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院的午後時光

每日以投稿兩篇為限

版主: 林思彤麻吉鄭琮墿胡也

禪院的午後時光
文/提雲積
禪院在山裏,我們到達那裏的時候已經是在午後。

剛下車,便有小販過來兜售香火紙燭,購得幾樣,便走進了禪院,禪院沒有門檻,不用抬腿,便從熙攘嘈雜的叫賣聲中,走進了清靜安逸之地。

曾多次來禪院,內裏的建築格局了然於心,焚了紙燭,燃了香火,跪拜過後,便隨意在禪院裏走走,如同是在自家的院子,絲毫沒有拘束的情形,可能禪院想給人們留下的也應該是如此的印象。

我想先從一棵柿子樹說起,以前來的時候,只是看到它的繁茂枝葉,樹冠高聳,已經是一棵大樹的模樣,它獨自生長在大殿的西側,整個院落只有這一棵樹,但它並沒有引起我過多地關注。現在是秋季,已經步步向深秋進展,樹已經結滿柿子,橙黃色的是剛開始成熟的,橙黃中泛著黑紅色的已經徹底熟透。

引起我注意的是它的響聲,我在大殿的時候就聽到大殿外有一種聲音,類似於一種物體從高空落下,和地面接觸後發出的撲通的聲音。出大殿剛好看見一個柿子從柿樹自由落下,眼前如同一輪殘陽的顏色轉瞬即逝。熟透的柿子並沒有人採摘,不知道是何種原因,樹下是粉粉碎碎的柿子,橙紅的果汁放射狀撲滿地面。空氣中有一絲絲的甜香直沖鼻翼。

有幾隻鴿子在樹下啄食,人們走近也不飛去,只是側目好奇的看著走近的人們。在禪院,在它們的眼裏,或者在它們小小的心裏,根本就沒有險惡存在,它們日日在此聆聽佛祖的教誨,已經悟出佛祖教誨的禪機。

鴿子把家安在大殿的門楣上,門楣是木質的結構,層密,疊嶂,被油漆包裹住,太陽光照射下來,顯得端莊素雅。大殿的屋頂已經成為了鴿子的嬉戲地,我看到有兩隻鴿子飛到了大殿的屋頂做愛,從開始到結束,過程很短,也看出它們很歡愉,末了,煽動幾下翅膀,它們根本就沒有把我們放在眼裏。我想鴿子對於佛禪從另一面有了開悟。

柿子樹下是到後殿的必經之路,從落地柿子的空隙裏跳躍過去,便是一個高層臺階,臺階連著禪院的後殿。這裏的陽光很充沛,甚至都想在這裏席地而臥,把持的居士在椅子上打著盹,我放輕腳步,不願擾了她的靜夢,也許這裏供奉的菩薩在這個午後也進入了迷離狀態,只有那些香火保持了清醒,嫋嫋地氤氳開來,把一個不大的空間渲染的空朦。菩薩、穿過窗櫺的陽光,以及坐在椅子上打著盹的居士,都蒙上了一層溫暖且神秘的色彩。

走出禪院,剛才買了香燭的小販熱情地招呼過去喝一杯清茶,臉上是很真誠的笑,如同是禪院門外盛開的菊花般燦爛。隨意地走進小販搭起的簡易棚子,一張小桌放在棚子的邊上,上面放置了各種規格的香燭,幾隻小馬紮淩亂地擺在小桌的四周,這會兒小桌又做了我們的茶几。茶葉並不見得有多好,但也有絲絲的清香,水很甘冽,是山泉水。昨夜剛下過雨,棚子上面凹的地方積了雨水,在我們喝茶的時候,有水滴不斷地滲下來,點點滴滴,計算著時間的流逝。一隻紅冠公雞帶了幾隻母雞在棚子外的雜草堆裏刨食吃,陽光很柔和地覆蓋下來。

路之陽是禪院,路之陰便是小販們的經營場所。一條路不能隔絕昏曉,卻也隔離了清靜與喧囂。不時地有遊客過來,小販們蜂擁而上,片刻的清靜時光便會被擾亂,原來,佛門也並非清靜之地!佛門連著紛雜的社會,或者說是江湖。
有景,有象,也有禪機。一下午,甚至一個晚上,還隨著作者神遊禪院呢!喜歡講得明白的文字,更喜歡淺白當中卻有股雅韻,於是不自覺的閱讀了幾回。問好作者。
對於景物乃至於整篇文章的描寫很順其自然,讓人感覺到的是詳細而不是瑣碎,依稀的,禪院的寧靜也浮現紙上
如果文章內容都不改
只把"禪院"改成"醫院"或"戲院"或"妓院"
更能感覺什麼叫"禪意"圖檔
猛然心驚,自己喜歡的,是否,言過其實了?


關於留言,除了閒話也包含個人的好惡與褒貶!至於「惡」和「貶」,老實說,我沒那能耐提出更好的創作方式之前,不敢冒失又孟浪批判不合味的作品。


當然我也明白,有句俗話說的好:好聽的話人不嫌棄。何況,又真的多閱了幾回,也就順手敲字讚美了。又想想,本是愚人,我自是喜歡這樣的文字,也無不可,就直接說出來而已,橫豎我的感覺有景、有象、有禪機。


至於,換個場景呢?愚人思緒呆滯,不知道啊!呵,妄言妄語,但願沒有得罪誰。
補充說明一下,不是故意來亂的。

當徜徉於韋瓦第四季交響曲時,舞動著輕快的旋律,沐浴在晨曦鳥鳴的色彩之中,感受和煦的朝陽蒸餾過的森林。電光閃閃、雷聲怒放的午後,在春雨洗淨過的晴空下,伴著風笛欣賞著仙女與牧羊人的翩翩起舞。即至夏日斑鳩和金翅雀的和雅樂章,摩梭群生的睏倦,卻喚走了微風,轉瞬間驚動起陣陣狂風,震盪從天而降颯颯的哭泣。…

是的,用心去感覺每一分。

觀賞「禪院的午後時光」一文,大家同感受於靜謐的禪味,我卻打破了這種意境,我說如果將「禪院」改成「醫院」、「戲院」或「妓院」,其餘文字不變,也許更能感覺「禪意」。假使讓路邊毫不起眼但演奏精湛的盲人換上年輕美眉或帥哥的臉孔,大概馬上被拉去演藝圈成為的巨星,同樣的音樂素質與水準,換上不同的包裝,就讓人有完全不同的感受,甚至外表凌駕於內涵

而所謂「禪」是不動的內在,內觀裡對「質」的感受,不會因為換了外包裝而改變。
例如在國家音樂廳表演的一位國際知名小提琴家,大家寧願擠破頭花費高額門票只為一睹丰采,並靜靜聆聽幾個小時美妙的音樂,而該名演奏家有一次獨自帶著幾百萬歐元的小提琴,喬裝至地鐵當街頭藝人演奏,結果非常少人佇足欣賞,或有停留亦是幾分鐘而已。

「禪」是一種寧靜沒有錯,但若夠寧靜,我們的感受不會因為在國家音樂廳或在地鐵車站而有所改變。

因此「禪」沒有必要和廟宇、佛像、僧眾等外境連想在一起,換句話說,當人們看到巨大的佛像、雄偉的廟宇,若起讚歎之心,相對也遠離了「禪」而瘋狂的灌醉自己。「巨大的佛像」應是引人著相遠大於自省,「雄偉的廟宇」是金錢堆砌而來,內在的意義是鼓勵僧人去追求名利(沒有和企業家交際那來雄偉?),把佛菩薩搬出來坐鎮,講好聽而讚歎話語給喜歡聽的信眾聽,自然就有捐款。這種內在的「質」您還能「讚歎」得起來嗎?
初學:您好。

其實,從您幾則其他留言裡,就明白您當非來亂的。而我,也沒那力道足以引經據典,話思維空間啊。所以貧乏中,也不怕人笑的點出自己「僅僅」這樣的想法罷了!

或說這篇文章,我們都是過客。但是,光是您願意不吝敲字,點出讀者蜻蜓浮水式濺漣漪,愚人就冷暖寒熱心知了。不過,這裡既是散文版,以文字當做語言,以文字裡的畫面,當做心靈溝通的橋梁,種種的想法,不說沒人知道,說了也只一小撮的知道,甚至泰半也記不住!所以很多東西,須要共鳴,或者更要異想。

因此文章的欣賞,不管是附庸風雅的,還是入裡才能體悟的寓意深遠,都與作者有否文化積蓄有關,不是胡寫亂寫,自己寫了算。而讀者如我,也常引頸望向一堆雜草和幽然目睹荒丘!所以若無文字講得明明白白,我又哪能領略字裡行間的文思情湧?

於是您的留言,愚人閱讀再三!終究我不懂禪,從此,還是別妄談了。然而,您的言論倒是覺得彷彿是寒夜裡的一堆篝火(即便沒看你貼主題文章,純屬留言),也讓人會心,也讓人覺得‥與人良善!所以我就卯足勇氣,跟您網名抬頭說‥向您學習,向您致敬。
憐芳草您好:
個人雖有把年紀,然而在文學領域裡只是個初學,在2個月前還全然不懂什麼是「詩」或「散文詩」呢!後來慢慢摸索也曾沉浸到美妙的意境裡頭,彷若剛出生的花中精靈,舞動著滿溢的馨香,也曾被自己初試的散文感動過,噙著一、二個小時不能自已的哽咽,這種從未有過的經驗令我很驚訝!

對你們而言這樣的經驗早就司空見慣,而我接近冷血而遲頓的感受力,竟然在陪子女學作文的還境下,被「文字」惡狠狠的打開來。現實的淬鍊下能產生瑰麗的意境,然而,又有一種感覺,絢爛的意境又遠離了現實,為自己的心境構築了雲藹下的漫妙色澤,如同替自己掘起了趔趄的墳墓,難免會有抗拒。那麼,是否有辦法用最美的詩歌來闡述最真的現實?讓幽雅的意境融入現實的內涵,就如同在小說接寫個人所留落選的文章,第一段文意似暗示了深愛過的男人要和別人結婚了,這應是一般人的思維,而個人所見,男人為出家而離開心愛的妻子,必須有很純淨而真實的心靈,純淨到夫妻可以歡歡喜喜的牽手辦離婚,然後高高興興的看著自己的「前夫」剃渡

表面上沒什麼,或像足了童話,然實質上的內涵及經營是最現實的智慧,幾乎像直接的撫觸那麼的真。或可做個定義,所謂「真愛」是不論發生什麼狀況、不管身處何地、縱使物換星移,皆不會改變的內心的憐惜與關愛,有點近似母愛。這就是「禪」,心靈澄澈到別人永遠奪不走也永遠不會改變的愛。

但一般人再怎麼恩愛,或許幾句不堪入耳的話、或許幾個不悅的動作、甚或別人從中一句挑撥,馬上被打到潰不成軍,最後來一句「大限來時各紛飛」。這也讓我想到不能如此膚淺茍活至今。那麼,文字能夠改變我們的心嗎?個人認為非常有限,但需要努力,寺廟或佛經能改變嗎?個人認為還是更有限,只有自己實地去做才能真正的改變! 圖檔
给楼上的朋友们看上座,上香茶。

静心听禅!
「浪有高有低,水還是水。人有苦有樂,心仍是心。」

禪不離生活,禪在行住坐臥之中,所以我認為不需要刻意強調"禪"這個字!
曾在人間福報看過星雲法師說過這句話:「心中有佛,眾生皆佛。心中有道,狹路也寬。」所以我贊成作者提雲積的建議,不覺得靜靜的各自聽禪是件幸福的事嗎......

麻吉問候 樓上諸位.
圖檔
禪不離生活,禪在行住坐臥之中,所以我認為不需要刻意強調"禪"這個字!
-------------------------------------------------------------
問題是什麼是"禪"?還請有識者做個定義?

禪不離生活,空氣更不離生活更在行住坐臥之中,那麼請問禪和空氣是什麼關係?又到底什麼狀況是靜靜聽禪?是都不說話發呆嗎?還是感覺很高興很滿足?還是心胸清明曰禪?還是怎樣?我真的有點糊塗,望請指教圖檔
初學 寫:問題是什麼是"禪"?還請有識者做個定義?

禪不離生活,空氣更不離生活更在行住坐臥之中,那麼請問禪和空氣是什麼關係?又到底什麼狀況是靜靜聽禪?是都不說話發呆嗎?還是感覺很高興很滿足?還是心胸清明曰禪?還是怎樣?我真的有點糊塗,望請指教圖檔
問題是什麼是"禪"?這個問題問得好!我舉個聽來的故事分享:「有個僧者向佛陀問法,他趨前請示:『請問〝禪〞字何解?』佛陀聽了,只是以捻花微笑回答了這個問題。」

〝禪〞字何解佛陀未做任何明示,然而慧者自悟,迷者依然困惑啊!麻吉也不是智者,很多俗事也還未參透呢!聰明如你若參透許多請給我一些暗示吧。

/那麼請問禪和空氣是什麼關係?又到底什麼狀況是靜靜聽禪?是都不說話發呆嗎?還是感覺很高興很滿足?還是心胸清明曰禪?還是怎樣?/
您問了許多問題,我本非潛修禪宗門派,所以若有妄語還請見諒。以前有位修行的朋友曾向他請益,他告訴我〝禪〞這個字拆開來說就等於〝示〞〝単〞二個字分開來寫,亦即明白的表示一個人時自己所見所聞的參悟!從白話文來說,就是以〝慎獨〞二字當作自修內化的格律。

前些日有位長者問了麻吉一個問題,他問:「什麼東西能軟能硬?」我思考後回答他說:「心,即是。」
他隨即說到:「的確如此。請記住,身體的所有器官都要柔軟才能健康,不能讓它們硬化!心這個字,柔軟後將延伸成『愛』這個字;而心這個字,堅硬後會轉化成『恨』這個字眼!千萬不要讓心脯滋生了石頭,那不但會生病,見人處世還會變得帶著成見喔...」

換句話說,一旦自己的心思柔軟了,同樣是忙碌地上班,沿途被紅燈止步時就比較不會焦慮,路邊的草花開了您會瞧見,街口的咖啡館更換了小小的裝潢也會讓您驚喜連連,倘若一個人在家,泡杯紅茶或泡杯黑咖啡來犒賞自己的悠閒,那也是等同禪定時的心境,我認為禪在生活中就是這個道理!
一個人,可以很寂寞;也可以非常快樂的!您自己的心境,別人無法幫您決定.......................

以上是麻吉的個人淺見,就這樣囉!
有個僧者向佛陀問法,他趨前請示:『請問〝禪〞字何解?』佛陀聽了,只是以捻花微笑回答了這個問題。」


故事應是這樣的:

《佛祖後記》裡記載了一側釋迦牟尼傳授心經的故事。

  「梵王至靈山,以金色波羅花獻佛。捨身為床墊,請佛為眾生說法,世尊登座,拈花示眾,人天百萬,悉皆罔措,獨有金色頭陀,破顏微笑。世尊雲;」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分付摩訶大迦葉。


禪不離生活,空氣更不離生活更在行住坐臥之中,那麼請問禪和空氣是什麼關係?

個人認為「禪」是真實且現實的東西,不是晦澀或模稜兩可的感受。

空氣不會挑好人或壞人,不會分辨高低等動物或植物,一律平等對待的心近於禪。換句話說,有個分花拂柳、打扮時髦的辣妹,從面前經過飄散著一股濃郁而撩人的髮香,如果當下你還留意得到旁邊身形佝僂踽踽獨行的老太婆,和另一旁拎著粉紅色布娃娃、神情呆滯的幼童時,那就是禪!

禪不會因你是總統而忽略了販夫走卒,更不會因妳是美女而忘了老幼婦孺,這是我空氣中的禪。

如果心不夠靜的話,即使所謂「靜靜聽禪」也是被外境牽著鼻子走,只能說修養好不予人爭辯,但不代表自己有實力。禪不單只在禪寺,心夠靜無論動中、靜中、爭辯中、罵人中、…處處皆禪,如同您解釋的「法喜」二字個人認為已有禪味。

日本安室奈美惠說:「能夠成為彼此一生的伴侶,並不僅僅是相處的時間愉快就可以,對對方為何生氣,為何會受到傷害,能夠和100% 真實的彼此契合,在這樣的基礎上才能夠說靠近彼此與相愛

她要的是「禪」不是男人,卻無法擺脫心理的自私和100% 契合的禪相呼應,這樣活著絕對非常的痛苦;假設人生中果真遇到能夠滿足自己100% 契合的男性或女性,則彼此必須顛簸潦倒,直到認清「上天有好生之德,無成人之美」兩句話,才會真正瞭解這只是一小段淒涼而刻骨銘心的悲劇。原因在「心」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