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 話 清 明
王水寶
清明,是我國農歷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每年的四月四日左右。清明節的到來,意味著我國絕大部分地區天氣開始暖和起來,草木開始生長,桃紅柳綠,分外妖嬈。民間便有踏青、掃墓的習俗。古往今來的騷人墨客,也為清明節留下了不少傳誦的詩詞。
唐朝著名詩人杜牧的《清明》絕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歷來為後人傳誦。
在清明節前一日,古代謂之“寒食節”,這一天是不准煙火燒食的,用寒食來紀念介子推。傳說早在春秋時代,介子推曾割股以救晉文公,晉文公回國後,跟隨他左右的臣子,紛紛自報功德以獲得重賞。唯有介子推既不報功,又不領賞,卻攜母隱居山林。晉文公思念甚切,乃焚燒山林,逼介子推出山。但介子推不肯下山領賞做官,結果母子倆人活活燒死在山上。晉人聞之哀戚。從此,清明節前一日禁火,以寒食度日表示悼念,故謂之“寒食節”,以紀念介子推。詩人黃庭堅以“士甘焚死不公侯”,寫出了這一典故,加以贊之。
清明節的到來,也伴隨著春意盎然來到人間,思舊懷親之情也隨之萌生,宋代詞人晏珠的清明詞:“燕子來時新春,梨花落後清明。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巧笑東郊女伴,采桑徑裡逢迎,疑怪聽宵春夢好,原是今朝鬥草贏 ,笑以雙臉生。”寫出了宋代婦女出游郊外,踏青采桑的情景。
至於清明掃墓,緬懷先人,更是普遍。如宋代詩人高翥寫的“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日落狐狸眠塚上,夜歸兒女笑燈前。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寫到這裡,我又想起了祖國尚未統一,遠在台灣寶島的親人,他們在清明時節思鄉懷親,紛紛在報刊上發表了大量的詩詞,讀來甚為催人淚下。如曹希元先生的《春寒》詩:“春寒料峭憶家鄉,草長鶯飛農事忙。我若騰空駕霧去,清明與祭好商量。”還有郭湯盛先生的《清明感賦兩絕句》:“今日又清明,心傷為客居。松楸阻路遙,莫奠一杯酒。”和“佳節倍思鄉,胸中常抑塞。何時得賦歸,祭拜先塋側。”字裡行間都道出了一個客居海外的游子,在清明時節思親懷鄉的真情實感。讀來令人傷感。但願台灣寶島與祖國大陸早日統一,以了卻台灣寶島親人無限的思念之情。
王水寶
清明,是我國農歷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每年的四月四日左右。清明節的到來,意味著我國絕大部分地區天氣開始暖和起來,草木開始生長,桃紅柳綠,分外妖嬈。民間便有踏青、掃墓的習俗。古往今來的騷人墨客,也為清明節留下了不少傳誦的詩詞。
唐朝著名詩人杜牧的《清明》絕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歷來為後人傳誦。
在清明節前一日,古代謂之“寒食節”,這一天是不准煙火燒食的,用寒食來紀念介子推。傳說早在春秋時代,介子推曾割股以救晉文公,晉文公回國後,跟隨他左右的臣子,紛紛自報功德以獲得重賞。唯有介子推既不報功,又不領賞,卻攜母隱居山林。晉文公思念甚切,乃焚燒山林,逼介子推出山。但介子推不肯下山領賞做官,結果母子倆人活活燒死在山上。晉人聞之哀戚。從此,清明節前一日禁火,以寒食度日表示悼念,故謂之“寒食節”,以紀念介子推。詩人黃庭堅以“士甘焚死不公侯”,寫出了這一典故,加以贊之。
清明節的到來,也伴隨著春意盎然來到人間,思舊懷親之情也隨之萌生,宋代詞人晏珠的清明詞:“燕子來時新春,梨花落後清明。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巧笑東郊女伴,采桑徑裡逢迎,疑怪聽宵春夢好,原是今朝鬥草贏 ,笑以雙臉生。”寫出了宋代婦女出游郊外,踏青采桑的情景。
至於清明掃墓,緬懷先人,更是普遍。如宋代詩人高翥寫的“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日落狐狸眠塚上,夜歸兒女笑燈前。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寫到這裡,我又想起了祖國尚未統一,遠在台灣寶島的親人,他們在清明時節思鄉懷親,紛紛在報刊上發表了大量的詩詞,讀來甚為催人淚下。如曹希元先生的《春寒》詩:“春寒料峭憶家鄉,草長鶯飛農事忙。我若騰空駕霧去,清明與祭好商量。”還有郭湯盛先生的《清明感賦兩絕句》:“今日又清明,心傷為客居。松楸阻路遙,莫奠一杯酒。”和“佳節倍思鄉,胸中常抑塞。何時得賦歸,祭拜先塋側。”字裡行間都道出了一個客居海外的游子,在清明時節思親懷鄉的真情實感。讀來令人傷感。但願台灣寶島與祖國大陸早日統一,以了卻台灣寶島親人無限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