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雀榕

每日以投稿兩篇為限

版主: 林思彤麻吉鄭琮墿胡也

牆邊一棵抓著礁石成長的雀榕,自十五年前從舊家遷種時約莫一人身高,瘦瘦的,爾後年年茁壯,直到上了屋頂、充分開枝散葉之後,每年都要換裝一到兩次不等,每次一換裝無不是「葉落如雨」的大陣杖。片片葉子在不絕於耳的簌簌聲中墜落,一直到全部掉光為止,前後不過兩三天而已。雖然只此一棵,那場面仍然算是壯觀的~甚或也可以說是有點兒悲壯的。

每一片不是因為秋氣肅殺之催、不是因為冬天的嚴寒所迫,而是為了整棵樹體的最高利益,義無反顧的紛紛聯袂往下跳,而且絕大部分葉子都還是綠綠的,這使我感到震驚,也使我想到了木棉花;木棉花開花前,大量落葉顯現的是另外一種的霸道。

要把一朵朵肥大鮮豔的花「生出來」需要極大的養分,木棉樹既然負擔不起兩者的龐大「開銷」,葉子只能沒得商量的退讓、被犧牲,以成全花開的神聖任務。雀榕沒有開花的困擾,卻有快速茁長的迫切需求。曾經也立下汗馬功勞,為光和作用積極奉獻的「前輩」,在「晚輩」不眠不休、如火如荼的抽枝發芽展葉,如雨後春筍般一下拉拔可達三十公分的「業績」威逼下失去了立足的基本條件,自我了斷於焉正式確立。

想像新舊血輪在換血過程中,「一片不留」之全面性與貫徹到底的態勢,宛如不見殺伐的寧靜革命,換做人類世界何嘗不是一場更怵目驚心的慘烈鬥爭?因應業務需要,裁員與募員不斷的進行,昨日之星不代表明天仍有機會、過去的經驗未必適用於未來新局,甚至還可能成為公司的累贅,與自然界不同的,可能會還保留一個紀念性質的安慰罷了。

看雀榕兩個階段的發展一個禮拜不到,整棵樹前後左右與向上足足擴大了一圈,一週前中綠墨綠的原貌一變為光禿禿,再變為「翠玉白菜」一般,光線透過薄薄嫩嫩的葉脈益發顯得清新可人,也像吹彈欲破的少女皮膚,楚楚動人的美麗叫人愛慕不已。再幾天葉子顏色又深一點,厚一點、硬一點,數量再密一點,雖樹幹只拔高了一些,枝掗伸展在整個屋頂上卻寬闊了不少,榕子才結了幾串,小鳥又飛回來了,冷春持續好一陣子後,夏天的輪廓也越來越清晰了。

開始前幾天是掃喀喀有聲的、厚厚的老葉,而後是掃新芽轉成新葉後脫落的,蟬翼一般幾近透明的細細羽片;接著主幹下部也撐起了十幾條尚未分叉的,長長的新枝,末端浸飽了水的中揩毛筆般,飽滿的銀芽轉成鵝黃嫩葉的速度更快,更大一片。眼看一叢新綠怡人,心賞而目悅,才盤算等更茂密時如何修剪出有意思的造形,陪伴欣賞的妻子大人說話了:
「夏天颱風如果來,這樹長太高可能會侵害屋頂、如果被吹垮、可能會壓到鄰居……這氣根可能會撐裂牆壁,主根可能傷害地基……我看最好是……」延續的是去年前年的語法。

一樣樹木與生機盎然的綠意,兩人站在一起,同樣角度、同樣觀點,想的、關心的卻是完全不同的面向,有如指北針的兩極。聽在耳裡,我今年選擇沈默以對。






感謝分享
好悠遠的禪,
此篇文章彷彿讓個人看到一幅"慈悲"的畫作,

真正的父母不都是扮演著葉子的角色,逐漸茁壯的樹幹則是父母期待子孫的傳承

樹體的成長是看得到的成就,落葉則代表無數人無怨無悔付出的精神和體力

樹體若代表一項征戰的勝利,落葉則是無數前仆後繼壯烈犧牲的生靈

如果落葉是紛飛的思緒,那麼樹幹一定是靜寞的等待

如果落葉代表妻子對現實嚴峻的思考與省思,那麼茁壯延展的樹幹正是瀰漫無遠弗屆沉思的丈夫

當一棵大樹用無比光耀的眼神俯視掉下的落葉時,心裡不但不會有眷戀,反覺得是殘壞優美意境的原兇

當掉下的落葉仰望因自己而光采的大樹時,非但沒有悲哀,反為辛苦而有了成果感到沾沾自喜

張眼時看到的是對大樹的讚歎

閉目沉靜間卻彷彿呈現堆積如山的落葉,儘管已經枯黃腐化,儘管已是人所唾棄的垃圾

然而它才是真正的英雄,沒有葉,樹只有等待死亡
更感謝 初學 讓我分享你的心境與感受

你把葉子的意涵至高無上化了,慈悲的以燃燒自己成全後代為無可拒絕的任務;而我則從功利的角度上給予落葉同情。冷靜觀之,後浪推前浪是一種無可迴避的趨勢,孩子逐漸勝過父母親、父母親逐漸凋零也是「大自然機制」的必然,也唯有如此,世界才能生生不息。從社會利益言之,崇老雖未必好,敬老則確有其必要性,這是我的看法。

這種角色的互換,只要生物還存在、天體仍舊有效的運行,都屬「 司空已見慣」的一種自然定律,似乎也不需要太過欷噓感嘆。只不過人類容易將情感投射,「將心比心」下,預設情境就很難不將脆弱的感情撩撥了。

洪建全基金會多年前出版一小本精裝書「一片葉子~生命的故事」寫某一片葉子(費迪)為云云眾生裡「任一生老病死的人類」,從欣喜中期待並得到充實、然後從初體認生命也有缺憾而震驚、到抗拒與接受衰老、死亡、再平靜的離開自己所熟悉的一切……這又是一種對「無常即是常」非常好的詮釋。
感謝
你把葉子的意涵至高無上化了
當為人父母時才瞭解父母的心,所以很自然對於窸窣落下的葉子有感受
當為人夫時,也很自然對妻的付出有所知覺
無關至高無上的形容詞,卻如同落葉汰舊換新般的-是實實在在.平平凡凡的愛

突想起才情橫逸.感受敏銳的徐志摩,對於現實派的第一任妻子張幼儀的感覺,很自然陷入感性與理性交戰的掙扎
這種狀況只要身邊出現個欣賞.深入自己覺受的女人,自然會產生火花,話說回來
敏銳性強能用文字抒發情感,讓很多人感動,卻無能感受到妻子那份平平凡凡的愛

過去個人對於任何佛樂.聖歌...都無法產生感動,任何戲劇.文章...都沒有特別的感覺
直到開始學習寫作,才悸動於文字的意涵

昨日帶小朋友去看如果劇場-舅舅的閣樓,發現主要是演給爸爸媽媽看的
配合劇情選用80-90年代的歌,如「我的未來不是夢」.「紅蜻蜓」.「逍遙遊」.「青蘋果樂園」.「紅紅青春敲呀敲」.「請跟我來」...,
以前對這些歌是完全的淡然,完全沒有回憶,然而昨日的我卻從頭哭到尾,嘆於
原來這些歌詞裡有這麼令人感動的意涵
原來父母思念子女的心是這麼的融入,沒有什麼偉大的情操,而是自自然然的心靈波動
或許說"無常即是常"代表真理,然而是選擇順應放開一切的逍遙自在?還是珍惜每一分得來不易的時光?

個人以前選擇前者,過度理性的認識無常,反而覺得是一種自私,因為順應無常之正面感覺是瀟灑,背面則是避免自己受傷害的無知
後來為人夫.為人父,開始覺得珍惜每一分得來不易的緣份才是真正認識了無常即常的道理,它能從每一分揚起的感動中洗刷污穢的心靈,從
每一段咀嚼落寞的傷悲中,提升自我的胸懷

最近,總覺得虧欠別人的太多,以前覺得是應該的,現在則覺得需要一一去感謝,甚至感謝無常帶給我們的省思

謹此
祝您平安喜樂
後來為人夫.為人父,開始覺得珍惜每一分得來不易的緣份才是真正認識了無常即常的道理,它能從每一分揚起的感動中洗刷污穢的心靈,從
每一段咀嚼落寞的傷悲中,提升自我的胸懷
~~~~~~~

這段心裡話,相信許多從懵懂的憧憬中結為連理的夫妻都有同感,因為孩子的出生而猛然醒悟道自己有某些不容推卸的責任與義務,其實這也是人類非常珍貴的「社會遺傳」,也是人類的倫理道德與秩序能夠一直趨於不墜的要項。

我也經歷 初學 所經歷、所感受到的,也能體會身為父母親的不易,尤其更要求有稱職的表現時。
對先父先母養育子女的艱辛之感念雖從來不變,但同樣無怨無悔的付出,不知為何看待自己所做的只如吃飯睡覺一樣的「良知良能」罷了。孩子偶有美言美意的表達時,還感到「不好意思」呢。
淺見以為,養兒育女既然是責任義務,又等同自己生命的延伸,孩子的一切不可能能不牽動著父母親的喜樂得失與榮辱,或甚至攸關到能不能安心過自己的生活,則自己再艱辛的付出也是應該的不是嗎?偉大又如何成立呢?

只是自我剖析久為人父的心路歷程,也許會讓 初學 覺得不能接受,只怪我太習慣就事論事了。哈哈!
感謝芝言兄:
淺見以為,養兒育女既然是責任義務,又等同自己生命的延伸,孩子的一切不可能能不牽動著父母親的喜樂得失與榮辱,或甚至攸關到能不能安心過自己的生活,則自己再艱辛的付出也是應該的不是嗎?偉大又如何成立呢?

正是如此
孝道或者是教養下一代也是自私的,但也是您所說:應該的

所以老子說:「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四維八德本是人類的良知,本來就應該盡力去做好的,做好了亦是理所當然,沒有偉大或至高無上的念頭,
而人類是蒙塵而淪落的,當開始為私利而不忠.不孝.不仁.不義,於是就有人提出用道德加以規範,
規範出來的行為只是受傳統或輿論約束而身不由己的忠孝,非出自內心的忠孝

若出於真心的付出,對自己就沒有所謂高尚與低賤之界定

因此,上述您所說的正是個人想表達者,個人所以會作如此表達也是因為先前您指稱的
你把葉子的意涵至高無上化了,慈悲的以燃燒自己成全後代為無可拒絕的任務;
觀葉子的犧牲以成就別人是一種責任與傳承,也是無常的現象之一
觀落葉汰舊換新,隨風而逝,沁露而生,是一種生態與灑脫,更是無常的現象之一

兩者平等一如,無所謂上下.高矮...

因此所謂"至高無上"代表心胸能容納及接受任何上下.高矮.榮枯即所謂"八風"...,沒有自我設限與執著
別人以為那是尊貴而崇高,事實上,卻是常處於卑賤之地位,做別人嫌惡而不願做之事,受所謂高人一等的人
所鄙視的,

就如同落葉或母親,撿破爛將孩子拉拔至流學博士,當孩子的會反過來鄙視自己的母親沒知識.沒文化
當一個職場叱吒的丈夫知識開始淵博起來,世面看多了,情感豐富了,自然會慨嘆糟糠之妻不懂風情,
老是對不到自己的key,故反過來鄙視甚至找小三,在世人眼裡丈夫是學養豐富的才子,然而在平等性的角度看,
妻子是近於道,而丈夫是離道越來越遠甚至是無可救藥的墮落

以此推知
當看到一個人穿金戴銀受萬人所崇敬時,若自有真心.當知遠離,因為他已喪失至高無上的胸懷
他不願意用最基層的作為教導眾人,反而用外表.外在或神跡來蒙垢眾人真心

但願以一席話,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