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兩個怪異的名詞肯定很少人聽過,要是被學究聽到肯定要被痛罵胡搞。但,很少聽過,不就是一種均化的判斷嗎?很少人說、或是不是專有名詞所以就毫無價值或根本不准使用,就正是所謂的價值觀被均化。我的教授就經常阻止我用一些詞,叫我查清楚了才能用;然而那些詞的涵意,難道只有學術定義的內容嗎?當然不是,只是從學術的角度來看,毫無根據的說詞根本是廢話,說再動聽都是廢話!這就是所謂的價值,為了在學術界裡做評分做溝通而用的一種均一化的價值,這東西同樣的也被拿到文學界裡當成學術來討論。然而文學的精神跟科學的精神幾乎可以說是背道而馳的,拿科學的方式研究心靈的文學,就像拿解剖刀劃開活生生的肉體一樣殘忍;目的,只為了取得標本。
學術界裡只考慮有沒有學術價值,出版界眼裡也只考慮賣的賣不出去,就連讀者眼裡如果不能讓他們停留在一句一字間,他們的價值觀也只會考慮爽度與新鮮度而已。因為數量一大了,人們就習慣用同一種眼光去看每一件事物。這是我們註定要面對的問題;聰明的人,則會去利用這問題。
巨量化的問題,一句話就足以解釋。「一個人的死亡是個悲劇,一千萬個人的死亡就只是個悲慘的數據。」這是蘇聯著名的獨裁者史達林說過的一句話,也只有他這樣的屠夫能體會數字的威力。去看看圖書館上滿櫃的書,每一本不都是內容豐富,裝訂漂亮;走過去,卻都只是書而已,會想看嗎?不會,反正看也看不完,不如看電視去。書籍的出版一出來就碰到最大的問題;擺在一起被書淹沒。要怎麼解決,老實說我也還不知道,只知道書出的越多,情況就會越嚴重。這是遲早我們要面對的問題。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巨量化的問題早就已經存在很久了。大家都想要在群雞中鶴立;所有的廣告、宣傳,為的就是要浮出檯面,不然裡面的東西再好,都會沈入黑暗發霉發爛。然而每個人都爭著出頭,就等於每個人都沒有出頭;又一起回到同一個平面去了。廣告戰打的如此糜爛,打贏了也一樣傷痕累累、好不到哪去。要怎麼避開這樣的泥沼,只能說多嘗試幾種管道,其餘的辦法我也還在想;總之事情不會那麼順利的就是。
文學獎的問題,就是我說的「價值觀被均化」加上「巨量化」。為了排名,必須要採用同樣的價值觀;第一名的人,也就是只有在這點上比所有人都強的人,其他都很爛的人。巨量化則是在篩選的時候,光是看到題材、文體,又是在三角戀愛又是在簡單直述,就根本只會用眼睛瞄過花不到三秒看完;此時如果妳的文章內涵又是藏在其中,三秒鐘根本什麼都看不到;三秒鐘之下的妳,跟數數萬萬的平凡文章真的是沒什麼兩樣。所以就:很抱歉,請磨練後再來。
對應的方式呢?很簡單,搞的詞彙生澀,題材怪異,逼的人不得不花時間慢慢看妳的文章就好,光是這樣就足以打敗無數輕巧短文,沒有內涵都無所謂;有一點,就可以攀上天了。信不信?我看到一篇,我可以保證旁邊還有一百篇。
所以我討厭文學獎。實際上,文學獎自己惡劣的吹捧跟評審使得其影響力越來越低;即便台上數據是如此明顯,也不願下台來詢問意見。所以沒必要的話,我實在很不想參加文學獎。
.
這兩個怪異的名詞肯定很少人聽過,要是被學究聽到肯定要被痛罵胡搞。但,很少聽過,不就是一種均化的判斷嗎?很少人說、或是不是專有名詞所以就毫無價值或根本不准使用,就正是所謂的價值觀被均化。我的教授就經常阻止我用一些詞,叫我查清楚了才能用;然而那些詞的涵意,難道只有學術定義的內容嗎?當然不是,只是從學術的角度來看,毫無根據的說詞根本是廢話,說再動聽都是廢話!這就是所謂的價值,為了在學術界裡做評分做溝通而用的一種均一化的價值,這東西同樣的也被拿到文學界裡當成學術來討論。然而文學的精神跟科學的精神幾乎可以說是背道而馳的,拿科學的方式研究心靈的文學,就像拿解剖刀劃開活生生的肉體一樣殘忍;目的,只為了取得標本。
學術界裡只考慮有沒有學術價值,出版界眼裡也只考慮賣的賣不出去,就連讀者眼裡如果不能讓他們停留在一句一字間,他們的價值觀也只會考慮爽度與新鮮度而已。因為數量一大了,人們就習慣用同一種眼光去看每一件事物。這是我們註定要面對的問題;聰明的人,則會去利用這問題。
巨量化的問題,一句話就足以解釋。「一個人的死亡是個悲劇,一千萬個人的死亡就只是個悲慘的數據。」這是蘇聯著名的獨裁者史達林說過的一句話,也只有他這樣的屠夫能體會數字的威力。去看看圖書館上滿櫃的書,每一本不都是內容豐富,裝訂漂亮;走過去,卻都只是書而已,會想看嗎?不會,反正看也看不完,不如看電視去。書籍的出版一出來就碰到最大的問題;擺在一起被書淹沒。要怎麼解決,老實說我也還不知道,只知道書出的越多,情況就會越嚴重。這是遲早我們要面對的問題。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巨量化的問題早就已經存在很久了。大家都想要在群雞中鶴立;所有的廣告、宣傳,為的就是要浮出檯面,不然裡面的東西再好,都會沈入黑暗發霉發爛。然而每個人都爭著出頭,就等於每個人都沒有出頭;又一起回到同一個平面去了。廣告戰打的如此糜爛,打贏了也一樣傷痕累累、好不到哪去。要怎麼避開這樣的泥沼,只能說多嘗試幾種管道,其餘的辦法我也還在想;總之事情不會那麼順利的就是。
文學獎的問題,就是我說的「價值觀被均化」加上「巨量化」。為了排名,必須要採用同樣的價值觀;第一名的人,也就是只有在這點上比所有人都強的人,其他都很爛的人。巨量化則是在篩選的時候,光是看到題材、文體,又是在三角戀愛又是在簡單直述,就根本只會用眼睛瞄過花不到三秒看完;此時如果妳的文章內涵又是藏在其中,三秒鐘根本什麼都看不到;三秒鐘之下的妳,跟數數萬萬的平凡文章真的是沒什麼兩樣。所以就:很抱歉,請磨練後再來。
對應的方式呢?很簡單,搞的詞彙生澀,題材怪異,逼的人不得不花時間慢慢看妳的文章就好,光是這樣就足以打敗無數輕巧短文,沒有內涵都無所謂;有一點,就可以攀上天了。信不信?我看到一篇,我可以保證旁邊還有一百篇。
所以我討厭文學獎。實際上,文學獎自己惡劣的吹捧跟評審使得其影響力越來越低;即便台上數據是如此明顯,也不願下台來詢問意見。所以沒必要的話,我實在很不想參加文學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