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3)-

日本航空國內航線之飛機,雖然不是頂新頂好,最起碼它的性能還算不錯。從福岡機場起飛,一路毫無顛簸的將我們,平安的送到高智這個陌生地方。昨晚已與泰安小侄約好機場見面,所以,我們有恃無恐的走出海關。

接機人都是黃皮膚黑頭髮,要不是泰安開口叫我,我們還真的認不出來人咧。坐上他的老馬自達舊車,一路聽他聒噪的報告留學生活,倒也打發了不少寂寞。當初我建議他讀靜岡大學,他就說女友住在高智,因而就自作主張的,選擇了這塊陌生之地落腳。

起初他的父親很反對,但經過半年之留學洗禮沒出槌過,逐漸的他父親也就默認了。車行半小時之後,路過一片大草原。泰安介紹說,那是一個私人的練馬場,專門用來培訓賽馬的場地。

高智馬蠻有名,尤其戰後的品質更上層樓。泰安告訴我們一則,有關賽馬常敗將軍「春麗」的故事。他幽默的說:賽馬「春麗」,綽號「常敗將軍」。每戰必敗,但牠雖敗反而越敗越勇。屢敗屢戰,其奮戰精神搏得讚揚。泰安小侄將牠形容得口沫橫飛,但我只希望聽他內容,於是在催促之下終於開說了。

他說:「位於日本南部的高智縣,有匹名叫『春麗』的賽馬。馬如其名,長得青春美麗,且又有著一付流線型的體裁。只要牠出現於跑馬場上,立刻就會吸住千萬馬迷之眼光,但要簽賭牠勝出之時可就需要小心。

剛當之初,牠在那段艱辛的訓練過程中,表現十分突出,所以,飼主對牠的前途充滿著信心與希望。馬主人以為牠一出賽,一定會有好成績出現。事實不然,自牠入行後,從1998至2003年之間,總共出賽一百個場次,竟然連敗百次而名震馬壇。2004年,「春麗」在高智賽馬場冒雨出賽。

賭性堅強的馬迷們認為,說不定這次的比賽,就是牠鹹魚翻身的一仗。馬迷們都心存僥倖,紛紛下注買牠捧牠的場次。出賽這天,會場內的一位五星級騎師與「春麗」搭檔出賽。果然是未演先轟動,當日全場人聲鼎沸。

耳朵聽到的聲音,幾乎都是在為「春麗」加油之呼喊。好不容易熬到比賽時間,大家屏息以待槍響。參賽馬匹各就各位,「碰!」的響亮槍聲過處,眾馬出柙,個個爭先恐後的直往目標狂奔。

一圈、兩圈、三圈……圈圈春麗都是一馬當先領先群雄。買牠的賭徒高聲喊叫為牠加油,牠自己也賣力狂馳不懈。所謂的「馬失前蹄。大大失算」,中圈過後,牠的速度銳減,越跑越慢乃至落後墊尾。

就在數千人的失望之中,牠又拿下了跑馬生涯的第一百零六次之敗績。敗、敗、敗、連續的敗了多場之後,讓主人不得不打算讓牠退休啦。說實在的,牠每場都很認真的在跑。牠那種堅韌的奮戰精神,在那媒體諸多的喧染之下,反成為名駒而有欲罷不能之勢。

目前,每天都有成群的媒體去牧場拜訪牠。照相機上的閃光燈閃爍不停,有人拍牠的生活起居,有人拍牠的馬居處和訓練情況。更有人願花大錢,請牠在馬場奔馳,拍下牠在跑道上馳騁的英姿。

雖然馬主和騎師每天忙得天昏地暗,可是看在錢的份上,他們天天仍抖擻的打起精神,陪著「春麗」一起上工。當美新社來為「春麗」做篇專訪之時,馬主和騎師都習以為常,倒是附近居民,一聽說洋人要訪問「春麗」,各個皆好奇的圍在牧場外,想看看外國人的真面貌。

原本一匹常敗的劣馬竟成明星,天理何在?附近居民儘管嘴中嚷嚷,到了採訪這天,牧場內外還是被擠得人山人海。更誇張的是除了這些媒體外,就連著名的小說家也和馬主聯絡,說她想為「春麗」寫本自傳。

「日本放送」也來軋上一腳,他們還想為「春麗」拍部紀錄片留念咧。平時寧靜的「高智賽馬場」,在馬賽開賭時才見人潮。自從「春麗」揚名之後,它卻已成為觀光客必到的景點之一。

來自全國的遊覽車絡繹不絕,狹窄鄉道頓時車滿為患。賽馬場抓住機會,入內參觀每人收費五百日圓。所有收入挹注為馬場維護費用,既可省下大批廣告費用,又可增加馬場收入,一石二鳥,何樂不為。為此,賽馬場的主司們,特別的感謝「春麗」替馬場招睞參觀客之辛勞。

最近,有一首以「春麗」為主角的流行歌曲正在打歌。結果CD甫剛推出,迅即擠進排行榜的前十名。某家大電影公司正在拍攝,一部有關「春麗賽馬生涯」的寬銀幕電影。一些與「春麗」相關之週邊商品市場正夯,許多印有「春麗」肖像的T恤、幸運符、鑰匙鍊、以及其他週邊商品都在市場發燒中。

常敗將軍「春麗」,在日本馬壇吹起一陣炫風,而這股「春麗風」,也逐漸吹入了日本政壇。就連首相小泉都在為牠祈禱,祝福牠早日跑出勝績來。還有許多失敗人物都以「春麗」為偶像,發誓在這人生道上奮勇前進,冀求獲得一勝之成果。

今年已屆八歲的賽馬「春麗」,依舊活躍在馬壇上努力不懈。而牠在其早期之賽馬生涯之中,成績一直維持不錯。晚期因為馬腳受傷,屢敗屢戰的精神已成楷模。目前牠已成為年輕人的偶像,牠也是失敗者的精神激勵指標。

常敗將軍「春麗」,牠的故事全是事實。牠的屢敗屢戰精神,已經在日本馬壇暈染到全國各地。牠的敗戰紀錄,也已成為日本馬壇之紀路。在這不景氣的時空裡,不但造成旋風吹過日本,甚而已經吹向全球,成為激勵人心的範本了。

「春麗」被某些人士加以渲染,成為日本馬界之「不死武士」。日本「武士道」精神,在江戶時代算是它的顛峰時期。「切腹」則是武士表現高潔情操,以及光榮清白的至高自裁方式。日本最後武士道之象徵,應該非三島由紀夫先生莫屬。

此人對日本文壇影響至深,尤其他的切腹自殺,不僅震撼日本社會,更是震撼了世界文壇。1970年(民59)那年我還年輕,年紀將近卅,正是意氣風發之時期。日本著名「金閣寺」作者,三島由紀夫之切腹自殺,引來一陣莫名之感傷。

因為我對文學有著感情,故對一些大文豪的一舉一動十分關切。特別在那文豪氾濫的時代裏,三度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之日本作家三島由紀夫,更是讓我佩服得不得了。

此君在當時屬於反潮流之新銳作家,其細緻之寫作手法,對我日後之寫作影響極深。他的筆觸細膩,刻畫人性之技巧深入,無論人性之喜怒哀樂,貪財好色,在在都有靈活靈現之描述。

此人出身於華麗世家,屬於沒落的官僚家庭。不過,他享受著優越的生活,集作家與演員於一身,嘗試過許多別人無法享受到的生活。儘管條件如此優越,他對人生仍充滿著許多的不滿與牴觸。

他對人生充滿著鄙視和污衊,為展現其人與眾不同,竟以切腹自殺企圖震撼世界。這種愚昧手法不值得推崇,其自裁之日確實引起譁然,但沒幾天,他的切腹新聞,便化為泡沫隨波逐流,瞬間消失無蹤矣!

「美」與「死亡」,是他的人生所強調之主軸。他認為:「人類追求美的原動力,那就是一種解脫之追求。」在其著作「金閣寺」中,這樣的寫道:「人類與生俱來,追求的解脫,就是內心真正的美。」

這種理論,一直的在他小說之中,不斷的浮現出來。由此可見,他的切腹自殺,根本就是他潛在意識的預謀行為。三島由紀夫自殺之年恰好45歲,正值人生最勃發的衝刺年紀。可是在他的劈刺表演裏,卻是表現在自殺行為上。

他常說自己在五歲之時,就已有了反現實的意念。廿歲之時,自己已能幻想出任何行為任何的模樣。於是就在早熟加上幻想糾葛中,以四十五歲之英年,竟是用愚昧之切腹自殺,來完結他令人惋惜的一生。

我之認識三島由紀夫,是從他的「金閣寺」開始。那年我正踏上人生之岔路,放洋或留在國內讓我左右為難。就在附近圖書館中,看見新書「金閣寺」引起我的好奇。那年三島尚未被提名諾貝爾文學獎,但在台灣坊間已有它譯本出現。所以趁著熱騰騰時機,我將它借回家閱讀。

印象中,這本書的譯者,好像是文壇大老鍾肇政先生。他的日文譯作平實好讀,印象極為深刻。記得讀完此書我還寫下心得,只是時間久遠,不知將那篇底稿混在哪裡去了?

說實在的,「金閣寺」的書名非我所關注,我所欣賞的是作者本人,在書內的細膩描寫手法。他將自己相關的生活點滴,童年生活,以及當時的社會狀況融入書內。筆觸自然毫無裝飾,讓人展讀之時,就有著一股吸引人,恨不得一口氣讀完它的慾望。

這年暑假我因課業成績不理想,日子過得十分懊惱。幸虧有它之出現,陪伴著我度過這段苦惱時光。當日我將書借回家之後,我正無聊且無意識的翻開書頁。一篇簡單的序文讀完,雙眼再也沒離開過書本。

接著是夜以繼日不便不休,利用兩天內的光景,我將此書反覆讀過三遍。接著就寫下我的心得紀錄,然後再將它介紹給我的一些朋友閱讀。或許所謂的「書緣」關係,其他人並沒像我那般瘋狂的閱讀它。

不過也有幾位好友,他們曾投入心力仔細的閱讀。並且他們還找我一起研究,作者寫作此書時之時空背景,以及作者寫作當時之心境。雖然只有小小的心得,但已算是漂亮的成果啦。

1970年代中季,世界經濟正值努力往上推動的時代。我的學業與工作都已順利修得正果。平地一聲雷響起,三島由紀夫的自殺消息撼動我心。這位文壇悲劇人物,戲劇鬼才,就在眾人慨歎之下,追隨自己的人生哲學走進歷史。

他自詡為日本武士道的最後傳承,帶著滿腦子的頹廢幻想,以其極受爭議之方式告別人世,讓世人留下一片錯愕之外,還是一片滿懷的錯愕!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