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第七十四章 賢妻高明
陳偁比蔡碩早一步離開雪園,卻比蔡碩到家的時間還晚。他沒有在泉州購屋,而是住在官方辦的旅舍宅宿務中,與雪園可隔著半個城。但與蔡碩一樣的,陳偁從離開雪園開始,就在思考今日之事與謝屏森這個人。
其實陳偁在來泉州接印之前,就已經與雪園的人有了接觸。那時他剛進入泉州轄境的南安,忽覺胸痛難忍,把家人與來迎接的一眾泉州官員嚇得半死。好在南安知縣想起李映雪正在南安義診,急急派人去請,這才救了他。陳偁不是第一次出現這情形,去年在汴梁時就發作過一次,為此還耽擱了一段時間才離京。可是當時那個汴梁的名醫可沒李映雪的本事,能夠一粒藥吃下去一炷香內就感到舒坦。但是,真正引起他注意的,是事後他聽說了那日南安知縣延醫時發生的事。
那日南安知縣趕到李映雪義診的地方時,李映雪正為一農婦看病,或許是心急於陳偁的病情,更有可能是南安知縣覺得知州的命比小民的命珍貴,竟然命令李映雪立刻跟他去救陳偁,還喝令那農婦「滾到一邊去」。可是李映雪是什麼人?只要讓她大小姐不爽,就算是大宋皇帝親至她也照樣翻臉!所以李映雪的當下反應也很直接:下令讓四個黑人把這個妨礙她看病的傢伙架出去!知縣身旁幾個隨從上前阻止,卻是敵不過那四個已經被李映雪調教的很有專業保全水準的黑人。等李映雪幫那個已被嚇傻了的婦人看完病,才把那灰頭土臉一臉狼狽模樣的南安知縣叫進來,劈頭就罵:「知州是人,別人就不是人嗎?」等南安知縣惶急地把情況說了,李映雪倒是跳起來拿著急救箱就走,卻還是不忘指責南安知縣:「病情這麼危急怎不早說?人死了汝要負責嗎?」
碰到李映雪這樣不講理的刁民,南安知縣卻也不敢怎麼樣。一來還要靠李映雪救人,二來嘛,這女人現在的民間聲望太高,泉州不少官員仕紳家族又都欠她人情,這種女人可不是一個知縣惹的起的。滿肚子委屈的南安知縣,只能可憐兮兮地向黃伸表功兼訴苦,這事也才輾轉地被陳偁知道。
陳偁不介意李映雪先為農婦看病,相反地,他很欣賞李映雪平等對待小民與大官的態度。所以,當聽說李映雪要飛上天空時,他就興沖沖地跑去捧場。
也是在那日,陳偁看到謝屏森處理事情的手段,對謝屏森產生興趣。後來,他找了黃植的長子黃淳詢問謝屏森的事。黃淳也爽利地說了許多他所知雪園三人的事,其中實在有許多讓陳偁趕到匪夷所思,但陳偁不敢不相信。陳偁認識黃淳幾十年了,知道黃淳的個性,他可能會隱瞞某些事不說,但只要說出口那一定是事實。
據黃淳說,謝屏森三人應該是真來自蓬萊,因他們所帶之物與所具備的學識手段,都是歷代典籍未曾記載聞所未聞的。至於謝屏森自稱出自陳郡謝氏以及與黃族有姻親關係一事,前者無從證實,但黃淳認為後者應該不假。一則這數百年來確實有不少名黃族子弟出海後失蹤,二則以謝屏森三人的情形,根本無須冒認黃族這門親戚。
謝屏森三人自稱是蓬萊的大學者,這一點黃族上下是深信不疑的,陳偁自己也相信。畢竟謝屏森三人所展現的見識實在太驚人,而讓黃淳印象最深刻的還是謝屏森尚未印行的一些書稿。據黃淳說,有兩本分別叫《福爾摩沙簡史》及《大明帝國興亡史》的,說的是蓬萊的史事。還有一本《明夷待訪錄》,則是探討華夏歷代制度與施政得失。這些書的立論新奇,每能發人深思。
據黃淳說,他看到這些書稿後,曾與謝屏森討論治國之道。而謝屏森以為,治國之道首重應是經世濟民,他說在蓬萊將之稱為經濟學。經濟學的宗旨為「世間資源有限,人心慾壑難填」,故治國之道在於調度分配資源,使人人皆覺公平,如此國方能安穩。
據黃淳說,謝屏森有些見解是驚世駭俗的,如「君子之政與小人之政之別,非在於為政者個人品德,而在於利益的分配方式。君子之政會讓包括庶民在內的大多數人都得到好處,且人與人之間的所得差距不大。小人之政只讓少數人得利,且人與人之間的所得差異甚大。」又如「無能的清官比有為的貪官更可惡」、「錯誤的政策比貪污更可怕」。但黃淳也說,細思之後,他又認為這些話是不無道理。
當時黃淳還讚嘆謝屏森三人教學方式的新穎。據說他們喜問弟子「為何會如此?」對每事每物都要再三推敲斟酌,尋出其理則,還要弟子拿出證據。他們還喜歡找事情讓學生親為處理,再與弟子討論如此處置的利弊得失。這樣的教學方式是否能訓練出英才?黃淳無法確定,但黃淳指出,至少雪園的黃家弟子似乎都靈智大開,辦事乾淨俐落多了。
正因為黃淳的推崇,陳偁才答應今日雪園之邀。而今日的所見所聞,證明了黃淳所言的謝屏森有治國之能。雖然,他的手段也太匪夷所思了。
但令陳偁疑惑的,是謝屏森那對他莫名的善意。是因為有求於他這個知州嗎?陳偁認為應該不是,因為謝屏森請求他做的事些事,說起來都是對他牧守泉州極有利的。是因為仰慕他嗎?陳偁認為這更不可能,因今日謝屏森提到蘇軾時的那種神情,或許還能多少稱之為仰慕,但面對自己時……呃,陳偁還是有自知之明的。就因為如此,對於謝屏森邀他入夥之事,陳偁多少有點忐忑不安。
因為心情不定,陳偁回到住處後匆匆用過晚餐便鑽進了書房。看到那口謝屏森裝禮物的箱子,隨手將之打開,見裡面有兩冊書,便取出翻看一下。這一看就看出意味來了,一直到老妻來催他睡覺,他這才驚覺竟已是丑時初了。
陳偁躺在床上,卻是怎樣也睡不著,腦海中翻來覆去的都是今天見到的事與那兩本書的內容。也不知過了多久,陳偁的妻子林氏忽然低聲說:「夫君,何以如此不安?」看來是陳偁的輾轉反側,鬧的林氏也難以安睡了。
陳偁楞了一下,這才柔聲說道:「今日雪園謝邊森求我一事,我心下委實難決,卻害的賢妻也跟著受累了……」
陳偁的回覆讓林氏頗為驚訝,夫妻多年,她深知陳偁個性明斷,當初陳偁任開封府尹欲以青苗錢借貸給災民時,遭王安石、呂惠卿嚴拒,呂惠卿更以撤職嚴辦要脅,卻也未見陳偁如此模樣。所以她想了一下,問說:「此事於民有害?」
陳偁搖搖頭說:「不,此事惠民大矣。」
「那想來是於國不利?」林氏很清楚丈夫把百姓利益看得比什麼都重的個性,既然此事對人民大為有利,那就一定是對國家有害,才會讓陳偁如此遲疑。
陳偁又搖了搖頭說:「此事若成,不僅凍餒之人大減,且邊關或能永寧,實乃福國利民之事。」
這下林氏急了,坐起身來一把扯著陳偁的胳臂說:「啊!遮莫是令夫君有性命之憂?這、這可不能應允呀!」林氏太清楚陳偁的個性了,知道只要一件事於國於民有利,陳偁就算知道會因而被貶職下獄也會一往無悔地去做。而今陳偁會徬徨再三,只有可能此事竟會傷及陳偁的性命。
被老妻一扯,陳偁也坐起身來。黑暗中看不到林氏的臉,可是陳偁從對方的語氣中可以想像到此刻她的神情。陳偁心裡暗想:「我要是告訴汝今日心疾復發之事,汝豈非要嚇昏過去?」但見林氏惶急,陳偁還是柔聲說:「這事亦不會傷及吾之性命;相反地,可能還會令吾垂名青史,百年千年之後仍受百姓懷想感念。」
林氏怔了一下,很好奇到底是什麼事竟能同時有這許多好處,但一來實在時間已晚,二來她向來不過問陳偁的公務,所以鬆了一口氣的她溫柔地說:「既是如此,夫君何苦煩惱……」
陳偁聞言一愣,心想對啊,雖不知謝屏森何以如此,但此事既然於國於民於己皆是有利,那答應就是,何苦自尋煩惱?
想通了這一點,陳偁笑著對林氏說:「賢妻高明,一語驚醒夢中人……呃,夜深了,快睡吧!」
但重新躺下去的陳偁並未立即睡著,他還在思索一件事。過了一會兒,他輕聲說;「賢妻,吾欲讓瓘兒拜謝邊森為師……」
林氏嗯了一聲,卻是沒有接話,想來已是睡去。陳偁無聲一笑,也隨即閉上眼睛。
雖然很晚才睡,陳偁還是依照多年的習慣天明即起,漱洗用餐後卻沒去官衙,而是進了書房。用了三個時辰寫了三份奏章。第一份是關於請開泉州市舶司,他在奏章中詳述了此舉的必要性及對國家的財政的助益,最後還把謝屏森那份如何管理市舶司的建議附上去。
另一份奏章就是謝屏森所提的羽絨衣、棉織品和毛織品的事了。他當然不會提謝屏森邀幾人合夥之事,除此之外他是幾乎一五一十地照謝屏森的說法去寫。
寫第三份奏章時他猶疑了好一會,這奏章是要向朝廷報告謝屏森所言天象異變與應對之策,這措辭稍微不對,就會立即引起支持變法與反對變法兩派的聯手攻擊。他倒是不在乎前途問題,卻怕若謝屏森所言為真,那錯過挽救之期將悔恨莫及。左思右想後,他決定從謝屏森三人的來歷說起;接著提三人來泉州後的所作所為,特別著重於前幾日在清溪的經歷與昨日三人的話;他也在奏章中說謝屏森三人有救旱滅蝗之法,其中部分已於泉州試行。最後,他又提到隨奏章送上謝屏森等所著之書。他這是耍了點小滑頭,讓官家與朝中諸公自己去決定是否相信謝屏森所言。
陳偁比蔡碩早一步離開雪園,卻比蔡碩到家的時間還晚。他沒有在泉州購屋,而是住在官方辦的旅舍宅宿務中,與雪園可隔著半個城。但與蔡碩一樣的,陳偁從離開雪園開始,就在思考今日之事與謝屏森這個人。
其實陳偁在來泉州接印之前,就已經與雪園的人有了接觸。那時他剛進入泉州轄境的南安,忽覺胸痛難忍,把家人與來迎接的一眾泉州官員嚇得半死。好在南安知縣想起李映雪正在南安義診,急急派人去請,這才救了他。陳偁不是第一次出現這情形,去年在汴梁時就發作過一次,為此還耽擱了一段時間才離京。可是當時那個汴梁的名醫可沒李映雪的本事,能夠一粒藥吃下去一炷香內就感到舒坦。但是,真正引起他注意的,是事後他聽說了那日南安知縣延醫時發生的事。
那日南安知縣趕到李映雪義診的地方時,李映雪正為一農婦看病,或許是心急於陳偁的病情,更有可能是南安知縣覺得知州的命比小民的命珍貴,竟然命令李映雪立刻跟他去救陳偁,還喝令那農婦「滾到一邊去」。可是李映雪是什麼人?只要讓她大小姐不爽,就算是大宋皇帝親至她也照樣翻臉!所以李映雪的當下反應也很直接:下令讓四個黑人把這個妨礙她看病的傢伙架出去!知縣身旁幾個隨從上前阻止,卻是敵不過那四個已經被李映雪調教的很有專業保全水準的黑人。等李映雪幫那個已被嚇傻了的婦人看完病,才把那灰頭土臉一臉狼狽模樣的南安知縣叫進來,劈頭就罵:「知州是人,別人就不是人嗎?」等南安知縣惶急地把情況說了,李映雪倒是跳起來拿著急救箱就走,卻還是不忘指責南安知縣:「病情這麼危急怎不早說?人死了汝要負責嗎?」
碰到李映雪這樣不講理的刁民,南安知縣卻也不敢怎麼樣。一來還要靠李映雪救人,二來嘛,這女人現在的民間聲望太高,泉州不少官員仕紳家族又都欠她人情,這種女人可不是一個知縣惹的起的。滿肚子委屈的南安知縣,只能可憐兮兮地向黃伸表功兼訴苦,這事也才輾轉地被陳偁知道。
陳偁不介意李映雪先為農婦看病,相反地,他很欣賞李映雪平等對待小民與大官的態度。所以,當聽說李映雪要飛上天空時,他就興沖沖地跑去捧場。
也是在那日,陳偁看到謝屏森處理事情的手段,對謝屏森產生興趣。後來,他找了黃植的長子黃淳詢問謝屏森的事。黃淳也爽利地說了許多他所知雪園三人的事,其中實在有許多讓陳偁趕到匪夷所思,但陳偁不敢不相信。陳偁認識黃淳幾十年了,知道黃淳的個性,他可能會隱瞞某些事不說,但只要說出口那一定是事實。
據黃淳說,謝屏森三人應該是真來自蓬萊,因他們所帶之物與所具備的學識手段,都是歷代典籍未曾記載聞所未聞的。至於謝屏森自稱出自陳郡謝氏以及與黃族有姻親關係一事,前者無從證實,但黃淳認為後者應該不假。一則這數百年來確實有不少名黃族子弟出海後失蹤,二則以謝屏森三人的情形,根本無須冒認黃族這門親戚。
謝屏森三人自稱是蓬萊的大學者,這一點黃族上下是深信不疑的,陳偁自己也相信。畢竟謝屏森三人所展現的見識實在太驚人,而讓黃淳印象最深刻的還是謝屏森尚未印行的一些書稿。據黃淳說,有兩本分別叫《福爾摩沙簡史》及《大明帝國興亡史》的,說的是蓬萊的史事。還有一本《明夷待訪錄》,則是探討華夏歷代制度與施政得失。這些書的立論新奇,每能發人深思。
據黃淳說,他看到這些書稿後,曾與謝屏森討論治國之道。而謝屏森以為,治國之道首重應是經世濟民,他說在蓬萊將之稱為經濟學。經濟學的宗旨為「世間資源有限,人心慾壑難填」,故治國之道在於調度分配資源,使人人皆覺公平,如此國方能安穩。
據黃淳說,謝屏森有些見解是驚世駭俗的,如「君子之政與小人之政之別,非在於為政者個人品德,而在於利益的分配方式。君子之政會讓包括庶民在內的大多數人都得到好處,且人與人之間的所得差距不大。小人之政只讓少數人得利,且人與人之間的所得差異甚大。」又如「無能的清官比有為的貪官更可惡」、「錯誤的政策比貪污更可怕」。但黃淳也說,細思之後,他又認為這些話是不無道理。
當時黃淳還讚嘆謝屏森三人教學方式的新穎。據說他們喜問弟子「為何會如此?」對每事每物都要再三推敲斟酌,尋出其理則,還要弟子拿出證據。他們還喜歡找事情讓學生親為處理,再與弟子討論如此處置的利弊得失。這樣的教學方式是否能訓練出英才?黃淳無法確定,但黃淳指出,至少雪園的黃家弟子似乎都靈智大開,辦事乾淨俐落多了。
正因為黃淳的推崇,陳偁才答應今日雪園之邀。而今日的所見所聞,證明了黃淳所言的謝屏森有治國之能。雖然,他的手段也太匪夷所思了。
但令陳偁疑惑的,是謝屏森那對他莫名的善意。是因為有求於他這個知州嗎?陳偁認為應該不是,因為謝屏森請求他做的事些事,說起來都是對他牧守泉州極有利的。是因為仰慕他嗎?陳偁認為這更不可能,因今日謝屏森提到蘇軾時的那種神情,或許還能多少稱之為仰慕,但面對自己時……呃,陳偁還是有自知之明的。就因為如此,對於謝屏森邀他入夥之事,陳偁多少有點忐忑不安。
因為心情不定,陳偁回到住處後匆匆用過晚餐便鑽進了書房。看到那口謝屏森裝禮物的箱子,隨手將之打開,見裡面有兩冊書,便取出翻看一下。這一看就看出意味來了,一直到老妻來催他睡覺,他這才驚覺竟已是丑時初了。
陳偁躺在床上,卻是怎樣也睡不著,腦海中翻來覆去的都是今天見到的事與那兩本書的內容。也不知過了多久,陳偁的妻子林氏忽然低聲說:「夫君,何以如此不安?」看來是陳偁的輾轉反側,鬧的林氏也難以安睡了。
陳偁楞了一下,這才柔聲說道:「今日雪園謝邊森求我一事,我心下委實難決,卻害的賢妻也跟著受累了……」
陳偁的回覆讓林氏頗為驚訝,夫妻多年,她深知陳偁個性明斷,當初陳偁任開封府尹欲以青苗錢借貸給災民時,遭王安石、呂惠卿嚴拒,呂惠卿更以撤職嚴辦要脅,卻也未見陳偁如此模樣。所以她想了一下,問說:「此事於民有害?」
陳偁搖搖頭說:「不,此事惠民大矣。」
「那想來是於國不利?」林氏很清楚丈夫把百姓利益看得比什麼都重的個性,既然此事對人民大為有利,那就一定是對國家有害,才會讓陳偁如此遲疑。
陳偁又搖了搖頭說:「此事若成,不僅凍餒之人大減,且邊關或能永寧,實乃福國利民之事。」
這下林氏急了,坐起身來一把扯著陳偁的胳臂說:「啊!遮莫是令夫君有性命之憂?這、這可不能應允呀!」林氏太清楚陳偁的個性了,知道只要一件事於國於民有利,陳偁就算知道會因而被貶職下獄也會一往無悔地去做。而今陳偁會徬徨再三,只有可能此事竟會傷及陳偁的性命。
被老妻一扯,陳偁也坐起身來。黑暗中看不到林氏的臉,可是陳偁從對方的語氣中可以想像到此刻她的神情。陳偁心裡暗想:「我要是告訴汝今日心疾復發之事,汝豈非要嚇昏過去?」但見林氏惶急,陳偁還是柔聲說:「這事亦不會傷及吾之性命;相反地,可能還會令吾垂名青史,百年千年之後仍受百姓懷想感念。」
林氏怔了一下,很好奇到底是什麼事竟能同時有這許多好處,但一來實在時間已晚,二來她向來不過問陳偁的公務,所以鬆了一口氣的她溫柔地說:「既是如此,夫君何苦煩惱……」
陳偁聞言一愣,心想對啊,雖不知謝屏森何以如此,但此事既然於國於民於己皆是有利,那答應就是,何苦自尋煩惱?
想通了這一點,陳偁笑著對林氏說:「賢妻高明,一語驚醒夢中人……呃,夜深了,快睡吧!」
但重新躺下去的陳偁並未立即睡著,他還在思索一件事。過了一會兒,他輕聲說;「賢妻,吾欲讓瓘兒拜謝邊森為師……」
林氏嗯了一聲,卻是沒有接話,想來已是睡去。陳偁無聲一笑,也隨即閉上眼睛。
雖然很晚才睡,陳偁還是依照多年的習慣天明即起,漱洗用餐後卻沒去官衙,而是進了書房。用了三個時辰寫了三份奏章。第一份是關於請開泉州市舶司,他在奏章中詳述了此舉的必要性及對國家的財政的助益,最後還把謝屏森那份如何管理市舶司的建議附上去。
另一份奏章就是謝屏森所提的羽絨衣、棉織品和毛織品的事了。他當然不會提謝屏森邀幾人合夥之事,除此之外他是幾乎一五一十地照謝屏森的說法去寫。
寫第三份奏章時他猶疑了好一會,這奏章是要向朝廷報告謝屏森所言天象異變與應對之策,這措辭稍微不對,就會立即引起支持變法與反對變法兩派的聯手攻擊。他倒是不在乎前途問題,卻怕若謝屏森所言為真,那錯過挽救之期將悔恨莫及。左思右想後,他決定從謝屏森三人的來歷說起;接著提三人來泉州後的所作所為,特別著重於前幾日在清溪的經歷與昨日三人的話;他也在奏章中說謝屏森三人有救旱滅蝗之法,其中部分已於泉州試行。最後,他又提到隨奏章送上謝屏森等所著之書。他這是耍了點小滑頭,讓官家與朝中諸公自己去決定是否相信謝屏森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