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文夢靨
說實話,作文一直是我十分困擾的東西。或許有人會說;「你不是有在寫東西嗎?」有同學也可能會覺得我也不過如此吧?當然,我承認我寫的東西是不成材的隨筆,但是與作文相較,我卻相信來得有意義的多。
作文,「做作之文」或名「現代駢文」,這是我對它的印象,不過有時候我也會反駁自己,這只是立場的不同。但很多時候,作文寫的卻是許多誇大不實的文字,比如什麼禮義廉恥之類的。但會有多少人去做?過於矯柔的事物,只會令人做噁,還有用什麼修辭的,太多的刻意真的令我下不了筆。此次段考的題目是「行己有恥」,老師寫了很多的架構,並非我不喜歡中文或老師,我卻十分叛逆的要將其寫成抒情文。當然,分數是不高的。
但又何妨呢?總是有東西留在我心裡的,只是在出了社會以後,我是否還能那嚜任性,做我自己?
二、永遠的未央歌
前陣子收到了木霝給我的詩,有點驚喜又有點害怕,莫非創作者間的往來,就是如此?也令我思考了一些事情。
與木霝的相遇,是在網路上,但後來的幾次談話中,才發現彼此有一些地方,是相同的,或許說是緣分吧?木霝是醫科班的學生,我們也曾討論過許多次關於課業的想法,在讀了她給我的詩後,忽然想起一段對話。
我曾經問她在繁忙的課業中,怎嚜還能寫那麼多詩呢?但她說不寫反而會更難過,也許這是一種抒壓的方式,也或許你會想到陳克華,在醫學系背景下的創作。但是求學過程中也是醞釀,尤其有同伴相陪,縱使不是同班同學。我遂回想,過去也許是因為創作與閱讀,更加的堅持了自己的夢想。
那首詩的詩名是:「未央」。我的第一個反應就是鹿橋的未央歌。我們都知道那是描寫崑南聯合大學的種種生活,而我們倆呢?也正是這個年紀,告別青澀,邁向大學。或許她已經讀完了這本書吧?縱使理想與現實的差距。我的心底起了黃舒駿的那首「未央歌」,不正是最好的詮釋?也許有天我也會寫首詩贈回,但以我的能力,或許尚有一段距離吧?文學路上的好友,又何其的多呢?我卻仍不禁的寫了幾句,木霝和我的朋友們,只給你們:
也許哪天
我們在斷崖上擊數
無盡閃爍的
未知代數,夜與海風
也都將越發寂寞
三、老歌手
那日和黑俠聊到一些事情,不知覺的就聊到了羅大佑,主要的原因是,彼此都認為他是個名副其實的「愛國歌手」,拋開政治立場不談,羅的貢獻的確很少有人能出其右。
黑俠還說,現在的歌曲都是靡靡之音。其實這點很多人都有說過,包含我的父母,老師等等的;父母親說聽周杰倫唱歌,好像念經;老師不相信周和費玉清會合唱,更多其他的,真的不勝枚舉。當然我現在堅信那是不同的立場因素,也是世代交替的一種文化差異,畢竟流行音樂以商業為主。
羅的音樂表現出來的,是一種歷經滄桑的悲觀角度,不管是情歌也好,對國家的抱負也好,都是不復流的感慨。以情歌來說,「光陰的故事」、「戀曲1990」、「穿過你的黑髮的我的手」,都有這種特點。至於「亞細亞的孤兒」、「鹿港小鎮」就不用多說了,但是我們卻可以在那些旋律當中,聽到很多的期盼。而現今的流行音樂,不用說也知道是以情愛為主,但是我卻不得不承認,那許多的歌曲中,有太多的回憶,也不能夠全盤否定,有許多仍是有人生的思考意義和社會的關懷的。如果你要說流行音樂不值得一聽,那我到覺得是見仁見智了。
其實也不用擔心那麼多,從台灣的音樂,過去到現在,好歌總是會留下的。從最早的歌謠,如「望春風」、「一卡皮箱」、「補破網」,直到民歌及國語老歌,現今所留下的,都是值得一聽再聽的,又何必去想那麼多呢?音樂本是要抒發心靈,所以才有所謂的音樂祭,有所謂的創作吧?
註:前陣子看了滿多人寫日記的,如蘇大哥的那些,多多少少對我都有一些影響,於是我也決定要寫一些,內容多半是以我們青少年的為主,不過感覺還不是很成功,也或者還沒有上軌道,但是我會繼續努力,近一份自己的心力的,大家就說說看意見吧!
說實話,作文一直是我十分困擾的東西。或許有人會說;「你不是有在寫東西嗎?」有同學也可能會覺得我也不過如此吧?當然,我承認我寫的東西是不成材的隨筆,但是與作文相較,我卻相信來得有意義的多。
作文,「做作之文」或名「現代駢文」,這是我對它的印象,不過有時候我也會反駁自己,這只是立場的不同。但很多時候,作文寫的卻是許多誇大不實的文字,比如什麼禮義廉恥之類的。但會有多少人去做?過於矯柔的事物,只會令人做噁,還有用什麼修辭的,太多的刻意真的令我下不了筆。此次段考的題目是「行己有恥」,老師寫了很多的架構,並非我不喜歡中文或老師,我卻十分叛逆的要將其寫成抒情文。當然,分數是不高的。
但又何妨呢?總是有東西留在我心裡的,只是在出了社會以後,我是否還能那嚜任性,做我自己?
二、永遠的未央歌
前陣子收到了木霝給我的詩,有點驚喜又有點害怕,莫非創作者間的往來,就是如此?也令我思考了一些事情。
與木霝的相遇,是在網路上,但後來的幾次談話中,才發現彼此有一些地方,是相同的,或許說是緣分吧?木霝是醫科班的學生,我們也曾討論過許多次關於課業的想法,在讀了她給我的詩後,忽然想起一段對話。
我曾經問她在繁忙的課業中,怎嚜還能寫那麼多詩呢?但她說不寫反而會更難過,也許這是一種抒壓的方式,也或許你會想到陳克華,在醫學系背景下的創作。但是求學過程中也是醞釀,尤其有同伴相陪,縱使不是同班同學。我遂回想,過去也許是因為創作與閱讀,更加的堅持了自己的夢想。
那首詩的詩名是:「未央」。我的第一個反應就是鹿橋的未央歌。我們都知道那是描寫崑南聯合大學的種種生活,而我們倆呢?也正是這個年紀,告別青澀,邁向大學。或許她已經讀完了這本書吧?縱使理想與現實的差距。我的心底起了黃舒駿的那首「未央歌」,不正是最好的詮釋?也許有天我也會寫首詩贈回,但以我的能力,或許尚有一段距離吧?文學路上的好友,又何其的多呢?我卻仍不禁的寫了幾句,木霝和我的朋友們,只給你們:
也許哪天
我們在斷崖上擊數
無盡閃爍的
未知代數,夜與海風
也都將越發寂寞
三、老歌手
那日和黑俠聊到一些事情,不知覺的就聊到了羅大佑,主要的原因是,彼此都認為他是個名副其實的「愛國歌手」,拋開政治立場不談,羅的貢獻的確很少有人能出其右。
黑俠還說,現在的歌曲都是靡靡之音。其實這點很多人都有說過,包含我的父母,老師等等的;父母親說聽周杰倫唱歌,好像念經;老師不相信周和費玉清會合唱,更多其他的,真的不勝枚舉。當然我現在堅信那是不同的立場因素,也是世代交替的一種文化差異,畢竟流行音樂以商業為主。
羅的音樂表現出來的,是一種歷經滄桑的悲觀角度,不管是情歌也好,對國家的抱負也好,都是不復流的感慨。以情歌來說,「光陰的故事」、「戀曲1990」、「穿過你的黑髮的我的手」,都有這種特點。至於「亞細亞的孤兒」、「鹿港小鎮」就不用多說了,但是我們卻可以在那些旋律當中,聽到很多的期盼。而現今的流行音樂,不用說也知道是以情愛為主,但是我卻不得不承認,那許多的歌曲中,有太多的回憶,也不能夠全盤否定,有許多仍是有人生的思考意義和社會的關懷的。如果你要說流行音樂不值得一聽,那我到覺得是見仁見智了。
其實也不用擔心那麼多,從台灣的音樂,過去到現在,好歌總是會留下的。從最早的歌謠,如「望春風」、「一卡皮箱」、「補破網」,直到民歌及國語老歌,現今所留下的,都是值得一聽再聽的,又何必去想那麼多呢?音樂本是要抒發心靈,所以才有所謂的音樂祭,有所謂的創作吧?
註:前陣子看了滿多人寫日記的,如蘇大哥的那些,多多少少對我都有一些影響,於是我也決定要寫一些,內容多半是以我們青少年的為主,不過感覺還不是很成功,也或者還沒有上軌道,但是我會繼續努力,近一份自己的心力的,大家就說說看意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