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秋出之時,雖近午時卻見不著半點傾陽,一連數日陰雨綿綿不絕。
皇宮內楊玄帝與歌女共舞,身邊僅剩宦官、心腹大臣相陪。絲竹之樂繚繞宮柱,乍看之下歡娛可人人卻難藏心事。
朝官一腳踏上皇宮大殿,尚未來得及跪拜便上奏道:「吾皇,百里加急。城外探子回報。」楊玄帝甫聽此言便坐起喝道:「快報。」
「代黃將軍回秉祕言:鄭國兵馬已至城郭外約一百二十里,計傍夜將於城外安營紮寨。今罪臣領受皇恩,皇恩浩蕩,黃明勢必身先士卒,不許鄭國一兵一卒入我楊國一步。另啟奏,請聖上代在下撫恤老母一家,再恕在下無法回宮向皇上三跪九叩奏戰功。」朝官喊畢便三舉跪拜,以代黃明將軍叩謝皇恩。
此番,想我泱泱大楊國勢必要亡。楊玄帝心想,況乎聽鄉井小民傳言,鄭國兵馬又喚『哭喪軍』。所到之處,屍橫遍野。又聽聞百萬之師步捷行進,不是馬蹄聲、不是將領喊吶聲、而是未散魂靈的嘶泣聲不絕於耳。如此作想,即便皇帝留守城中也是只有死路一條。
楊玄帝心知肚明,鄭國此舉出兵一戰,勢必要滅了我楊國。想自己雖貴為一國之君,卻誤信小人讒言,致國家生靈塗炭、民不聊生。這般作想,卻也是遲了。正當嘆道,耳邊卻聽見寵臣許櫻啟奏道。
「微臣尚有一計。」
「現今兵臨城下、四面楚歌,大楊國勢必要亡。多說又有何用?」楊玄帝站起大吼,氣怒一消便輕嘆一句,揮手示意:「愛卿有話便說吧。」
「秉皇上,城內飛馬寺有一帶髮修行人名李彪。此李彪曾為先皇所用,曾領五萬雄師大破鄰國百萬之師。此人雖辭官歸隱山林十數年,不問天下世事、百姓蒼生。但我想如果能召他為國領兵出戰,也好拖延些時辰。」
楊玄帝抱胸尋思,能拖延一天是一天,兩時辰便兩時辰。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便是儘早出城逃去,時間也足夠了。
「擬詔,請李彪道人出廟為國一戰。不從便格殺飛馬寺一幫僧侶。」一時氣焰高亢,楊玄帝轉身向許櫻說道:「不愧為朕之忠臣,許卿也隨我一逃吧。」
朝廷上片片不落聲,耳語譁然。下朝皇宮便混然一片,只為私己之利而奔走。
年近古稀的老臣劉漢福說道:「皇上只一心要逃,那楊國百姓該如何是好?」鄰近的年輕臣子們拱手向劉大臣問道:「劉大人,您曾跟隨先皇奔走,這李彪是什麼樣的人物?」
「諸君可曾聽過奔雷槍?」劉漢福說道。
「曾有所聞,是把長有丈八、沉有百來斤的銀槍,於十數年前一揮數國敵將兵馬,一滅疆外蠻族。可現已下落不明不是?」
「此奔雷槍,便為李彪所用。而此槍下落,想必也只有李彪一人知道吧。」劉漢福說罷便暗暗尋思:他勢必也要往飛馬寺見見李彪才是。
皇宮大門之外,陰雨綿綿,又似哀悼又似泣。
天際雨落不停,宦官臣子走得走,百姓草民能逃得便逃。即便是香火鼎盛一時的飛馬寺,此時也僅剩數名僧侶守著。
領詔將軍領二三十人邁入寺門,其焰張狂,見阻擋的僧侶便一陣亂棍痛毆。
雨花滴滴落在寺廟端的龍背上,彷彿暗指李彪如龍困淺灘,無能展遊天地之間。寺廟大堂內,住持與李彪正對坐打禪。即便外頭烽火連天,也與他兩人無礙。已過中年的李彪,一頭白髮僅剩幾簇灰黑長髮,白毛鬢角垂至領前,散椏般的長髮落於頸後。麻布素衣,早已失了勇士般的豪情壯志。茹素斷肉,卻也忘了二十年來的常勝武功。
沿著龍鬚垂落至門簷的水珠緩緩落下,領詔將軍佇立在水濂之前扯詔喝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草民李彪接旨……」領詔將軍見李彪和老僧侶絲毫不動,便又重覆再喝。
仍是不動。
「弟兄們,把刀劍執上。」將軍望後頭一喊,便又喝道:「草民李彪,皇上念你曾為國爭功,今再宣你為國爭戰,望你重獲戰功。從,則喚你聲將軍不為過。不從,便是我刀劍下之喪命徒。」
寺堂裡空蕩一片,只聞得一熟老之聲:君非君,臣非臣,百姓又有何奈?
李彪微睜雙眼,雙瞳中早沒了武人生氣,卻多了分大佛莊嚴神氣。「在下便是李彪,敢問將軍此番到來尋我這廢人為何?」李彪輕聲問道,口氣中無半點生意。
領詔將軍重訴一回,便又於話末說道:「請李彪將軍隨我等一去。」
「若是不從,你又能如何?」李彪站起身來。
領詔將軍揮手大罵:「留活不留死,兄弟們給我硬架回宮!」
一時手握長棍的十數精兵群擁而上,李彪不攻不臨,欠欠身便躲過漫天棍棒。領詔將軍既知不能敵,便又轉令喝道:「留數人圍抱李彪,其他人把這寺廟漫天神佛和禿僧侶給我毀了。」
「將軍,這番可是會遭天譴的啊!」精兵中有人如此喊道。莫說肉身僧侶了,即是銅身神佛,精兵們也不肯碰。
「哼!」將軍一把使勁抽出長刀,刀一出便汲起鞘上雨水,不知他抽得是刀是流水。將軍霍霍走入寺中便要望老住持殺去。
李彪見此便輕聲說道:「萬望將軍有好生之德,莫把神佛當賊寇,莫把僧侶當惡徒。」將軍不為所動,仍大步走向住持。李彪一時動怒力氣,雙眼圓睜,一把將雙手合十喝道:「將軍,在下難見你此番作為。後果自承!」
將軍扶搖上長刀,住持臉龐上展耀著刀的光影,住持仍未有動靜。將軍便待揮下,李彪突地伸掌如烈火,五指緊叩勝猛虎,只一把便推得將軍撞上門牆。流水長刀斷了兩截,一截著了地,一截在李彪手上。跌落地上的將軍跪地噎了口血,差一步近死!
精兵群跪地哀求,只聽一人說著:「李將軍,萬望您隨我等回宮。戰爭是勝是敗尚且無論,可您不隨我等,我等只有領死一途。」
陰雨紛紛,斷魂時節斷魂雨,堂內無一聲響,僅剩精兵盔甲水珠流跌至寺堂的滴答聲。老住持緩緩站起身來。「那腳步聲我還記得,是劉漢福劉大人吧。」此時精兵們才赫然發現──原來老住持是個盲人。無怪乎面對刀光,他仍然無動於衷。
寺廟門口踏來一個便服老漢,只有腰上繫著那塊白玉可顯出他的身分。「德慧住持、李將軍,想來我們也有十多年未見了吧。」那老漢便是劉漢福老臣。他摘下頂上草帽,輕拂了拂沾滿袍子的雨露。
老住持雖然眼盲,卻也感覺到弱光的溫暖,向著門口揖拜道:「劉大人,真是良久未見了,您特地來訪,想必還是為了亡國之事吧?」
劉漢福要精兵們退下,閉門獨自與兩人坐落蒲團細談商議。並告訴兩人此大諱不善軍士到訪乃是皇命,而非出於他的意見。劉漢福痛斥著當今皇上的昏庸、小人的敗亂,導致楊國亡國之命。又哀訴身為楊國重臣,又不得不為百姓謀求安身立命之機。
「李將軍,楊國勢必要亡,但在下所能作的,能多讓百姓熬一陣就一陣吧。」他嘆道:「鄭國兵馬又稱哭喪軍,每到一城池便要揮刀屠城,此舉蠻荒至極。如將軍肯領我楊國破碎之師,儘管打不退鄭國哭喪軍,也可讓城池多堪些時日。」
李彪不答話,沉浸在自己的思緒之中。
老住持合十說道:「請外頭哪個官兵大人幫老衲開開門吧,老衲有一事尚待確認。」外頭精兵趕忙把門拉開,老住持抬手要眾人安靜。
雨聲、空氣晃動在時光的聲響,彷彿都流進了盲眼的老住持耳裡。凝結的氛圍中隱約有著如絲般細長的音韻。那是婦女見子女被害的哭泣聲、那是丈夫見妻子受辱的哀罵聲、那是死亡前的泣聲、哭喪軍肆虐的笑聲。老住持不敢再專心聆聽,趕緊回神。
「住持,您聽見什麼了?」李彪問道。住持一五一十地說著,那些曾經令人喪膽的軍隊馬蹄聲、那些刀劍交錯、刺進肉身裡的廝殺聲。
「李師弟,若不殺人,你可以撐得這首都城多少時日?」老住持輕聲問道。
「若不刻意殺人,僅可不滿三日。」李彪實話實說,他了解自己的武功修為。但疲憊的猛虎也難勝好功嬉戲的猴群啊!
「那加上我們楊國剩下來的軍馬呢?」劉漢福接後問道。李彪抬起頭來冷冷地笑著:「也不滿七天。」知內情的劉漢福沒半點質疑,只是深嘆了口氣。他知道至少有六成大軍將護衛逃命的皇帝逃至鄰城。
三人只是各自沉思,一段時間裡不再有話。
李彪沉吟了會兒說道:「現下鄭國兵馬在哪駐營?」
「於城外下落扎營,也該有好一陣了。」劉漢福看著李彪,李彪仍一臉不為所動,於是更加緊說著:「想明兒個一早,鄭國兵軍便該有將領叫戰才是。」
「明日正陽之時,我會趕去教場出兵。」李彪走出寺廟門口,精兵逕自閃開,沒半個人阻擾他的去路。「若我沒能去成,便是死了。」留下這句話的李彪不畏風雨自離。
精兵走入寺裡,劉漢福趕忙安撫他們:「李將軍話既出口,便無須多心。回皇宮秉命之事交由我一人去說明吧。」
「那就拜託劉大人了,在此謝過。若無他事,劉大人、住持,小的們先走了。」精兵幾人退去不表。
兩人對坐不語,劉漢福按奈不住心理的疑惑,終於問道:「老住持,您可真聽見了鬼哭神號之音?」
「出家人不打誑語。」住持說道,輕將雙手合十。他明白這種處境裡,即便是人生閱歷豐足的劉大人,也難不為恐懼動搖。
「劉大人,是生猶死,便把一切交給天意做主吧。」住持說道:「劉大人若無閒雜事,是否和老衲共頌佛經。」「也好。」
本想隨李彪一同出寺,好問他手頭上有幾成把握。但一來不好拒絕住持的話,二來想李彪也走遠了,何況外頭雨還是下個不停。看了看門外的落雨,再這樣下去,勢必又是一場水災。
到底,劉漢福心想著,這雨何時能停啊?
走出外頭的李彪,遙望天際,山雨模糊了雙眼,為天地拉近了距離,彷彿伸手即可觸摸至天頂。飛馬寺立於山巒之間,亂草滿佈山壁,荊棘隨路而長。沿北道直下,便可及不再喧囂的市集;隨著南方路落,便是馳名各地的飛馬湖。飛馬寺之名便由此湖而生。
李彪信步來到飛馬湖,暗嘆韶光易逝。昔日披掛上馬,好不容易才歇下心上的擔子,如今又得披掛重返戰事。
『春秋十年是春秋,十年春秋非春秋。十年春秋安得在,春秋十年仍春秋。』
於湖邊瞧見一斗笠老者垂釣,李彪好奇地問道:「老先生貴姓吶?難得您還有閒情逸致,請問釣果如何?」
老者搖頭微笑說著:「老朽姓衛,在此垂釣好些時候了,可今時卻不如往日。」清水竹簍裡沒見半條大魚,只有兩條小魚攸游著。
「您可知道鄭國兵馬就在城外,老先生怎不快些離城。」
「小兄弟可知道,一路向南的大門被禁了?」「為何?」李彪大驚失色。
「咱們楊玄帝下詔,凡能挑能砍柴的男丁,都要參與戰事。」老者漠然地說著:「要出大門逃命者,必尾隨皇帝。說好聽些是有皇軍隨行保護,難聽點是怕鄭國兵馬殺得快,留些人好耗他們些時間。欸,小兄弟,那你怎麼不逃?」
「老先生,我尚有事未全了。」李彪正提步繞湖欲至十多年前的熟識地,卻還是聽得老者叨唸:「想我兒女雙雙離去,只剩一未娶親的孫兒還在。如今仍是黃毛小兒,卻也要臨上戰場。」
李彪半行半觀老者,老者將竹簍裡的兩條小魚兒倒入湖中,小魚兒一入自由活水便悠然游去。儘管漸行漸遠,但他依然能聽見老人沉吟著:「天下之事,所為何事?」老者提著空簍子踏上歸途,昏黑路上但見駝背身影離去。
李彪唱著臨時編起的小調來到湖中,唱來唱去只得六句,心想該多編兩句湊齊才好。在湖心草畔邊,他想起十多年前也曾站在這兒──那時戰事紛紛,官拜將軍的他領兵連年出征外地,誰知待他歸鄉故里時,才知妻兒都因瘟疫相偕死去──從此他扔大槍,辭官住入飛馬寺,打算閒雲野鶴修行一生。有人安慰他,這是宿命淵源。有人罵他,殺人太多惡果自報。他無奈,卻也後悔莫及。
踏上武官一職,為了扶家立業;邁入戰場領兵,為了成就不朽功名。而今,一切一切卻如浮雲。李彪緩緩褪去上衣,糾結的肉體上滿是吋吋長短不一的刀疤。他深吸口氣,便往湖底走去。
湖中不見魚蹤,只偶有幾隻魚兒游過他身旁。初入湖中,不深只有兩丈距離。步步越下,縱然天氣陰雨暗沉,可李彪抬頭已不見天光。
雙眼不能明白識物,但李彪記性過人,一會兒便知道自己是在何處,那睽違的大槍又在何處。果然,隱隱發出寒光的銀槍,就插在巨石裡頭。湖底遍地青苔
,石頭上也滿是鮮明不等一的綠青苔。可插入巨石上的銀槍,雖已十年,仍是毫無青苔附著於上。
他一把握上槍柄,那豪勇之氣又再次注入李彪身子,可這回卻多了分仁德之心。『奔走沙場惟一人,吼聲戰地雷一聲』他摸了摸鑄槍師在槍頭刻的兩句。這兩句也是李彪深入敵境時的寫照──論戰片刻,沙場上僅剩他一人,獨挑大槍,敵人見了畏懼如聞雷聲。
他提勁拔起銀槍,將它斜抱懷中,轉頭乾脆就走。走出湖岸來到草畔,他盤曲雙腳坐下,將銀槍平放雙腿間。十年過了,銀槍依然沉重,李彪雙腿依然撐得住。兵器與人都長了十來歲,但感覺依舊不減當年。他情不自禁地笑著:「久違了,奔雷槍。」衝著被烏雲掩蓋的斜陽,奔雷槍硬是閃了片冷光。
是值時隔一日,公雞報曉,黎明初現。劉漢福與老住持都在教兵場候著李彪出現。劉臣擔心他無法擔此重任,漏夜脫逃。老住持反擔心他一時想不開,一時氣起便置之不理。
耳邊的鬼神號哭之聲越是作響,老住持就明白鄭國軍馬步步逼近。兩人待在高及城門的教兵台上。底下兵馬卻見老弱殘兵,只偶爾看見幾個精壯的勇士。其他良兵肥馬都隨皇帝起駕而去。「這又如何能撐三天呢?」劉漢福將城內兵馬之事說於住持後慨然說著:「咱們城裡,至少還有成千上萬的百姓守著。皇帝甫出此城,遺下多少曾奉承您的忠良百姓啊!」
哭號聲大作,老住持聽聞了。遠處風沙四起,成列成排的鄭國兵馬疾馳而至,劉漢福也看得心驚。
『喝!』聽聞一記熟悉的雷吼,楊國將士鼓譟了起來。居上的劉漢福登高望遠,見得李彪駕馬而來。其勢甚威,卻依然是白杉素衣,未著兵甲。
「吾乃楊國欽命將軍,眾將士聽命!」眾將士聽得此言,便嚴肅了心情。李彪大聲地吼著:「凡年紀少過十六,年過五十者,特允卸下兵甲回居所。凡家有老母待奉養,小兒當撫育者,特允卸兵甲回鄉。宣我法令!」
傳令使縱氣一喊,底下人聽見了不多時便噪動起來。連傳令使都疑惑了起來,李彪見他愣著,也說了:「假使你有老親小兒要養,走也無妨。」這次可是死門關,闖進去的沒多大機會逃得出來。至少在死前,能讓將死之人多享片刻天倫之樂,李彪這麼想著。
戰場之上,將軍最大。貴為重臣的劉漢福即使有話也不能說,只是默默地搖頭。老住持倒想得開,勸說著:「心有掛礙者,即使上了戰場也只是權充人數,反而有礙軍心。」
此話一落,人民走了大半,教場上僅剩約莫不及五千兵士。在人民紛紛離開時,李彪穿上兵甲,也接了皇上御賜的虎頭寶刀。身著白羽金盔的李彪,用繫帶綁了白髮,右手握著奔雷大槍,腰上繫著御賜的虎頭寶刀,雙腳踏實,煞是英雄人物像。
他駕馬走進列子裡,審慎挑兵。沒想到卻看見了一個黃毛小兒,觀其外貌便知不滿十六。「小兒,你哪人?多大年紀?」
小兒戰戰兢兢地答應著:「回將軍話,屬下乃城南人,再過數日便有十六。」
「家裡沒有老父老母嗎?」李彪問道:「娶親否?」
「回將軍話,屬下雙親已逝,僅剩祖父尚在。至今屬下尚未娶妻。」
李彪正要問,那小兒卻先說了:「啟秉將軍,屬下欲戰之事,已得祖父贊同。屬下至小務農,稍有氣力。長游急水,不因害怕而退。」
「說得好,你姓誰家姓,名啥?」李彪喊著。「屬下姓衛,單名一個字『行』。」小兒拱手說道。
李彪知悉他是釣魚翁之後,笑了笑便待離開。卻見他腰上大刀看來不妥。
「把刀給拔了。」衛行拔出長刀,刀身磨損早已鏽腐不堪用,論切肉尚且不足。李彪將虎頭寶刀押給了他,衛行不敢接下。劉漢福正待欲言,卻被李彪擋了下來。
「是生卻將死,如果心中不存半點遺憾,雖死卻猶勝生。」李彪說著:「到時滾滾黃沙之上屍首遍布,誰拿刀也無所謂了。衛小兒收了它,給我們楊國大軍斷了鄭國的來路。」衛行收了寶刀,自然三拜不表。
等吧,就等吧,就等著鄭國兵馬叫戰。屆時城門一開,生死便定下了。
聽得遠方戰鼓、號角齊鳴,李彪舉起手上的大槍,號令開啟城門。而他內心不斷地掙扎著,是否該殺人呢?是否該用槍頭刺穿敵人的胸口?不是已許下誓言,這輩子不再殺人了嗎?
沉重的雨滴滑下他的額頭,當他仍思索著時,跨下馬匹已然衝鋒在前。
大雨紛紛、雷聲閃電由四處而生。兩陣兵馬相交於剎那之間,霹靂併發於兵器交截之時。
李彪仍稍有心,不能對敵軍痛下殺手。格敵人於馬下,擊對方以斷臂傷腿。李彪擊退了身邊的敵軍,想就後方支援。回頭一瞥,看見當初到飛馬寺尋他的一票精兵悍將,連著被他一掌所傷的領將也拚命殺敵。又見衛行一人獨抗鄭國軍四五人,力有未逮。李彪便要助一己之力,卻感覺右臂吃痛。
「糟了!是弓兵!」李彪心理大喊著,他拔下右臂的箭頭,血液汩汩直流。李彪扯衫止血後,便欲搭救衛行也來不及了。
衛行被一道飛箭刺穿丹田,鄭國軍一把提刀砍下他的腦袋。氣急攻心的李彪大喝一聲,其聲正如雷鳴,嚇得鄭國兵馬一時亂了陣腳。李彪大槍奔馬而至,一把刺穿了鄭國軍數人。見得槍頭吃血,槍身染血,不免哀鳴起來。
『為何總要以殺制殺,爭奪天下是為何?』一陣落雷閃耀在不遠的他處。楊、鄭國兩軍都愣了一著。李彪也悟了。
強忍悲愴、惡痛的他殺入敵心,一槍一槍結果了敵軍一部分。
馬兒被鄭國兵砍傷摔跌,下馬李彪踏地而戰。使得槍來,如山水舞花;刺得槍如游龍飛鳳,槍槍皆入要害。
已不知戰與幾人,已不知槍下亡魂多少數。他看望身邊人,衛行死了,精兵們也躺在一片血泊之中。望教兵場瞭望台看去,只有三兩軍兵保護著劉漢福和老住持。李彪與劉漢福眼神交會,不能猜得出來,楊國大去時期不遠。
聽著落雷一回猛一回更烈,反一陣簡單的聲響吸引著他──那是號角聲──鄭國兵馬逐一回奔本營。李彪知為兵法之用,是詭逃保留軍力,並非棄戰而逃。才不過一個時辰,楊國兵馬死傷大半,其他莊稼漢連刀都無法緊握。
李彪正打算鳴金喊吶收兵,卻見三匹黑馬縱下高原而來。他一人領前與此鄭軍三人會談。其中一人便是鄭國大將嚴默。見李彪縱橫於敵心之中,如狂風橫掃。一時技癢難耐便下馬前來邀戰。
「想必你就是奔雷槍李彪,聞名已久,今冀望在下後生小輩嚴默能與君單獨一戰。」嚴默如此說著。雖為敵軍卻不失禮數,此乃真性情之人,李彪暗自佩服。李彪沒點頭也沒半點表情,便是答應了。又一陣忽雷急至,電光火石之間,李彪心裡便有了底。看了看銅管奔雷銀槍,他以槍頭指著嚴默。嚴默身邊兩人散去便回本營。兩方陣營,皆離主將遠矣。嚴默下馬拔出腰際雙刀,李彪平槍一勢踏定雙腿。
黃沙淹沒了他們的腳踝,陰雨時急時緩仍是不見半點春光。
一道閃電敲響了戰局,嚴默縱身一躍,取那雙刀落雁平沙式。李彪轉背槍一勢,上身絲毫不動,接著後扥槍上撩。兩人相對接應一招沒佔半點便宜。
楊國軍擂起戰鼓,鳴金壯聲勢。雙刀接下槍桿,彼此以巧力抗衡。此一時大槍撇下雙刀,彼一時雙刀卸脫長槍。嚴默扭身閃過奔雷一擊,李彪斜踏一步躲過雙刀側擊。大槍聲勢紛如金雞亂點頭,飛龍又如鳳。雙刀起落一如撲鷹雙爪,一砍一掛一劈刀如水半點不漏。
「爭天下是為何?」李彪吶喊著,並旋扭雙掌扎出一槍。嚴默不理會,硬是擺刀架他一著。嚴默空擺棄下一刀,雙手握刀便是一跳。一躍之下刀眼將近李彪胸口。李彪挪步轉身一跳,打擺槍眼一撥旋子。
「天下又為誰而爭?」背對嚴默的李彪雷聲喊著,隨身後猛著一記回馬槍,扎實地刺入嚴默胸口。嚴默忍痛跳出槍桿,一把伸手緊壓創口。
李彪威嚴地站著,他勝了,可心理卻是半點不受用。嚴默看著他不為所動,便笑了:「李將軍,你贏了,再來一記取我性命。」嚴默不怕死,他知道即便自己身死,楊國也勢必讓鄭國拿下,只是這分榮耀他看不見了。
「嚴將軍可知各國交戰,所為何而爭天下?」李彪又問道:「嚴將軍可知自己殺過了多少人?後人又將怎麼寫你?」忍痛許久,適才又交戰一回的李彪右臂血冒如湧泉。
「要殺便殺,何需復言。」嚴默說著。
「皇命下詔爭戰天下,莫不是為了百姓蒼生之生計。你我將軍交戰百回相爭,莫不是為了生前留名死後留名。」李彪續道:「殺了嚴將軍,楊國勢必要亡。不殺,順應天下也必然要亡。既是如此,又如何該殺你。」嚴默不語。
「天下一戰,無非為了百姓厚生。」李彪說著。
李彪嘆了口氣,年輕的衛行尚未娶親便死,一群精兵也被殺,鄭國軍兵馬一進城中,楊國百姓勢必也得死。但求天下安平,是哪家的皇帝又有何妨。他使最後一分氣力緩緩舉起銀槍,銀槍槍頭刺向天際。
戰鼓停了,天際只剩薄薄弱雨,李彪看著嚴默說道:「嚴將軍,望鄭國軍放過我城中楊國百姓。百姓們過得太苦了,我們需要一個良臣明將善天子。且聽我一句。」
「我可以放過城中百姓,但領將卻必須死。」嚴默承諾著。李彪早知道了,他只是笑了笑。槍舉得久了,老天卻沒半點回應。
下輩子,蒼天啊,好不好讓我當個莊稼漢,李彪想著。他想出最後的兩句,剛好諧成一篇。
百練大槍童顏老,徨然一刺百年遙。
挪轉八卦雲與月,再不復此英年紹。
攻爭勝名如浮雲,不若全了人安平。
今君若下止殺令,莫憂生前身後名。
童顏記性一起便練了似乎有百年的槍法,一直年華老去都懷疑自己是否錯了。倘能挪轉八卦,回到曾經的雲曾經的月兒那模樣,也不願再繼續踏上名將這生意。爭了多少武功戰績卻也如浮雲一般,倒不如一家安平與妻兒偕老。今時將軍若下了命令不殺我楊國百姓,即使是死了,也不用擔心別人謾罵你的臭名。
他唱頌完了這曲,一陣天際的落雷擊中了銀槍。年輕的他求漫天名聲,而年老稍有領悟的他,不想保有天地名聲,只願回到妻兒身旁。
蒼天便如他所願,一記霎時烈雷,彷彿取回了他的魂魄。他躺在黃土之上,再也沒半點氣息。槍兒落在他的身旁,沒人能再使得它。
劉漢福哭了,而老住持則全然無表情。
重傷的嚴默走近了已死的李彪身邊,彷彿看見了年華逝去後的自己。他舉起手來,好讓隨將見了。隨將一行奔馬而至。
「宣我法令!」嚴默喊著,聲音回蕩在荒漠沙原。「進城若有傷百姓男女者,斬立決!進城若騷擾、搶奪百姓財物者,斬立決!」
陰雨停了,半片暖光緩緩透過烏雲的簍孔伸了進來。
「鄭國兵馬隨我進城。」嚴默喊著。
大門敞開,鄭國兵馬整齊如一地進城,刀劍都在各人的腰際上頭,不再需要拔出了。
嚴默請兵將李彪的屍身厚葬,並親自上香。老住持與劉漢福也上前燒香膜拜。
沒什麼寒喧問候,嚴默便進城療傷去也。劉漢福看著嚴默似乎蒼老的背影,心中有萬千感慨。『天下一戰,無非為了百姓厚生!』劉漢福想起李彪生前說的這句話。
看見老住持愣在墓地之前,劉漢福想想問道:「老住持,您怎麼了?」
「風依舊蕭蕭,卻再沒聽見鬼哭神號之聲。」老住持說道。
皇宮內楊玄帝與歌女共舞,身邊僅剩宦官、心腹大臣相陪。絲竹之樂繚繞宮柱,乍看之下歡娛可人人卻難藏心事。
朝官一腳踏上皇宮大殿,尚未來得及跪拜便上奏道:「吾皇,百里加急。城外探子回報。」楊玄帝甫聽此言便坐起喝道:「快報。」
「代黃將軍回秉祕言:鄭國兵馬已至城郭外約一百二十里,計傍夜將於城外安營紮寨。今罪臣領受皇恩,皇恩浩蕩,黃明勢必身先士卒,不許鄭國一兵一卒入我楊國一步。另啟奏,請聖上代在下撫恤老母一家,再恕在下無法回宮向皇上三跪九叩奏戰功。」朝官喊畢便三舉跪拜,以代黃明將軍叩謝皇恩。
此番,想我泱泱大楊國勢必要亡。楊玄帝心想,況乎聽鄉井小民傳言,鄭國兵馬又喚『哭喪軍』。所到之處,屍橫遍野。又聽聞百萬之師步捷行進,不是馬蹄聲、不是將領喊吶聲、而是未散魂靈的嘶泣聲不絕於耳。如此作想,即便皇帝留守城中也是只有死路一條。
楊玄帝心知肚明,鄭國此舉出兵一戰,勢必要滅了我楊國。想自己雖貴為一國之君,卻誤信小人讒言,致國家生靈塗炭、民不聊生。這般作想,卻也是遲了。正當嘆道,耳邊卻聽見寵臣許櫻啟奏道。
「微臣尚有一計。」
「現今兵臨城下、四面楚歌,大楊國勢必要亡。多說又有何用?」楊玄帝站起大吼,氣怒一消便輕嘆一句,揮手示意:「愛卿有話便說吧。」
「秉皇上,城內飛馬寺有一帶髮修行人名李彪。此李彪曾為先皇所用,曾領五萬雄師大破鄰國百萬之師。此人雖辭官歸隱山林十數年,不問天下世事、百姓蒼生。但我想如果能召他為國領兵出戰,也好拖延些時辰。」
楊玄帝抱胸尋思,能拖延一天是一天,兩時辰便兩時辰。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便是儘早出城逃去,時間也足夠了。
「擬詔,請李彪道人出廟為國一戰。不從便格殺飛馬寺一幫僧侶。」一時氣焰高亢,楊玄帝轉身向許櫻說道:「不愧為朕之忠臣,許卿也隨我一逃吧。」
朝廷上片片不落聲,耳語譁然。下朝皇宮便混然一片,只為私己之利而奔走。
年近古稀的老臣劉漢福說道:「皇上只一心要逃,那楊國百姓該如何是好?」鄰近的年輕臣子們拱手向劉大臣問道:「劉大人,您曾跟隨先皇奔走,這李彪是什麼樣的人物?」
「諸君可曾聽過奔雷槍?」劉漢福說道。
「曾有所聞,是把長有丈八、沉有百來斤的銀槍,於十數年前一揮數國敵將兵馬,一滅疆外蠻族。可現已下落不明不是?」
「此奔雷槍,便為李彪所用。而此槍下落,想必也只有李彪一人知道吧。」劉漢福說罷便暗暗尋思:他勢必也要往飛馬寺見見李彪才是。
皇宮大門之外,陰雨綿綿,又似哀悼又似泣。
天際雨落不停,宦官臣子走得走,百姓草民能逃得便逃。即便是香火鼎盛一時的飛馬寺,此時也僅剩數名僧侶守著。
領詔將軍領二三十人邁入寺門,其焰張狂,見阻擋的僧侶便一陣亂棍痛毆。
雨花滴滴落在寺廟端的龍背上,彷彿暗指李彪如龍困淺灘,無能展遊天地之間。寺廟大堂內,住持與李彪正對坐打禪。即便外頭烽火連天,也與他兩人無礙。已過中年的李彪,一頭白髮僅剩幾簇灰黑長髮,白毛鬢角垂至領前,散椏般的長髮落於頸後。麻布素衣,早已失了勇士般的豪情壯志。茹素斷肉,卻也忘了二十年來的常勝武功。
沿著龍鬚垂落至門簷的水珠緩緩落下,領詔將軍佇立在水濂之前扯詔喝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草民李彪接旨……」領詔將軍見李彪和老僧侶絲毫不動,便又重覆再喝。
仍是不動。
「弟兄們,把刀劍執上。」將軍望後頭一喊,便又喝道:「草民李彪,皇上念你曾為國爭功,今再宣你為國爭戰,望你重獲戰功。從,則喚你聲將軍不為過。不從,便是我刀劍下之喪命徒。」
寺堂裡空蕩一片,只聞得一熟老之聲:君非君,臣非臣,百姓又有何奈?
李彪微睜雙眼,雙瞳中早沒了武人生氣,卻多了分大佛莊嚴神氣。「在下便是李彪,敢問將軍此番到來尋我這廢人為何?」李彪輕聲問道,口氣中無半點生意。
領詔將軍重訴一回,便又於話末說道:「請李彪將軍隨我等一去。」
「若是不從,你又能如何?」李彪站起身來。
領詔將軍揮手大罵:「留活不留死,兄弟們給我硬架回宮!」
一時手握長棍的十數精兵群擁而上,李彪不攻不臨,欠欠身便躲過漫天棍棒。領詔將軍既知不能敵,便又轉令喝道:「留數人圍抱李彪,其他人把這寺廟漫天神佛和禿僧侶給我毀了。」
「將軍,這番可是會遭天譴的啊!」精兵中有人如此喊道。莫說肉身僧侶了,即是銅身神佛,精兵們也不肯碰。
「哼!」將軍一把使勁抽出長刀,刀一出便汲起鞘上雨水,不知他抽得是刀是流水。將軍霍霍走入寺中便要望老住持殺去。
李彪見此便輕聲說道:「萬望將軍有好生之德,莫把神佛當賊寇,莫把僧侶當惡徒。」將軍不為所動,仍大步走向住持。李彪一時動怒力氣,雙眼圓睜,一把將雙手合十喝道:「將軍,在下難見你此番作為。後果自承!」
將軍扶搖上長刀,住持臉龐上展耀著刀的光影,住持仍未有動靜。將軍便待揮下,李彪突地伸掌如烈火,五指緊叩勝猛虎,只一把便推得將軍撞上門牆。流水長刀斷了兩截,一截著了地,一截在李彪手上。跌落地上的將軍跪地噎了口血,差一步近死!
精兵群跪地哀求,只聽一人說著:「李將軍,萬望您隨我等回宮。戰爭是勝是敗尚且無論,可您不隨我等,我等只有領死一途。」
陰雨紛紛,斷魂時節斷魂雨,堂內無一聲響,僅剩精兵盔甲水珠流跌至寺堂的滴答聲。老住持緩緩站起身來。「那腳步聲我還記得,是劉漢福劉大人吧。」此時精兵們才赫然發現──原來老住持是個盲人。無怪乎面對刀光,他仍然無動於衷。
寺廟門口踏來一個便服老漢,只有腰上繫著那塊白玉可顯出他的身分。「德慧住持、李將軍,想來我們也有十多年未見了吧。」那老漢便是劉漢福老臣。他摘下頂上草帽,輕拂了拂沾滿袍子的雨露。
老住持雖然眼盲,卻也感覺到弱光的溫暖,向著門口揖拜道:「劉大人,真是良久未見了,您特地來訪,想必還是為了亡國之事吧?」
劉漢福要精兵們退下,閉門獨自與兩人坐落蒲團細談商議。並告訴兩人此大諱不善軍士到訪乃是皇命,而非出於他的意見。劉漢福痛斥著當今皇上的昏庸、小人的敗亂,導致楊國亡國之命。又哀訴身為楊國重臣,又不得不為百姓謀求安身立命之機。
「李將軍,楊國勢必要亡,但在下所能作的,能多讓百姓熬一陣就一陣吧。」他嘆道:「鄭國兵馬又稱哭喪軍,每到一城池便要揮刀屠城,此舉蠻荒至極。如將軍肯領我楊國破碎之師,儘管打不退鄭國哭喪軍,也可讓城池多堪些時日。」
李彪不答話,沉浸在自己的思緒之中。
老住持合十說道:「請外頭哪個官兵大人幫老衲開開門吧,老衲有一事尚待確認。」外頭精兵趕忙把門拉開,老住持抬手要眾人安靜。
雨聲、空氣晃動在時光的聲響,彷彿都流進了盲眼的老住持耳裡。凝結的氛圍中隱約有著如絲般細長的音韻。那是婦女見子女被害的哭泣聲、那是丈夫見妻子受辱的哀罵聲、那是死亡前的泣聲、哭喪軍肆虐的笑聲。老住持不敢再專心聆聽,趕緊回神。
「住持,您聽見什麼了?」李彪問道。住持一五一十地說著,那些曾經令人喪膽的軍隊馬蹄聲、那些刀劍交錯、刺進肉身裡的廝殺聲。
「李師弟,若不殺人,你可以撐得這首都城多少時日?」老住持輕聲問道。
「若不刻意殺人,僅可不滿三日。」李彪實話實說,他了解自己的武功修為。但疲憊的猛虎也難勝好功嬉戲的猴群啊!
「那加上我們楊國剩下來的軍馬呢?」劉漢福接後問道。李彪抬起頭來冷冷地笑著:「也不滿七天。」知內情的劉漢福沒半點質疑,只是深嘆了口氣。他知道至少有六成大軍將護衛逃命的皇帝逃至鄰城。
三人只是各自沉思,一段時間裡不再有話。
李彪沉吟了會兒說道:「現下鄭國兵馬在哪駐營?」
「於城外下落扎營,也該有好一陣了。」劉漢福看著李彪,李彪仍一臉不為所動,於是更加緊說著:「想明兒個一早,鄭國兵軍便該有將領叫戰才是。」
「明日正陽之時,我會趕去教場出兵。」李彪走出寺廟門口,精兵逕自閃開,沒半個人阻擾他的去路。「若我沒能去成,便是死了。」留下這句話的李彪不畏風雨自離。
精兵走入寺裡,劉漢福趕忙安撫他們:「李將軍話既出口,便無須多心。回皇宮秉命之事交由我一人去說明吧。」
「那就拜託劉大人了,在此謝過。若無他事,劉大人、住持,小的們先走了。」精兵幾人退去不表。
兩人對坐不語,劉漢福按奈不住心理的疑惑,終於問道:「老住持,您可真聽見了鬼哭神號之音?」
「出家人不打誑語。」住持說道,輕將雙手合十。他明白這種處境裡,即便是人生閱歷豐足的劉大人,也難不為恐懼動搖。
「劉大人,是生猶死,便把一切交給天意做主吧。」住持說道:「劉大人若無閒雜事,是否和老衲共頌佛經。」「也好。」
本想隨李彪一同出寺,好問他手頭上有幾成把握。但一來不好拒絕住持的話,二來想李彪也走遠了,何況外頭雨還是下個不停。看了看門外的落雨,再這樣下去,勢必又是一場水災。
到底,劉漢福心想著,這雨何時能停啊?
走出外頭的李彪,遙望天際,山雨模糊了雙眼,為天地拉近了距離,彷彿伸手即可觸摸至天頂。飛馬寺立於山巒之間,亂草滿佈山壁,荊棘隨路而長。沿北道直下,便可及不再喧囂的市集;隨著南方路落,便是馳名各地的飛馬湖。飛馬寺之名便由此湖而生。
李彪信步來到飛馬湖,暗嘆韶光易逝。昔日披掛上馬,好不容易才歇下心上的擔子,如今又得披掛重返戰事。
『春秋十年是春秋,十年春秋非春秋。十年春秋安得在,春秋十年仍春秋。』
於湖邊瞧見一斗笠老者垂釣,李彪好奇地問道:「老先生貴姓吶?難得您還有閒情逸致,請問釣果如何?」
老者搖頭微笑說著:「老朽姓衛,在此垂釣好些時候了,可今時卻不如往日。」清水竹簍裡沒見半條大魚,只有兩條小魚攸游著。
「您可知道鄭國兵馬就在城外,老先生怎不快些離城。」
「小兄弟可知道,一路向南的大門被禁了?」「為何?」李彪大驚失色。
「咱們楊玄帝下詔,凡能挑能砍柴的男丁,都要參與戰事。」老者漠然地說著:「要出大門逃命者,必尾隨皇帝。說好聽些是有皇軍隨行保護,難聽點是怕鄭國兵馬殺得快,留些人好耗他們些時間。欸,小兄弟,那你怎麼不逃?」
「老先生,我尚有事未全了。」李彪正提步繞湖欲至十多年前的熟識地,卻還是聽得老者叨唸:「想我兒女雙雙離去,只剩一未娶親的孫兒還在。如今仍是黃毛小兒,卻也要臨上戰場。」
李彪半行半觀老者,老者將竹簍裡的兩條小魚兒倒入湖中,小魚兒一入自由活水便悠然游去。儘管漸行漸遠,但他依然能聽見老人沉吟著:「天下之事,所為何事?」老者提著空簍子踏上歸途,昏黑路上但見駝背身影離去。
李彪唱著臨時編起的小調來到湖中,唱來唱去只得六句,心想該多編兩句湊齊才好。在湖心草畔邊,他想起十多年前也曾站在這兒──那時戰事紛紛,官拜將軍的他領兵連年出征外地,誰知待他歸鄉故里時,才知妻兒都因瘟疫相偕死去──從此他扔大槍,辭官住入飛馬寺,打算閒雲野鶴修行一生。有人安慰他,這是宿命淵源。有人罵他,殺人太多惡果自報。他無奈,卻也後悔莫及。
踏上武官一職,為了扶家立業;邁入戰場領兵,為了成就不朽功名。而今,一切一切卻如浮雲。李彪緩緩褪去上衣,糾結的肉體上滿是吋吋長短不一的刀疤。他深吸口氣,便往湖底走去。
湖中不見魚蹤,只偶有幾隻魚兒游過他身旁。初入湖中,不深只有兩丈距離。步步越下,縱然天氣陰雨暗沉,可李彪抬頭已不見天光。
雙眼不能明白識物,但李彪記性過人,一會兒便知道自己是在何處,那睽違的大槍又在何處。果然,隱隱發出寒光的銀槍,就插在巨石裡頭。湖底遍地青苔
,石頭上也滿是鮮明不等一的綠青苔。可插入巨石上的銀槍,雖已十年,仍是毫無青苔附著於上。
他一把握上槍柄,那豪勇之氣又再次注入李彪身子,可這回卻多了分仁德之心。『奔走沙場惟一人,吼聲戰地雷一聲』他摸了摸鑄槍師在槍頭刻的兩句。這兩句也是李彪深入敵境時的寫照──論戰片刻,沙場上僅剩他一人,獨挑大槍,敵人見了畏懼如聞雷聲。
他提勁拔起銀槍,將它斜抱懷中,轉頭乾脆就走。走出湖岸來到草畔,他盤曲雙腳坐下,將銀槍平放雙腿間。十年過了,銀槍依然沉重,李彪雙腿依然撐得住。兵器與人都長了十來歲,但感覺依舊不減當年。他情不自禁地笑著:「久違了,奔雷槍。」衝著被烏雲掩蓋的斜陽,奔雷槍硬是閃了片冷光。
是值時隔一日,公雞報曉,黎明初現。劉漢福與老住持都在教兵場候著李彪出現。劉臣擔心他無法擔此重任,漏夜脫逃。老住持反擔心他一時想不開,一時氣起便置之不理。
耳邊的鬼神號哭之聲越是作響,老住持就明白鄭國軍馬步步逼近。兩人待在高及城門的教兵台上。底下兵馬卻見老弱殘兵,只偶爾看見幾個精壯的勇士。其他良兵肥馬都隨皇帝起駕而去。「這又如何能撐三天呢?」劉漢福將城內兵馬之事說於住持後慨然說著:「咱們城裡,至少還有成千上萬的百姓守著。皇帝甫出此城,遺下多少曾奉承您的忠良百姓啊!」
哭號聲大作,老住持聽聞了。遠處風沙四起,成列成排的鄭國兵馬疾馳而至,劉漢福也看得心驚。
『喝!』聽聞一記熟悉的雷吼,楊國將士鼓譟了起來。居上的劉漢福登高望遠,見得李彪駕馬而來。其勢甚威,卻依然是白杉素衣,未著兵甲。
「吾乃楊國欽命將軍,眾將士聽命!」眾將士聽得此言,便嚴肅了心情。李彪大聲地吼著:「凡年紀少過十六,年過五十者,特允卸下兵甲回居所。凡家有老母待奉養,小兒當撫育者,特允卸兵甲回鄉。宣我法令!」
傳令使縱氣一喊,底下人聽見了不多時便噪動起來。連傳令使都疑惑了起來,李彪見他愣著,也說了:「假使你有老親小兒要養,走也無妨。」這次可是死門關,闖進去的沒多大機會逃得出來。至少在死前,能讓將死之人多享片刻天倫之樂,李彪這麼想著。
戰場之上,將軍最大。貴為重臣的劉漢福即使有話也不能說,只是默默地搖頭。老住持倒想得開,勸說著:「心有掛礙者,即使上了戰場也只是權充人數,反而有礙軍心。」
此話一落,人民走了大半,教場上僅剩約莫不及五千兵士。在人民紛紛離開時,李彪穿上兵甲,也接了皇上御賜的虎頭寶刀。身著白羽金盔的李彪,用繫帶綁了白髮,右手握著奔雷大槍,腰上繫著御賜的虎頭寶刀,雙腳踏實,煞是英雄人物像。
他駕馬走進列子裡,審慎挑兵。沒想到卻看見了一個黃毛小兒,觀其外貌便知不滿十六。「小兒,你哪人?多大年紀?」
小兒戰戰兢兢地答應著:「回將軍話,屬下乃城南人,再過數日便有十六。」
「家裡沒有老父老母嗎?」李彪問道:「娶親否?」
「回將軍話,屬下雙親已逝,僅剩祖父尚在。至今屬下尚未娶妻。」
李彪正要問,那小兒卻先說了:「啟秉將軍,屬下欲戰之事,已得祖父贊同。屬下至小務農,稍有氣力。長游急水,不因害怕而退。」
「說得好,你姓誰家姓,名啥?」李彪喊著。「屬下姓衛,單名一個字『行』。」小兒拱手說道。
李彪知悉他是釣魚翁之後,笑了笑便待離開。卻見他腰上大刀看來不妥。
「把刀給拔了。」衛行拔出長刀,刀身磨損早已鏽腐不堪用,論切肉尚且不足。李彪將虎頭寶刀押給了他,衛行不敢接下。劉漢福正待欲言,卻被李彪擋了下來。
「是生卻將死,如果心中不存半點遺憾,雖死卻猶勝生。」李彪說著:「到時滾滾黃沙之上屍首遍布,誰拿刀也無所謂了。衛小兒收了它,給我們楊國大軍斷了鄭國的來路。」衛行收了寶刀,自然三拜不表。
等吧,就等吧,就等著鄭國兵馬叫戰。屆時城門一開,生死便定下了。
聽得遠方戰鼓、號角齊鳴,李彪舉起手上的大槍,號令開啟城門。而他內心不斷地掙扎著,是否該殺人呢?是否該用槍頭刺穿敵人的胸口?不是已許下誓言,這輩子不再殺人了嗎?
沉重的雨滴滑下他的額頭,當他仍思索著時,跨下馬匹已然衝鋒在前。
大雨紛紛、雷聲閃電由四處而生。兩陣兵馬相交於剎那之間,霹靂併發於兵器交截之時。
李彪仍稍有心,不能對敵軍痛下殺手。格敵人於馬下,擊對方以斷臂傷腿。李彪擊退了身邊的敵軍,想就後方支援。回頭一瞥,看見當初到飛馬寺尋他的一票精兵悍將,連著被他一掌所傷的領將也拚命殺敵。又見衛行一人獨抗鄭國軍四五人,力有未逮。李彪便要助一己之力,卻感覺右臂吃痛。
「糟了!是弓兵!」李彪心理大喊著,他拔下右臂的箭頭,血液汩汩直流。李彪扯衫止血後,便欲搭救衛行也來不及了。
衛行被一道飛箭刺穿丹田,鄭國軍一把提刀砍下他的腦袋。氣急攻心的李彪大喝一聲,其聲正如雷鳴,嚇得鄭國兵馬一時亂了陣腳。李彪大槍奔馬而至,一把刺穿了鄭國軍數人。見得槍頭吃血,槍身染血,不免哀鳴起來。
『為何總要以殺制殺,爭奪天下是為何?』一陣落雷閃耀在不遠的他處。楊、鄭國兩軍都愣了一著。李彪也悟了。
強忍悲愴、惡痛的他殺入敵心,一槍一槍結果了敵軍一部分。
馬兒被鄭國兵砍傷摔跌,下馬李彪踏地而戰。使得槍來,如山水舞花;刺得槍如游龍飛鳳,槍槍皆入要害。
已不知戰與幾人,已不知槍下亡魂多少數。他看望身邊人,衛行死了,精兵們也躺在一片血泊之中。望教兵場瞭望台看去,只有三兩軍兵保護著劉漢福和老住持。李彪與劉漢福眼神交會,不能猜得出來,楊國大去時期不遠。
聽著落雷一回猛一回更烈,反一陣簡單的聲響吸引著他──那是號角聲──鄭國兵馬逐一回奔本營。李彪知為兵法之用,是詭逃保留軍力,並非棄戰而逃。才不過一個時辰,楊國兵馬死傷大半,其他莊稼漢連刀都無法緊握。
李彪正打算鳴金喊吶收兵,卻見三匹黑馬縱下高原而來。他一人領前與此鄭軍三人會談。其中一人便是鄭國大將嚴默。見李彪縱橫於敵心之中,如狂風橫掃。一時技癢難耐便下馬前來邀戰。
「想必你就是奔雷槍李彪,聞名已久,今冀望在下後生小輩嚴默能與君單獨一戰。」嚴默如此說著。雖為敵軍卻不失禮數,此乃真性情之人,李彪暗自佩服。李彪沒點頭也沒半點表情,便是答應了。又一陣忽雷急至,電光火石之間,李彪心裡便有了底。看了看銅管奔雷銀槍,他以槍頭指著嚴默。嚴默身邊兩人散去便回本營。兩方陣營,皆離主將遠矣。嚴默下馬拔出腰際雙刀,李彪平槍一勢踏定雙腿。
黃沙淹沒了他們的腳踝,陰雨時急時緩仍是不見半點春光。
一道閃電敲響了戰局,嚴默縱身一躍,取那雙刀落雁平沙式。李彪轉背槍一勢,上身絲毫不動,接著後扥槍上撩。兩人相對接應一招沒佔半點便宜。
楊國軍擂起戰鼓,鳴金壯聲勢。雙刀接下槍桿,彼此以巧力抗衡。此一時大槍撇下雙刀,彼一時雙刀卸脫長槍。嚴默扭身閃過奔雷一擊,李彪斜踏一步躲過雙刀側擊。大槍聲勢紛如金雞亂點頭,飛龍又如鳳。雙刀起落一如撲鷹雙爪,一砍一掛一劈刀如水半點不漏。
「爭天下是為何?」李彪吶喊著,並旋扭雙掌扎出一槍。嚴默不理會,硬是擺刀架他一著。嚴默空擺棄下一刀,雙手握刀便是一跳。一躍之下刀眼將近李彪胸口。李彪挪步轉身一跳,打擺槍眼一撥旋子。
「天下又為誰而爭?」背對嚴默的李彪雷聲喊著,隨身後猛著一記回馬槍,扎實地刺入嚴默胸口。嚴默忍痛跳出槍桿,一把伸手緊壓創口。
李彪威嚴地站著,他勝了,可心理卻是半點不受用。嚴默看著他不為所動,便笑了:「李將軍,你贏了,再來一記取我性命。」嚴默不怕死,他知道即便自己身死,楊國也勢必讓鄭國拿下,只是這分榮耀他看不見了。
「嚴將軍可知各國交戰,所為何而爭天下?」李彪又問道:「嚴將軍可知自己殺過了多少人?後人又將怎麼寫你?」忍痛許久,適才又交戰一回的李彪右臂血冒如湧泉。
「要殺便殺,何需復言。」嚴默說著。
「皇命下詔爭戰天下,莫不是為了百姓蒼生之生計。你我將軍交戰百回相爭,莫不是為了生前留名死後留名。」李彪續道:「殺了嚴將軍,楊國勢必要亡。不殺,順應天下也必然要亡。既是如此,又如何該殺你。」嚴默不語。
「天下一戰,無非為了百姓厚生。」李彪說著。
李彪嘆了口氣,年輕的衛行尚未娶親便死,一群精兵也被殺,鄭國軍兵馬一進城中,楊國百姓勢必也得死。但求天下安平,是哪家的皇帝又有何妨。他使最後一分氣力緩緩舉起銀槍,銀槍槍頭刺向天際。
戰鼓停了,天際只剩薄薄弱雨,李彪看著嚴默說道:「嚴將軍,望鄭國軍放過我城中楊國百姓。百姓們過得太苦了,我們需要一個良臣明將善天子。且聽我一句。」
「我可以放過城中百姓,但領將卻必須死。」嚴默承諾著。李彪早知道了,他只是笑了笑。槍舉得久了,老天卻沒半點回應。
下輩子,蒼天啊,好不好讓我當個莊稼漢,李彪想著。他想出最後的兩句,剛好諧成一篇。
百練大槍童顏老,徨然一刺百年遙。
挪轉八卦雲與月,再不復此英年紹。
攻爭勝名如浮雲,不若全了人安平。
今君若下止殺令,莫憂生前身後名。
童顏記性一起便練了似乎有百年的槍法,一直年華老去都懷疑自己是否錯了。倘能挪轉八卦,回到曾經的雲曾經的月兒那模樣,也不願再繼續踏上名將這生意。爭了多少武功戰績卻也如浮雲一般,倒不如一家安平與妻兒偕老。今時將軍若下了命令不殺我楊國百姓,即使是死了,也不用擔心別人謾罵你的臭名。
他唱頌完了這曲,一陣天際的落雷擊中了銀槍。年輕的他求漫天名聲,而年老稍有領悟的他,不想保有天地名聲,只願回到妻兒身旁。
蒼天便如他所願,一記霎時烈雷,彷彿取回了他的魂魄。他躺在黃土之上,再也沒半點氣息。槍兒落在他的身旁,沒人能再使得它。
劉漢福哭了,而老住持則全然無表情。
重傷的嚴默走近了已死的李彪身邊,彷彿看見了年華逝去後的自己。他舉起手來,好讓隨將見了。隨將一行奔馬而至。
「宣我法令!」嚴默喊著,聲音回蕩在荒漠沙原。「進城若有傷百姓男女者,斬立決!進城若騷擾、搶奪百姓財物者,斬立決!」
陰雨停了,半片暖光緩緩透過烏雲的簍孔伸了進來。
「鄭國兵馬隨我進城。」嚴默喊著。
大門敞開,鄭國兵馬整齊如一地進城,刀劍都在各人的腰際上頭,不再需要拔出了。
嚴默請兵將李彪的屍身厚葬,並親自上香。老住持與劉漢福也上前燒香膜拜。
沒什麼寒喧問候,嚴默便進城療傷去也。劉漢福看著嚴默似乎蒼老的背影,心中有萬千感慨。『天下一戰,無非為了百姓厚生!』劉漢福想起李彪生前說的這句話。
看見老住持愣在墓地之前,劉漢福想想問道:「老住持,您怎麼了?」
「風依舊蕭蕭,卻再沒聽見鬼哭神號之聲。」老住持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