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長一段時光,清晨我會散步,在太陽升起但還沒散發熱力時。空白的腦子被微風吹拂,我只需要完成醫生交待的功課,那是一種復健,讓自己的思緒停留在眼前而不飄向遠方的復健。
每次散步都像一段心的旅途,折返點是土地公廟,短短十五分鐘的旅程,會經過三間土地公廟,我習慣到平時拜拜的那間。走完三間廟,剛好是一個圈,成就一天的圓滿。
最後經過的那間廟,是三間裡周遭環境最差、最矮小、腹地範圍也小。一大清早,非初一、初二、十五、十六,沒什麼人會特意到廟裡。需低頭進入的小小廟宇成了最佳告解室,衪從不在意我兩手空空,但面見衪時,我習慣到廟旁的香桶裡點上幾支清香。那些香,是往來信眾遺留下的紀念品,也是香火鼎盛的證據。
每天早上,衪成了最好的傾訴對象,無所求,只求將心頭的包袱卸下。衪靜靜的端坐著,從不顯露不耐煩的表情,即便我被香薰著咳嗽起來,衪也從不責怪。
家裡從事代工廠,屬於做生意的,按慣例初二、十六都要到土地公廟拜拜,祈求工作順利。從那時起,拜拜成了我的管轄範圍及工作之一,母親常笑著表示,土地公伯仔快成了我的換帖。
不知從何時起,每次去拜拜,土地公廟前便多了一個阿伯。阿伯很矮小,大約不到一百五十公分的身高,瘦小的身材總忙進忙出,但沒人知道他在忙什麼。
阿伯看起來約七十多歲,理著小平頭,花白了頭髮,一年四季都穿著相同的長衣長褲及背心,就算是炎熱的六月天也不曾改變。他身上衣服很破舊,有些脫線,像極流浪漢,因此沒人願意親近他。
那間廟位在大里某條鬧街上,路非常狹小,只能容得下兩台車會車經過,沿途還有人為了在商家購物而違規停車。路雖小,但附近有工業區,所以車流量大,不時會有公車經過。每逢拜拜日期,馬路上總是陷入一片混亂。
此時阿伯會站在最外圍,用他小小不起眼的身軀,張開雙手幫信眾擋住來往車子,不讓信眾發生任何意外,他口中總用閩南語喃喃唸著:「車很多,要小心。」
這畫面極其可愛,因為阿伯的個子實在太矮小太古椎,就算張開雙手也沒辦法保護大家,但他卻執意這麼做。
只要是拜拜的日期,他一整天都會待在廟前,一下子幫信眾排好散亂的供品,一下子維持交通。每位信徒拜好回家,他會說:「車真多,要小心。」
信眾少的時候,他會拿著掃把和抹布幫土地公伯整理環境。沒人知道阿伯從哪邊來,為何而來。也不知道附近土地公廟這麼多,為何他只鍾愛這間廟宇。
阿伯會推著一台破舊嬰兒推車,推車上全堆滿撿來的回收物,他將推車停放在廟旁的矮牆邊,跟土地公伯分享他的成果。
某次拜拜時,阿伯正在幫信眾整理供品,我無意間注意到他露出的十隻手指殘缺不全,約只剩下四五隻手指。我曾問過阿伯,他的手怎麼了,他只是淡淡的笑著:「少年時,做工受傷的。」
他是細心且熱情的,總是指揮信眾要排隊,叮嚀著香要拿好,不要戳到彼此發生危險。也會告知信徒香爐高溫,不要太靠近,他用微小的聲音說著:「會燙人,不要太近。」大部份的信眾將阿伯的善心視為理所當然,忽視他的存在,冷漠的看著阿伯做事,甚至嫌棄他管得太多。
我曾經聽過信眾說他是精神異常的人,看到眾人給他白眼,阿伯總是默默的做著他想做的事。相同的打掃、相同的維持秩序、相同用鐵條撥弄金爐焚燒金紙的動作,做著讓信眾方便卻微小的事,不管來的是誰,給他怎樣的臉色。
我問過位於廟旁金紙店的老闆,那時我也以為阿伯是廟方管理委員會指派的廟祝,老闆說不是,沒人認識他,他是自願的。
我曾試著與阿伯聊天,但他似乎有輕微失智,不是很能懂得我的語言,我們能攀談得有限。阿伯說,他喜歡跟土地公伯聊天,一邊做事一邊聊天,像老朋友。
我能感受到他藉此撫慰殘缺的心靈,是寄託、是充實、是抒發的出口。
每次拜拜臨走前,我總會有禮貌的跟阿伯道聲再見。阿伯會露出憨厚的笑容回應我,一如往常的說著:「再見、再見,車真多,要小心,慢慢騎。」
直到我機車騎遠,從後照鏡仍能看見阿伯高舉著手向我揮舞再見,陽光透過他殘缺的指縫,溫暖我的內心。
我衷心期盼土地公伯仔,能保佑他的老朋友,身體安康。
ps.本想將土地公廟拍照貼上來,但廟方今日有活動,所以改日有機會再補上。很喜歡這個阿伯的無私善心,所以記錄下來,不想忘記。
每次散步都像一段心的旅途,折返點是土地公廟,短短十五分鐘的旅程,會經過三間土地公廟,我習慣到平時拜拜的那間。走完三間廟,剛好是一個圈,成就一天的圓滿。
最後經過的那間廟,是三間裡周遭環境最差、最矮小、腹地範圍也小。一大清早,非初一、初二、十五、十六,沒什麼人會特意到廟裡。需低頭進入的小小廟宇成了最佳告解室,衪從不在意我兩手空空,但面見衪時,我習慣到廟旁的香桶裡點上幾支清香。那些香,是往來信眾遺留下的紀念品,也是香火鼎盛的證據。
每天早上,衪成了最好的傾訴對象,無所求,只求將心頭的包袱卸下。衪靜靜的端坐著,從不顯露不耐煩的表情,即便我被香薰著咳嗽起來,衪也從不責怪。
家裡從事代工廠,屬於做生意的,按慣例初二、十六都要到土地公廟拜拜,祈求工作順利。從那時起,拜拜成了我的管轄範圍及工作之一,母親常笑著表示,土地公伯仔快成了我的換帖。
不知從何時起,每次去拜拜,土地公廟前便多了一個阿伯。阿伯很矮小,大約不到一百五十公分的身高,瘦小的身材總忙進忙出,但沒人知道他在忙什麼。
阿伯看起來約七十多歲,理著小平頭,花白了頭髮,一年四季都穿著相同的長衣長褲及背心,就算是炎熱的六月天也不曾改變。他身上衣服很破舊,有些脫線,像極流浪漢,因此沒人願意親近他。
那間廟位在大里某條鬧街上,路非常狹小,只能容得下兩台車會車經過,沿途還有人為了在商家購物而違規停車。路雖小,但附近有工業區,所以車流量大,不時會有公車經過。每逢拜拜日期,馬路上總是陷入一片混亂。
此時阿伯會站在最外圍,用他小小不起眼的身軀,張開雙手幫信眾擋住來往車子,不讓信眾發生任何意外,他口中總用閩南語喃喃唸著:「車很多,要小心。」
這畫面極其可愛,因為阿伯的個子實在太矮小太古椎,就算張開雙手也沒辦法保護大家,但他卻執意這麼做。
只要是拜拜的日期,他一整天都會待在廟前,一下子幫信眾排好散亂的供品,一下子維持交通。每位信徒拜好回家,他會說:「車真多,要小心。」
信眾少的時候,他會拿著掃把和抹布幫土地公伯整理環境。沒人知道阿伯從哪邊來,為何而來。也不知道附近土地公廟這麼多,為何他只鍾愛這間廟宇。
阿伯會推著一台破舊嬰兒推車,推車上全堆滿撿來的回收物,他將推車停放在廟旁的矮牆邊,跟土地公伯分享他的成果。
某次拜拜時,阿伯正在幫信眾整理供品,我無意間注意到他露出的十隻手指殘缺不全,約只剩下四五隻手指。我曾問過阿伯,他的手怎麼了,他只是淡淡的笑著:「少年時,做工受傷的。」
他是細心且熱情的,總是指揮信眾要排隊,叮嚀著香要拿好,不要戳到彼此發生危險。也會告知信徒香爐高溫,不要太靠近,他用微小的聲音說著:「會燙人,不要太近。」大部份的信眾將阿伯的善心視為理所當然,忽視他的存在,冷漠的看著阿伯做事,甚至嫌棄他管得太多。
我曾經聽過信眾說他是精神異常的人,看到眾人給他白眼,阿伯總是默默的做著他想做的事。相同的打掃、相同的維持秩序、相同用鐵條撥弄金爐焚燒金紙的動作,做著讓信眾方便卻微小的事,不管來的是誰,給他怎樣的臉色。
我問過位於廟旁金紙店的老闆,那時我也以為阿伯是廟方管理委員會指派的廟祝,老闆說不是,沒人認識他,他是自願的。
我曾試著與阿伯聊天,但他似乎有輕微失智,不是很能懂得我的語言,我們能攀談得有限。阿伯說,他喜歡跟土地公伯聊天,一邊做事一邊聊天,像老朋友。
我能感受到他藉此撫慰殘缺的心靈,是寄託、是充實、是抒發的出口。
每次拜拜臨走前,我總會有禮貌的跟阿伯道聲再見。阿伯會露出憨厚的笑容回應我,一如往常的說著:「再見、再見,車真多,要小心,慢慢騎。」
直到我機車騎遠,從後照鏡仍能看見阿伯高舉著手向我揮舞再見,陽光透過他殘缺的指縫,溫暖我的內心。
我衷心期盼土地公伯仔,能保佑他的老朋友,身體安康。
ps.本想將土地公廟拍照貼上來,但廟方今日有活動,所以改日有機會再補上。很喜歡這個阿伯的無私善心,所以記錄下來,不想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