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後砲>
「將軍抽車」,這種感覺很美。象棋中,車的走法及殺傷力與西洋棋中的城堡相仿,但在象棋裡並無如西洋棋裡的皇后,有著多變走法,故在象棋中,以車的戰力最強。於是在對奕過程中的取車手法,便是給予對手迎頭痛擊的致命殺著,往往可以顛覆整個戰局;當然,若能捨車殺帥,一卒定江山,這成就感更是棒!卒的走法,在未過楚河漢界前,並不能橫移,倒像是戍衛兵士;過河之後,兵卒除了不能後退之外,在其左、右及前方的任何角色,皆能排除通殺。其攻擊範圍雖短,移動速度也不夠快,但近身殺傷力足可與車匹敵。又因地位卑微,倘能發揮小兵立大功來左右戰局,那種滿足愉悅,通常是戰術配合完美的最佳快感。
幼年學棋,父親本意要栽培能與之對奕,排遣時間的對手,便開始了讓子的教導棋。這讓子與圍棋所謂的讓子不同,基本上是以車、馬、包這三類攻擊悍將做選擇,從各讓一隻車、馬、包開始,到讓一隻車、馬,車、包,乃至一隻車,再來就是馬、包,單包,單馬,就順序而言,單車的威力猶在馬包之上。
這包的角色蠻有趣,它的走法與車相同,攻擊方式卻迥然迴異;在它前方必須擱有一子,而且只能一子,不分敵我,便能展開攻擊。‘這一子’,吾人將之視為砲台,有砲台便可放膽射擊,也因為有屏障,並不容易直接截殺。它可以與各種不同屬性的棋子交叉掩護,產生多重攻擊效果;是以,自古以來,「當頭炮」便成了眾人慣用且勝率極高的開局手法〔當頭炮是指象棋對奕中的起步:炮二平五或炮八平五,意即,將炮(包)挪至中間那顆兵(或卒)的後面,伺機取中路兵,再砲轟老將(帥)〕。在此招淫威之下,前人莫不攪盡腦汁提擬抗衡之策,儘管白髮焦額、戰術頻仍,也只能劣勢以對。直到「屏風馬」的掘起,終於有了劃時代的變革,從防禦中演生出掩護攻擊模式(屏風馬的起步:馬二進三或馬八進七,直接固守中路兵卒,防止對手飛炮過河,並可協防河岸,待機躍馬過漢界)。
由馬包攻守特性,當可觀出,包是積極攻擊,消極防守;馬是積極防守,轉換攻擊;兩者間聯防或攻擊,花樣更勝單車,即便威力略遜一籌,攻堅能力在處理殘局時,還是非常實用。
馬後砲!既包含了馬的穩健,也涵蓋了包的積極進取,整體來說,該是偏向正面積極的意味。想不透的是,怎會淪為批評別人「事機過後才有所舉動」(見教育部國語辭典)呢?這由正面成為負面且帶反諷意味的轉變,或可用不同角度審視;包雖具強大攻擊殺傷力,若不能找到掩護,猶如少了砲架的廢五金,與手無寸鐵的庶民何異?象棋裡的所有角色中,只要角度正確,在其行進路徑上的任何角色,皆可取殺;好比將帥在九宮格範圍內,象在本土境內的田字路徑上,士在深宮斜線間,於短兵相搏瞬時,殺或不殺?繫在一念。而包要有掩護,這掩護與縮頭於後無異,倘配合前述威力之說來做延伸,它躲在馬的後面,可攻可守,意即,你要怎麼說都行,本身的無用,掩飾於無形。
在十二歲那年某一天,兄弟三人一起在騎樓走廊裡,正前往麵攤吃午餐途中。一輛行駛的摩托車突然急停在路邊,從後座跳下一人,眼神惡狠狠地直奔到我們眼前,還來不及反應,那人已掄起拳頭往大哥頭上跳打下去,(大哥高他一個頭)接著一陣拳腳全往大哥身上招呼,隨後,立刻跳上摩托車,揚長而去。我和小弟當場嚇呆,等摩托車遁去同時,才驚魂甫定的看到半杵在地上的大哥,哼也不哼一聲地站直身來。也許是為了掩飾自己無能,我和小弟當下便一人一句地神勇起來:
「X!好膽麥走。」
「算他跑的快,要不然……我一定打得他趴在地上。」
「對啊!我們一人一拳,看他往哪跑?」
「要不是一時大意,鐵讓他吃不完兜著走。」
大哥拍拍身上塵灰,很不高興地說:
「不要只會出一張嘴,人都跑了,才在這邊逞勇,有什麼用!與其放馬後砲,不如當時就立刻出手。」
這句話深深影響我往後處世態度:不說做不到的事,不在背後說大話。
事後,大哥找到了那人,狠狠地海扁了他一頓。就當時發生的原因來說,有許多幫派或團體,對於新入會的成員,有一種名叫「試膽」的實際測試;意即,他們會在街上隨便物色倒霉人選,指定新進成員完成打人任務,並從中觀察幫派份子的可塑性及信任度。只是這個人不走運,大哥跟他們的頭頭是從小就在一起的玩伴,這個仇能不報乎?
人性如此,好在背後說大話,彷彿這時全天下只有他最勇,他最對。這假設性說辭常如雙胞胎般被複製:
「要不是……」
「如果是我……」
「那人早該……」
「當時他不該……」
然而,若只會說而沒有實際去力行,這種所謂馬後砲的精神,除了保護自己的假象,對於事物發生的本身,又能有什麼樣的助益呢?
賦雲于95。08。13
「將軍抽車」,這種感覺很美。象棋中,車的走法及殺傷力與西洋棋中的城堡相仿,但在象棋裡並無如西洋棋裡的皇后,有著多變走法,故在象棋中,以車的戰力最強。於是在對奕過程中的取車手法,便是給予對手迎頭痛擊的致命殺著,往往可以顛覆整個戰局;當然,若能捨車殺帥,一卒定江山,這成就感更是棒!卒的走法,在未過楚河漢界前,並不能橫移,倒像是戍衛兵士;過河之後,兵卒除了不能後退之外,在其左、右及前方的任何角色,皆能排除通殺。其攻擊範圍雖短,移動速度也不夠快,但近身殺傷力足可與車匹敵。又因地位卑微,倘能發揮小兵立大功來左右戰局,那種滿足愉悅,通常是戰術配合完美的最佳快感。
幼年學棋,父親本意要栽培能與之對奕,排遣時間的對手,便開始了讓子的教導棋。這讓子與圍棋所謂的讓子不同,基本上是以車、馬、包這三類攻擊悍將做選擇,從各讓一隻車、馬、包開始,到讓一隻車、馬,車、包,乃至一隻車,再來就是馬、包,單包,單馬,就順序而言,單車的威力猶在馬包之上。
這包的角色蠻有趣,它的走法與車相同,攻擊方式卻迥然迴異;在它前方必須擱有一子,而且只能一子,不分敵我,便能展開攻擊。‘這一子’,吾人將之視為砲台,有砲台便可放膽射擊,也因為有屏障,並不容易直接截殺。它可以與各種不同屬性的棋子交叉掩護,產生多重攻擊效果;是以,自古以來,「當頭炮」便成了眾人慣用且勝率極高的開局手法〔當頭炮是指象棋對奕中的起步:炮二平五或炮八平五,意即,將炮(包)挪至中間那顆兵(或卒)的後面,伺機取中路兵,再砲轟老將(帥)〕。在此招淫威之下,前人莫不攪盡腦汁提擬抗衡之策,儘管白髮焦額、戰術頻仍,也只能劣勢以對。直到「屏風馬」的掘起,終於有了劃時代的變革,從防禦中演生出掩護攻擊模式(屏風馬的起步:馬二進三或馬八進七,直接固守中路兵卒,防止對手飛炮過河,並可協防河岸,待機躍馬過漢界)。
由馬包攻守特性,當可觀出,包是積極攻擊,消極防守;馬是積極防守,轉換攻擊;兩者間聯防或攻擊,花樣更勝單車,即便威力略遜一籌,攻堅能力在處理殘局時,還是非常實用。
馬後砲!既包含了馬的穩健,也涵蓋了包的積極進取,整體來說,該是偏向正面積極的意味。想不透的是,怎會淪為批評別人「事機過後才有所舉動」(見教育部國語辭典)呢?這由正面成為負面且帶反諷意味的轉變,或可用不同角度審視;包雖具強大攻擊殺傷力,若不能找到掩護,猶如少了砲架的廢五金,與手無寸鐵的庶民何異?象棋裡的所有角色中,只要角度正確,在其行進路徑上的任何角色,皆可取殺;好比將帥在九宮格範圍內,象在本土境內的田字路徑上,士在深宮斜線間,於短兵相搏瞬時,殺或不殺?繫在一念。而包要有掩護,這掩護與縮頭於後無異,倘配合前述威力之說來做延伸,它躲在馬的後面,可攻可守,意即,你要怎麼說都行,本身的無用,掩飾於無形。
在十二歲那年某一天,兄弟三人一起在騎樓走廊裡,正前往麵攤吃午餐途中。一輛行駛的摩托車突然急停在路邊,從後座跳下一人,眼神惡狠狠地直奔到我們眼前,還來不及反應,那人已掄起拳頭往大哥頭上跳打下去,(大哥高他一個頭)接著一陣拳腳全往大哥身上招呼,隨後,立刻跳上摩托車,揚長而去。我和小弟當場嚇呆,等摩托車遁去同時,才驚魂甫定的看到半杵在地上的大哥,哼也不哼一聲地站直身來。也許是為了掩飾自己無能,我和小弟當下便一人一句地神勇起來:
「X!好膽麥走。」
「算他跑的快,要不然……我一定打得他趴在地上。」
「對啊!我們一人一拳,看他往哪跑?」
「要不是一時大意,鐵讓他吃不完兜著走。」
大哥拍拍身上塵灰,很不高興地說:
「不要只會出一張嘴,人都跑了,才在這邊逞勇,有什麼用!與其放馬後砲,不如當時就立刻出手。」
這句話深深影響我往後處世態度:不說做不到的事,不在背後說大話。
事後,大哥找到了那人,狠狠地海扁了他一頓。就當時發生的原因來說,有許多幫派或團體,對於新入會的成員,有一種名叫「試膽」的實際測試;意即,他們會在街上隨便物色倒霉人選,指定新進成員完成打人任務,並從中觀察幫派份子的可塑性及信任度。只是這個人不走運,大哥跟他們的頭頭是從小就在一起的玩伴,這個仇能不報乎?
人性如此,好在背後說大話,彷彿這時全天下只有他最勇,他最對。這假設性說辭常如雙胞胎般被複製:
「要不是……」
「如果是我……」
「那人早該……」
「當時他不該……」
然而,若只會說而沒有實際去力行,這種所謂馬後砲的精神,除了保護自己的假象,對於事物發生的本身,又能有什麼樣的助益呢?
賦雲于95。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