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門親子課目的分享

每日以投稿兩篇為限

版主: 林思彤麻吉鄭琮墿胡也

拿得起放得下是孩子的特色,拿不到就別過頭去,連一眼也不多看,也是孩子的特色。

他們在做什麼,他們非常清楚,要什麼、不要什麼也了然於胸。他們每天篤定的過日子,不論工做、遊戲,或求知、交友。在什麼樣的條件和環境下做什麼事,編什麼夢,夢想有多大,他們可務實得很。打高空只是同儕間偶爾的玩笑話。

所以,要給孩子什麼樣的建議、要孩子接受大人們什麼樣的期許,往往化為一場不切實際的辯論,再轉為無趣的噤口。時代不同、教育不同、環境不同、年齡不同,所吸收、涉獵、專精的領域不同,自然思想觀念也是截然不同的兩個世界。雞同鴨講是誰起的音誰譜的調?噤口可以掩飾無知,也是自知之明的展現。

教導倫理道德,教導處事為人尚且仍有不逮之力,指引人生目標更有捉襟見肘之苦。過時的經驗用不用得上是一回事,走過的路天差地遠,能提供清楚的方向、路況、以供參考諮詢嗎?能確切告以可能的遭遇嗎? 父母親究竟想扮演什麼樣的角色,能給什麼樣的協助,父母的期許是否一廂情願而於孩子卻是難以承受之重?是否這些疑問都曾思考過?最後要怎麼決定?

是犧牲奉獻於社會或光耀門楣榮顯父母?是決心當空中奮翼遨翔鵬程萬里,還是安貧樂道滿足於家庭的角色扮演?一切看孩子的喜歡,看孩子的願意,能盡情發光發熱,固然好,願意淡泊 平庸也是不錯的選擇。鐘鼎山林鳶飛魚躍 各有適性呵!

誰都免不了跌跤,跌跤縱使不舒服,孩子也寧願親身體驗以吸取教訓。父母親只能遠遠看著,甚至不可提醒。有時還會重蹈覆轍,身為過來人最好只是心疼的忍著,不能剝奪他們犯錯的權力。因為孩子學習的是這個時代最缺乏的重要功課~承擔。

順應時代或創造時代?站上峰頂或寧在山腰徜徉?三百六十行都是不好不壞的選擇,有智慧的父母親無須置喙,不企圖擁有孩子而只須要享受孩子。

幾回對鏡整衣冠儀容時,感覺鏡中人似乎對我指指點點。指點對我顯然仍有必要;對孩子,我知道這面鏡子也顯然是真的該收起來的時候了。
適時學會放手,不代表不聞不問,而是準備一個棲身之所,讓孩子在身心疲憊之時,能有個可以回去的地方。光是如此就夠了,我想。

所以鏡子不用收起來束之高閣,而是要把它時常擦亮,等到有一天,孩子需要用它去照亮屬於另一個屬於自己的孩子。

很羨慕您的豁達。如果我的父母有這種智慧就好了。

我根本沒有可以回去的地方啊。
蘇家立 寫:適時學會放手,不代表不聞不問,而是準備一個棲身之所,讓孩子在身心疲憊之時,能有個可以回去的地方。光是如此就夠了,我想。

所以鏡子不用收起來束之高閣,而是要把它時常擦亮,等到有一天,孩子需要用它去照亮屬於另一個屬於自己的孩子。

很羨慕您的豁達。如果我的父母有這種智慧就好了。

我根本沒有可以回去的地方啊。


我常常慶幸,對孩子成長期種種的擔憂,都只是「想當然爾」的過度延伸。放心、信任孩子可以做自己的主是一種最大挑戰,拋開成見,接受「讓自己不舒服,卻非無理的行為」亦然。
親子之間難免發生嚴重歧見,而孩子顯然受委屈時,事後承認自己有錯並修正過來更是絕對的必要,而我勉強也算做到了。
以前羨慕別人家孩子乖巧聽話少意見,更別說藉由衝撞爭取適當、應有的自由了。大兒回答得妙:
「以後父母說什麼我們都對對對、是是是、好好好、你喜不喜歡?」

慚愧!豁達不是原來的我,豁達是因孩子的衝撞而被動「擁有」的。但每人特質、家庭背景多有不同,苛求為人父母都能做到豁達也不盡公平。
畢竟,父母親的觀念與思維多於自己好多年,資訊接受度也不足,比較僵化可以理解,但主觀上的期待不如邏輯上的推理 :
「要求哪一邊改變(或承擔與對方溝通的責任)比較合理、比較容易呢?」
我能夠理解您所說的,「豁達不是自己本身的特質」,很有可能是因為衝突後,經過重重領悟所得到的結論。但至少能學會反思和檢討。

為人父母者也有父母,當然,會被其父母影響教養態度,這並不能責怪。但至少,我們不能把前一代的悲傷和哀愁,加諸在自己的下一代上,充滿著憤懣和孤苦的鎖鏈,儘管曾困囿著我們的心靈,也務必得在我們這一代徹底斬斷,以免重蹈覆轍,把同樣的悲傷重演在孩子身上,那非常的不公平。


我以此自許,不希望將自己曾面臨的痛苦,放在未來的孩子身上。

感謝您的分享,讓我再次對家人和自己,有了更深的反省和思考未來該怎樣與他們繼續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