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太平洋西岸的島國已春意闌珊,然而,在歐亞大陸彼方,一場屬於春天的盛會才正要開始喧騰。這場盛會,是由繽紛的樂音交織而成,總是吸引了無數愛樂者前往赴宴。這便是舉世聞名的『布拉格之春』音樂節。

提起『布拉格之春』(Pražské jaro),或許很多人會想起那場胎死腹中的社會革新。事實上,布拉格之春在尚未成為歷史事件名詞之前,就已是蜚聲國際的音樂節名稱了。每年布拉格之春固定在史麥塔納忌日5月12日這天揭開音樂節序幕,並例行演奏其交響詩作品《我的祖國》(Má Vlast),以紀念這位偉大的捷克音樂之父。其後一連串相關音樂活動持續將近一個月後,再以演奏德佛札克《新世界》(From the New World)交響曲熱鬧收場(過去有很長一段時間是以演奏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作為閉幕)。

今年適逢捷克歷經『絲絨革命』(Sametová revoluce)後,在重建的民主政體之下首次舉行的布拉格之春音樂節邁入二十週年。許多人都不會忘記,二十年前正當捷克因脫離鐵幕政權而舉國歡騰之際,一位去國長達四十二年之久的捷克指揮家也於此時重返國門,在全球樂迷引頸企盼之下,再度率領闊別多年的合作班底捷克愛樂,在布拉格之春開幕那天演出意義深長的史麥塔納《我的祖國》。這位指揮家,就是庫貝利克(Rafael Kubelík, 1914-1996)。1990年,年幼的我尚處於蒙昧的童稚時代,幸虧今日得已藉由當年留下的音樂會實況錄影,遙想我未及躬逢的盛況。影片中,高齡七十六歲的庫貝利克白髮皤然,微微佝僂著身軀,卻依然精神抖擻地揮舞著指揮棒,堅實的目光熠熠生輝。這場音樂會,成了一幅永恆的畫面,定格在無數愛樂者心中。

回顧這位指揮家精采卻顛沛的一生:1934年,年僅二十歲的庫貝利克首度站上捷克愛樂的指揮台,初試啼聲便一鳴驚人,七年後榮登該團首席指揮。1946年,為慶祝捷克愛樂成立五十週年,特別創辦布拉格之春音樂節,庫貝利克正是其中重要擘劃者,並同時身兼開幕音樂會指揮。1948年,捷克發生政變,共產黨掌權,庫貝利克誓言除非捷克重獲民主自由,否則絕不返國。於此展開長期的流亡指揮生涯。

我試著揣想,當庫貝利克再次踏上睽違四十二年的祖國,重新帶領讓他最初嶄露頭角的捷克愛樂,並在他親自參與謀劃而催生的布拉格之春演出,會是一種什麼樣的心境?恍如隔世的青春記憶裡,揉雜了濃烈的鄉愁和多年來對故土的懸念,這一切都化作指揮棒下豐沛的情感,流瀉在扣人心弦的樂音中。就是這種情緒,讓庫貝利克的音樂多了一道直指人心的震撼力,怪不得這場音樂會始終讓人難以忘懷!

一場春天終了,必然有另一場春天延續既有的生命。儘管如今庫貝利克已離開人世,但他夙昔的身影和他曾締造的動人樂章,卻永遠讓人緬懷,每逢布拉格之春來臨,便再度使人悠悠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