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詩評論分享:編號0001


小評一首即物詩:《喇叭鎖》


即物性這名詞最早出現在二戰後的德國文學界,其意涵是指一個事物,被還原到其原始狀態而產生的和身體之間的另外一層意義。即物性並不是把物呈現,是把物的意義以另一種方式來呈現。概念上和中國的「詠物詩」是相通的,王國維《人間詞話》裡提到:「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色彩」,這帖《喇叭鎖》,即吻合這個原則。

《喇叭鎖》 作者: 廖瑛鈿
那裡
一張嘴
二段式的強度
三個彎的不自然
四方禁錮
我無言 摀眼 踩濘回
轉進
拇指按下偽裝成句號的逗號
汲取沈默

《喇叭鎖》這題材比較冷門,冷門的題材比較不容易表現,但由於題材冷門,給予讀者耳目一新的驚喜和刺激,往往比較多,換言之冷門題材具有較強的「陌生化」(Defamiliarization)效果。(註1)
這首短詩,有幾個問題:
(一)形式方面
(1)分行不當:首句「那裡」,不宜單獨成句,因為裡頭缺乏基本的意象元素。應該將首句和第二句接起來,以逗點點開「那裡,一張嘴」,或者改用倒裝句法,變成「一張嘴,在那裡」以維持原來刻意呈現「一、二、三、四」的形式設計。
(2)語言似乎過度「精煉」:精煉不是壞事,詩句精煉,才不會囉嗦渙散,變成散文句,但前提是必須能提供給讀者尋思語意的線索,且結構(布局)上得有一個可以讓讀者依循的脈絡。
(二)語意方面
(3)語意迷失:「我無言 摀眼 踩濘回」,什麼是「踩濘回」?恕筆者不才,推敲不出作者原意。是不是「下雨天,踩過泥濘的路面回來?」,如果是這樣,就不能精煉成「踩濘回」,否則讀者會一頭霧水(不要高估一般讀者的聯想和分析能力)。換言之,「踩濘回」是一個有「語病」的短詞,應該改寫或避免掉。
(4)後半段續航力不足:前四句針對主題物進行的形象白描,雖然不夠生動,都還算貼切,但接下來的後半段,感覺有些虎頭蛇尾,像是跌落斷崖。
我無言 摀眼 踩濘回
轉進
拇指按下偽裝成句號的逗號
汲取沈默

「按下偽裝成句號的逗號」這句是後段重心所在,可以此為核心,重新進行聯想,將可用的意象糾集過來。要提醒的是「拇指…汲取沈默」,語意上是不合裡的(違反經驗法則),拇指即使透過擬人法,頂多只能像人那樣具有思考能力,不可能會生出一張嘴巴或一只舌頭來「汲取」,「汲取」這動詞在這裡使用相當突兀,記不准卻也談不上恰當。

藥方:請改寫後半段,並透過聯想找出一些可能派得上用場的意象,讓這首詩語意傳達上能夠有個完整的脈絡,感覺不會是精煉過頭後變成貧脊,給於讀者一些意料外的驚喜:美的感動。

註釋:
(1)「陌生化」原本是一個著名的文學理論,它由俄國形式主義評論家什克洛夫斯基提出。他說:「藝術之所以存在,就是為使人恢復對生活的感覺,就是為了使人感受 事物……藝術的目的是要人感覺到事物,而不是僅僅知道事物。藝術的技巧就是使對象陌生,使形式變得困難,增加感覺的難度和時間的長度,因為感覺過程本身就 是審美目的,必須設法延長。」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詩學理論是西方「陌生化」詩學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西方「陌生化」詩學的成熟標誌。http://www.twwiki.com/wiki/%E9%99%8C%E7%94%9F%E5%8C%96

原貼文位址: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814970605253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