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樸灑脫的萬載儺舞

每日以投稿兩篇為限

版主: 麻吉林思彤鄭琮墿胡也

[CENTER]古樸灑脫的萬載儺舞
[/CENTER]
王水寶 韓建忠

儺,是古代的一種風俗,多為迎神以驅逐疫鬼,儺舞,是在舉行大儺儀式時所跳的舞蹈。它源遠流長,早在《論語鄉黨》中就有鄉人儺的記載,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被稱為舞蹈史上的活化石。江西萬載縣的儺舞,始於元而盛行於明代初期,以客家地區的潭埠鎮、株潭鎮為主。

萬載儺舞,又稱《跳魈》和《搬案》,除表演驅鬼捉鬼外,還以舞蹈形式來祈求國泰民安、人夀年豐、驅瘟除疫、人丁興旺。萬載儺舞由 24人表演,表演者都必須頭戴面具,身穿古代服裝。面具均由香樟木精雕而成,並都必須請華山教的土師進行開光,意為儺神招收陰兵、陰將,這樣,儺神才有靈驗,才能驅妖鎮邪。萬載儺舞面具的設計,極富民族傳統色彩,有的目瞪口闊、有的眉清目秀、有的威武雄壯、有的滑稽可笑,給人一種撲朔迷離之感,而臉譜的顏色也各有不同,分紅、綠、黑、白四種。潭埠鎮沙江橋的儺舞面具等藝術品,曾參加江西省儺鄉杯藝術品展覽,還獲得了優秀收藏獎。萬載儺舞的舞蹈動作,簡單古拙,跳時,表演者除手執月斧、幹戚等兵器和拂帚、令旗等道具外,步法還十分講究,每前進一步,首先是稍稍提起左腳,然後高提右腳,如此曲折呼喚行進。而每一動作也都有嚴格的要求,但在跳儺時,必須合符方、圓、扁、仄的規律。所謂,是指手上動作要方正得體,棱角分明;是指在轉圈時,只能轉動半步,不能越位;是在擰動身體時,面向要保持清楚;是在表演傾斜動作時,要把穩節奏,保持穩定。同時,邊舞邊還要打出各式各樣的手勢(俗稱拗訣),以表示驅鬼驅邪。由於這些特點,便形成了萬載儺舞獨特的悠閒、莊重、輕盈、灑脫的風格。萬載儺舞共有 17個節目,按出場次序為:、《走地》、《先鋒》、《功曹》、《綠品》、〈鮑三娘與花關索〉、〈楊帥〉、〈小鬼鑽圈〉、〈官判捉小鬼〉、〈上下關比武〉、〈沙和尚〉、〈城隍傳旨〉、〈土地〉、〈小鬼爬單杆〉、〈小鬼爬雙杆〉、〈雷公〉、〈團將〉等。其中,除《先鋒》為文儺外,其餘都是武儺。文儺面具清秀,身穿長袍水袖,手持三角會旗,其身份有如古代軍營中的中軍。這17個節目中,最具典型意義的,要算《開山》了,它的狀態是:頭長雙角,怒目圓睜,口長獠牙,左手握鑿,右手執斧,時而或斧劈山,時而又或鑿開路,動靜結合,美妙有趣。中國攝影家協會江西分會曾在美國的紐約、洛杉磯等城市展出了這17個萬載儺舞節目的彩色照片,獲得好評。儺舞的最後一個節目是〈團將〉,此時,氣氛達到了高潮,鞭炮聲聲,海螺陣陣,嗩呐吹出曲牌〈長牌子〉,在打擊樂的配合下,大菩薩手執七星寶劍,在萬民傘下不斷起舞,待跳完七星斗後,儺舞結束。

萬載儺舞一直流傳至今,歷代不衰。近年來活躍在萬載民間的儺舞隊有17支,分佈在全縣90%的鄉鎮。客家人居住較多的潭埠鎮的池溪、茵果和株潭的車陂、同勝等村最為活躍。跳儺舞前,都要到儺神廟舉行請儺儀式,稱為出案。每年的大三十晚上,儺廟大開正門,燃燭鳴炮,鼓樂喧天,由儺首從神龕上請下儺神大菩薩,為其用清水洗臉,更換新帽,便將大菩薩安放在交椅上,然後再置於神龕前的香案上。過了正月初一,正月初二儺舞隊便抬著儺神一路吹打,前往各村和鄰縣跳儺。供奉儺神的儺神廟,據《萬載縣誌》載,全縣共有8座,分佈在黃茅、株潭、潭埠、馬步、白良等鄉鎮,由於年久失修,加之文革破壞,現僅有並保留較為完整的只有沙橋儺祠一座,在潭埠鎮的沙江橋,座西朝北,占地2畝多,民間稱儺廟。儺廟分戲臺和上下兩廳,上廳供奉儺神,下廳較大,為演練儺舞的地方。萬載儺廟供奉的儺神是敕封歐陽金甲大將軍。這歐陽金甲大將軍,卻只有頭而沒有身子,這是怎麼回事呢?據傳,一日,宋朝皇帝心血來潮,想試一試張天師的法術,將24名鼓樂手暗藏在宮殿底室,命他們不斷奏樂,然後,對張天師說:近日宮中經常鬧鬼,時聞陰鼓陰樂,吵得寡人不得安寧,故傳道長前來作法驅之。張天師領了皇帝旨意後,站立一旁靜聽,果有鼓樂之聲,隱隱約約。便要來一隻空碗,一根筷子,口念真咒並用筷子在空碗上一抹,頓時樂聲仃止,24名鼓樂手的人頭也隨之落地。自此後,皇宮內真的被這24名屈死的鬼魂鬧得日夜不寧。宋皇只好把張天師又請進宮來,要他驅鬼降妖。張天師伏地啟奏:此乃冤鬼作祟,只要皇上封這24名屈死的鬼魂為神,宮中就平安無事了。宋皇准奏,便降旨封這24名屈死的鼓樂手為儺神,因為首的一位鼓樂手姓歐陽,故稱敕封歐陽金甲大將軍24名鼓樂手受封後,便飛離宮殿,因其身子是剛安上去的,飛行時,身子落在湖南,頭便落到了江西,故江西供奉的儺神,只有頭沒有身子。儺舞因24名鼓樂手,故又稱二十四戲

萬載儺舞,蜚聲海外,國際儺學研究專家、日本東京大學教授、東洋文化研究所文學博士田中一成先生,專程到萬載潭埠鎮池溪村考察儺舞,參觀了沙江橋的儺廟,觀摩了儺舞表演,並進行了實況錄影。田中一成先生對池溪儺舞隊的表演技藝及保存完好的儺藝術品,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他說:萬載儺舞,是保存完好不失藝術原貌的民間舞蹈珍品,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和應用價值。田中一成先生還將萬載儺舞收進了他的長篇巨著——《中國巫系演劇研究》一書中。

日本神奈川大學講師廣田律子和她的學生,也先後兩次專程到萬載考察儺舞,在潭埠鎮池溪丁家,虔誠地參拜了儺神廟,在儺神像前默默祈禱。廣田律子和她的學生還觀看了儺舞表演,並都一一地拍了照。

臺灣“大陸奇觀”攝製組的同胞,也慕名前來萬載,觀看了潭埠池溪的儺舞表演,並將萬載儺舞攝製成風光片,在臺灣放映,不但促進了海峽兩岸的文化交流,也弘揚了炎黃子孫的民族文化。
水寶文友好:

似乎沒有支援程式碼,所以您的作品裡面都呈現亂碼。
影響文字閱讀,再者內文重覆兩,還請您編輯,讓作品更完美。

散文版召集人馮瑀珊敬上
瑀珊版主你好!以前都是这样发稿的,这篇文章也是这样发的,却出现这种情况。对电脑我确实不懂,请多指教,谢谢。
請先將文章複製到記事本後再複製過來,
這個問題應該是從word貼上後原始碼的問題,
所以用粗體字的方法應該可以解決。
谢谢版主瑀珊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