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森林

每日以投稿兩篇為限

版主: 麻吉林思彤鄭琮墿胡也

村上春樹說這一本是描述有關戀愛的故事,但我卻沒什感覺的到。我反而看到的是一群要踏進社會的年輕人嚐到苦澀、矛盾、反抗與孤獨。那個年代大學是處在馬斯洛所說的追求愛與歸屬感的階段,稍早一點的孩子大概高中就開始了。

故事從渡邊、直子、KIZUKI三人開始的,直子和KIZUKI是青梅竹馬的戀人,和渡邊是很好的朋友,17歲那年KIZUKI選擇很突然的方式自殺了,沒有遺書、沒有告別,這個事件讓其他兩人產生莫大的影響與陰影。一年後,渡邊偶然的和直子在公車相遇,兩人經常在禮拜六出來約會,約會的方式就是並肩行走,漫無目的的走。

兩人的關係應該是男女朋友,渡邊與直子做過一次愛,直子唯一的一次。KIZUKI的死終於使直子情緒崩潰住進療養院,渡邊探望過她兩次,渡邊告訴自己不會放棄直子要永遠等待她。但是渡邊在直子住進療養院時認識一個女孩子綠,名義上兩人雖各有所屬卻也彼此喜歡,渡邊開始害怕自己做不到承諾。他同時也藉由一夜情滿足內心的空虛,還有四處的旅行。

有一天直子類似迴光返照,以為將近恢復時,她選擇上吊自殺。渡邊因此受到打擊,放逐自己一個多月,當他重返社會時,成長的苦澀才稍微淡了一些。

故事裡日本是一個精英型的社會,經濟、階級差別很明顯,處處都是作作表面的人,充滿諷刺。在壓抑之下出現很多病態的人格,優秀的人反而無法出類拔萃。渡邊還認識很多能力優異、但人格與精神不是異常偏激就是脆弱,他們都有各自的背景與故事。裡頭充斥死亡,有五個人自殺,一個人病死。

生與死所帶來的痛苦、矛盾使不同個體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去反應,有人對生命看的更深,有人承擔不住選擇自毀。淡淡的、緩慢的語言是村上春樹的筆調,他不用很複雜的語言,而適用很純粹的文字描述。

看完挪威的森林心理湧起一股淡淡的悲哀,不會特別難受,甚至有一種舒服的感覺,閱讀的同時,思緒也跟著回到記憶深處。渡邊君所遇到的經歷在我人生某一段時候也重合了,當他低調緩慢的敘述,用一種極為溫和的字句說這故事時,使我過去一些模糊片段的記憶自然重組,輪廓逐漸清晰,心不自覺悲哀了起來。

挪威的森林內容有關有生與死、病態的人格、自殺、精神病、愛情、同性戀,這裡聚集的不是一般洋溢的青春,是屬於小群眾的、孤獨的、自我的。這裡的愛情不是指純粹的情慾和佔有,而是很多孤單的人彼此心靈需要、契合、尋覓。這裡的人都是獨特的個體,在自己的世界打滾掙扎,埋首。死亡確實可以讓自己永遠年輕,也確實無法目睹任何一種機會的來臨;死亡確實可以不用再煎熬,也確實可以不用因錯失機會而難過。成長是苦澀的,幾顆年輕的心緊緊糾纏。

直子的症狀和我一個國中同學很像,同樣的也是在20歲初發病,會突然情緒激動、反應遲鈍、語句片段,經常無法說出自己想要的辭彙,那或許精神分裂的徵兆,現在的醫學說是解離症,因為分裂充滿太多負面的意思,對意思也不完整。

精神分裂發病的年紀就是在17歲到21歲之間,在成年與青年交接處,我常想是不是因為一步一步從自己走到社會時,逃不了這樣的壓力所以崩潰了,像是適應社會不良的動物。挪威的森林讓我有很深的感觸,因為我認識很多邊緣性的人物,他們身上有一股吸引力,像是強大的磁場,然而我不敢走的太近,就像是黑洞原理一樣,被吸進去,彷彿會被撕的粉碎。

死亡比任何慾望而言是一種很空虛卻又很實際的存在。

挪威的森林寫的很像是精神分析學理的一些理論,精神分析學認為:每個人都有的死亡本能,使得每個人都有一種自殘和自毀的衝動。弗洛伊德認為這個死亡的本能設法要使個人走向死亡,因為那裏才有真正的平靜。只有在死亡—這個最後的休息裏,個人才有希望完全解除緊張和掙扎。這個自毀的衝動受生命本能的壓制而減弱,或改轉了方向。生命本能迫使死亡本能以各種形式偽裝起來。

要在一個完全健康環境中長大的機率是很小的,必須要排除很多因素,就像是生物演化過程一樣,生物會試著讓自己更適應環境生存,但沒有環境會去適應生物,沒有環境是完全健康的,也沒有人的心理是完全健康的。我身邊人的際遇又比一般人差,也不會處理矛盾,心理的防衛機制都得免疫性缺乏症候群,一個功能接著一個功能失調,細胞自相殘殺。

綠是渡邊與直子的第三者,渡邊又是直子和的第三者,兩人之間都有密不可分的關係與過去。而第三者的介入總是清晰、有力、明朗的,情感似曖昧模糊又似分明,可以體會卻無法解釋的,至少第三者給的都是另一種生命力,可以延續的熱情。但直到熱情燃盡,無法跳脫框限,第三者的介入無法拯救時,那真是淒涼的可憐唷。

渡邊有著迷人的溫和力,他不是刻意彰顯的,默默的散發,是無意掀起的漣漪引起荷葉的顫抖,微乎其微的深入再深入。故事裡面的性是很單純的,滿足內心的渴望,奇妙的是,當肉體滿足引起一個男人心靈空虛和罪惡感的同時,另一個男人卻是成就感,視為能力。渡邊是個讓人驚奇的男人,不是因為他看大亨小傳或其他文學作品的關係,而是一個男人願意欣賞女人的皺紋時,已經是個驚嘆號了。

綠和直子同樣都有一個姊姊,一個相依為命、對自己生命有所影響的姊姊,因為這樣的差異是否也影響兩人之後相繼的命運?還有渡邊與KIZUKI都是獨子,兩人的際遇也不同,最後較健康的兩人活了下來。故事中有一些對比的角色際遇讓我不禁意比較,原來在活著的過程中,已經淘汰很多不適合在社會生存的人了。

當走出了自己世界的中心,才真正體會活著這一回事,是很艱難的。這一本挪威的森林我很喜歡,因為它把性表達的很可愛,當然不單單如此,只是和自己現實中有許多際遇很相似,有一點悲哀,但卻又充滿活下去的希望。

說實在的 妳這篇寫的真好 非常有才華 可以說是村上的最佳代言人
這本書實在是太紅了 幾年前一個不小心 我也買一本回來看
說出來很慚愧 我把它當色情小說看 呵呵..
不過我不死心 我又買了他的一本叫什麼異境與邊境〈我忘了名字
我是讀哲學的 心理學的書我也讀過很多 照理說我應該看得懂 但沒給我留下什麼印像
看了妳這篇文章後 我才醒悟過來 妳可以說是我的老師 呵呵..

我對日本文化一直很感興趣 但一直搞不懂他們 所以一直保持很高的興趣
我看了三池崇史的得獎作品〈中國鳥人〉很有感覺 於是寫了一系列的詩〈鳥人傳說〉
有一次我晃了一家專賣日片的小店 又搞了一部三池較新的片叫什麼宅的
亂倫啦 姦屍啦 戀大便啦... 
我簡直有點傻眼 最慘的是我看完一點感覺都沒有
最後我把三池拎到垃圾桶 癱在沙發上喃喃地唸著Japanese japanese....

下次再聊 談太多日本人 精神會有點承受不住
對了 妳那部再見列寧 我找來看了 還可以...

突然想起一個笑話
我問過一個性情木訥的男性朋友:你到底有沒有看過a片?
他居然理直氣壯地說:有啊!我有看過天邊一朵雲......
真是令我啞口無言 = =
蔡明亮作品被當作a片。哈。

總之,每個人對情色的態度都是不同的
因為我們的心都有個尺度,是被經驗所內化的,並無謂好不好

要人一時接受截然不同的看法,衝擊性是挺強的

每個人能從影片、書籍擷取一些不同的經驗
我只是分享我的看法和聯想

可能我看過太多「有的沒的」,所以村上這本,我反倒覺得很輕輕帶過
更何況,性本來就在自然不過,刻意忽略反倒奇怪了

亂倫啦 姦屍啦 戀大便啦... 

要看內容啦,只是單純刺激的話,我是不會為此寫心得的(看好玩、看爽而已)

文字能敘述的,便是視覺感受不到的語言層次
不受影像聲音所打擾,純粹的思維
這是好處

再見列寧,算是很溫馨的片子
如果你是喜愛Japanese japanese...
我可介紹別部唷
呵呵

你精神在承受不住什麼
有些事情不用太認真想像

你果然是讀哲學的 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