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場遊行》

每日以投稿兩篇為限

版主: 麻吉林思彤鄭琮墿胡也

  (7/31,北海道札幌市)

  煙火大會結束後,我們待人潮稍退後,也加入了散場隊伍。

  隊伍雖然仍整齊地前進著,但人們並不是垂頭喪氣地、以著狂歡後的空洞軀殼行走。

  相反地,人們仍是不停地交談著、嘻笑著,不時發出被太多札幌苦味啤酒灌滿的莫名大笑;有些人看起來像是喝醉了,紅著臉、不受控制地死死勾著同伴的臂彎,前傾著身子把雙腳拖在後頭。但即便如此,整個隊伍仍是保持著相同的速度,走在規劃好的撤場路線上。

  而指揮交通的大多是上了年紀的歐巴桑與歐吉桑們。他們痀僂著背、氣力滿滿地對著隊伍大聲吆喝,同時大力地讓指揮棒斜斜地揮舞過自己身前。在他們後頭,一輛輛夜歸的汽車靜靜地被封鎖線攔截在路口,靜靜地目送遊行隊伍經過。

  「快點呦!快點呦!」路上指揮交通的歐巴桑們穿著黃色的反光背心,揮舞著手裡閃著紅燈的指揮棒。時間已經到了晚上九點半,連我都累得提不太起勁來發牢騷了,但歐巴桑們仍是毫無倦態地用像是叮嚀小孩子般的語氣催促著人群。

  到了地下鐵,人們的情緒依舊,依舊保持著嘉年華遊行隊伍式的亢奮;亢奮感一直持續到隊伍湧入車廂,有些人被車門掐斷亢奮,有些人則繼續將興奮帶入車廂,與同行嘰哩咕嚕聊個不停。

  從大麻車站車站回到學院大宿舍的路上,一群看似也剛從煙火大會歸來的本地學生們;他們踩著被浴衣絆住的不穩腳步走在街左,被酒精揮發的大笑在沒有街燈的文京台社區夜晚脹成啵一聲的泡泡,顯得格外響亮。

  我趕緊加快腳步,繞過了他們前頭,快步走向宿舍。直到到了終於聽不見一丁點聲音的街段,我才放慢腳步,同時鬆了口氣,讓自己從散場遊行隊伍裡逃脫。
文友您好:

我對文中提到啤酒的部分感到興趣
日本人喝啤酒的習慣好像是日常生活的一部份
印象中美國人是把牛奶當開水喝
日本則是把啤酒當作冰涼的開水飲用
無論電視或電影,都可看到日本人喝完啤酒後一臉滿足的模樣
我是不喜歡喝酒的人,也因為痛風不能喝酒
所以感覺酒是苦苦的氣泡蘇打水
我想,這輩子應該跟酒無緣,可惜了
若是帶著醉意書寫,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只是不敢輕易嘗試

謝謝分享

古塵
古塵 寫:文友您好:

我對文中提到啤酒的部分感到興趣
日本人喝啤酒的習慣好像是日常生活的一部份
印象中美國人是把牛奶當開水喝
日本則是把啤酒當作冰涼的開水飲用
無論電視或電影,都可看到日本人喝完啤酒後一臉滿足的模樣
我是不喜歡喝酒的人,也因為痛風不能喝酒
所以感覺酒是苦苦的氣泡蘇打水
我想,這輩子應該跟酒無緣,可惜了
若是帶著醉意書寫,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只是不敢輕易嘗試

謝謝分享

古塵
  謝謝版主。

  關於啤酒,我發覺日本人的啤酒也是講究地域性的。例如像北海道人就極為堅持北地產的札幌經典啤酒,而排斥其他牌子例如朝日或麒麟。
  不過說實在的,札幌啤酒喝起來與台灣啤酒類似,氣泡中帶有極重的苦澀,但卻無台啤的回甘味。

  只能說自己非常不合北海道人重油重鹹重辣等重味覺的飲食的口味吧,像札幌拉麵就是厚油又辣的讓人驚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