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與大學

每日以投稿兩篇為限

版主: 林思彤麻吉鄭琮墿胡也

下午一個人在電腦前坐,菲利普忽然發短信問我是不是在辦公室。我說我在家裡。過去我總在學院自己的辦公室裡寫畢業論文。最近我懶得每天騎車來回,就把電腦搬到租住的地方,每天在家裡修改論文。今天下午剛把論文又修改了一遍,準備明天Email給導師和委員。
我問他和幾個朋友過來?我去外面超市買點吃點。
他說他半小時後過來,朋友們都“拋棄”了他。
晚飯我做了蔥爆羊肉,飯後一起去校園裡轉了轉。
我們在一起免不了談談政治。他來自英國,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和我博導法拉利一樣,他也覺得自己的社會是被一小撮人控制,所謂的“民主”也許只是謊言。不過,我總還是相信,英國和加拿大的社會,不管再虛偽,也要比許多國家好一些,至少他們還是要偽裝出自由民主的模樣,而不必公然屠殺手無寸鐵的學生。
“我不懂政治”,我們那裡的人大都會這麼感覺,覺得政治是與自己遙遠的、無關的,因為我們知道自己無力改變,我們只能照顧好自己的家人,只希望平平安安地過完一生,所以我覺得很無辜的是,許多人對我們無端地敵視、歧視,只是因為我們恰巧出生在了那個地方。“政府與百姓無關”這是我家鄉許多人的觀點,或許那些“民主”國家的人總是覺得政府的決策都是民意的表達,所以便將許多事情遷怒於我們。
菲利普說,如果真的有民主的話,政府早就倒臺了。
我不清楚,我總還是相信有一些更好的社會,比如瑞士,他們有幾百年的和平。我覺得,如果一個社會真正民主的話,他們一定不會去打仗。再沒有什麼比打仗更愚蠢更殘暴的事了:拿自己的命去給幾個政治家當棋子玩。我從來不相信有什麼天大的理由可以讓老百姓去送死,不管政治家如何去美化它:解放、革命,還是獨立。但是很多時候言論總是會被一小撮人控制,於是群情激昂,覺得應該用子彈說話。就像我在中國時遇到的伊拉克戰爭時沖在最前線的指揮官,他說他很討厭布什,那些人只想要石油,他們編造謊言,說什麼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他們那個連死了68個人,有8個是他的朋友。他自己的腰也傷了,成了殘廢,退役後去中國教英語……
殺死一個暴君,到頭來只會有另一個獨裁者上臺;你不可能用子彈去改變一群政客的想法,他們早已習慣並且貪戀那樣的權力;而老百姓,全世界的,我想都只是希望自己和家人能夠安安穩穩地過日子。即便是最動亂的文革年代,大多數老百姓,只要不是太壞的、膽大妄為的,也都只想做縮頭烏龜。只有那些不懂事的孩子們才跟著瞎起哄,真以為是為了什麼崇高的“主義”。而那些殺人的傢伙,也根本不懂什麼主義,只是找到一個藉口公報私仇,把過去嫉恨的、有才華的、富貴顯赫的人給害了。
社會總是這樣,菲利普說,因為人都是一樣的。
我給他講我高中時讀過一篇故事《上大學》,講一個老人年青時候因為生計所迫,娶妻生子照料家庭,一直沒有機會上大學,直到老了,老伴去世,子女離開他後,才忽然有了時間,可以去重拾舊夢,於是他上了大學。周圍同學都不理解他,沒有人願意與他做朋友,他也覺得學校裡教的課程很無聊,和社會脫節,他覺得迷茫,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上大學。後來有一次他一個人爬到學校的後山上,望向山下的大海。忽然瞥見系裡一個同學,是和他一樣不太合群的人——名叫保爾,也站在山上望大海。老人猛然生出念頭,想和保爾說說話,之前他們從來沒有怎麼說過話,雖然他們彼此認識。
他們就這樣在海邊真正邂逅了,忘年之交,暢談一宿。提著空空的啤酒瓶回到大學宿舍裡倒頭睡下時,老人想,他終於找到了上大學的意義,換句話說,他終於上了大學。第二天早上醒來後,他想到,自己要說的話都說完了,想聽的也聽夠了,再往後,恐怕沒有什麼新鮮的話題能夠讓保爾覺得有趣了。於是,他乘上開往故鄉的火車,永遠地離開了大學——畢業了……
菲利普說,你是在說我和你嗎?
我笑了笑。說,我去過三個大學,老實說,我不覺得它們對我的成長有什麼幫助,許多時候只是使簡歷上更好看而已。大學只是一個地方,讓我遇見了一些人,一些可以深交的朋友。
他說,的確是這樣,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大學也是他們開始編織社會網絡的地方,就比如你要在英國從政,就必須去劍橋牛津,才可以和未來的首相稱兄道弟……
我去過三個大學,在每個地方,大多數時候,我都是獨自一人。不過,總算沒有白去,因為總有一兩個人可以臥談一宿,我是一個“未老先衰”的人,或者說,我的祖先是一群很早就沒有“鬥志”、隱居山林的人。
I strove with none, for none was worth my strife.
Nature I loved and, next to Nature, Art:
I warm'd both hands before the fire of life;
It sinks, and I am ready to depart.
送菲利普去地鐵站,臨別時,我說,作家都是孤獨的,因為他們總有許多話要說,但很少有人願意傾聽。菲利普說,這太對了。
他是愛爾蘭的作家,出版過一本沒有暢銷的小說,像所有地方的作家一樣,偶爾會感慨世事人生,然後獨自離去。

2015年5月10日星期日

於 多倫多
雖然比起作家是孤獨的,我更傾向於每個人都是孤獨的。但我仍然喜歡
胡草漫 寫:作家都是孤獨的,因為他們總有許多話要說,但很少有人願意傾聽。
這應該是許多願意表白自己卻又難以得到回音的作家的寫照吧。

敬祝
文安

緞華
緞華 寫:雖然比起作家是孤獨的,我更傾向於每個人都是孤獨的。但我仍然喜歡
胡草漫 寫:作家都是孤獨的,因為他們總有許多話要說,但很少有人願意傾聽。
這應該是許多願意表白自己卻又難以得到回音的作家的寫照吧。

敬祝
文安

緞華
的確,我從前也寫過這樣一句話。我們生來都是孤獨。
只是作家對孤獨的感受更敏銳、深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