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4)-
常聽長輩對晚輩說:「我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多!」年輕時期聽到此話,內心總會有著不服氣的情緒。待至自己年登耄耋,這才知道長輩之言絕無虛誇。我自懂事開始,好像就和橋有著不解之緣。最先接觸到的那條橋,就是故鄉出礦坑的大吊橋。
它是利用鋼索吊起暴以木板的吊橋,因為需要負儎重物來往,所以,設計分外的結實堅固。無論多重的負載通過橋上,它都能安泰無虞的登上彼岸。出礦坑大吊橋在我心目中,它是一條堅固的吊橋。可是當我長大外出回鄉,再過去看它之時,原來它也不過如此而已。
六歲那年,我和母親北上松山依親。我們搭坐火車北上,一路經過多條鐵橋,它們茁壯的體態,讓我看了覺得耳目一新。火車隆隆通過鐵橋,聲聲催動遊子思歸的心境。國校五年級第一次遠足,目的地是八卦笠的豐林國校。大夥通過線吊橋之時,搖搖晃晃令人腳心發癢。
但見山居百姓肩挑重物健步如飛通過,內心對他們的膽大心細不禁肅然起敬。舉家定居於板橋江子翠之後,烏柴橋留給我無限的相思。這條木橋是用鐵路枕木並接而成,因為通體漆上柏油黑漆漆一片,所以,大家都稱呼它叫「烏柴橋」啦。
那時候板橋與萬華之間的交通,全都依賴光復橋溝通。它是一條全鐵建構之吊橋,四平八穩堅固異常。每次颱風吹襲風力再大也撼動它分毫。光復橋與我結緣甚深,因為經常幫鄰居送菜去中央市場交割,每天大早天未蒙亮就出發,早上六、七點回家正好趕上上學時間。
在那段日子雖然勞苦,但是留下之印象極為深刻。而這場人與橋之素緣,至今依然難忘。萬壽吊橋誇越基隆河,連結內湖與松山之交通管道。這座吊橋早期搖晃厲害,之後人們加強護固,走過此橋便平穩不搖啦。小學一至三年級就讀松山國校,對它留下不少的回憶。
斯時,每年舉辦校際馬拉松路跑比賽,從國校大操場出發,沿街兩旁許多人夾道高喊「加油!」,場面浩大非常熱鬧。穿過大馬路進入萬壽橋,分組通過以策安全。過橋之後繼續前進,跑至內湖國校回頭,路程不算太遠,但對小學生而言,還是跑得氣喘吁吁混身疲勞咧。
當時馬拉松是全校參與,低中高年級之路程不同,頒獎卻是同日同時。我的身體還算可以,但三年裡並無佳績表現。上高中時代最令我懷念的是碧潭吊橋,當時學校在大坪林,每逢假日就會約同三、五同學逛遊碧潭。游泳爬山或健行隨意發揮,青春歲月煥發燦爛。帶著所謂的女友,漫步橋上頗有羅曼蒂克之感覺。
走過碧潭吊橋去對岸,附近的空軍公墓與海角紅樓茶館,處處留下我的青春足跡。尤其是公墓旁之茶山,永遠都是蒼翠迎人,令人徘徊留連,偶而還會去附近茶農之家,叨擾杯茶或一起用餐,流金歲月令人難忘。
在美國鄉下,我曾與同學玩散步鄉道。兩人比賽快步跑過一支樹幹搭成之獨木橋。快樂之吶喊聲響徹郊野,引來棉田內工作的黑人駐足眺望。世界各地,凡我足跡踏過之地方。形形色色之橋樑不勝枚舉。
倫敦橋,滑鐵盧橋,我都採踏過。巴黎的塞納河大橋,伊斯坦堡的歐亞大橋,聯繫布達與佩斯雙城之布達佩斯大橋,還有全世界最高的阿爾卑斯公路高架橋,它們的橋身倩影深印在我腦海之中。
「橋」是溝通兩岸之孔道,無論是竹橋木橋,鐵橋或是水泥橋,我已走過不知凡幾。西班牙隆達區之懸崖泥橋,高高在上,人們走過往下一望,內心立即有著騰空之感覺,腳心癢癢小心通過,回想古老騎士策馬飛馳而過之情境,這才發覺自己的膽子實在太小了。
日本都市內的高架橋或郊外之老吊橋,或者雅緻的庭園小橋,在在都已走過且下諸多美好的記憶。如今退休在家很少出門,但三不五時裡仍會想起它們。偶而在睡夢中還會夢見,自己一人孤獨徘徊橋上,那種光景恍如昨日之事。
對於橋之林林總總,若要一一的加以回憶,且將回憶化做文章,相信集結成冊不成問題。不過人腦之記憶容納有限,即便我有日記筆記之輔助,依然是丟三拉四無法完全記住。不過,現在我若小輩說:「我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多!」應該不會有所異議吧?
若是談「橋」,它與人類文明關係密切自不待言。人類與橋之間,演繹出許許多多令人難忘的故事,見諸於篇章影像之內。「橋」可以連絡兩地之生活,銜接兩岸人們之情感。因是之故,人類與橋之間維繫著一條肉眼無法睇瞧之連線。
橋之形象外貌各有千秋,橋之建築用材不盡相同。而橋架之高低粗細,橋之長度高度,也都是依賴著需求去設計建造的。從古至今,歲月悠悠,人類建築之橋樑何此萬千,而橋起橋毀裡看盡了幾許的人間情事。
家鄉有條紅磚橋,利用糯米夯搥變糊當做水泥,銜填磚隙結合磚磚,堅固耐用歷經近百年而不斷毀。然而,因為路面拓寬必須經過,竟然沒有遷移規劃而將之摧毀。鄉愚沒知識,好好歷史文物便如此粗魯的消失啦。
故鄉的後龍溪夏季容易泛濫,山洪沖刷沿途橋樑幾乎都被摧毀。水過鄉民便會搭座臨時的竹篙橋暫用。這種竹篙橋是利用韌性堅強的苦竹編排而成。型式林總花樣各有,人車經過如同吊橋。這種竹排便橋柔軟搖晃,距離越常晃動越是厲害。
小孩時期我很調皮,每每喜歡用快跑通過竹橋,讓那橋身上下晃動不已,樂在其中。特別是橋上有人同時通過之時,我的動作就更加誇張。後來有人去我家告了一狀,挨過家父一次嚴厲海K之後,再也不敢亂來啦。待我這一家人落腳中和之後,附近的大橋越來越多,但我最懷念還是江子翠的黑柴橋。至於新海橋,華中橋與光復橋它們就逐漸淡出腦海了。
當兵期間駐地在五甲,某次填補代防於旗津渡。從地方父老口中聽到「高雄橋」(五福橋)之名。從聽故事裡知道,它原是渡津後衛林賞,呈文向州廳申請建築於愛河上的第一座木橋。
當初建橋目的是為了可使高雄和旗津間的距離縮短。然而,因為它屬私人所建之橋,故只使用木材當做建橋之材料。1912年日據時期,此橋被日本政府收回改建,橋身被漆以黑色,故爾它也被稱名為「黑橋」。
今日的高雄橋是在民國72(1983)年重建,大部份的高雄市民,幾乎都是稱呼它為「五福橋」。之所以這樣稱呼,那是因為此橋正位於五福路上。此橋特殊之處,就是橋上之燈飾以「大船入港」為主題。
這座古早之黑木橋,卻也讓我聯想到江子翠故居之「黑柴橋」。二橋興築目的相同,建築材料也同樣是木材。而且二橋也都充滿著羅曼蒂克,所以一提到橋的故事,他們永遠不會漏掉或不提。
高雄的「中正橋」,它的前身也是一座木橋。此橋於民國24年(1935)年完工,原係為一個渡津小碼頭。建橋是為溝通日本州廳、市役所及火車站間交通設置。民國27(1938)年,經由地方政府集資改建為水泥橋。
嗣後因為交通流量快速增大,所以在民國1990年再次重建。時至今日,該橋一直通車十分順暢。中正橋也是高雄第一條三線路,中正橋也有其燈飾主題,它的主題是「海之眼」。
從友人口中得知:中國大陸廣西桂林榕杉湖風景區,榕湖上有座玻璃橋,它是中國第一座採用特種水晶玻璃承座體系,實用性試建之橋樑。橋長22.4公尺,橋寬2.64公尺。友人說橋身玲瓏有緻,琉璃幻光,透視外景別有風味。經他這麼一說,好像沒去走過會遺憾終身似的。
中國大陸另有一座,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寧波杭州灣跨海大橋,此橋全長 35.7公里,是屬難見之長橋。然而,在世界金氏世界紀錄裡,目前最長的橋梁在美國路易斯安那州,此橋全長 38.422」公里。
有趣的是台灣高鐵高架橋之彰高連線,它代表彰化八卦山以南至高鐵終點左營、全長約157公里的高架橋完工連通,於是高鐵南部路段巨龍成形。這座連續高架橋的長度,目前已突破金氏世界紀錄最長橋樑的規模。
台灣高鐵表示:金氏世界美國路易斯安那州橋,全長只不過38.422公里罷了。而台灣連通的高鐵八卦山以南的連續高架橋,雖非單一橋樑,但綿延長達157.317公里的長度,足足是全世界最長橋樑的四倍,以此做個比較,台灣高鐵巨龍更顯豪邁壯闊。
說真格的,世間有關「橋」的故事多到不行,若要一一舉列三天三夜也說不完。無論從哪方面去切入,只要您有興去探索,您將發現它的出現並非偶然而是必然。世間若是沒有它的貫串與連繫,世界之文明與文化哪會有今日的繁榮呢。[待續\。
常聽長輩對晚輩說:「我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多!」年輕時期聽到此話,內心總會有著不服氣的情緒。待至自己年登耄耋,這才知道長輩之言絕無虛誇。我自懂事開始,好像就和橋有著不解之緣。最先接觸到的那條橋,就是故鄉出礦坑的大吊橋。
它是利用鋼索吊起暴以木板的吊橋,因為需要負儎重物來往,所以,設計分外的結實堅固。無論多重的負載通過橋上,它都能安泰無虞的登上彼岸。出礦坑大吊橋在我心目中,它是一條堅固的吊橋。可是當我長大外出回鄉,再過去看它之時,原來它也不過如此而已。
六歲那年,我和母親北上松山依親。我們搭坐火車北上,一路經過多條鐵橋,它們茁壯的體態,讓我看了覺得耳目一新。火車隆隆通過鐵橋,聲聲催動遊子思歸的心境。國校五年級第一次遠足,目的地是八卦笠的豐林國校。大夥通過線吊橋之時,搖搖晃晃令人腳心發癢。
但見山居百姓肩挑重物健步如飛通過,內心對他們的膽大心細不禁肅然起敬。舉家定居於板橋江子翠之後,烏柴橋留給我無限的相思。這條木橋是用鐵路枕木並接而成,因為通體漆上柏油黑漆漆一片,所以,大家都稱呼它叫「烏柴橋」啦。
那時候板橋與萬華之間的交通,全都依賴光復橋溝通。它是一條全鐵建構之吊橋,四平八穩堅固異常。每次颱風吹襲風力再大也撼動它分毫。光復橋與我結緣甚深,因為經常幫鄰居送菜去中央市場交割,每天大早天未蒙亮就出發,早上六、七點回家正好趕上上學時間。
在那段日子雖然勞苦,但是留下之印象極為深刻。而這場人與橋之素緣,至今依然難忘。萬壽吊橋誇越基隆河,連結內湖與松山之交通管道。這座吊橋早期搖晃厲害,之後人們加強護固,走過此橋便平穩不搖啦。小學一至三年級就讀松山國校,對它留下不少的回憶。
斯時,每年舉辦校際馬拉松路跑比賽,從國校大操場出發,沿街兩旁許多人夾道高喊「加油!」,場面浩大非常熱鬧。穿過大馬路進入萬壽橋,分組通過以策安全。過橋之後繼續前進,跑至內湖國校回頭,路程不算太遠,但對小學生而言,還是跑得氣喘吁吁混身疲勞咧。
當時馬拉松是全校參與,低中高年級之路程不同,頒獎卻是同日同時。我的身體還算可以,但三年裡並無佳績表現。上高中時代最令我懷念的是碧潭吊橋,當時學校在大坪林,每逢假日就會約同三、五同學逛遊碧潭。游泳爬山或健行隨意發揮,青春歲月煥發燦爛。帶著所謂的女友,漫步橋上頗有羅曼蒂克之感覺。
走過碧潭吊橋去對岸,附近的空軍公墓與海角紅樓茶館,處處留下我的青春足跡。尤其是公墓旁之茶山,永遠都是蒼翠迎人,令人徘徊留連,偶而還會去附近茶農之家,叨擾杯茶或一起用餐,流金歲月令人難忘。
在美國鄉下,我曾與同學玩散步鄉道。兩人比賽快步跑過一支樹幹搭成之獨木橋。快樂之吶喊聲響徹郊野,引來棉田內工作的黑人駐足眺望。世界各地,凡我足跡踏過之地方。形形色色之橋樑不勝枚舉。
倫敦橋,滑鐵盧橋,我都採踏過。巴黎的塞納河大橋,伊斯坦堡的歐亞大橋,聯繫布達與佩斯雙城之布達佩斯大橋,還有全世界最高的阿爾卑斯公路高架橋,它們的橋身倩影深印在我腦海之中。
「橋」是溝通兩岸之孔道,無論是竹橋木橋,鐵橋或是水泥橋,我已走過不知凡幾。西班牙隆達區之懸崖泥橋,高高在上,人們走過往下一望,內心立即有著騰空之感覺,腳心癢癢小心通過,回想古老騎士策馬飛馳而過之情境,這才發覺自己的膽子實在太小了。
日本都市內的高架橋或郊外之老吊橋,或者雅緻的庭園小橋,在在都已走過且下諸多美好的記憶。如今退休在家很少出門,但三不五時裡仍會想起它們。偶而在睡夢中還會夢見,自己一人孤獨徘徊橋上,那種光景恍如昨日之事。
對於橋之林林總總,若要一一的加以回憶,且將回憶化做文章,相信集結成冊不成問題。不過人腦之記憶容納有限,即便我有日記筆記之輔助,依然是丟三拉四無法完全記住。不過,現在我若小輩說:「我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多!」應該不會有所異議吧?
若是談「橋」,它與人類文明關係密切自不待言。人類與橋之間,演繹出許許多多令人難忘的故事,見諸於篇章影像之內。「橋」可以連絡兩地之生活,銜接兩岸人們之情感。因是之故,人類與橋之間維繫著一條肉眼無法睇瞧之連線。
橋之形象外貌各有千秋,橋之建築用材不盡相同。而橋架之高低粗細,橋之長度高度,也都是依賴著需求去設計建造的。從古至今,歲月悠悠,人類建築之橋樑何此萬千,而橋起橋毀裡看盡了幾許的人間情事。
家鄉有條紅磚橋,利用糯米夯搥變糊當做水泥,銜填磚隙結合磚磚,堅固耐用歷經近百年而不斷毀。然而,因為路面拓寬必須經過,竟然沒有遷移規劃而將之摧毀。鄉愚沒知識,好好歷史文物便如此粗魯的消失啦。
故鄉的後龍溪夏季容易泛濫,山洪沖刷沿途橋樑幾乎都被摧毀。水過鄉民便會搭座臨時的竹篙橋暫用。這種竹篙橋是利用韌性堅強的苦竹編排而成。型式林總花樣各有,人車經過如同吊橋。這種竹排便橋柔軟搖晃,距離越常晃動越是厲害。
小孩時期我很調皮,每每喜歡用快跑通過竹橋,讓那橋身上下晃動不已,樂在其中。特別是橋上有人同時通過之時,我的動作就更加誇張。後來有人去我家告了一狀,挨過家父一次嚴厲海K之後,再也不敢亂來啦。待我這一家人落腳中和之後,附近的大橋越來越多,但我最懷念還是江子翠的黑柴橋。至於新海橋,華中橋與光復橋它們就逐漸淡出腦海了。
當兵期間駐地在五甲,某次填補代防於旗津渡。從地方父老口中聽到「高雄橋」(五福橋)之名。從聽故事裡知道,它原是渡津後衛林賞,呈文向州廳申請建築於愛河上的第一座木橋。
當初建橋目的是為了可使高雄和旗津間的距離縮短。然而,因為它屬私人所建之橋,故只使用木材當做建橋之材料。1912年日據時期,此橋被日本政府收回改建,橋身被漆以黑色,故爾它也被稱名為「黑橋」。
今日的高雄橋是在民國72(1983)年重建,大部份的高雄市民,幾乎都是稱呼它為「五福橋」。之所以這樣稱呼,那是因為此橋正位於五福路上。此橋特殊之處,就是橋上之燈飾以「大船入港」為主題。
這座古早之黑木橋,卻也讓我聯想到江子翠故居之「黑柴橋」。二橋興築目的相同,建築材料也同樣是木材。而且二橋也都充滿著羅曼蒂克,所以一提到橋的故事,他們永遠不會漏掉或不提。
高雄的「中正橋」,它的前身也是一座木橋。此橋於民國24年(1935)年完工,原係為一個渡津小碼頭。建橋是為溝通日本州廳、市役所及火車站間交通設置。民國27(1938)年,經由地方政府集資改建為水泥橋。
嗣後因為交通流量快速增大,所以在民國1990年再次重建。時至今日,該橋一直通車十分順暢。中正橋也是高雄第一條三線路,中正橋也有其燈飾主題,它的主題是「海之眼」。
從友人口中得知:中國大陸廣西桂林榕杉湖風景區,榕湖上有座玻璃橋,它是中國第一座採用特種水晶玻璃承座體系,實用性試建之橋樑。橋長22.4公尺,橋寬2.64公尺。友人說橋身玲瓏有緻,琉璃幻光,透視外景別有風味。經他這麼一說,好像沒去走過會遺憾終身似的。
中國大陸另有一座,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寧波杭州灣跨海大橋,此橋全長 35.7公里,是屬難見之長橋。然而,在世界金氏世界紀錄裡,目前最長的橋梁在美國路易斯安那州,此橋全長 38.422」公里。
有趣的是台灣高鐵高架橋之彰高連線,它代表彰化八卦山以南至高鐵終點左營、全長約157公里的高架橋完工連通,於是高鐵南部路段巨龍成形。這座連續高架橋的長度,目前已突破金氏世界紀錄最長橋樑的規模。
台灣高鐵表示:金氏世界美國路易斯安那州橋,全長只不過38.422公里罷了。而台灣連通的高鐵八卦山以南的連續高架橋,雖非單一橋樑,但綿延長達157.317公里的長度,足足是全世界最長橋樑的四倍,以此做個比較,台灣高鐵巨龍更顯豪邁壯闊。
說真格的,世間有關「橋」的故事多到不行,若要一一舉列三天三夜也說不完。無論從哪方面去切入,只要您有興去探索,您將發現它的出現並非偶然而是必然。世間若是沒有它的貫串與連繫,世界之文明與文化哪會有今日的繁榮呢。[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