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管與洞簫】趣談
記得前年上完『羅德利哥→阿蘭輝芝』協奏曲時,課間與同學閒敘曾聊到「英國管是我的最愛與最懼....」一節.因它特殊的音色厚鬱有若東方樂器洞簫般會剜人心魂讓人難以輕受,可並非懼聽而是乙種莫名所以的悸動與極度心靈契合.不知大家的感受為何也?
閱讀東漢末年才女蔡文姬大作『胡笳十八拍』.胡笳也是木管樂器,乃漠北南匈奴所普遍使用的樂器.於離亂憂困異鄉思念故親時吹奏,必生發斷腸人在天涯的淒愴無奈,所謂:〈胡笳悲聲動地來〉更感染身畔同為淪落人的心扉而潸然淚滿腮.
年少時故鄉近鄰曾煢居一位歲華已老、膝下猶虛,愛情事業兩失意的落魄書生.每好於秋末冬寒時節倩洞簫吹奏出首首嗚嗚咽咽、如泣如訴悲涼無比的樂曲.呵呵!彼種如幽冥世界氛圍的簫音而今依然歷歷如新.可說真格的,如為抒發感時傷懷、脈脈相思....等等胸中塊壘,個人以為該以洞簫這種樂器最般配了.英國管亦然,因較比不合宜使用於過度悲壯、歡慶的情境中是吧?
可惜的是,以英國管為主奏樂曲的作品相對稀少,但要用心聆聽即感繞樑三日不絕於耳.君若不相信,可證諸於「德佛札克→新世界交響曲」、「羅德利哥→阿蘭輝芝協奏曲」等等樂曲於不爽也.
藝文〈包含音樂〉皆可柔軟人心,現代的教育方針過度功利了,聊作此文分享!
記得前年上完『羅德利哥→阿蘭輝芝』協奏曲時,課間與同學閒敘曾聊到「英國管是我的最愛與最懼....」一節.因它特殊的音色厚鬱有若東方樂器洞簫般會剜人心魂讓人難以輕受,可並非懼聽而是乙種莫名所以的悸動與極度心靈契合.不知大家的感受為何也?
閱讀東漢末年才女蔡文姬大作『胡笳十八拍』.胡笳也是木管樂器,乃漠北南匈奴所普遍使用的樂器.於離亂憂困異鄉思念故親時吹奏,必生發斷腸人在天涯的淒愴無奈,所謂:〈胡笳悲聲動地來〉更感染身畔同為淪落人的心扉而潸然淚滿腮.
年少時故鄉近鄰曾煢居一位歲華已老、膝下猶虛,愛情事業兩失意的落魄書生.每好於秋末冬寒時節倩洞簫吹奏出首首嗚嗚咽咽、如泣如訴悲涼無比的樂曲.呵呵!彼種如幽冥世界氛圍的簫音而今依然歷歷如新.可說真格的,如為抒發感時傷懷、脈脈相思....等等胸中塊壘,個人以為該以洞簫這種樂器最般配了.英國管亦然,因較比不合宜使用於過度悲壯、歡慶的情境中是吧?
可惜的是,以英國管為主奏樂曲的作品相對稀少,但要用心聆聽即感繞樑三日不絕於耳.君若不相信,可證諸於「德佛札克→新世界交響曲」、「羅德利哥→阿蘭輝芝協奏曲」等等樂曲於不爽也.
藝文〈包含音樂〉皆可柔軟人心,現代的教育方針過度功利了,聊作此文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