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李喬的話,更完整的說法是這樣的:李林 寫:
文壇先進李喬不也說過:「文學作品影像化便是一種再創作。」
疏忽了這裡你的問題,歹勢啦!李林 寫:我這幾天下課時間一有空閒,便向學校裡熱愛攝影的所有國文老師一一請益:「真正的影像文學」的定義和範疇究竟是甚麼?
因為,light 兄在我的命題:「掌門詩刊的老身影...」文後,
留下幾句嚴謹的閱讀心得:
若只要有一張影像加幾個文字就是影像文學
然後沒有一些區別的空間
那版主的確是寬宏大量了
因為不想窄化影像文學的範疇...
在此,是否可向light 兄請教,請提出您寶貴的見解一下,好嗎?
之前版主有貼在這裏:light 寫:謝謝版主容許我的妄語。劉哲廷 寫:light
樂見於您的直言
影像文學的延展面太大了
圖與文的結合,只是影像文學的一部分並不是全部
而做為管理者的我
只希望文友來此能分享關於影像文學各種命題的可能性
並能享受影像文學所給予我們的各種感動(喜哀樂)
但這只是開始,我也是個學習者
請您多多包涵--我會努力的
哲廷
你說:「圖與文的結合,只是影像文學的一部分」
想請問另外的部分是什麼?有哪些例子可以說明?
謝謝。
謝謝你告訴有版主這篇文件,
light 寫:謝謝你告訴有版主這篇文件,
文中除了將圖分類為二:動態與靜態外,
基本上講的還是圖與文的結合。
我不知圖與文的結合外,影像文學的另外部分是什麼?
請開示。
Daniel Bell曾說過:「從二十世紀的下半期開始,人類已經由以讀和寫作為接受知識的主要方式,轉變為以看和聽作為主要的方式。」--儘管作為新保守主義的他,對於影像與文字的結合文化還是持有懷疑和批判的態度,但是顯然從文字的閱讀轉向圖像的閱讀,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了。電視、電影、網路,和集合聲音、圖像與文本為一體的電子讀物繼之百出,無疑會對我們認知的方式、對知識的結構,以及行為的發展……等等,產生極大的改變與某種程度的進化。
影像與文學,即是能結合靜態藝術行為(如:繪畫、美術、攝影、雕塑、音樂、平面廣告、3D繪圖、設計、漫畫、版畫、裝置……等)和動態藝術行為(如:超文本、超媒體、動態3D繪圖、行動藝術、電視、電影、廣告、舞台劇、舞蹈……等)與文字,或形而上的文字體認(文學性)──為此,作為一種藝術創作表現的手法,同時運用在視覺藝術和實用藝術之間。它能有效的將純粹個人的視覺創作轉換成社會性的視覺產品(如:可樂王、紅膠囊,幾米式的插圖,加上內蘊情感狀態,或情緒表徵的旁白、對話……);同時又能將社會中已經既定的視覺習慣轉換成個人視覺創造的資源(如:我們從創作者的作品中,得到的感動或體認後的創作動力)。
看得清楚,是要看得入裡,才是清楚。看了要做歸納分析,不是只看表面唄!Ollee 寫:
light你沒有仔細看喔
版主所說的並不是基本上講的還是圖與文的結合
我引過來一下Daniel Bell曾說過:「從二十世紀的下半期開始,人類已經由以讀和寫作為接受知識的主要方式,轉變為以看和聽作為主要的方式。」--儘管作為新保守主義的他,對於影像與文字的結合文化還是持有懷疑和批判的態度,但是顯然從文字的閱讀轉向圖像的閱讀,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了。電視、電影、網路,和集合聲音、圖像與文本為一體的電子讀物繼之百出,無疑會對我們認知的方式、對知識的結構,以及行為的發展……等等,產生極大的改變與某種程度的進化。
影像與文學,即是能結合靜態藝術行為(如:繪畫、美術、攝影、雕塑、音樂、平面廣告、3D繪圖、設計、漫畫、版畫、裝置……等)和動態藝術行為(如:超文本、超媒體、動態3D繪圖、行動藝術、電視、電影、廣告、舞台劇、舞蹈……等)與文字,或形而上的文字體認(文學性)──為此,作為一種藝術創作表現的手法,同時運用在視覺藝術和實用藝術之間。它能有效的將純粹個人的視覺創作轉換成社會性的視覺產品(如:可樂王、紅膠囊,幾米式的插圖,加上內蘊情感狀態,或情緒表徵的旁白、對話……);同時又能將社會中已經既定的視覺習慣轉換成個人視覺創造的資源(如:我們從創作者的作品中,得到的感動或體認後的創作動力)。
不只
只有圖與文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