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子專挑軟的吃

每日以投稿兩篇為限

版主: 林思彤麻吉鄭琮墿胡也

[FONT=新細明體][/FONT]


[FONT=新細明體][/FONT]
[FONT=新細明體][/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柿子專挑軟的吃』[/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紫雲寺廢墟座落於山崗轉嘴處,聽說祂建築於清朝道光年間。由於山崗地點偏僻,人跡罕至毫無香火可言。僧舍與殿厝,早已被歲月淘洗得斑駁無色。處處斷垣殘瓦,悽涼非常。要不是入口處留有石碑一方,碑上鐫刻著寺名,可能連在地人都不知有祂的存在。[/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紫雲寺廢墟有一特別之處,四周有著大片的柿子樹林,中心空地處是一堆堆破瓦斷磚。寺後方有一條羊腸小徑,直通五、六百公尺外的龍墩山頂。小徑沿途風景優美,蒼翠蓊鬱的相思林就在前頭。[/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穿過相思林後有一厝民居,庭院內外打理得整潔自然,天井旁則是一排枝葉扶蘇秩序井然的油桐樹。每到四五月油桐放花,一片雪白,落英堆滿樹下的石磴小徑,人行其上有如踏上棉絮,柔軟浮沉令人脚底發癢。膽小者,還真不敢輕踏其上咧。[/SIZE][/FONT]


[SIZE=120][FONT=新細明體]  這片空地,在地產蓬勃時期數度易主,如今它已成我姑丈的私人產業。因為姑丈沒有男孩,我也剛好退伍在家無所事事,所以,每月派我上山幫他巡察一次。我喜歡姑丈這塊柿子林,面積說大不大,一個人管理起來還是有點累的。前地主留下的柿子樹七十多棵,我來之後已將它湊成[/FONT] [FONT=Times New Roman]120[/FONT] [FONT=新細明體]棵,蔚然成為大森林了。[/FONT][/SIZE]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春來柿子枝葉茂盛,葉片張張綠油油的掛滿樹頭。樹幹上也因營養太好,點綴著些些白皮神似樺樹。夏花全開至夏末,落英結子滿樹青青柿子非常醒目。微風吹過莎莎作響,好像是在演奏著豐收之歌的前奏曲。秋天一到柿菓已經耐不住寂寞,滿樹橙紅灔灔,引人垂涎三尺。童心未泯的孩子們路過樹下,不伸小手抓它一顆實在有違常理。[/SIZE][/FONT]


[SIZE=120][FONT=新細明體]  紫雲寺廢墟處的柿子樹屬於「牛心柿」的樹種,結出的菓實碩大,型似牛心故而得名。牛心柿甜度高,香度不錯,聽說在日據時代,它還是打公關的最佳選品咧。它適合於浸製「水柿子」,其實所謂的「水柿子」,它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脆柿子」嘛。[/FONT]

[/SIZE]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脆柿子」去皮之後,果肉橙黃,個體比一般的柿子還大。吃入嘴裏,陣陣「喀滋!喀滋!」聲音非常悅耳。若將牛心柿去皮曬做柿餅,其滋味也令人終身難忘。也有人將它蘊熟成為「軟柿子」,肉質綿糯可口入喉滑溜直達胃囊。[/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根據實驗報告,老年人吃軟柿子有助智力之保持。當年有位美國阿滋海默症(老人癡呆症)的研究員來到山村,指名要與姑丈合作開發這種藥劑。當時姑丈正投入資金於養鰻事業,所以沒有餘力參與而計畫告吹。[/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柿餅」閩南話稱「柿粿」,客家話則稱呼為「柿花」,而稱作「柿餅」可能是近數十年之事。柿餅加工很麻煩,必須經過九降風之薰陶方夠口味。不過,因為產量頗大,故爾做柿餅以保存乃不可或缺之需求。台灣柿餅因有適度的拓銷,還有製作品質不錯,所以銷路穩定且甚受歡迎。[/SIZE][/FONT]


[FONT=新細明體][SIZE=120]  十五年前,姑丈因移民國外而將此塊土地賣予他人。最後一期的柿子收穫,全部作成柿餅保存很久。是年,姑丈八一大壽返台舉辦生日宴。親族不遠千里前來拜壽,一位聰明總舖師得知有老柿餅,徵得姑丈之同意將窖存取出部份,將它與放山雞燉成雞湯當作甜品。[/SIZE][/FONT]


[SIZE=120][FONT=新細明體]  萬萬沒有想到,此一意外之作博得好評。如今,「柿餅雞湯」也已成為山村辦桌的強項之一。每逢大排場設席宴客,都會看到他出現在參桌上。今年山村牛心柿大豐收,姑丈在異域蒙主寵召,要不然,還真想寄些新柿餅請他嚐嚐鮮哩![/FONT]
[FONT=Times New Roman] [/FONT]
[FONT=新細明體]【完】[/FONT][/SIZE]
「脆柿子」去皮之後,果肉橙黃,個體比一般的柿子還大。吃入嘴裏,陣陣「喀滋!喀滋!」聲音非常悅耳。

嗯嗯
這是我的最愛
北北描述的真好

新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