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龍河書院春滿園[/CENTER][CENTER]王水寶 韓建忠[/CENTER]
立夏時節,風爽氣清,我沿著龍河,來到了江西萬載縣康樂八景之冠的“龍河晚渡”。那依山傍水,環境幽雅的龍河書院,現在的萬載中學,就座落在這古渡口旁。綠楊煙中,漁樵醉歸,杏花叢中,書聲琅琅,不竟讓我想起了幾年前走訪萬載中學的情景……
那年,也是立夏時節,我來到龍河河畔,佇立在古渡口旁,舉目四顧,只見龍河波光粼粼,白帆片片……當年,在龍河書院讀書的、現旅居臺灣的諸位鄉親,正是從這古渡口,和親人們“執手相看淚眼”,而掛帆遠行的。“長橋晚景添詩意,古渡重楊系客情”,幾十年來,故鄉的人們,對遠在臺灣的諸位鄉親,何時何刻不縈念於懷……
“我站在海岸邊,
把祖國的臺灣省瞭望……”
我正沉思冥想,一陣微香的熏風,送來了緬懷、委婉的歌聲,我循聲尋望,耳畔又傳來了酣暢淋漓的笑聲,定睛一看,原來是萬載中學的幾位元老,其中有在台已故的唐揖遜先生的同學郭鴻長老師。他笑著跑過來握著我的手,告訴我:“這是學校為慶祝校慶,正在排練文藝節目。”說畢,他熱情地邀我到學校去走走,於是,我們沿臺階而上,邊走邊攀談起來。
萬載中學的前身是龍河書院,始建於1907年(光緒三十三年)。初時,書院門首橫一匾額,上書“一登龍門”四個金字,意味著“鯉登龍門,身價百倍”。後,由於異族侵華,連年戰亂,弄得國貧民窮。家鄉的教育事業就十分落後,直到1949年,學校規模仍然很小,只有一幢不到一千個平方的教室,十來個教師,百來個學生,能登“龍門”的,又數得出幾人呢?因此,在台的郭勳景先生,在家鄉的植基小學畢業後,就輾轉樟樹、南昌,才讀完初中、高中。此後,這位郭先生在外任職時,還經常來信詢問家鄉的教育情況,並積極支援他的四弟外出投考大學。郭鴻長老師談到這裏,略停了一下,又無限懷念地說:“當年,我和唐揖遜先生在書院同窗共讀,我愛好數學,唐先生酷愛文學,志趣雖異,但友誼很深,每當課餘飯後,我們漫步渡口,泛舟龍河時,唐先生不免總要為家鄉教育事業的落後而歎息。如今,唐先生已成了古人,要是他能活著回來看看家鄉教育事業的發展,那該有多好啊!”
說話間,我們來到 了綠樹環抱的校園。只見那一幢幢紅磚黑瓦的教學大樓、圖書館、理化實驗室、電視樓、電化教學樓和一排排整齊的師生宿舍,隱現在茂林修竹之中,古跡新貌,相映生輝,顯得十分雅靜。郭老師告訴我,人民政府十分重視教育事業,興建校舍,擴充師資,使學校越辦越興旺。目前,學校的總面積已比以前擴大了十多倍,達一萬多平方,還添置了不少教學儀器,光圖書館的藏書就有幾萬冊。
呵!遠行的校友們,母校的變化,又何止於此呢?
郭鴻長老師繼續說,萬載中學,不僅以她和諧、恬靜的美好學習環境,吸引著遠近的莘莘學子,全校已有二十八個班組,共一千五百多名學生,近二百名教職員工;而且還以它較高的教學質量,成為江西省重點中學之一。近些年來,為國家輸送了數千名畢業生。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全國重點院校,均有萬載中學的校友,他們學成後,都成了祖國建設的有用之材。有的在科研中成果卓著,多次參加全國科技大會;有的當了農業專家,出國援外;有的還留學美國、德國、法國。郭鴻長老師親自授課的一名叫周桂興的學生,是九江石油化工總廠一位元很有成就的石油化工工程師。曾親自駕車接恩師郭鴻長到廠裏參觀,上廬山遊覽,以敘師生之情。郭老師侃侃而談,他還特別高興地告訴我,他的老同學已故唐揖遜先生的女兒唐爾珍,萬載中學學成後,進入江西文藝學校,畢業後成為萬載劇團的一名主要演員,並被選為宜春地區戲協理事和萬載縣政協常委。還有一位在台的鄧樹哲先生,他的倆個胞弟樹堅、樹立,也都在萬載中學畢業後,一個當了研究生,一個是工程師。當年要四弟外出讀大學的那位姓郭的在台鄉親,他的夙願,也已由他的侄女侄兒們實現了。侄女郭山嚴,大學畢業後,在西藏師範學院當教師;侄兒郭友讓,大學畢業後,在母校萬載中學負責電化教學研究工作。
這真是桃李爭豔,蘭惠齊芳啊!在台的諸位鄉親們,當你們聽了這母校的變化,和晚輩們都已“一登龍門”,紛紛成龍成鳳的鄉音後,一定會倍感歡欣,也一定會更加眷戀親人,情懷故土而發出“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的感歎吧!來吧,古渡口有情候遠人,校友們盼望你們回來,“何時一樽酒,相與共論文。”
談談說說,不覺已紅日西銼,郭鴻長老師陪我步出校門,晚霞中的郭老,更顯得鶴髮童顏,神采奕奕。我問道:“郭老,你已經退休,怎麼還去學校上課啊?”
“哈哈,”郭老爽朗地笑了起來:“是啊!人是退休了,可是,每當看到這麼多要‘一登龍門’的學生,就感到自己責任未了,也就捨不得離開學校了。”
“嘩嘩”的流水聲打斷了我的沉思。我望著逝去的流水,想到郭老師也已作古了,然而,對郭老老驥伏櫪,壯心不已,對教育事業無私奉獻的精神深表敬意。
離開渡口,我回首望著那被綠樹掩映中的萬載中學,倏然,從內心產生了一種詩的遐想,今天,我們的故鄉有這樣好的書院,有這樣好的老師,家鄉的教育事業又如此興旺發達,那麼明天呢?明天將會有更多的“一登龍門”的學生,“龍河書院”將更加繁花似錦,春色滿園。
立夏時節,風爽氣清,我沿著龍河,來到了江西萬載縣康樂八景之冠的“龍河晚渡”。那依山傍水,環境幽雅的龍河書院,現在的萬載中學,就座落在這古渡口旁。綠楊煙中,漁樵醉歸,杏花叢中,書聲琅琅,不竟讓我想起了幾年前走訪萬載中學的情景……
那年,也是立夏時節,我來到龍河河畔,佇立在古渡口旁,舉目四顧,只見龍河波光粼粼,白帆片片……當年,在龍河書院讀書的、現旅居臺灣的諸位鄉親,正是從這古渡口,和親人們“執手相看淚眼”,而掛帆遠行的。“長橋晚景添詩意,古渡重楊系客情”,幾十年來,故鄉的人們,對遠在臺灣的諸位鄉親,何時何刻不縈念於懷……
“我站在海岸邊,
把祖國的臺灣省瞭望……”
我正沉思冥想,一陣微香的熏風,送來了緬懷、委婉的歌聲,我循聲尋望,耳畔又傳來了酣暢淋漓的笑聲,定睛一看,原來是萬載中學的幾位元老,其中有在台已故的唐揖遜先生的同學郭鴻長老師。他笑著跑過來握著我的手,告訴我:“這是學校為慶祝校慶,正在排練文藝節目。”說畢,他熱情地邀我到學校去走走,於是,我們沿臺階而上,邊走邊攀談起來。
萬載中學的前身是龍河書院,始建於1907年(光緒三十三年)。初時,書院門首橫一匾額,上書“一登龍門”四個金字,意味著“鯉登龍門,身價百倍”。後,由於異族侵華,連年戰亂,弄得國貧民窮。家鄉的教育事業就十分落後,直到1949年,學校規模仍然很小,只有一幢不到一千個平方的教室,十來個教師,百來個學生,能登“龍門”的,又數得出幾人呢?因此,在台的郭勳景先生,在家鄉的植基小學畢業後,就輾轉樟樹、南昌,才讀完初中、高中。此後,這位郭先生在外任職時,還經常來信詢問家鄉的教育情況,並積極支援他的四弟外出投考大學。郭鴻長老師談到這裏,略停了一下,又無限懷念地說:“當年,我和唐揖遜先生在書院同窗共讀,我愛好數學,唐先生酷愛文學,志趣雖異,但友誼很深,每當課餘飯後,我們漫步渡口,泛舟龍河時,唐先生不免總要為家鄉教育事業的落後而歎息。如今,唐先生已成了古人,要是他能活著回來看看家鄉教育事業的發展,那該有多好啊!”
說話間,我們來到 了綠樹環抱的校園。只見那一幢幢紅磚黑瓦的教學大樓、圖書館、理化實驗室、電視樓、電化教學樓和一排排整齊的師生宿舍,隱現在茂林修竹之中,古跡新貌,相映生輝,顯得十分雅靜。郭老師告訴我,人民政府十分重視教育事業,興建校舍,擴充師資,使學校越辦越興旺。目前,學校的總面積已比以前擴大了十多倍,達一萬多平方,還添置了不少教學儀器,光圖書館的藏書就有幾萬冊。
呵!遠行的校友們,母校的變化,又何止於此呢?
郭鴻長老師繼續說,萬載中學,不僅以她和諧、恬靜的美好學習環境,吸引著遠近的莘莘學子,全校已有二十八個班組,共一千五百多名學生,近二百名教職員工;而且還以它較高的教學質量,成為江西省重點中學之一。近些年來,為國家輸送了數千名畢業生。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全國重點院校,均有萬載中學的校友,他們學成後,都成了祖國建設的有用之材。有的在科研中成果卓著,多次參加全國科技大會;有的當了農業專家,出國援外;有的還留學美國、德國、法國。郭鴻長老師親自授課的一名叫周桂興的學生,是九江石油化工總廠一位元很有成就的石油化工工程師。曾親自駕車接恩師郭鴻長到廠裏參觀,上廬山遊覽,以敘師生之情。郭老師侃侃而談,他還特別高興地告訴我,他的老同學已故唐揖遜先生的女兒唐爾珍,萬載中學學成後,進入江西文藝學校,畢業後成為萬載劇團的一名主要演員,並被選為宜春地區戲協理事和萬載縣政協常委。還有一位在台的鄧樹哲先生,他的倆個胞弟樹堅、樹立,也都在萬載中學畢業後,一個當了研究生,一個是工程師。當年要四弟外出讀大學的那位姓郭的在台鄉親,他的夙願,也已由他的侄女侄兒們實現了。侄女郭山嚴,大學畢業後,在西藏師範學院當教師;侄兒郭友讓,大學畢業後,在母校萬載中學負責電化教學研究工作。
這真是桃李爭豔,蘭惠齊芳啊!在台的諸位鄉親們,當你們聽了這母校的變化,和晚輩們都已“一登龍門”,紛紛成龍成鳳的鄉音後,一定會倍感歡欣,也一定會更加眷戀親人,情懷故土而發出“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的感歎吧!來吧,古渡口有情候遠人,校友們盼望你們回來,“何時一樽酒,相與共論文。”
談談說說,不覺已紅日西銼,郭鴻長老師陪我步出校門,晚霞中的郭老,更顯得鶴髮童顏,神采奕奕。我問道:“郭老,你已經退休,怎麼還去學校上課啊?”
“哈哈,”郭老爽朗地笑了起來:“是啊!人是退休了,可是,每當看到這麼多要‘一登龍門’的學生,就感到自己責任未了,也就捨不得離開學校了。”
“嘩嘩”的流水聲打斷了我的沉思。我望著逝去的流水,想到郭老師也已作古了,然而,對郭老老驥伏櫪,壯心不已,對教育事業無私奉獻的精神深表敬意。
離開渡口,我回首望著那被綠樹掩映中的萬載中學,倏然,從內心產生了一種詩的遐想,今天,我們的故鄉有這樣好的書院,有這樣好的老師,家鄉的教育事業又如此興旺發達,那麼明天呢?明天將會有更多的“一登龍門”的學生,“龍河書院”將更加繁花似錦,春色滿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