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就是將每次逆境當作是禮物

每日以投稿兩篇為限

版主: 麻吉林思彤鄭琮墿胡也

《 快樂就是將每次逆境當作是禮物 》

前些日,年邁的母親跌倒而摔斷了左大腿,目前仍在醫院治療當中。我每天準時送三餐到醫院去。因此下班的時候總是會在醫院多耽擱一些時間。

昨晚,下班至醫院的途中,電話的鈴聲嘎然作響。我接起了電話,原來是十歲的女兒催我趕快回家。我耐心告知即將要到奶奶那裡可能會晚一點才回家,所以請她趕快在家自己做功課,而且媽媽也會陪著。

天真的女兒向來頗得奶奶疼愛,她在電話那頭居然憂心忡忡地交代著我說:「爸爸,我跟您說喔,您到醫院見到奶奶之後,她現在的健康情況到底如何呢?請您回到家後一定要詳細的告訴我!」

她的這一番叮嚀讓我錯覺她是否已經是二十歲的成年啦!怎麼口氣竟然如此地老練?後來,我把她交代我的話語復述給母親聽聽,母親額上擠壓的皺紋霎時隨著笑顏逐開變得舒坦起來,她要我再撥一通電話回家,因為母親想要與女兒說說話。

電話通了。果然是管家婆似的女兒接起的電話!母親與她寒喧幾句之後,女兒順口問她:「奶奶,您想不想回家?我很希望您健康的待在家裡啊!」

奶奶不時的點頭微笑:「很想呀,可是我的腿斷了,現在不會走路了!菜園裡剛種的菜蔬不知道現在有沒有枯死?」

「奶奶您放心,我會穿著小雨鞋幫您澆菜!」她擁有的那一雙黃色小雨鞋,是在她一年級時以一篇文章刊登在國語日報因此又得到了一張獎狀,妻子當天為了獎勵她而特別去買的。(其實妻子真正的用意,一方面是為了滿足她種菜的好奇心,另一方面叮囑著她應時刻地盯著奶奶的步伐,畢竟八十幾歲的母親不適合在菜園裡呆太久,但是卻總是違拗不過母親的堅持,所以就讓女兒充當看護。)女兒後來接著又說:「奶奶,我幫您播種的豆子發苗了,也許過不久將會有豆子吃喔!」

母親噗嗤地呵呵笑著。掛上電話,她的笑容依然掛在臉上。此時的我認真地端詳著她的臉,病後的她顯得更加的老態了。

次日,因應公司無薪假的政策,中午送完餐食並交代了哥哥請他準備當日的晚餐之後,我特別請了半天的假期回家幫母親整理菜園。平日在公司習慣握持筆桿的我突然肩起鋤頭在田間犁土耘草,還真的不太習慣。鄰園耕種的許多三姑六婆此時也來湊熱鬧,她們給了我好多好多的機會教育;比如說:種玉米的時候間距至少要保持在三十公分以上,長出來的玉米樹才不會過度擁擠而造成果實太小。豆苗攀藤之後就要趕快豎立竹枝,這樣的豆樹結的果肉才會碩實。茄子成長的之時,要將底部的粗枝及後長的新芽摘除,如此長出來的茄果才不至於垂地而導致腐爛(一如做人要懂得捨與得的心念)。這是多棒的學習啊,至少是我從未有過的體悟!

晚上,妻子笑我忙了一個下午到底種了啥名堂出來?我告訴她:「我已栽種八十株的玉蜀黍;二十棵的芋頭苗;插了十五枝的地瓜葉梗,還有無以數計可以補血的紅菜苗。其實,最讓自己的滿足的,是我還把窗邊一直長不好的花草移植到菜園裡頭去吸收實質的地氣了,種類有迷迭香、甜菊、薄荷…等等。」

入夜,小孩都睡了,我也開始漸有睡意。此時的我心理仍嘀咕著:「過些日子該播種空心菜籽了;庭前的檸檬香茅及香椿樹將準備移植了;胡瓜、南瓜此時正是時機;莧菜、萵苣、蔥…還應該預留多少空地呢?」

想著,想著;突然忘卻了母親受傷這段期間的疲憊與困擾,我反而在這次的遭遇中檢拾到不少的快樂啊!我之所以快樂,或許就是因為自己抓住了逆境裡每一次帶給我不同以往的體悟,因為我凡事往好處想,當別人自怨自艾的同時,我卻從挫折裡面抽絲剝繭冀望能找到一絲絲讓自己快樂的感動。


妻子常說我過度樂觀!既然再直的筷子,插進水裡也是彎的,那麼您的眼睛根本毋須在意那根伸不直的筷子,若能好好想想,如何讓自己的心也能柔軟成水一般,那才叫做豁達。

作家侯文詠以醫生博士的權威說過一句話:「只要確認下一秒依然正常的呼吸,即可代表是:活著。」可是生命並非僅只有活著的狀態而已,而應是一個快樂的過程!而所謂快樂的過程即該包含了創造與學習的一切健康層面。

所以當您面對困難的時候,千萬別害怕或者乾脆逃避算了,選擇面對才是最負責任的做法。倘若您也能學著將每次的挫折,都當作是一種特別的考驗看待,那麼當下;您就是在重新塑造您自己了!您還能想像拆卸禮物時的那種感動嗎?

至今的我,對於每一次的橫逆雖然仍然無法總是心平氣和地抱持那種樂觀的心情,但至少我已經學會認知:一切,都將是最好的安排。因為每次的逆境,相信一定是上天贈與我們非凡的禮物,您是否也與我一樣有著相同的看法?

◎麻吉

相當同意^^
我永遠都是挑戰者
每一次的逆境,都是讓我成長的藥方。

鳴泉祝文安

Re:

鳴泉 寫:相當同意^^
我永遠都是挑戰者
每一次的逆境,都是讓我成長的藥方。

鳴泉祝文安
台積電 前董事長 張忠謀曾以 "常想一二"的書法贈友人,內涵是意味著人生不如意的事常十之八九,所以一定要撿拾那些快樂的事情滋潤自己的情緒,唯有如此人生才會豁達啊.

我們都是凡人,所以遭遇的挫折有可能佔99.9999%的或然率,既然如此更不該折磨自己,這也是我個人的想法.

謝謝 鳴泉 的指教,感恩.

麻吉 問好.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得失與否,只要隨著心念一轉,便會呈現不同的模樣。

  說來難堪,人性始終存在著無法盛滿的貪婪,有了這個,就想要有那個,永無止盡的欲望,讓人難以掙脫。若能回歸於零,重新審視自己真正擁有什麼,或許在那一瞬間,我們擁有的比失去更多。

  其實,我們在追逐某樣事物時,腳步難免侷促,神色徬徨,惴慄不安,反而失去了更多東西。如果能夠稍緩一下行進的速率,回頭檢查自己還剩什麼,然後把它們一一拾起,這會不會比盲目的追逐更加快樂呢?見仁見智。

  這篇文章情感流露,讀來備感溫馨,寫實平和的筆法更對種植蔬果做了一番深刻的描述,讓讀者能真正進入您的情景,反芻自己的行為,以及豁然開闊的悠閒。
陽之雪 寫: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得失與否,只要隨著心念一轉,便會呈現不同的模樣。

  說來難堪,人性始終存在著無法盛滿的貪婪,有了這個,就想要有那個,永無止盡的欲望,讓人難以掙脫。若能回歸於零,重新審視自己真正擁有什麼,或許在那一瞬間,我們擁有的比失去更多。

  其實,我們在追逐某樣事物時,腳步難免侷促,神色徬徨,惴慄不安,反而失去了更多東西。如果能夠稍緩一下行進的速率,回頭檢查自己還剩什麼,然後把它們一一拾起,這會不會比盲目的追逐更加快樂呢?見仁見智。

  這篇文章情感流露,讀來備感溫馨,寫實平和的筆法更對種植蔬果做了一番深刻的描述,讓讀者能真正進入您的情景,反芻自己的行為,以及豁然開闊的悠閒。

誠如您說的:人性始終存在著無法盛滿的貪婪!這句話足以驗證聖嚴法師生前說過的一句話:「人們總是想要的太多,而真正需要的太少。」

需要的與想要的 之間;比對著想握牢與想甩開之間的邏輯總是非常的微妙,其實一切就讓它隨緣隨喜,或許生活會比較快樂一些。

謝謝 陽之雪 的分享,感恩。圖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