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鞍潟地之行』
第一次去馬太鞍部落,是參觀當地的「巴拉告」生態池。這一回前去馬太鞍,則是要深入考察當地的潟地生態。退休後,已經很久没參加過田野調查的活動,有機會外出活動一下筋骨也不錯。因為這次純消遣,所以我把隨身行李儘量減少,輕車簡行走起路來感覺輕鬆不少。
地處中央山脈腳下的馬太鞍部落,她有豐富的生態活動區域,是個值得懷念的好地方。潟地位於瑪錫山下,沼澤面積約有十數公頃。在當地原民的努力下,它已成為山後研究生態的寶庫。由於觀光功能的導入,每逢假日人車絡繹不絕。這種景象,讓生態研究人員內心極度不安。因為,這麼好的研究場所遭到破壞之後,再也找不到一個生態比這豐富的場所了。
這天阿義開著休旅車,載著我們從花蓮市南下。車子沿著台九線一路狂馳,對著台東方向跑過去。進入光復鄉後,阿義熟練的操作方向盤轉東拐西,終於找到了進入馬太鞍的路標。跟著指標上說明,這段路的里程好像不遠,可是車子繞了老半天才抵達。找到生態館將車泊好,預約好的嚮導阿貴早已在那裡等候多時。這傢伙最大長處就是守時,怪不得他的業務好得不得了。
阿義與阿貴同是花蓮某工專學生,馬太鞍是阿貴的故鄉。要不是經由阿義的介紹,還真看不出他是一個道地的阿美族青年呢。挺拔的身材與平地化的面相,不知迷死了多少女郎?然而這青年人有點古怪,他對城市裡的燈紅酒綠完全沒有興趣。他寧願回到時間緩慢的後山,過著他那優哉游哉的生活。他在小學校當教員,每天過著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單純生活,愜意且又舒適,誠然金不換也。
阿貴故意在我和阿義面前賣弄一下,他說:「馬太鞍潟地與一般的沼澤潟地不同,它是屬於一個封閉式的內陸潟地。它的水源不依賴海水的漲潮退潮,因為它的水源是來自地底伏流。有此不同之成因,故其生態與河口或海口潟地的生態各異其趣。」他吞口氣接著又說:「『馬太鞍』阿美族與的原義是樹荳的意思,它是東部常見植物,樹上所結之果是阿美族的食物之一。」
這時我們路經一家私營的民宿,因值旅遊旺季但見人來人往。一大票山前過來的遊客爭相登記客房,年輕老闆夫婦忙得滿頭大汗。這些遊客成群在附近活動,不管甚麼他們都感到稀奇。手中相機拍個沒完沒了,個個卻又擺出那麼傳統「Ya!」的手勢。
年輕老闆看見阿貴與我們,嘰哩呱啦土話說個不停。他們說了半天我有聽沒有懂,只有「巴拉告」三個字有點印象。我問阿貴,他們是不是較我們去看阿美族人捕魚?阿貴驚訝的望著我,它以為我懂阿美族語似的。
走了老半天肚子已有餓的感覺,阿義問阿貴哪裡有吃的?他將手指向民宿餐廳,於是我們就走近民宿的餐廳歇腳。餐聽牆上貼著一張海報,阿貴得意的指著海報主角對我說:「他就是陳義信,是我們阿美族人!」我已飢腹噜嚕管他是誰,三步併做兩步往前衝,跑進餐廳祭我五臟廟矣。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