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油坊

每日以投稿兩篇為限

版主: 林思彤麻吉鄭琮墿胡也

  每當回憶家鄉的物事時,想得最多的是油坊。

  可以說,油坊曾經留下了我整個童年的夢想和歡樂。

  那時,在我們一幫小娃仔的眼裏,油坊是一座非常奇特的建築。它之所以奇特,是因爲它的格式和形樣與村裏所有的房屋絕不相同,它呈八角形,有四層樓那麽高,占地約三畝之闊。除了幾座磚墩和四圍的牆壁外,屋子裏幾乎全用橼梁,木柱,板壁作成。站在油坊當中,往上下,左右,前後一瞧,只見縱橫交錯的橼梁你銜我接,象蛛網似的,讓人眼花缭亂,又覺神秘莫測!

  因爲油坊樣子奇特,又據說是仿城裏房屋的圖本造成的,所以村上人都把它稱爲“洋樓”。

  油坊原本是村上一位財主的家業,解放來時,財主畏懼自殺了,油坊從此就成了村上的一項公共財産和人們集中閑談地方,更成了我們一幫小娃仔們的樂園。

  油坊裏有堆積如山的花生,茶籽,桐子,油菜子,還有炕竈,碾池,蒸籠,木榨,吊錘,油桶,此外還有一碼一碼的已經榨幹了油的象銅錢似的麸餅。所有的這些物件我們都感到興味,但特別喜歡的還是碾池,吊錘和木榨。

  先說碾池,它是油坊裏必不可少的一樣重要物件,是由弧形的清石條在地面上鑲砌成一但個圓形的對徑至少有二丈多的溝槽和一片一人多高的大而圓的清石碾盤組成,約占了整個油坊的三分之一。碾池正中立著一根粗而短的木柱,木柱上安放著一根爲圓池半徑的可以轉動的硬木橫軸。橫軸的末端就套著那片大而圓的清石碾盤,碾盤吃在溝槽裏,一頭骠楗的被套上了籠頭蒙上了眼睛的牛牯拖著碾盤繞著碾池在打轉。溝槽裏放著烘幹了的花生,茶子,桐子……它們經碾盤來回的碾壓,便在一種軋軋的聲音中碎裂成粉末了。

  我們非常喜歡爬到橫軸上坐著,與那片大清石碾盤一起讓牛拉著轉圈子,橫軸轉動時發出的“吱呀吱呀”的聲音和碾盤碾碎東西時發出的“嘎軋嘎軋”的聲音混合成一曲動聽的音樂,使人感覺真是舒服極了!有時,我們手上還拿著竹鞭在空中揮舞著,嘴裏學著大人們的口氣發出吆喝聲。那頭龐大的牛牯,雖看不見鞭子,卻也感到了一種東西在威嚇著,頓時趕緊加快了腳步。這時的我們,便覺得簡直就是電影中的英雄一般了!

  再說吊錘,它是用一塊重約數佰斤的清石疙瘩做成的,從三樓高的橼梁懸挂下來的一根碗口粗的長毛竹管把它懸挂在木榨跟前,它可以任意擺動,所以就叫吊錘。

  然後再說說木榨,所謂的木榨,其實就是一段約而丈多長三人抱圍的大圓楓木做成的。因它的中段約兩米多長的一段部位兩側被貫通,中心上下再被镂空成半圓狀的溝槽,形狀有點象胖肚子羅漢,又有點象大張著嘴巴的龍,村上人便把木榨稱爲“龍口“。這木榨也是油坊裏一件必不可少的重要物件,那些被碾碎的花生末,茶子末,桐子末就是送進這木榨的“龍口“裏壓榨成油的,所以它通常被橫七豎八的木架子固定在地上躺著。

  但是,那些粉末並不是隨便就被放進“龍口”裏的,而是先把它們放進蒸籠裏去蒸熟,待粉末蒸熟後,在一旁守候火候的工人便趕緊把熟透的粉末倒進事先放好了禾草的鐵圈裏,然後赤著腳板在上面不停地踩,直到踩扁了踩緊了,才把它們搬到一邊去碼疊好。待夠了一定的數目後,就把它們送進“龍口”按序排列好,再插進大小,長短不一的木橛。再用吊錘去碰撞木橛,木橛再擠壓麸餅,於是黃黃亮亮的油液便流出來了。

  在我們的感覺中,擺弄吊錘去碰撞木橛與駕坐碾盤同樣有趣。所以在師傅歇手的時候,我們常常爭著去擺弄吊錘。然而,自己擺弄總還是不如看師傅掄錘來得有趣。師傅掄錘時先是抓住吊錘對著木橛來一陣小小的碰撞,待木橛擠得緊一些後,他便開始作猛烈的動作了。只見他把吊錘往左方稍稍一帶,隨即大喝一聲,猛地把吊錘拉回來往右身後一甩,接著一個急轉身,迅速伸出雙掌抵住吊錘。然後弓著身子喊著號子一步一步地前進,直到吊錘被抵得高過了頭頂,不能再做了,師傅才突然地一扭腰胯,大喝一聲,放開手,同時右手掌在吊錘屁股上狠擊一掌。於是吊錘便如飛地朝前撞去,又準又狠地擊在木橛上,發出震耳欲聾的轟響,刹時整個油坊都爲之震動了!……看著那麽一個沈重的家夥被師傅擺弄得俯首鐵耳,看到師傅因抵錘而隆起的那身肌肉,我們小小的心靈中禁不住生起無限的羨慕和崇敬之情。覺得這榨油師傅才真正是個英雄!於是在我們童稚單純的理想中,長大後能夠做一名榨油師傅就是最了不起的人了!

  油坊從八月花生成熟時開榨,一直要到第二年的三四月才歇榨。自八月過後,天氣一天比一天涼,油坊的炕竈裏整日不斷地燃著柴兜,這自然就成了人們烤火閑談的好場所。在這裏。我們常常能夠聽到許多離奇古怪的又好聽又令人害怕的故事,每次聽來我們的背皮都感到一陣陣麻冷,但仍然樂此不疲。……我常常會産生這樣古怪的想法:假若村上沒有了這座油坊,生活將會是一種什麽樣的寂寞情形?

  然而在後來,油坊卻在村上人的一致決議下被拆掉了!

  油坊被拆的原因是村上采用了機器榨油,再加上人們已有了電視,影碟這些時興的娛樂方式,油坊便越來越顯得老邁過時沒用處了。又加上年久失修,許多木柱,橼梁,板壁不是蟲蛀就是被風雨腐蝕黴爛了,大有搖搖欲墜之勢。自然,油坊就難逃被拆的命運了。

  拆油坊那天,恰好我回家鄉探親,看到令我時常憶想的油坊被拆,我心裏頓時湧起一陣難過和痛惜。但看到正在拆卸瓦的人們的臉上並沒有一絲難過痛惜的表情時,我忽然也想開了,“舊的不去,新的不來。”這是地方上流傳的一句古老而富有哲理的話。時代在前進,新的進步的東西總是要代替舊的落後的東西的。

  有什麽好難過和痛惜的呢?

  但還是有一點遺憾的是,我沒能把油坊拍照下來存念,在於我,倘可以從回憶中找尋它的痕迹,但到我的兒孫輩以後,卻永遠也不知油坊爲何物了!

  每當回憶家鄉的物事時,想得最多的是油坊。 可以說,油坊曾經留下了我整個童年的夢想和歡樂。那時,在我們一幫小娃仔的眼裏,油坊是一座非常奇特的建築。它之所以奇特,是因爲它的格式和形樣 與村裏所有的房屋絕不相同,它呈八角形,有四層樓那麽高,占地約三畝之闊。除了幾座磚墩和四圍的牆壁外,屋子裏幾乎全用橼梁,木柱,板壁作成。站在油坊當中,往上下,左右,前後一瞧,只見縱橫交錯的橼 梁你銜我接,象蛛網似的,讓人眼花缭亂,又覺神秘莫測!

  因爲油坊樣子奇特,又據說是仿城裏房屋的圖本造成的,所以村上人都把它稱爲“洋樓”。 油坊原本是村上一位財主的家業,解放來時,財主畏懼自殺了,油坊從此就成了村上的一項公共財産和人們集中閑談地方,更成了我們一幫小娃仔們的樂園。

  油坊裏有堆積如山的花生,茶籽,桐子,油菜子,還有炕竈,碾池,蒸籠,木榨,吊-錘,油桶,此外還有一碼一碼的已經榨幹了油的象銅錢似的麸餅。所有的這些物件我們都感到興味,但特別喜歡的還是碾池, 吊錘和木榨。 先說碾池,它是油坊裏必不可少的一樣重要物件,是由弧形的清石條在地面上鑲砌成一但個圓形的對徑 至少有二丈多的溝槽和一片一人多高的大而圓的清石碾盤組成,約占了整個油坊的三分之一。碾池正中立著 一根粗而短的木柱,木柱上安放著一根爲圓池半徑的可以轉動的硬木橫軸。橫軸的末端就套著那片大而圓的 清石碾盤,碾盤吃在溝槽裏,一頭骠楗的被套上了籠頭蒙上了眼睛的牛牯拖著碾盤繞著碾池在打轉。溝槽裏 放著烘幹了的花生,茶子,桐子……它們經碾盤來回的碾壓,便在一種軋軋的聲音中碎裂成粉末了。 我們非常喜歡爬到橫軸上坐著,與那片大清石碾盤一起讓牛拉著轉圈子,橫軸轉動時發出的“吱呀吱 呀”的聲音和碾盤碾碎東西時發出的“嘎軋嘎軋”的聲音混合成一曲動聽的音樂,使人感覺真是舒服極了!有時,我們手上還拿著竹鞭在空中揮舞著,嘴裏學著大人們的口氣發出吆喝聲。那頭龐大的牛牯,雖看不見 鞭子,卻也感到了一種東西在威嚇著,頓時趕緊加快了腳步。這時的我們,便覺得簡直就是電影中的一 般了! 再說吊錘,它是用一塊重約數佰斤的清石疙瘩做成的,從三樓高的橼梁懸挂下來的一根碗口粗的長毛竹 管把它懸挂在木榨跟前,它可以任意擺動,所以就叫吊錘。 然後再說說木榨,所謂的木榨,其實就是一段約而丈多長三人抱圍的大圓楓木做成的。因它的中段約兩米多長的一段部位兩側被貫通,中心上下再被镂空成半圓狀的溝槽,形狀有點象胖肚子羅漢,又有點象大張 著嘴巴的龍,村上人便把木榨稱爲“龍口“。這木榨也是油坊裏一件必不可少的重要物件,那些被碾碎的花 生末,茶子末,桐子末就是送進這木榨的“龍口“裏壓榨成油的,所以它通常被橫七豎八的木架子固定在地上躺著。但是,那些粉末並不是隨便就被放進“龍口”裏的,而是先把它們放進蒸籠裏去蒸熟,待粉末蒸熟後,在一旁守候火候的工人便趕緊把熟透的粉末倒進事先放好了禾草的鐵圈裏,然後赤著腳板在上面不停地踩,直到踩扁了踩緊了,才把它們搬到一邊去碼疊好。待夠了一定的數目後,就把它們送進“龍口”按序排列好,再插進大小,長短不一的木橛。再用吊錘去碰撞木橛,木橛再擠壓麸餅,於是黃黃亮亮的油液便流出來了。在我們的感覺中,擺弄吊錘去碰撞木橛與駕坐碾盤同樣有趣。所以在師傅歇手的時候,我們常常爭著去擺弄吊錘。然而,自己擺弄總還是不如看師傅掄錘來得有趣。師傅掄錘時先是抓住吊錘對著木橛來一陣小小的碰撞,待木橛擠得緊一些後,他便開始作猛烈的動作了。只見他把吊錘往左方稍稍一帶,隨即大喝一聲,猛地把吊錘拉回來往右身後一甩,接著一個急轉身,迅速伸出雙掌抵住吊錘。然後弓著身子喊著號子一步一步地前進,直到吊錘被抵得高過了頭頂,不能再做了,師傅才突然地一扭腰胯,大喝一聲,放開手,同時右手掌在吊錘屁股上狠擊一掌。於是吊錘便如飛地朝前撞去,又準又狠地擊在木橛上,發出震耳欲聾的轟響,刹時整個油坊都爲之震動了!……看著那麽一個沈重的家夥被師傅擺弄得俯首鐵耳,看到師傅因抵錘而隆起的那身肌肉,我們小小的心靈中禁不住生起無限的羨慕和崇敬之情。覺得這榨油師傅才真正是個英雄!於是在我們童稚單純的理想中,長大後能夠做一名榨油師傅就是最了不起的人了!

  油坊從八月花生成熟時開榨,一直要到第二年的三四月才歇榨。自八月過後,天氣一天比一天涼,油坊的炕竈裏整日不斷地燃著柴兜,這自然就成了人們烤火閑談的好場所。在這裏。我們常常能夠聽到許多離奇 古怪的又好聽又令人害怕的故事,每次聽來我們的背皮都感到一陣陣麻冷,但仍然樂此不疲。……我常常會産生這樣古怪的想法:假若村上沒有了這座油坊,生活將會是一種什麽樣的寂寞情形?然而在後來,油坊卻在村上人的一致決議下被拆掉了!油坊被拆的原因是村上采用了機器榨油,再加上人們已有了電視,影碟這些時興的娛樂方式,油坊便越來越顯得老邁過時沒用處了。又加上年久失修,許多木柱,橼梁,板壁不是蟲蛀就是被風雨腐蝕黴爛了,大有搖搖欲墜之勢。自然,油坊就難逃被拆的命運了。

  拆油坊那天,恰好我回家鄉探親,看到令我時常憶想的油坊被拆,我心裏頓時湧起一陣難過和痛惜。但看到正在拆卸瓦的人們的臉上並沒有一絲難過痛惜的表情時,我忽然也想開了,“舊的不去,新的不來。”這是地方上流傳的一句古老而富有哲理的話。時代在前進,新的進步的東西總是要代替舊的落後的東西的。有什麽好難過和痛惜的呢?但還是有一點遺憾的是,我沒能把油坊拍照下來存念,在於我,倘可以從回憶中找尋它的痕迹,但到我的兒孫輩以後,卻永遠也不知油坊爲何物了!


如果是我, (微笑) 我會如此的排版。
這篇文章讓我們了解相當多的事, (眼汪汪) 包含一種「人情味」的描述。
很不錯的文章, (跪拜禮new) 感謝分享!
夜弦好!
實在不好意思!我真的不會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