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籠記事』
外婆家是台地形勢,狀似一隻橫臥的大蚌殼。前尖後鈍,中央隆起呈現出橢圓地貌。後龍溪水流至尖頭部份,自然的分叉成兩支流向,一奔向西一流向東,於是當地人就將其流域稱為「東河壩」與「西河壩」。
東河壩的水流強勁,沿途深潭毗連水族豐饒。那年出磺坑的油氣外溢,造成水族浩劫,歷經廿餘年之復育仍無法恢復原貌。印象深刻那些日子裏,大人天天挑擔出門沿溪撿拾殃魚。他們一擔擔的挑回家中養以清水,幸運存活者再挑回深潭放生。
西河壩的水流經過大片的石棚,棚內就是最佳的水獵地點。每至假日村人集聚石棚捉魚,這種活動就是所謂的「打水獵」。特別在秋收之後水低魚多,幾乎家家都在為捕蟹而用盡腦筋。外公文弱書生不善理財,寅吃卯糧習以為常。其中空缺無錢買菜,水獵就成為家中大小必須參與的活動。
么叔親水識魚性,尤其一雙斷掌捉魚技術特佳。他的巧手入水靈活,大小魚族難逃其掌握,因此,每回與他出去打水獵無不滿載而歸。他會利用竹篾編織蝦籠蟹籠,造型結實精良瀝水狀況優良。即便是籠子的重量,亦比他人製作成品來得輕巧。
放置蝦籠學問挺大,技術高者每置必有收穫,技術差則只有望水興嘆之份。通常放置蝦籠需填裝飯丸子,它是利用剩飯拌合米糠烤焦備用。每個竹籠放入一兩顆,湯丸大小香氣四溢。
蝦籠需將籠口順水流方向安置,口處附近小石扒成小水道造成逆流。利用魚蝦喜歡逆水覓食之天性,引蝦入籠輕而易舉。蝦籠放好後,需用幾塊小扁石押住以免被水沖走,此外還得在放籠位置座上記號。
每天黃昏到溪邊放置蝦籠,次日絶早沿著記號收籠。成績好時每籠皆有漁獲,就算運氣再差也有幾隻蝦蟹。邊收蝦籠邊看收穫,那分成就感真是筆墨難以形容。收回蝦籠用竹竿串成串串,五十隻籠成一串,搭在肩上沉甸甸的頗有實感。
大表哥喜歡將蝦籠放魚深水處,他說這樣容易籠獲大魚大蝦。有次我也學他的方式放籠,將五十個蝦籠沿著深潭週邊置放。因為害怕夜裡水漲將籠漂走,所以我用一條長繩將它們綁串,然後將繩頭繫在岸邊的樹腰上。是夜意外下起豪雨,潭水比平常漲大數倍。幸好我早有防備沒有損失,五十個蝦籠安全收回。
這次放籠成績不錯,其中一個籠子份量特重,拿回家中倒出一看,原來它籠住一條巨大的鱸鰻。大表哥羨慕得要死,他想盡辦法要拿走那條鰻魚,我怕他會強佔據為己有,因此高喊外公向他求援。大表哥得不到牠,竟然兩三星期不跟我說話。這段軼事至今印象如新,可惜今日的後龍溪因污染已無噍類矣!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