓齒。捕捉食物利用觸腳纏住獵物,然後慢慢的將其吞食。魷魚喜歡群聚生活,尤其是在春、夏季交配產卵期間,群群相聚悠游大海,浩浩蕩蕩極為壯觀。

它們的海游隊伍,通常由兩三隻體型較為巨大的公魷帶隊。途中遇上天敵之時四散逃逸,危險解除迅速的又集結成群。夜晚魷魚的向光性強,它很喜歡朝有光線地方聚集。因是之故,沿海漁民捕捉它們,就是利用他的弱點,使用強烈聚光的汽燈光線,引誘它們浮出水面,然後使用網撈捕捉。

這種向光特性害死魷魚,漁運氣好一夜可以撈起數十噸重之獲量。生鮮之魷魚肉質鮮美口感絕佳,晒乾之後用火燒烤,它風味更是絕美。活體的魷魚皮膚表層有大量含有色素的「小泡點」,這些小泡點會隨情緒而變化色澤。

根據資料顯示:魷魚的營養價值極高,它的肉體所含蛋白質量達15-20%。此外,它的脂肪含量極低,約模只有1%不到。因為它的熱量很低,所以,對怕胖的人來說,吃魷魚是一種止饞的最好選項。

而魷魚的脂肪裡,含有大量的不飽和脂肪酸如EPA與DHA。加上它的肉中所含高量的牛磺酸,可以有效的減少血管壁內所累積的膽固醇。對於預防血管硬化與膽結石,頗具顯著之效力。

魷魚所涵有之EPA與DHA,它同時還能補充兒童與老年人之腦力。它更可以預防老年痴呆症,因此,對容易罹患心血管方面疾病的中、老年人來說,魷魚就是最有益的健康食物。

有人說魷魚含有很高的膽固醇,但根據科學分析:這些膽固醇幾乎都是存在魷魚的內臟裡,我們吃魷魚都是已先將內臟除去,故爾食用魷魚之時,不必顧慮到膽固醇會有過高之虞。

此外,魷魚肉中還含有礦物質如鈣、磷、維他命B1等等。這些都是維持人體健康必需的營養成分。不過,魷魚雖然是滋味甜美,但並不是人人都適合吃它。比如具有高血脂、高膽固醇、動脈硬化等心血管病、以及肝病之患者、就應謹慎食用以避免症狀趨向嚴重。

魷魚性質寒涼,脾胃虛寒的人也應該少吃。魷魚又是屬於發性食物,患有溼疹與蕁麻疹之患者切忌食之。傳統食物「魷魚羹」,口味老少咸宜,無論是閩是客方式烹煮。其滋味都還不錯吃。

「羹」是閩南人的拿手,可是客家烹調方式也不賴。客家魷魚羹做法簡單,用淺發之乾魷魚切成條狀,然後裹上魚漿入口極為爽脆。魚漿之包裹可將魷魚鮮甜滋味,完完全全的包住保留下來。至於芶欠的湯頭也完全自製,濃淡適中口感順宜。如果加上鬆脆的魚酥同吃,它的滋味就更加的鮮甜味美了。

週末的火車行速快了許多,從萬華站南下通過第二座鐵橋,板橋火車站已然在望。火車越是接近板橋車站我心越是砰然,再過了三分鐘之車程,我就可以吃到日思夜想的魷魚羹矣。

嘴中說是思念似乎有點誇張,其實,只不過個把月沒吃到罷了。儘管僅只卅天而已,但在我心中已是相當漫長的時間啦。今天是領薪水的日子,也就是我私人打牙祭的時候。雖說只是一小碗的魷魚羹而已,但它卻是包含著我偌多的期盼與寄望。如果領薪水這天沒吃到它,日子就好像過得不充實似的。

到底這碗魷魚羹多麼偉大,竟然會讓我日思夜想的想吃它呢?且容我先吞下口水,然後再詳細的告訴大家吧。從前板橋火車站前的農會大樓走廊上,有兩三家手推車的飲食攤販,其中一家是專賣魷魚羹和麵線糊的車攤。

魷魚羹小吃在古早窮困時代算是難得的小吃,小小一淺碗魷魚肉羹就賣一元錢,對升斗小民來說,還真是難得吃到它咧。這家的魷魚羹滋味好,加上老闆篤實不欺生,所以,在口耳相傳之下生意欣欣向榮。

魷魚羹與麵線糊的食客,大多是火車來往乘客或附近居民,他們打尖吃點心或正餐,全都會找上這些經濟時會的小攤子。魷魚羹攤家的生意好,那是因為它的滋味特殊滋味佳嘛。再則是它的羹湯內容真材實料,以及童叟無欺之服務態度,這就難怪它的生意蒸蒸日上了。

好吃的食物人人喜歡光顧,我也當然不落人後。我是在一次無意中的邂逅,這才成為他的座上常客。農會的職工因為近水樓臺,當然也就成為他們固定的客群之一。每天上午十點鐘開始,這家魷魚羹攤子開始供應,至下午五點鐘左右就收攤不賣了。

就在其營業時間之內,食客絡繹不絕踩踏而至,動作稍慢而向隅者只好等明天再來。許多人天天吃餐餐吃,但都不會有吃膩之感覺。我是按月報到之食客,不知不覺裏也和它結緣已有數年之久啦。

這家攤子所用之魷魚來自日本,不但購買不易而且價格昂貴。有人勸他使用肉厚且便宜之阿根廷魷魚,可是老闆為了維持他們一貫之滋味,成本再高也要堅持使用日本魷魚。至於製作魷魚素材所搭配之魚漿,則是随著季節採用不同魚類。貨真價實決不馬虎,新鮮更是他們所要求之品質。

據所瞭解,春夏秋三季都以虱目魚為主。冬季則以鬼頭刀、旗魚、或土魠魚鮪魚漿當做是它的製作素材。這些魚類之價碼雖然貴些,但其肉漿之口感鮮Q彈牙頗具嚼勁。不管魷魚或製漿原料魚,新鮮是他們所強調之重點。寧可無魚製漿而停業,絕不打馬虎眼濫竽充數。

或許就是老闆的這份堅持,食客門才有口福吃到,他家新鮮美味又順嘴的魷魚羹。雖說魷魚羹是個不起眼的小吃,但在其認真的揮灑之下,讓它發揮吃小吃食物之光輝。我因時常的吃它,所以能感受到老闆對食物誠意的態度。

亦正因為如此,每每叫吃我都會以誠摯態度食用。之後台灣經濟迅速起飛,板橋火車站遷移至酒廠舊地上另起爐灶,農會大樓也改建為高層大廈,這家魷魚羹攤下落不明,從此我就與它絕緣矣。[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