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間九點,處於一天之中扣除睡眠外最悠閒的時光。今晚的虛擬空間顯得擁擠,在黑白世界中矗立一座座由黑與白構成的書櫃。它們看似不規則的排列著,實際上卻各自待在最適合自己分類的角落。書櫃以妳所在地為中心點向四周延伸,彷彿一座大型迷宮,將妳困於其中。
妳慵懶的趴在置於中心的白色沙發上,眼中專注的目標並非架上任何一本書,而是手中外表設計精緻小巧的白色筆記型電腦。
「為何不看書放鬆身心?」捨棄上萬本書籍,而讓妳如此專心一意的究竟是什麼,我感到無限好奇。
繞至妳的身後,望著螢幕,上頭顯現出不知名論壇一篇篇的網路文章。拋棄已出版於眼前的實體書籍,迷戀網路上不知名者隨意張貼的文字,這似乎透露出某種流行趨勢。
「這些全是書店不要的退書,多數的內容在網路上皆找得到,既然如此,擁有多樣化的選擇並沒有什麼不對。」說完,妳將原先置於筆電下的書抽出,隨性丟入一旁的黑色垃圾桶。
將四周仔細觀察一遍,有許多書籍,連上書架的機會都沒有,就這麼被塑膠繩捆綁成一大曡丟棄在書櫃角落。置身其中的書,不乏是認識熟人出版而成的心血,那些名字全是在各大文學論壇中活躍著的。
「妳認為它們被退貨的理由是什麼?在實體書店中的排行榜上,似乎已找不到它們存在的理由。」被退貨的書籍中,翻開作者簡介那一頁,全是各大文學獎的常勝軍,有些獎項甚至連聽都不曾聽聞過。
望著書架上鮮少出現的外國書籍,不禁搖頭感嘆:「因外國的著作總是比國內的作品來得吸引人。」不知是哪來的迷思,老一輩的人總說,外國的月亮比較圓,這或許是被外來文化侵襲的最好證據。
「或許有一天,我們並不需要能代表我們的文字,取而代之的是他國的語言。」妳隨手拿起一本國內出版的作品,一邊觀賞一邊翻著字典,似乎不翻字典就無法繼續閱讀。
「現代文學演變的讓人難以親近是誰的錯?那些艱澀難懂的字眼,若連寫作的人都放棄,是否還有其存在的必要。」這聽來像藉口也像理由的自我安慰,說穿了,只是自欺欺人罷了。
「妳認為,是我們疏離了文學,又或者是文字排擠了我們?」這巨大的疑問,在心中不斷蔓延,我無法反駁妳所提出問題,只能暗自苦惱著。
「若是沒人閱讀的書便沒有存在的必要,那麼它最終的歸屬,就只是可回收的垃圾而已。」許多網路寫手終其一生都在追求實體出版的目標,但出版後面臨的現實卻可怕得使人灰心。
「心血化為垃圾,妳認為還有多少人肯執著努力。」妳盯著筆電內受歡迎的網路小說,相較於文學性強的作品,那些作品的存在就像笑話一般。
極力想為那些被世人認為沒存在意義的作品辯駁:「所謂的網路文學並非只有那些由符號構成的文體,還是有絕大多數的網路作品是有其內涵的,而那些人從不知曉何謂放棄。」就像是要證明那些書的存在並非垃圾,我開始翻找著那些有深度的書籍。
「但不受歡迎是事實,上不了檯面,妳覺得有多少人能接受這殘酷舞台。」妳嘴角露出的微笑就像是在恥笑我適才的行為。
暢銷排行榜上的位置並不代表作品的深度,這已是不爭的事實,但我們卻仍在自我的天地中掙扎著。期盼有一天能跳脫「網路文學」這已既定的框框,不被那些自以為書寫正統文學的人睥睨,也能創作出被大眾接受的文學。
「若連寫作的人都排斥這即將僅剩的發表平台,那麼所謂的文學,就像精品櫃裡的水晶裝飾,再精緻也乏人聞問。」妳隨意點閱著先前被丟棄在電腦資源回收筒內的網路文章,閱讀著其中的內容,文字的深邃是旁人無法置喙的。
今晚我們的談話並沒有任何結果,關上電腦將原先捨棄的書撿回重新置於架上,仔細擦拭上頭沉積的灰塵。僅管找不到屬於它們的棲身之處,或許下一秒便會被送往垃圾焚化爐焚燒殆盡,但創作者賦予作品的靈魂卻藉由網路無止盡傳誦著。
新聞出處:
鼓勵大量閱讀 李家同:小說會變笨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 ... 2lb4k.html
妳慵懶的趴在置於中心的白色沙發上,眼中專注的目標並非架上任何一本書,而是手中外表設計精緻小巧的白色筆記型電腦。
「為何不看書放鬆身心?」捨棄上萬本書籍,而讓妳如此專心一意的究竟是什麼,我感到無限好奇。
繞至妳的身後,望著螢幕,上頭顯現出不知名論壇一篇篇的網路文章。拋棄已出版於眼前的實體書籍,迷戀網路上不知名者隨意張貼的文字,這似乎透露出某種流行趨勢。
「這些全是書店不要的退書,多數的內容在網路上皆找得到,既然如此,擁有多樣化的選擇並沒有什麼不對。」說完,妳將原先置於筆電下的書抽出,隨性丟入一旁的黑色垃圾桶。
將四周仔細觀察一遍,有許多書籍,連上書架的機會都沒有,就這麼被塑膠繩捆綁成一大曡丟棄在書櫃角落。置身其中的書,不乏是認識熟人出版而成的心血,那些名字全是在各大文學論壇中活躍著的。
「妳認為它們被退貨的理由是什麼?在實體書店中的排行榜上,似乎已找不到它們存在的理由。」被退貨的書籍中,翻開作者簡介那一頁,全是各大文學獎的常勝軍,有些獎項甚至連聽都不曾聽聞過。
望著書架上鮮少出現的外國書籍,不禁搖頭感嘆:「因外國的著作總是比國內的作品來得吸引人。」不知是哪來的迷思,老一輩的人總說,外國的月亮比較圓,這或許是被外來文化侵襲的最好證據。
「或許有一天,我們並不需要能代表我們的文字,取而代之的是他國的語言。」妳隨手拿起一本國內出版的作品,一邊觀賞一邊翻著字典,似乎不翻字典就無法繼續閱讀。
「現代文學演變的讓人難以親近是誰的錯?那些艱澀難懂的字眼,若連寫作的人都放棄,是否還有其存在的必要。」這聽來像藉口也像理由的自我安慰,說穿了,只是自欺欺人罷了。
「妳認為,是我們疏離了文學,又或者是文字排擠了我們?」這巨大的疑問,在心中不斷蔓延,我無法反駁妳所提出問題,只能暗自苦惱著。
「若是沒人閱讀的書便沒有存在的必要,那麼它最終的歸屬,就只是可回收的垃圾而已。」許多網路寫手終其一生都在追求實體出版的目標,但出版後面臨的現實卻可怕得使人灰心。
「心血化為垃圾,妳認為還有多少人肯執著努力。」妳盯著筆電內受歡迎的網路小說,相較於文學性強的作品,那些作品的存在就像笑話一般。
極力想為那些被世人認為沒存在意義的作品辯駁:「所謂的網路文學並非只有那些由符號構成的文體,還是有絕大多數的網路作品是有其內涵的,而那些人從不知曉何謂放棄。」就像是要證明那些書的存在並非垃圾,我開始翻找著那些有深度的書籍。
「但不受歡迎是事實,上不了檯面,妳覺得有多少人能接受這殘酷舞台。」妳嘴角露出的微笑就像是在恥笑我適才的行為。
暢銷排行榜上的位置並不代表作品的深度,這已是不爭的事實,但我們卻仍在自我的天地中掙扎著。期盼有一天能跳脫「網路文學」這已既定的框框,不被那些自以為書寫正統文學的人睥睨,也能創作出被大眾接受的文學。
「若連寫作的人都排斥這即將僅剩的發表平台,那麼所謂的文學,就像精品櫃裡的水晶裝飾,再精緻也乏人聞問。」妳隨意點閱著先前被丟棄在電腦資源回收筒內的網路文章,閱讀著其中的內容,文字的深邃是旁人無法置喙的。
今晚我們的談話並沒有任何結果,關上電腦將原先捨棄的書撿回重新置於架上,仔細擦拭上頭沉積的灰塵。僅管找不到屬於它們的棲身之處,或許下一秒便會被送往垃圾焚化爐焚燒殆盡,但創作者賦予作品的靈魂卻藉由網路無止盡傳誦著。
新聞出處:
鼓勵大量閱讀 李家同:小說會變笨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 ... 2lb4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