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 載 牌 坊

王水寶

牌坊,是一種紀念、表彰性的建築,多建在祠堂、街道口等引人注目的地方。我們觀看的電視連續集《大祠堂》,就有在路口立著表彰謝氏先人的牌坊。牌坊大多用木頭、磚塊、石料等建築物建成,碑上都刻有文字,一般都是歌功頌揚德的,意在垂之久遠。如“貞節牌坊”、“功德牌坊”等。

地處贛西偏北邊陲的萬載縣,是一個具有1700多年歷史的古老縣城,牌坊、旌表自然也多,就在明代的《袁州府志》中,受旌表的就有敖氏、魯氏。敖氏她是張鼎實之妻。元代末年,敖氏之舅姑夫均死於戰冦,當時敖氏只有十幾歲,膝下無子,但她不嫁,以兄之子為嗣,將其撫養成人,於洪武二十三年旌表。魯氏為鄧甘希之妻,年方二十,因鄧甘希早亡,留一遺腹子,家境十分貧寒,終生不嫁,靠紡織為生,撫養遺孤,鄉族十分看重。敖氏、魯氏雖貞操清白,但僅享有旌表的榮譽。一個縣如能得到有皇帝賜給的、刻有“聖旨”字樣的牌坊,這是最高的榮譽,但比較少見。而迄今發現以皇帝的名義賜予的、帶有“聖旨”二字的牌坊,目前在萬載縣發現的也只有兩塊,且都在雙橋鎮。一塊是“聖旨牌坊”,另一塊是“貞節牌坊”。

“聖旨牌坊”,豎立在雙橋鎮西江村柳氏宗祠門首,由麻石豎碑,高186釐米,寬85.5釐米,厚15釐米。碑額上刻有“聖旨”二字,字下端雕有蟠龍一條,左右各雕鳳凰一對,正中楷體刻著碑文,總共12行,每行32字。文字起首為:“義士柳茂勝旌異碑文”,落款是:“成化五年歲次己醜仲秋月”。碑文的四周,雕有白雲2朵,翔雲龍4條,碑文底部留有長37釐米,寬20釐米的石榫,緊嵌插在長104釐米,寬31釐米的石制座底中。因成化五年(1469年)天下大旱,皇帝詔告天下義士為捐糧賑飢。萬載縣西江柳茂勝慷慨捐助粟1000石,皇帝為表彰柳茂勝這一義舉,下旨立碑,以示表彰。1983年10月,萬載縣人民政府公布,“西江聖旨牌坊” 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貞節牌坊”,位於雙橋鎮的山口村楓梓廟,距縣城25公裡。當年,山口村有一座“蜂子廟”,因廟內常年有野蜂築巢,趕之不散,故有“蜂子廟”之稱。此處是萬載縣城通往赤興、仙源等鄉的必經之地,商賈雲集,繁華熱鬧,人員往來頻繁,故貞節牌坊立於此地。貞節牌坊為三扇式牌坊,高8米,寬9米。上部正中嵌有青石雕刻的“聖旨”二字,牌坊中部橫向嵌有青石一方,上刻“清道光五年 萬載縣鐘滄文之妻張氏立 八月廿六旦吉”。萬載鐘滄文之妻張氏於27歲守寡,張氏格守婦道,清白守節,盡心撫孤,眼見五代。寡居61年,在道光五年(1825年),張氏88歲時,道光皇帝頒旨立下此貞節牌坊。張氏享年94歲。

貞節牌坊是封建社會統治者為維護封建禮教的特殊產物,是封建歷史的一種真實見證。也是舊禮教中束縛女子不改嫁的一種道德觀念。“雙橋貞節牌坊”的發現,對研究封建禮教,提供了實物參考依據。

“聖旨牌坊”和“貞節牌坊”這兩塊帶有“聖旨”二字的牌坊,現都保存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