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4)-

「吃飯」,它是人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養份補給行為。不論吃麵吃米或吃雜糧,其目的與效果皆相同。「吃飯」不是一件容易之事,可是在工商界裡,許多生意之談成或工程之發包與竣工,無不是在吃飯場合中融洽完成。

各大老闆與幹部間有所窒礙難行之關卡上,只要有人說:「先吃個便飯再研究吧。」相信在美酒珍饈的推移下,再大的困難都可迎刃而解。國人見面總會習慣的問上一句:「吃飽了沒?」洋人聽了覺的奇怪,一被問到皆愕然無以應對。

其實,它與洋人見面時說聲:「好啊油」的意思一樣,只不過是句問候語罷了。不過,國人喜歡請客吃飯卻是事實。對於久未見面之親友,設宴接風洗塵,請客吃飯,它的用意可大矣!因是之故,「吃飯」對國人而言,他不僅可以填飽肚皮,還可將「吃飯」當成公關之媒介,甚至可藉「吃飯」來解決許多窒礙難行之困擾。

吃飯人人會吃,但煮飯卻不見得人人會煮。如何煮飯?怎麼煮才好吃?相信您被問到之時,一定啞然不知如何回答。那是因為您平常在家裏,茶來伸手飯來張口養成習慣,所以,對於這些問題無以應對嘛。

既然吃飯如此要緊,前提是您必須先得煮好飯才有飯吃。可惜呀!您對煮飯之事一竅不通,因此,飢餓之時只好等待家人伺候您囉。談到煮飯之前,您對飯主角「米」必須有個瞭解。台灣地處亞熱帶,氣候溫潤適合稻穀之生長,因此稻米成為主食。台灣自產之米大致是蓬萊米、在來米、與糯米三大主項。

蓬萊米屬於粳米類,口感較軟適合用來做飯。在來米屬於秈米類,口感較爲硬些,適用於蒸粄做粿,如米粉冬粉蘿蔔糕芋粿碗粿等等,都是使用在來米磨漿製作而成的。至於糯米因其質地軟糯黏性高,年糕湯圓或糯米飯都是它的傑作。現在明白了寶島米種與特性之後,且將筆尖拉回到「煮飯」之主題上。

古早時代,煮飯是家中小孩與主婦之工作。個人七歲開始學習煮飯,從砍柴紮火引草結、生火煮飯做菜無所不學。當時年紀小,感到最吃力的工作是「煮飯」。家中使用大灶,我個子矮小須墊矮櫈才可見到灶眼。

洗米煮飯因力道不足,常被責罵米沒洗乾淨。家家小孩皆如此,不論男女他們都在學習成長,所以,不管煮飯過程如何的艱難,他們總得硬撐學習下去。大人教導小孩不多說,除了大原則之外,其餘細節都得靠自己去摸索揣摩。

記得初次掌鍋煮飯,心驚肉跳害怕失手。誰知越是怕越會出問題,因為水放太少而變成三色飯。底層燒焦、中層糜爛、上層半生熟、挨了一頓竹條之後換米再煮一次。人在倒楣之時,歹運總是接二連三到來。上煮之飯卻因水放過多,掀開鍋蓋就是一鍋膏狀爛飯。結果挨打受罵無法避免,但是還得忍受痛楚不敢吭聲。

煮飯技術一而再、再而三的失敗過後,大約耗費一個多月時光,這才能夠煮出一鍋讓大人們滿意的白飯。各位可別輕看煮飯放水是件小事,拿捏之妙非常不容易,沒有多次的失敗是無法抓準的。

至於煮飯放水小學問,若沒有親手歷練過絕對無法做好。在來米質硬須多放水,蓬萊米質軟易熟則水少放。而糯米因其質軟糯黏性大,水放多少經驗自成一格。家家孩子都在摸索中成長,平時玩耍一起就是經驗交換的好時機。

東家方法西家方法融匯於一爐,任何疑難雜症便可迎刃而解。大夥為了能夠煮出好飯,頭上已經挨過不少火爆栗子了呢。隨著科技之進步,現在煮飯已不是難事。家中老灶頭已被燉鍋、電子鍋、或快鍋所取代。其他各種烹調器具,更是日新月異,技術再差者也可以煮出好飯來。

至於家中烹煮藝術產生變化,家庭主婦買回電鍋,按照說明書指示洗米加水,按下電鍋時間一到自然跳起,就是一個菜鳥主婦也可煮出一鍋好飯。她們不必爲生火流淚,不怕飯焦菜不熟,下廚已成為輕而易舉之事。只是她們做出的飯菜,少了那份濃濃的人情味罷了。

煮飯是師父,吃飯是徒弟。煮飯現在已不是難事,可是吃卻是越來越不容易啦。因為商旅之便,我似乎吃遍世界各國之米飯。在東京我吃過茶泡飯,在濟州島上我吃過當地的石鍋拌飯。西班牙巴塞隆納的一頓海鮮飯,至今猶讓我念念不忘。

有趣的是我人在新加坡的大排檔,竟然吃到了道地的海南雞飯。我曾在克拉蚩友人家中,吃到生平第一次嚐到的手抓羊肉飯。由於我不習慣用手抓飯吃,結果一路滴答幾乎漏光手中之飯,送入口中僅剩少數飯粒罷了。

泰國的芒果飯印象也深,一大片的忙果肉覆蓋在糯米飯上,口口香甜欲罷不能,軟糯可口一經開動,便會讓人無法停筷。芒果飯送進口中,那種和諧狀況筆墨難以形容。回到台灣我也自己試做過,可是韻味就是差得很多。

那年去模里西斯吃到了道地的客家糯米飯,思鄉情緒突然爆發而至,害得我潸然淚下場面大為尷尬。至今友人來台再度提起往事,常會讓我糗得臉龐耳根燥熱難受,恨不得地上有個大洞好讓我舵進去咧。

在印尼商友家中吃過一頓早餐,當時吃到的是香蕉飯。它是水煮半生不熟的青香蕉,與大鍋蒸熟之米飯拌合一起。澆上一些酸酸甜甜又辣辣的醬汁,初吃非常的不習慣。經過多次的體驗之後,如今再吃已可一口接一口的入嘴咀嚼,還捨不得停嘴哩。

美國德州鄉下常見黃豆肉醬飯,黃豆與米同煮至熟透,拌以自家調製的牛肉醬汁。此飯入口豆香飯香和肉香融合一起,讓人有著越吃越愛吃之慾望。1979年中季,因為商務上之需要,我一人在義大利盤桓甚久。南義油潤黏糯的大米飯,口感複雜讓我每吃忘飽。

北義半熟生硬之「里索多米飯」(Risotto Rice),它是利用白米與雞湯和起司,與香料同煮,吃進嘴裏軟硬併陳,口感非常特殊耐人尋味,吃過多次讓我吮指回味不已。至於西西里島的粳米海鮮飯,不會形容它的滋味如何,可是吃過一次之後它會讓人戀戀不捨呢。

記得那年初次認識上野之小林君,他請我吃過一頓「釜飯」。它是白米用小鍋裝容,以柴魚海帶高湯烹煮出來的鍋飯。做法是將高湯熬乾成飯之際,舖入鮭魚、竹筍、香菇、燜煮至全熟為止。

揭開鍋蓋香氣四溢,趁熱盛碗開吃,滋味雋永難忘。用「百吃不厭」來形容,亦不足以形容其滋味之美好。每次去上野探望小林君,都享受著同一家小吃店同一人之服務,讓人有著賓至如歸之感覺。

在未出國之前,我確實是個井底之蛙。雙眼所見僅只週遭環境,口中所吃的米飯都是自家稻田所產。對於外界是圓是扁毫無概念,以為自家所吃之蓬萊米是天下第一。有趣的是以為只有亞洲人吃米飯,其他地區不過是吃麵包配牛乳罷了。自從投入商場跑遍各地之後,這才自己的所見所聞竟是如此之落差。

這種想法看法,現在重新Review過一次之後,這才發現自己可笑至極。就以非洲地區來說吧,我在那裡也常吃到當地的米飯。我家黑傭烏節小姐,她就是一個善於煮飯的廚娘。各種米類到她手上,她都能烹煮出可口美味之米飯來。

當地的白米搭配一種稱作「歐古柏諾」(Ogbono)的湯汁,加入雞肉和魚肉同煮至湯汁收乾,攪拌軍於後盛入碗盤內,人各一份吃的唏哩嘩啦。此飯鮮香甜辣具備,大熱天吃它一碗會令人汗流浹背。飯後再去沖個冷水澡,通體舒泰精神愉快。人生之樂莫過於此,親嚐一次必可讓您懷念終生矣![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