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我愛大自然,我喜歡接觸大自然,因為它的季移與呼吸,它的運轉和活動頻率,與我的生活息息相關之故也。清明節前夕,我搭乘朋友的車子沿著汐平公路奔馳。轉進山路之後,一路蜿蜒向上爬坡。

山路兩側儘是蓊鬱蒼翠之顏色,楓桐與台灣欒樹各盡施展,五顏六色出入眼簾,色色繽紛眼接不暇。這是一條非常美麗的山路,風光如畫令人留連。車子行至高點平台處,天氣放晴,雙眼視覺頓然開闊。

縱目遠眺大台北附近的大屯山、七星山、歷歷在目,彷彿貼近在眼前似的。據友人告知,即便是在陰晦天候裏,山霧氤氳,嵐氣繚繞,其景緻亦有另番引人之風味。我們下車步上附近的瞭望台,放眼遠眺遠近之風景,但見山嵐隨風輕拂有如飄絮,盤旋飛繞山頭如似幻境,在在令人留下無限遐思。

十來分鐘之逗留過後,我們繼續前程直向上方駛去。一路上走馬觀花,接著又匆匆回頭準備下山。回程之路約十來分車程,我們在茄苳瀑布附近留步。這座瀑布相當規模,標高大約有五層樓高度。水自山頂破口傾瀉而下,水流分層段落下灑,景色十分的壯觀。

山水匯聚於山腳下形成一口深潭,二人沿著潭緣漫步,水聲鳥鳴晃如天籟。潭中之水清澈見底,水裏魚兒優游肉眼清晰可見。我蹲身伸手入潭掬把水洗臉,水涼沁心,冷冽之涼意直衝腦際。細細品味著山光水色,由衷的讚嘆造物之巧手,竟然在此偏僻之地,為人類留下如此賞心悅目之美景。

潭側不遠之處,另有一條不知名的小溪潺潺流過。水聲嘩啦人聲鼎沸,一群年輕人正在溪畔進行野炊呢。年輕真好,無拘無束。他們清亮的叫聲與笑聲響徹週遭,天塌下來也無法阻止他們的快樂。

這夥年輕人,有些忙碌的在生火提水,有些人聚在地爐旁,用心的在燒烤魚和肉。地爐火旺嗶啵有聲,烤網上的豬肉、牛肉、雞翅雞腿和各種食材舖得滿滿。另旁有數人忙著協助翻烤,葷素一起各取所好。

不一會,溪畔傳來一陣騷動,人聲喧嘩噪音嚷嚷沖天,好像在這清境的大自然中發現寶物似的?原來有人抓到一隻相貌古怪的烏龜,以為牠是團魚想將牠帶回家去飼養。旁邊一位學長認識牠是鱷龜,連忙要那位抓獲者趕快丟棄牠。因為學長的表情恐怖,所以,他很聽話的將龜丟回溪中。

事後學長告訴他,這種鱷龜兇猛可怕,被牠咬傷不易治療。害得那位抓獲者,聽了之後嚇得連吐舌頭,暗暗叫聲「好里加在!」並立即離溪上岸。一陣子錯愕經過之後,大家又回復到嘻笑玩水的樂子裏。

天生萬物各有其用,美景萬千任由欣賞。大自然對我之賜,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在在都足以令人感動。放眼溪流之曲折,山景之層次,林林總總,變換無窮。音樂家用音符去舖排,畫家用畫筆去素描,作家則用文字去描述,在在都能夠讓人類有著同樣的感動。

即便是個凡夫俗子,看見大自然的展現,聽見大自然的聲音,聞到大自然的香氣,他也會由衷的自內心喊出:「啊!好棒的大自然喲,我愛你!」

當兵退伍投入職場之後,我曾經有段時間在廣播電台當播音員。這份工作得來不容易,它是我過關斬將爭取到的第一份工作。因此對這份工作十分珍惜,打算一輩子要以它為事業的根基。

怎知在電台服務兩年多之後,一場意外的接觸讓我轉換了人生的跑道。我於友人牽引之下投入商場,直到退休未曾再更換過跑道。在電台服務期間,因為我是唯一的男播音員,所以工作賞的負擔較重。

舉凡業務、廣播、以及主持節目一把抓。電台為了要安撫我鼓勵我,特別給我一個節目時段,讓我能充分的發揮我的主持功力。感恩電台之另眼看待,因此,我也盡全力投入其中。戰戰兢兢剋盡職責,每天忙碌的三餐不正,就連休息時間也少之又少。

我住持的節目稱做「桃園夜市」,以當地人民生活為主軸,順帶接受電話Call-in,並以國台客語三聲帶解答詢問。菜鳥雄心勃勃加上老鳥搭擋主持,竟然將一個冷門節目炒得火熱。年紀輕輕愛出風頭,高標收聽率讓我得意忘形。

我與搭擋將節目設定於通俗路線,內容對話遊走於紅線邊緣。爲了讓節目內容豐富,每天騰出半天做實地採訪。此外,還將市場現況融入節目之中,五花八門,內容包含還真不少咧。

由於兩人合作無間,朝著目標努力的向前衝刺。做出成績之後,這才將節目調整走向精緻之路。族群專訪成為新的節目重心,區域內的各類族群成為我們專訪目標。我是客家人,所以對於客族之一切著墨甚深。

客家人吃苦耐勞之本色,經常出現於節目之中。「山歌」是客家人的代表,凡是客家人對她喜歡有加。它是一種心聲之宣洩,從其應對歌詞之中,可以聽到歌唱者之應對機智與沉著內斂之本事。

因為客家人對語言之融合度極高,故爾客家話客家歌內,九腔十八調並行無所阻礙。至於提到「九腔十八調」,其內容大致如下:所謂「九腔」是語言之呈現,它包含有海陸腔、四縣腔、饒平腔、陸豐腔、梅縣腔、松口腔、廣東腔、廣西腔與廣南腔。

「十八調」則是出現於歌唱類別之內,其內涵有平板調、山歌子、老山歌、思戀歌、十八摸、剪剪花、初一朝、桃花開、以及上山採茶等十八種韻調。以上敘述之九腔十八調,係由中壢義民廟一位老廟祝所告知,在節目中播出之後獲得極大之迴響。

嗣後,個人因為投身商場離開電台。不過,個人雖已離開電台工作,對於客家之事務依然興趣濃厚。因此商旅每到一地,知道有客家人居住,一定會撥冗前去探望一下。因為時間可用寥少,所以收穫十分有限。尤其見到受訪家族中,他們的第二代第三代,早已對客家印象淡薄甚至全無概念。此外,他們對客家母語都無法想像了呢。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