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新細明體][SIZE=120] 『夜聞洞簫聲悠悠』[/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幽篁獨坐聞簫聲,[/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婉轉嗚咽訴衷情。[/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莫非吹奏傷心事,[/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戚戚哀哀聲悠悠。[/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黑夜將大地密密的遮蓋著,稍晚黑幕漸漸的被剝離,一輪明月當空照。四周人跡寂寥,草蟲機唧唧鳴叫不休。心事干擾,入夜難眠,遂起床披衣外出,漫步走至河畔的小石橋,背對河面坐在欄杆上,靜靜的享受著月夜之幽美。[/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明月當空,微風吹拂,鬱悶心境為之大開。忽聞一陣哀怨洞簫聲,悠悠婉轉傳入耳中。抬目四望,細細締聽,簫聲好像來自山腳之古厝。再聽深點,感覺好像又不是。音源飄忽不定,令人難以捉摸,耐人尋味。[/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古人云:「聞笛憂戚戚,聽簫心悠悠。」簫與笛我都稍稍涉及皮毛,但不曾深入體會其內涵。或許我不是個音樂熟家,因此,對於此話所說的意境,直到今日依舊無法體會出真諦。不過我深深知道,笛音可以撫平情緒,蕭聲可以激動鄉思。特別遊子落腳異鄉,夜聞蕭聲思鄉之情緒躍然而起。[/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剛下部隊思鄉情切,每每藉著子夜當班猛寫家書。雖然家人並非封封回覆,但只要有片語隻字,得知家人平安,思鄉情緒自然平復不少。當時班上有位福州排長,因緣際會來到台灣。可能年紀尚輕,值夜班時常會聽到他暗中的啜泣。礙於階級倫理,我沒有膽量上前詢問。[/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中秋節前一個星期,副班長不知從哪弄來?一段外型古怪體型扭曲的老竹根。但見他坐在連部辦公室前的老榕樹下,認真的在剔刮竹根上的鬚莖。兩天工夫完成整型工作,接著便用火尖鑚鑽孔,然後再塗棕色油漆,三乾砂紙擦光再經三塗。多日的辛苦下來,讓他製成一支外表油亮,造型優雅的長洞簫。之後,他努力的調整音色,整理簫孔,終於可以吹奏出沉穩優美的音色來。[/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中秋節晚會,副班長上台表演洞簫吹奏。上台後,他氣地神閒的開始吹奏。樂隊是台中來的陳武雄(假名)與林定河(假名)。一個吹薩克斯風,一個彈鍵盤,鼓組則由燕巢的巫太郎(假名)打擊。碰碰恰恰之鼓聲引導下,薩克斯風與鍵盤同時伴奏。副班長的洞簫嗚嗚跟進,一曲曲動聽歌曲,就在他們合諧的表演下,獲得連綿不斷的掌聲。[/SIZE][/FONT]
[SIZE=120][FONT=新細明體] 節目進入高潮,副班長的一曲「我的家在山的那一邊」,引來全連官兵的大合唱。接著是:「我的家在大陸上,高山高,流水長,一年四季不一樣[/FONT] [FONT=Times New Roman]……[/FONT] [FONT=新細明體]」這也是當時著名的思鄉曲,結果引來排長的嚎啕痛哭。很多弟兄圍過去勸慰他,但是黃河決堤勢難堵,只好由兩位強壯的副官,一人一邊合力將他架回寢室。[/FONT][/SIZE]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翌日早餐時間,我向副班長慶賀,同時也要他敎我洞簫,他爽快的答應敎我。當天下午開始,我就跟副班長學習吹奏洞簫啦。他的「宮、商、角、徵、羽」與坊間的「工工尺尺,尺工柳」同樣使我難以共鳴。經過幾天之教導,我也學會了基礎吹法,但卻因為徵調去顧問團服務,所以我的學習自此中斷,[/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待至退伍前歸建回到部隊,副班長已退役定居於屏東。由於路途遙遠,加上返鄉心急,歸心似箭,故爾這段學簫歷程就此截斷。回到家鄉立即投入職場,天天尋找工作沒得空閒,連吃飯時間都受影響,更別說是非正業的洞簫學習啦。今夜又聽簫聲起,卻也想起從前的學簫往事。雖然當時沒學成,但對那段學習的歲月,依舊讓我唸唸不忘咧。 【完】[/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幽篁獨坐聞簫聲,[/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婉轉嗚咽訴衷情。[/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莫非吹奏傷心事,[/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戚戚哀哀聲悠悠。[/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黑夜將大地密密的遮蓋著,稍晚黑幕漸漸的被剝離,一輪明月當空照。四周人跡寂寥,草蟲機唧唧鳴叫不休。心事干擾,入夜難眠,遂起床披衣外出,漫步走至河畔的小石橋,背對河面坐在欄杆上,靜靜的享受著月夜之幽美。[/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明月當空,微風吹拂,鬱悶心境為之大開。忽聞一陣哀怨洞簫聲,悠悠婉轉傳入耳中。抬目四望,細細締聽,簫聲好像來自山腳之古厝。再聽深點,感覺好像又不是。音源飄忽不定,令人難以捉摸,耐人尋味。[/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古人云:「聞笛憂戚戚,聽簫心悠悠。」簫與笛我都稍稍涉及皮毛,但不曾深入體會其內涵。或許我不是個音樂熟家,因此,對於此話所說的意境,直到今日依舊無法體會出真諦。不過我深深知道,笛音可以撫平情緒,蕭聲可以激動鄉思。特別遊子落腳異鄉,夜聞蕭聲思鄉之情緒躍然而起。[/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剛下部隊思鄉情切,每每藉著子夜當班猛寫家書。雖然家人並非封封回覆,但只要有片語隻字,得知家人平安,思鄉情緒自然平復不少。當時班上有位福州排長,因緣際會來到台灣。可能年紀尚輕,值夜班時常會聽到他暗中的啜泣。礙於階級倫理,我沒有膽量上前詢問。[/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中秋節前一個星期,副班長不知從哪弄來?一段外型古怪體型扭曲的老竹根。但見他坐在連部辦公室前的老榕樹下,認真的在剔刮竹根上的鬚莖。兩天工夫完成整型工作,接著便用火尖鑚鑽孔,然後再塗棕色油漆,三乾砂紙擦光再經三塗。多日的辛苦下來,讓他製成一支外表油亮,造型優雅的長洞簫。之後,他努力的調整音色,整理簫孔,終於可以吹奏出沉穩優美的音色來。[/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中秋節晚會,副班長上台表演洞簫吹奏。上台後,他氣地神閒的開始吹奏。樂隊是台中來的陳武雄(假名)與林定河(假名)。一個吹薩克斯風,一個彈鍵盤,鼓組則由燕巢的巫太郎(假名)打擊。碰碰恰恰之鼓聲引導下,薩克斯風與鍵盤同時伴奏。副班長的洞簫嗚嗚跟進,一曲曲動聽歌曲,就在他們合諧的表演下,獲得連綿不斷的掌聲。[/SIZE][/FONT]
[SIZE=120][FONT=新細明體] 節目進入高潮,副班長的一曲「我的家在山的那一邊」,引來全連官兵的大合唱。接著是:「我的家在大陸上,高山高,流水長,一年四季不一樣[/FONT] [FONT=Times New Roman]……[/FONT] [FONT=新細明體]」這也是當時著名的思鄉曲,結果引來排長的嚎啕痛哭。很多弟兄圍過去勸慰他,但是黃河決堤勢難堵,只好由兩位強壯的副官,一人一邊合力將他架回寢室。[/FONT][/SIZE]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翌日早餐時間,我向副班長慶賀,同時也要他敎我洞簫,他爽快的答應敎我。當天下午開始,我就跟副班長學習吹奏洞簫啦。他的「宮、商、角、徵、羽」與坊間的「工工尺尺,尺工柳」同樣使我難以共鳴。經過幾天之教導,我也學會了基礎吹法,但卻因為徵調去顧問團服務,所以我的學習自此中斷,[/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待至退伍前歸建回到部隊,副班長已退役定居於屏東。由於路途遙遠,加上返鄉心急,歸心似箭,故爾這段學簫歷程就此截斷。回到家鄉立即投入職場,天天尋找工作沒得空閒,連吃飯時間都受影響,更別說是非正業的洞簫學習啦。今夜又聽簫聲起,卻也想起從前的學簫往事。雖然當時沒學成,但對那段學習的歲月,依舊讓我唸唸不忘咧。 【完】[/SIZE][/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