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雷峰塔所想到的

每日以投稿兩篇為限

版主: 林思彤麻吉鄭琮墿胡也

重建雷峰塔所想到的

王水寶 韓建忠
西湖南岸的雷峰塔與西湖北岸的保俶塔,自古有“一湖映雙塔”的美稱。雷峰塔是五代吳越王錢俶為保佑王妃于北宋開寶五年(972年)時建造的,故又稱黃妃(錢俶妃)塔。因塔址在杭州西湖南的夕照山上,夕照山本名“回峰”,“回”字乃古寫之“雷”字,故取名“雷峰塔”,同時,塔建在夕照山上,舊有“雷峰夕照”之稱,為杭州西湖十景之一。塔呈平面八角形,是磚身木簷的樓閣式制型,高45米,共有5層,于太平興國元年(976年)竣工,古拙可愛。雷峰塔的建成,是當時吳越文化發展的一個重要標誌。

在一個山楓流霞,丹桂飄香的金秋時節,我回到了故鄉杭州,以久客思歸的心情,迫不及待地登上了重建的雷峰塔。新建的雷峰塔金碧輝煌,據悉,建設投資達1.5億元,塔高61.9米,5層,另有塔基2層,外裝飾瓦、斗拱、欄杆、柱枋等構件均為銅制,還有電梯可直上頂層,可謂是現代化了。當我在第二層看到被鋼架保護起來的原雷峰塔倒塌後殘留的遺址和頹垣破磚時,思緒將我憶起了雷峰塔幾經遭劫的厄運……

據《西湖志》記載,明嘉靖後期(約1550年),當時,日本海盜時時侵犯我國東南沿海,在一次擄掠杭州時,日本海盜竟放火焚塔,可惜!大火後的雷峰塔只剩下通體赤紅的磚砌塔身,自此,火焚後的雷峰塔“龍鍾持重,蒼老突兀”,與西湖北岸“玲瓏修長,婷婷玉立”的保俶(寶石)塔,成了顯明的對照,被人們稱為“雷峰如老衲,寶石如美人” ;鴉片戰爭後,又因國力衰退,雷峰塔年久失修,加之人們迷信此塔之磚能辟邪宜男,因此盜磚者趨之若鶩;民國時期,當局又不理不管,致使塔磚挖掘一空;傾圮後的雷峰塔殘址,又遭“千餘兵蜂擁上山,破圍突入,搜掯搗碎,穴地成坎。鄉人踵至相效尤,帷餘黃土一抔”(童大年《雷峰塔華嚴經殘石真形題跋》)……終於在1924年的9月25日,軍閥孫傳芳進攻杭州的這天下午,巍巍雷峰塔在轟然聲中崩塌,西湖十景的“雷峰夕照”,從此名存實亡。不竟為雷峰塔滄桑的命運,黯然涕下……

想著想著,身不由己地隨遊人擠進了電梯,“忽”的一下就到了頂層。我憑窗遠眺,西湖景致全收眼底。這時,耳畔隱隱約約地響起了從對面淨慈寺內飄來的佛寺鍾磬聲,一絲絲,一片片,不竟讓我誦起了蘇曼殊的“鐘聲繚繞,塔影重重”的詩句來……眼觀景色,耳聽磬音,口吟詩句,鼻聞桂香,我的心情比剛才要好過得多了。

當我走出雷峰塔,回首望望夕陽映照下發出熠熠光輝的雷峰塔,不竟感到有一種道不清,說不明的滋味。古但從舊時雷峰塔的照片中,深深感到這新建的雷峰塔雖然宏偉,但卻失去了原汁原味,丟掉了原狀原貌,與舊時的雷峰塔大相徑庭,沒有半點舊時雷峰塔的風貌和韻味,怪不得有人評論說:“雷峰塔,修,不如不修。”記得有位僑胞在遊覽南京夫子廟後,發出了“煥然一舊”的評價,說明夫子廟的修復是按原來面貌的,是符合人民意願的。作為重要古跡,當然也應該修復,但修復後的古跡要依然是古跡,這樣,才能傳承歷史與文化。像這新建的雷峰塔,不客氣點說,它不是雷峰塔,只不過是在原雷峰塔遺址上新建起來的一座塔,是人造景觀,隨便取一個什麼塔的名字都可以,仍稱雷峰塔,實在是有損有貶原雷峰塔的聲譽,阿彌陀佛。

中國民間有句俗語:“蘿蔔白菜各有所愛”,是的,從這古塔的修建,便可看出商業、旅遊、經濟、文化等方面都各取所需,因此對這新建的雷峰塔評說紛紜,也就見怪不怪了。其實,世上的好多事情,不也就是如此而已嗎?!

古塵試讀:
●對啊!有的時候就是一種感覺,就是喜歡之前的模樣。
●有的時候重修會賦予它新的生命,有時則減低了它的含意。這部分是比較難拿捏的。圖檔

古塵問好
古塵版主,谢谢,你的见解十分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