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妙津《蒙馬特遺書》讀後
一、讓每個人都心碎──代前言
今天在地鐵站,我發現同樣的情緒,同樣的悲傷。
──邱妙津《蒙馬特遺書‧第十五書》
讀到這兩行,隱隱作痛了起來。然而,作痛的不是真的痛覺,是那種好像痛著的,又好像不是的一縷呼吸。
──罷了,是罷?我很想問你,決絕如你。
當你的文字如煙,竄進了我的雙眼,就緩緩在胸口盤結了起來,並且揮之,不去。當我的目光被你的這兩行字攫住,我知道,你遺下的每一個字,刻度都清楚得太讓人震盪,一頁一頁的罅隙之間,我好像懂的,卻又那麼不懂。可是,其實這並不那麼重要,是吧?或許,《蒙馬特遺書》遺給我們的感染力,實在於你用決絕的文字與飛蛾撲火般的生命態度去完成那之間的巨大哀傷與最絕望的希望。使它得以龐大到足以涵括其他各種不同程度、不同樣貌、不同的在場或者不同的不在場的種種情緒,種種悲傷。
我仍然相信著必然性,但我也經常被瓦解的必然性擊潰,擊潰得一次比一次更徹底,更片甲不存。
──《蒙馬特遺書‧第十七書》
周六的下午,一個人坐在咖啡店裡的角落讀著《蒙馬特遺書》,久久之後始意識到,手中的書頁間正驟降起一種無法言說的低迷。遂發現,只要有一點點的共性,哀傷的共性,是的只要記憶裡有那麼一點點就好,那麼一點點,就會無限地擴張開來。這樣引人撲火般的共性,遂使人不由自主地,像一隻撲翅的蛾,輕易地被《蒙馬特遺書》的火光攫獲。被攫獲之後,就開始焚燒起自己──片甲不留地。
讀完《蒙馬特遺書》,一度覺得不該寫這個心得的,但又覺得內心有某種無以名狀被攫獲的哀傷哽咽在胸口,不用文字造一把炬,就無法化為容易簸揚的灰燼。是的,似乎是這樣──我想是這樣的。所以我該正視自己讀《蒙馬特遺書》時,所感受到也感受著我的那些你背負著的目光:徬徨的、寂寞的、不被瞭解的、受傷的、重覆受傷的、偽裝堅強的、想愛或者不想愛不能愛的……。而這些卻也是所有在迷離的城市底下,我們會遭遇到的目光。可不是嗎?當年的你,不斷在遺書中宣告自己將死,將死的那些其實都是我們年少未成長時的種種過去或者過不去可不是?倘若我們也一樣運氣不好,所處的是一座充滿斑駁感的城市,好似你自殺以前所在的蒙馬特城,所有的那些目光,終將被收編成一個泣血的風景,斑駁著我們自己。並且悲哀的是,愈是斑駁它就愈是一目瞭然,讓人在企圖掩蓋之際,依然無法忘記那些目光背後如此淒迷、令人心碎的,所有將死未死的輪廓。
你在那個六月,一刀一刀,任胸口不斷泣血,閉上了雙眼,變成了蒙馬特城泣血的風景。而我,讀完你啼血般的遺書,也將死未死地,死了一回。
二、渴望著純粹、清澈的鱷魚──如你,亦如你內心深愛的絮
我很複雜,卻也很清澈,我的心思很深沉,但我的愛欲卻已純淨,這也是我最美麗,叫我與眾不同,在人群中閃閃發光之處。
──《蒙馬特遺書‧第三書》
你實在沒有權利再在我身上玷污我了,你完全沒有權利再玷污我的!你要玷污你自己,玷污我給你的白璧無瑕的感情,玷污你在我心中美麗純潔的記憶與形象,那是你的自由,你也已經「無可抹殺」地玷污過我一次了,你再無權利來對我展示或述說什麼玷污我這個人的情節言語了。如果你仍要繼續如此,我對天發誓,我再不會打罵你(我已被玷污,完全失去可以打罵你的「純潔性」了),我只會忍耐你。
──《蒙馬特遺書‧第七書》
是吧?你就是那隻你書寫過、創造過的鱷魚,始終用堅強的外表偽裝自己羸弱貧瘠的心。所以我知道你深愛的絮,其實也是那隻鱷魚,也是另一個你罷?你對絮說了許多,其實也是對你自己內心的某個封閉的角落說了許多。你說絮封閉了自己,其實你明白,有另一個你,其實也像絮一樣封閉、壓抑著自己。遂使你瘋狂地愛著絮,其實你是在瘋狂地愛你自己。絮是你,你就是絮。你們都是善於偽裝、善於防衛的那隻,有著羸弱內心的鱷魚。
你的愛被接受又被拋開,純粹、清澈的熱情被狠狠地丟在城市的煙塵瀰漫裡,而後幾至無法自拔地衰敗、腐爛,朽亡。「世俗性,功利性,占有性,侵略性,破壞性,支配性……這些都是他人身上令我厭惡的性質,我也是因為社會裡無所不在的這些性質而生病,受傷,逃開,因為這種『他人性』而使我的生命被迫在他人面前不能『真實存在』,受到扭曲與傷害,由於這些『他人性』,人類不能接受一個人真實的樣子,甚至由於他人的不接受,自己也沒有能力活在自己的真實生命裡。這是我的生命在社會裡受著劇裂的傷害,無法活在一種如我所渴望的真實與尊嚴裡的因由。」你絕望地說。我知道,你就像一隻疲累的鱷魚掙扎著,掙扎之後,你更疲累了,最後只能忍耐,包括忍耐絮的離開。之間關於離開的種種,你感到不被諒解,也不諒解著它們──這都肇始於你信奉的純粹,以及帶著撲火般的渴望、毫無所斂且奔赴的愛。
三、死亡:你最終極、最熱烈的,關於「活著」的方式
我決定自殺,那就是整個『寬恕』過程的終點。
──《蒙馬特遺書‧第十二書》
從第幾書開始,「自殺」這兩個字就在你腦海裡逐漸清明如一彎清澈的溪水?我們不得而知。也許寫第一書時便已萌芽,匯聚成伏流;也或許在這些書寫逐漸龐雜、壯大之際,你始感到最後你必得用啼血的自己補上最後的、完整的句點──那才是你書寫這些最終的主題:生命,與生命的不知所終。然而思考自殺與決定自殺的順序在這個問題裡,其實並不這麼重要,因為時間於你毫無意義其實。你的時間,流動的部份都因絮的離開而一起離開了。遂,你說讀到此書的人可由任何一書讀起。它們之間沒有必然的連貫性,除了書寫時間的連貫之外。
沒有必然的連貫性,因為絮離開了,離開了啊。她離開了,一切就都斷裂了,當然也包括時間。
理想愛情的願望已不太重要,重要的是過一份沒有人可以再傷害我的生活。
──《蒙馬特遺書‧見證》
我能想像的,想像當你如此對小詠訴說的時候,會是多麼地平靜。然而,最暗潮洶湧的平靜,卻也莫過於你如此萬念俱灰的心。你說過,你最大的願望只是「找到一個人,並且對他絕對。」多麼簡單、平凡的願望,但是一伸手卻又如此距離遙遠,不可及的願望啊!遂,對於如此的願望,終究,你願,忘了。
然而其實不只你啊,實是不只你的,這麼堅定,但卻渺小的願望,不只你的。差別只在於你終將無法繼續當那隻偽裝的鱷魚,你狠狠地,一刀一刀割開自己的皮以至於死亡,而我們則繼續以鱷魚之姿,用閱讀一把短刃的方式讀你,用你的血,抹上渺然無跡的悵然讀你。
小詠,你是我現在相信、相親的一個人。但我一個人在這裡悲傷會終止嗎?縱使我與世上我所傷害和傷害我的人和解,我的悲傷會終止嗎?世界上為什麼有這麼多的傷害,我的心靈已承受了那麼多,它可以再支撐下去嗎?它要怎麼樣去消化那些傷害呢?它能消化掉那些傷害而再重新去展開一份新生活嗎?
小詠,過去那個世界或許還是一樣的,從前你期待它不要破碎的地方它就是破碎了;但世界並沒有錯,它還是繼續是那個世界,而且繼續破碎,世界並沒有錯,只是我受傷害了,我能真的消化我所受的傷害嗎?如果我消化不了,那傷害就會一直傷害我的生命。我的悲傷和我所受的傷害可以發洩出來,可以被安慰嗎?在我的核心裡真的可以諒解生命而變得堅強起來嗎?
──《蒙馬特遺書‧見證》
你最後無疑是無法消化世界的,甚者,你甚至無法消化自絮離去之後,殘缺的自己。只因你有著單純的熱情、純粹的特質,所以你決定用你的死亡容納這個世界,與之和解。自殺於你,不是絕望,那只不過你最深沉的一股對於生命裡純粹的、不含雜質的希望,只不過因為它太過於深沉,遂使它貌似絕望,毋寧,該說它是最絕望的希望罷?請容我這樣定義它,好麼?
尤其是如今,我並不覺得我還如從前那般特別地痛苦著,相反地,我感覺到這可能是我最光明、最健康、最不怕痛苦的時期,我似乎一下明白了許多關於「痛苦」,以及我如何勝受痛苦,超越痛苦的秘密……是的,這次我決定自殺,並非難以生之痛苦,並非我不喜歡活著,相反地,我熱愛活著,不是為了要死,而是為了要生……
──《蒙馬特遺書‧第十二書》
死亡,是你終究選擇的「活著」,於你來說,或許它是最熱烈地活。唉可是,讀完你遺下的書,我依舊無法忘懷的,是你生命中最深沉的夢:找到一個人,對她絕對。這樣的夢啊,在你死後,在你遺下的書裡,好似亂花,漸欲迷人眼……
它是一個任誰讀後都會魂牽夢縈、悵然若有失的,一個夢啊!
四、自己的距離,始終不能……──代結語
深夜,寫著關於《蒙馬特遺書》的心得,才寫完前言,就已經感到寫不下去。在MSN上有人建議我立刻停止,把檔案關掉,今晚先不要寫改天再寫罷。我自虐地並未聽取建議。甚至無情地告訴自己,它是作業,我必須於今晚把這份作業寫完,大不了,寫完之後再大哭一場罷。
關於純粹的什麼,在太斑駁的城市與人群之中,這些遺下的書寫,其實都是一個個孤獨的,奢求。終究,我無法在下筆時做到保持可以自己的距離,遂使得這篇心得不知所云得不像篇像樣的心得,倒像終於化為灰的,易簸的灰燼。或許,《蒙馬特遺書》太過哀傷與決絕,於我是無法好好分析它的,起碼下筆寫這篇心得的過程裡,我始終做不到。故,請容我以這樣不能自己的距離、這樣無以名狀的文字,用自己的方式去試著了解裡頭龐然的決絕與憂傷。
然而,至於閱讀畢也書寫畢的最後,終究,我還是不能自己地,傷感,無以名狀。
一、讓每個人都心碎──代前言
今天在地鐵站,我發現同樣的情緒,同樣的悲傷。
──邱妙津《蒙馬特遺書‧第十五書》
讀到這兩行,隱隱作痛了起來。然而,作痛的不是真的痛覺,是那種好像痛著的,又好像不是的一縷呼吸。
──罷了,是罷?我很想問你,決絕如你。
當你的文字如煙,竄進了我的雙眼,就緩緩在胸口盤結了起來,並且揮之,不去。當我的目光被你的這兩行字攫住,我知道,你遺下的每一個字,刻度都清楚得太讓人震盪,一頁一頁的罅隙之間,我好像懂的,卻又那麼不懂。可是,其實這並不那麼重要,是吧?或許,《蒙馬特遺書》遺給我們的感染力,實在於你用決絕的文字與飛蛾撲火般的生命態度去完成那之間的巨大哀傷與最絕望的希望。使它得以龐大到足以涵括其他各種不同程度、不同樣貌、不同的在場或者不同的不在場的種種情緒,種種悲傷。
我仍然相信著必然性,但我也經常被瓦解的必然性擊潰,擊潰得一次比一次更徹底,更片甲不存。
──《蒙馬特遺書‧第十七書》
周六的下午,一個人坐在咖啡店裡的角落讀著《蒙馬特遺書》,久久之後始意識到,手中的書頁間正驟降起一種無法言說的低迷。遂發現,只要有一點點的共性,哀傷的共性,是的只要記憶裡有那麼一點點就好,那麼一點點,就會無限地擴張開來。這樣引人撲火般的共性,遂使人不由自主地,像一隻撲翅的蛾,輕易地被《蒙馬特遺書》的火光攫獲。被攫獲之後,就開始焚燒起自己──片甲不留地。
讀完《蒙馬特遺書》,一度覺得不該寫這個心得的,但又覺得內心有某種無以名狀被攫獲的哀傷哽咽在胸口,不用文字造一把炬,就無法化為容易簸揚的灰燼。是的,似乎是這樣──我想是這樣的。所以我該正視自己讀《蒙馬特遺書》時,所感受到也感受著我的那些你背負著的目光:徬徨的、寂寞的、不被瞭解的、受傷的、重覆受傷的、偽裝堅強的、想愛或者不想愛不能愛的……。而這些卻也是所有在迷離的城市底下,我們會遭遇到的目光。可不是嗎?當年的你,不斷在遺書中宣告自己將死,將死的那些其實都是我們年少未成長時的種種過去或者過不去可不是?倘若我們也一樣運氣不好,所處的是一座充滿斑駁感的城市,好似你自殺以前所在的蒙馬特城,所有的那些目光,終將被收編成一個泣血的風景,斑駁著我們自己。並且悲哀的是,愈是斑駁它就愈是一目瞭然,讓人在企圖掩蓋之際,依然無法忘記那些目光背後如此淒迷、令人心碎的,所有將死未死的輪廓。
你在那個六月,一刀一刀,任胸口不斷泣血,閉上了雙眼,變成了蒙馬特城泣血的風景。而我,讀完你啼血般的遺書,也將死未死地,死了一回。
二、渴望著純粹、清澈的鱷魚──如你,亦如你內心深愛的絮
我很複雜,卻也很清澈,我的心思很深沉,但我的愛欲卻已純淨,這也是我最美麗,叫我與眾不同,在人群中閃閃發光之處。
──《蒙馬特遺書‧第三書》
你實在沒有權利再在我身上玷污我了,你完全沒有權利再玷污我的!你要玷污你自己,玷污我給你的白璧無瑕的感情,玷污你在我心中美麗純潔的記憶與形象,那是你的自由,你也已經「無可抹殺」地玷污過我一次了,你再無權利來對我展示或述說什麼玷污我這個人的情節言語了。如果你仍要繼續如此,我對天發誓,我再不會打罵你(我已被玷污,完全失去可以打罵你的「純潔性」了),我只會忍耐你。
──《蒙馬特遺書‧第七書》
是吧?你就是那隻你書寫過、創造過的鱷魚,始終用堅強的外表偽裝自己羸弱貧瘠的心。所以我知道你深愛的絮,其實也是那隻鱷魚,也是另一個你罷?你對絮說了許多,其實也是對你自己內心的某個封閉的角落說了許多。你說絮封閉了自己,其實你明白,有另一個你,其實也像絮一樣封閉、壓抑著自己。遂使你瘋狂地愛著絮,其實你是在瘋狂地愛你自己。絮是你,你就是絮。你們都是善於偽裝、善於防衛的那隻,有著羸弱內心的鱷魚。
你的愛被接受又被拋開,純粹、清澈的熱情被狠狠地丟在城市的煙塵瀰漫裡,而後幾至無法自拔地衰敗、腐爛,朽亡。「世俗性,功利性,占有性,侵略性,破壞性,支配性……這些都是他人身上令我厭惡的性質,我也是因為社會裡無所不在的這些性質而生病,受傷,逃開,因為這種『他人性』而使我的生命被迫在他人面前不能『真實存在』,受到扭曲與傷害,由於這些『他人性』,人類不能接受一個人真實的樣子,甚至由於他人的不接受,自己也沒有能力活在自己的真實生命裡。這是我的生命在社會裡受著劇裂的傷害,無法活在一種如我所渴望的真實與尊嚴裡的因由。」你絕望地說。我知道,你就像一隻疲累的鱷魚掙扎著,掙扎之後,你更疲累了,最後只能忍耐,包括忍耐絮的離開。之間關於離開的種種,你感到不被諒解,也不諒解著它們──這都肇始於你信奉的純粹,以及帶著撲火般的渴望、毫無所斂且奔赴的愛。
三、死亡:你最終極、最熱烈的,關於「活著」的方式
我決定自殺,那就是整個『寬恕』過程的終點。
──《蒙馬特遺書‧第十二書》
從第幾書開始,「自殺」這兩個字就在你腦海裡逐漸清明如一彎清澈的溪水?我們不得而知。也許寫第一書時便已萌芽,匯聚成伏流;也或許在這些書寫逐漸龐雜、壯大之際,你始感到最後你必得用啼血的自己補上最後的、完整的句點──那才是你書寫這些最終的主題:生命,與生命的不知所終。然而思考自殺與決定自殺的順序在這個問題裡,其實並不這麼重要,因為時間於你毫無意義其實。你的時間,流動的部份都因絮的離開而一起離開了。遂,你說讀到此書的人可由任何一書讀起。它們之間沒有必然的連貫性,除了書寫時間的連貫之外。
沒有必然的連貫性,因為絮離開了,離開了啊。她離開了,一切就都斷裂了,當然也包括時間。
理想愛情的願望已不太重要,重要的是過一份沒有人可以再傷害我的生活。
──《蒙馬特遺書‧見證》
我能想像的,想像當你如此對小詠訴說的時候,會是多麼地平靜。然而,最暗潮洶湧的平靜,卻也莫過於你如此萬念俱灰的心。你說過,你最大的願望只是「找到一個人,並且對他絕對。」多麼簡單、平凡的願望,但是一伸手卻又如此距離遙遠,不可及的願望啊!遂,對於如此的願望,終究,你願,忘了。
然而其實不只你啊,實是不只你的,這麼堅定,但卻渺小的願望,不只你的。差別只在於你終將無法繼續當那隻偽裝的鱷魚,你狠狠地,一刀一刀割開自己的皮以至於死亡,而我們則繼續以鱷魚之姿,用閱讀一把短刃的方式讀你,用你的血,抹上渺然無跡的悵然讀你。
小詠,你是我現在相信、相親的一個人。但我一個人在這裡悲傷會終止嗎?縱使我與世上我所傷害和傷害我的人和解,我的悲傷會終止嗎?世界上為什麼有這麼多的傷害,我的心靈已承受了那麼多,它可以再支撐下去嗎?它要怎麼樣去消化那些傷害呢?它能消化掉那些傷害而再重新去展開一份新生活嗎?
小詠,過去那個世界或許還是一樣的,從前你期待它不要破碎的地方它就是破碎了;但世界並沒有錯,它還是繼續是那個世界,而且繼續破碎,世界並沒有錯,只是我受傷害了,我能真的消化我所受的傷害嗎?如果我消化不了,那傷害就會一直傷害我的生命。我的悲傷和我所受的傷害可以發洩出來,可以被安慰嗎?在我的核心裡真的可以諒解生命而變得堅強起來嗎?
──《蒙馬特遺書‧見證》
你最後無疑是無法消化世界的,甚者,你甚至無法消化自絮離去之後,殘缺的自己。只因你有著單純的熱情、純粹的特質,所以你決定用你的死亡容納這個世界,與之和解。自殺於你,不是絕望,那只不過你最深沉的一股對於生命裡純粹的、不含雜質的希望,只不過因為它太過於深沉,遂使它貌似絕望,毋寧,該說它是最絕望的希望罷?請容我這樣定義它,好麼?
尤其是如今,我並不覺得我還如從前那般特別地痛苦著,相反地,我感覺到這可能是我最光明、最健康、最不怕痛苦的時期,我似乎一下明白了許多關於「痛苦」,以及我如何勝受痛苦,超越痛苦的秘密……是的,這次我決定自殺,並非難以生之痛苦,並非我不喜歡活著,相反地,我熱愛活著,不是為了要死,而是為了要生……
──《蒙馬特遺書‧第十二書》
死亡,是你終究選擇的「活著」,於你來說,或許它是最熱烈地活。唉可是,讀完你遺下的書,我依舊無法忘懷的,是你生命中最深沉的夢:找到一個人,對她絕對。這樣的夢啊,在你死後,在你遺下的書裡,好似亂花,漸欲迷人眼……
它是一個任誰讀後都會魂牽夢縈、悵然若有失的,一個夢啊!
四、自己的距離,始終不能……──代結語
深夜,寫著關於《蒙馬特遺書》的心得,才寫完前言,就已經感到寫不下去。在MSN上有人建議我立刻停止,把檔案關掉,今晚先不要寫改天再寫罷。我自虐地並未聽取建議。甚至無情地告訴自己,它是作業,我必須於今晚把這份作業寫完,大不了,寫完之後再大哭一場罷。
關於純粹的什麼,在太斑駁的城市與人群之中,這些遺下的書寫,其實都是一個個孤獨的,奢求。終究,我無法在下筆時做到保持可以自己的距離,遂使得這篇心得不知所云得不像篇像樣的心得,倒像終於化為灰的,易簸的灰燼。或許,《蒙馬特遺書》太過哀傷與決絕,於我是無法好好分析它的,起碼下筆寫這篇心得的過程裡,我始終做不到。故,請容我以這樣不能自己的距離、這樣無以名狀的文字,用自己的方式去試著了解裡頭龐然的決絕與憂傷。
然而,至於閱讀畢也書寫畢的最後,終究,我還是不能自己地,傷感,無以名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