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京台》

每日以投稿兩篇為限

版主: 麻吉林思彤鄭琮墿胡也

  (7/20,北海道江別市)

  我們第四天開始了正常的大學生活,繼續著從台灣以來持續進行的日語特訓課程。學校特地從大學院留給了我們一間空教室自由使用。

  我們同時也學習著融入北海道的大學生活,諸如大學食堂與超市,剛好是在台灣時不太緊要、沒多少機會體驗的兩項。總之,我開始學著本地學生穿越文京台社區,越過天橋再到大麻車站前的的超市。

  以大學生群住的社區來說,文京台安靜得嚇人。即便在下班下課時段,路上仍只偶有學生騎著單車慢吞吞的經過。走在四丁目街道上,讓人不禁有著如同第二日在公車站等候時的感受──沒有風聲、沒有夏日強風快速穿越街道的共鳴聲、連行道樹搖曳時會發出沙沙聲響都沒有;只有飛到了民居圍牆上的烏鴉哀叫聲特別的響亮。

  不得不特別注意這些在日本被當作神鳥的特產。北海道的烏鴉幾乎比我在台灣時所見到的,體型都還要大上一倍;聲音也不是單純沙啞的啞啞叫,而更像一種人們被連續踩到三下腳小指時會發出的洪量哀號。

  大概是被當作神鳥而被居民們很好的禮遇了吧,這些大型烏鴉們絲毫不怕生人;而且特別酷愛在行人經過時,飛到行人附近的圍牆上,用著骨溜溜的大眼珠盯著人瞧,或者偷偷地在別人背後任性地大聲慘叫,害人不停地停下腳步好張望是否有人被車撞倒。

  另一件走在街道上會見到的趣事則是北海道住宅的玄關。大概是為了防雪的緣故,這裡的玄關都被三片玻璃幕覆蓋得密密實實;玄關裏頭的雨筒和門飾像極水族箱裡的木門背景與造型魚礁。有些公寓甚至連外頭的樓梯通道也包上的玻璃罩。而這些玻璃罩大多是以木材當作骨架所搭成,一般民居還能保持美感上的講究,但專門租用給學生的公寓就大多只能以鋼筋架搭成了。

  那些玻璃玄關該如何防強風呢?看著看著腦裡突然冒出了疑問。但很快的想到這麼高緯度的所在根本就沒有颱風吧。

  這也是我第一次知道原來烏鴉的叫聲,近距離聽起來是與人聲如此神似。

  走在這樣的街道上,頓時有活生生走入另一個世界的錯覺,另一種自己原本在台灣時難以想像的生活方式正發生在自己眼前。從房屋、街道到路邊販賣機與烏鴉,一切都讓人感到既陌生又有趣。

  最後,我走下天橋繞到了大麻車站站前。直到我看見車站前廣場馬路邊立著一高高的、上頭刻字的白色方尖碑後,才終於讓人感到些熟悉感。尖柱上頭三面分別由不同市政機關刻著一行字:

  「許青少年一光明未來。」
  「交通安全宣言都市江別市。」
  「廣大夢想,開拓心胸。」

  我忍不住從鼻孔裡「呼」地噴出一口氣,彈著舌頭發出嘖嘖嘖的咂嘴聲。
  什麼嘛,原來不是只有台灣會展示廢話嘛!
文友您好:

烏鴉在某些國家或地區是象徵厄運的到來,
有些地方的習俗則是對烏鴉表示崇敬,
不過,現實生活裡我還真沒聽過烏鴉的叫聲,
只能透過一些生態的紀錄片或電影裡聽到,無法有真切的感受。
文章說近距離聽居然類似人聲,這一點倒是感覺挺有趣的。
若有機會可以錄影作為難得經歷的保存。

謝謝分享

古塵
古塵 寫:文友您好:

烏鴉在某些國家或地區是象徵厄運的到來,
有些地方的習俗則是對烏鴉表示崇敬,
不過,現實生活裡我還真沒聽過烏鴉的叫聲,
只能透過一些生態的紀錄片或電影裡聽到,無法有真切的感受。
文章說近距離聽居然類似人聲,這一點倒是感覺挺有趣的。
若有機會可以錄影作為難得經歷的保存。

謝謝分享

古塵
  不過我想烏鴉看起來非常聰明的鳥類說不定不會讓人乖乖的近距離拍攝吧,哈哈。

  剛到日本時,印象最深的就是在課堂時烏鴉在窗外的大叫,引得全班嚇得一同向窗外張望。直到發現是烏鴉在叫後才都大笑起來。

  當然,聽久了自然也就會習慣「這種類似中年歐吉桑亂發酒瘋的叫聲就是烏鴉的聲音」,就很少有被嚇著的經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