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杭州西湖詩僧多

每日以投稿兩篇為限

版主: 林思彤麻吉鄭琮墿胡也

杭州西湖詩僧多
王水寶 韓建忠

杭州以西湖為中心,三面環山,百峰競秀,三臺山、天竺山、玉皇山等鬱鬱蔥蔥,氤氤氳氳。由於山多,寺廟也多,早在唐代就有360座,到了宋代增加到480寺,靈隱寺、淨慈寺、天竺三寺、雲棲寺等掩映於山色蔥蘢之間,綠蔭環抱,仙氣繚繞,真是“深山藏古刹。”由於寺廟多,僧人自然也就多了,明末散文家張岱就有“錢塘門苦僧”之說。

在眾多的僧人中,有一部分是詩僧,所謂詩僧,顧名思義就是會做詩的和尚。在這些詩僧中,一種是既當和尚,又都擅長詩詞歌賦;一種是原本就是詩人,半路出家,當了和尚。西湖從唐朝的駱賓王起到民國時期的弘一法師,期間歷朝歷代都有為數不少的詩僧,尤其是宋朝,詩僧特別多,有惠勤、惠思、道潛、守詮、思聰、可久、辨才、參寥等等。

駱賓王,浙江義烏人,落發靈隱寺。他以長篇歌行最為擅長,五言律詩也寫得很好,在任侍御史時,因上書論天下事得罪武則天而下獄,在獄中他寫了《在獄鳴蟬》五律一首:“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餘心?”駱賓王以蟬自喻,希望有人為他鳴冤,以表高潔。後因參與徐敬業討伐武則天而慷慨就義,但他那篇《討武檄》卻引起了武則天的重視,文中“一坯之土未幹,六尺之孤安在”之句,使武則天讚不絕口,以至責怪宰相:“像這樣的人為何不加重用。”


貫休,浙江蘭溪人,五代前蜀畫家、詩人,七歲出家。貫休秉性耿直,不善拍馬。因吳越王錢鏐硬要貫休將“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十四州”改為“一劍霜寒四十州”,貫休不願討好錢鏐,故不願改詩,於是與錢鏐鬧翻,憤而留下“州也難添,詩也難改”的偈子,於天複年間入蜀(四川)。唐亡後,貫休寫下了《登鄱陽湖寺閣》詩:“故園在何處?多年未得歸。終學于陵子,吳中有綠薇,”以敘發無限懷念故國家園的深切情意。

蘇曼珠,近代文學家,能詩善文,又擅長繪畫,且又精通英、法、日、梵文。12歲被剃出家,13歲東渡扶桑,漫遊南洋。在異國他鄉,曼珠時時懷念祖國和杭州,寫了一首《憶西湖》:“春雨樓頭八尺簫,何時歸看浙江潮。芒鞋破缽無人識,踏過櫻花第幾橋?”回國後,入住靈隱寺,著有《梵文典》八卷。他還畫過《孤山圖》,寫過小說《斷鴻零雁記》、《絳紗記》等,翻譯過拜倫、莎士比亞的作品。這樣一位才華出眾的詩僧,竟於1918年病逝於上海廣慈醫院,年僅35歲。死後葬於西湖西泠橋東,與南齊才妓蘇小小墓遙遙相對。早年,劉大白教授在拜訪曼珠墓後,寫了一首七言絕句:“殘陽影裏吊詩魂,塔表摩挲有闕文。誰遣名僧伴名妓,西泠橋畔兩蘇墳。”

弘一法師,原名李叔同,被尊為佛門“重興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師,”浙江平湖人。曾赴日留學,歸國後在浙江兩級師範任教時,創作了不少歌詞,如《送別歌》:“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讀起來情景交融,唱起來抑揚頓挫,成為一首很受歡迎的“校園歌曲”,至今還在傳唱。1918年李叔同眼看山河破碎,國勢垂危,便在杭州虎跑寺皈依佛門。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人邀請弘一法師效當年鑒真法師之例,去日本弘揚佛法。弘一法師不但不去,還憤怒地說:“當年鑒真法師去日本,海水是藍的,現在已被你們染紅了!日本,我是萬萬不會去的。”並在自己講堂的座後璧上掛起了手書的中堂:“念佛不忘救國,救國必須念佛,”充分表現了弘一法師愛國詩僧的情懷。1942年圓寂于福建泉州陵養老院。現杭州虎跑建有的紀念室、紀念塔、陳列廳,供遊人憑弔。

這些西湖詩僧,不但詩寫得好,品行道德也都非常好,名聞遐邇,千古流芳,為西湖的湖光山色,增添了不少光彩。

我們看到了中國詩詞的美與哲學,也學習到了文人的風骨與氣概。
禪,是生活在我們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的一種演出。

問好王水寶。祝文安 8)
------------------------------------------------------------------------
我們看到了中國詩詞的美與哲學,也學習到了文人的風骨與氣概。
禪,是生活在我們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的一種演出。

問好王水寶。祝文安
--------------------------------------------------------------------------------
古塵版主你好。谢谢!祝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