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烈之後

每日以投稿兩篇為限

版主: 林思彤麻吉鄭琮墿胡也

激烈之後
在選舉之時,總有人拿謀略來談論,讓選舉氣氛不免多了一分
詭譎的色彩。
說起謀略,不得不讓人想起三國人物。曹操的割袍斷鬚,孔明
的隆中對,赤壁之戰等等,其精采絕倫之處,實在是任何時代
的人都不能望其項背的。
在這個動則講利益,謀略的奇怪時代,政治要講合縱連橫,商
場要講商戰,連連續劇都要講怎麼互鬥的心機和陰謀,才能在
收視上長紅。
的確,在競爭激烈的時代,這些東西的確會被追求成功的人奉
為金科玉律。
但是事有兩面,老子曰:知其雄,守其雌。人生在世,須要奮
鬥和競爭,但也需要安定和靜慮。誠如易經的卦辭,元亨利貞
,元亨為春夏,陽光燦爛,萬物生長,利貞為秋冬,萬物凋零
,穀物將被收進倉庫,人類需要計劃性的渡過寒冬。
進取之中,若沒有慎重與小心,往往在燦爛功業中,會夾雜著
許多荒謬與錯誤。三國人物之中的曹操,才勝孔明,又知人善
任,天下一流的謀士及勇將聚集在他麾下。
但是才高如他,知道父親為陶謙部將所殺,竟率兵殺入陶謙領
地徐州,屠殺十幾萬百姓洩憤。父親死都死了,而百姓何辜?
而任性的曹操竟如此為之。
以曹操之才,能克天下最猛的武將呂布,能以奇兵敗天下最大
勢力袁紹,但是在以多敵少的赤壁之戰卻敗得狼狽,這與其說
是孔明之智,不如說是曹操個人之失。
曹操穩定了北方,民心已然歸附。但是他屠殺徐州百姓的作為
,卻引起南方的才具之士孔明,魯肅等人的反感。東吳之所以
不降曹操,轉而選擇和無兵無土的劉備合作,我想有有很大的
原因,是對曹操當年的惡行反感所致。
如果當年曹操沒有幹下徐州那件慘案,統一天下的阻力無形中
會消化許多。這是天下第一智者曹操的個性悲劇。
舉個反面例子,明孝宗是明朝少有的好皇帝,力行檢約,國政
井井有條,而皇帝又能納諫,聽得進臣下的建議,使得他的朝
上人才濟濟。當北方蒙古人挑釁,要武力內犯之時,他以一封
書信寄到塞外,一場大戰就這樣被化解。
蒙古人或是忌於孝宗朝的國勢強盛,或是感於孝宗書信中的禮
義條陳,上軌道的國政讓蒙古人不敢輕侮,這是不動一兵而安
天下,誠然是守衛之道的高段境界。
以才具言,曹操較多元與亨的積極表現,少利與貞的修德內守
。而明孝宗則多利與貞的修德內守,較少元與亨的積極表現。
以個人魅力與可觀性而言,曹操勝過明孝宗太多。但以安定天
下的功績而言,明孝宗則較曹操穩重而有平衡感。
光以一封書信就阻止一場大戰,這是毛躁好表現的曹操做不來
的。
總覺得台灣的上空攏罩著一股燥熱之氣,人人要拼,政治人物
要鬥,就算血拼打下城持池之後,也要花腦筋治理,讓戰果長
久保留吧。一謂向前衝的台灣社會,在功業成就之時,也不免
一路留下許多錯誤與荒謬,這樣是否失去平衡呢?
然而讀史觀今之際,也只能徒留感慨而已……。

易玄武版主你好:

關於選舉,我倒有些不同意見,也是讀你文章心有所感,
在此提出一點心得與看法,冒昧之處請多包涵。

個人喜歡你的文采及對中國史的鑽研,也非常喜歡中國
五千年文化傳承下來許多美好的物事,像儒、道、墨、
法一直是我修身養性的至高指導,古典文學一直也是我
的最愛。可是我不太相信在中國獨裁專政的帝制下,它
的記史可信度有多少,動軏滿門抄斬禍延九族的威脅下
,又怎能清楚明白的記載下來,更何況三國誌僅僅只是
稗官野史加上民間傳說的一部章回小說罷了,其文學性
無庸置疑,但史實上可就得多加斟酌。

台灣選舉之路看似坎坷,其實仍是往正確的路上走,1789
年7月14日,憤怒的法國群眾衝破囚禁政治犯的巴士底
監獄,才開始發展以民權為主的民主政治,這一路走來
也二百多年了,這二百多年的修正與妥協所傳承下來的
制度;與人民對民主的素養,又豈是我們區區二十多載
的民主所能向其背,更何況政黨輪替才不過六年,你又
怎能奢望這政治可以清明,慶幸的是我們仍然繼續前行
,雖然蹣跚,但還是有希望,至少沒人想走回頭路,若
想以史觀之,我想該由民主史來看較為妥當。

這次選舉我誠摯的呼籲,有識之士別再沉默,多多參予
選舉,用睿智的眼光點出現在政治的渾沌,切莫效法古
人避亂世而隱,我相信風雨過後,會有更湛藍的天空
(湛藍的天空非指某政黨,大家別太泛政治化了,呵呵)。
不知不覺透露出自己的消極了
真的
選票是決定好候選人的關鍵
我會好好珍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