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與憤怒的邊界》
擦撞、不合與衝突之時,我們應該如何去對應問題?以暴制暴?還是以德報怨?好的方法,是不要輕易動怒,保持平靜,守住我們的節奏與理性。衝突與不悅,建立於我們對彼此的不了解。自我表達是必須的──用緩和的態度描述自己的感受。將心中的觀念,清晰地表達給對方仔細聆聽。大家互相傾聽,對問題進行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以和平的方式去解決問題,是比較妥當的方法。用理性和諧的方法處理問題,才能真正根治問題。有時,憤怒無法解決問題,還會製造出更多的衝突。
以親切與真摯的口吻,去表達自己的想法,可以幫助我們與其他人溝通。有效率地表達自我,可以幫助大家圓滿地走出困境。主動詢問,什麼事情應該做,什麼事情又不應該做。該怎麼去做?為什麼要這樣做?用同理心理解他人,交換彼此的立場,一切就能和諧融洽。風向良好,大家自然就會體諒彼此,發揮寬恕的美德。以融洽的態度去溝通,以誠懇的舉動去協調,才是解決問題的好策略。非必要,不能發脾氣。這適用於任何公開場合,談判與其他少數場合,可能是例外。
搭乘飛機時,是否應該對飛機上的組員發怒呢?發生交通事故,又是否應該生氣?與平輩相處,有所擦撞又該不該堅持自我呢?我們有很多的作法。情緒沸騰時,不適何做任何的重大決定與判斷,也不可隨便開口說話。人生氣的時候,智商會大幅降低。此時,我們無法理性思考,事後還會自責與內疚。在這種狀態下,不論是與人談判,或是與人互動,都會處於非常不利的地位。有九成以上的人,此時會做出錯誤判斷,事後後悔莫及。抓狂時,我們必須放鬆身心,轉移自己的注意力與情緒。建議,至少休息半小時以上。過程可以深呼吸、慢跑、伏地挺身、打沙包,對空氣大叫,利用一些空閒活動來釋放怒氣跟壓力。在這之後,我們才可以用比較客觀的見解與態度去切入問題,採取妥當的方法去解決問題。
人無聖賢,沒有人是聖人。沒有人天生脾氣好,知道該怎麼處理問題。人一生都在學習,不論是十年,還是半世紀。學習沒有終點,學習調理自己的情緒是一門困難的課程。只要用心,從經驗中記取教訓,我們就能學會如何避免下次的憤怒。不要因為生氣而自責,人生是一個長久的歷程,任何的負面教訓與經驗,都是豐滿我們的生命深度的豐滿果實。但是,要學習控制情緒,不能以上面的理由蓄意發怒。那種觀念是不健康的。
生氣並非完全不必要,它是一種不得已的防禦措施。只有當我們權利受損,遭到他人剝奪與踐踏,不受尊重,才需要考慮以強硬的姿態捍衛自己的權益。故意假裝生氣,有時可以協助我們防守我們的理念與意志。但是,不宜發洩過度。過度發洩容易讓場面失控,加劇摩擦。那樣做,只會讓場面更火爆,傷害彼此。
學習控制情感,是一生的課業。它只有開始,沒有結束。當我們學會尊重自己的內在,就能學會如何適切地尊重他人,一起和平共處。
擦撞、不合與衝突之時,我們應該如何去對應問題?以暴制暴?還是以德報怨?好的方法,是不要輕易動怒,保持平靜,守住我們的節奏與理性。衝突與不悅,建立於我們對彼此的不了解。自我表達是必須的──用緩和的態度描述自己的感受。將心中的觀念,清晰地表達給對方仔細聆聽。大家互相傾聽,對問題進行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以和平的方式去解決問題,是比較妥當的方法。用理性和諧的方法處理問題,才能真正根治問題。有時,憤怒無法解決問題,還會製造出更多的衝突。
以親切與真摯的口吻,去表達自己的想法,可以幫助我們與其他人溝通。有效率地表達自我,可以幫助大家圓滿地走出困境。主動詢問,什麼事情應該做,什麼事情又不應該做。該怎麼去做?為什麼要這樣做?用同理心理解他人,交換彼此的立場,一切就能和諧融洽。風向良好,大家自然就會體諒彼此,發揮寬恕的美德。以融洽的態度去溝通,以誠懇的舉動去協調,才是解決問題的好策略。非必要,不能發脾氣。這適用於任何公開場合,談判與其他少數場合,可能是例外。
搭乘飛機時,是否應該對飛機上的組員發怒呢?發生交通事故,又是否應該生氣?與平輩相處,有所擦撞又該不該堅持自我呢?我們有很多的作法。情緒沸騰時,不適何做任何的重大決定與判斷,也不可隨便開口說話。人生氣的時候,智商會大幅降低。此時,我們無法理性思考,事後還會自責與內疚。在這種狀態下,不論是與人談判,或是與人互動,都會處於非常不利的地位。有九成以上的人,此時會做出錯誤判斷,事後後悔莫及。抓狂時,我們必須放鬆身心,轉移自己的注意力與情緒。建議,至少休息半小時以上。過程可以深呼吸、慢跑、伏地挺身、打沙包,對空氣大叫,利用一些空閒活動來釋放怒氣跟壓力。在這之後,我們才可以用比較客觀的見解與態度去切入問題,採取妥當的方法去解決問題。
人無聖賢,沒有人是聖人。沒有人天生脾氣好,知道該怎麼處理問題。人一生都在學習,不論是十年,還是半世紀。學習沒有終點,學習調理自己的情緒是一門困難的課程。只要用心,從經驗中記取教訓,我們就能學會如何避免下次的憤怒。不要因為生氣而自責,人生是一個長久的歷程,任何的負面教訓與經驗,都是豐滿我們的生命深度的豐滿果實。但是,要學習控制情緒,不能以上面的理由蓄意發怒。那種觀念是不健康的。
生氣並非完全不必要,它是一種不得已的防禦措施。只有當我們權利受損,遭到他人剝奪與踐踏,不受尊重,才需要考慮以強硬的姿態捍衛自己的權益。故意假裝生氣,有時可以協助我們防守我們的理念與意志。但是,不宜發洩過度。過度發洩容易讓場面失控,加劇摩擦。那樣做,只會讓場面更火爆,傷害彼此。
學習控制情感,是一生的課業。它只有開始,沒有結束。當我們學會尊重自己的內在,就能學會如何適切地尊重他人,一起和平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