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无字碑”
王 水 宝
碑,最早叫“石刻”,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一种文化形式。历史上最初的碑是立于宫、庙门前,用来识日影、拴牲口的,后来,逐演变为在碑石上镌刻文字,用以记事记言或歌功颂德,秦始皇的《封泰山碑》,就是宰相李斯为歌颂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功劳,于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登临泰山时立的碑石,亦称“泰山刻石”,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碑刻。而叱吒风云,当了21年女皇帝的武则天,却独辟蹊径,异想天开地为自己立了一块无字碑,为什么要立无字碑?后人为此绞尽脑汁,竞相推测:说其自感无功无德,不如一字不镌;又说其自感政绩卓著,岂一石碑能容?还是一字不刻;又有说其千秋功罪,留待后人评说,也就一字不书,直到如今还猜不透武则天立无字碑的真正缘由,成了千古之谜。
其实,历史上无字碑却并非从武则天开始。据《椒生随笔》载:汉武帝刘彻于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登临泰山,并在天柱峰树了一块高达6米的碑石。刘彻原想把自己的功劳,镌刻在这块碑石上以留作永恒的纪念,他意气娇横地站在泰山之巅,极目傲视山势景色,不禁大声发出“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赫矣!骇矣!惑矣”的赞叹,但他还是感到自己的功劳高于泰山,非语言所能表达,便不想在碑石上镌刻文字了,这块碑石遂成了一块无字碑,又称“汉石表”。郭沫若在其写的《观日出未遂》诗中,曾有记载:“摩抚碑无字,回思汉武年”。无字碑虽高大雄伟,古朴浑厚,并还成了泰山重要的文物之一,但总遮不住汉武帝刘彻心高气傲、自矜其功的面貌。立于建康(今南京)城外梅花岭上东晋谢安墓前的碑石,也是无字的。谢安,字安石,孝武帝时位居宰相,是东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位有名气的书法家。65岁那年,谢安得一重病,自知难愈,命家人准备后事。孝武帝念其有功于朝,特别是主持淝水之战,击败符坚,保定了东晋江山,“伟绩丰功不可胜记”,故破例特允谢安死后于墓前立碑(朝廷有《禁止树碑》的规定),谢安谢恩毕,但考虑由谁来撰写碑文?由谁来丹书碑文的问题上,却转辗难眠,当时有家人提出,请著名文学家殷仲文或田园诗人陶渊明撰写碑文,由书圣王献之丹书,这已是最高的规格了,但谢安自以为此三人的文章、书法都不及自己,没有允诺。其实谢安的文章不如殷、陶,书法不如王献之,因此一直没有找到撰文和丹书的人选,直到谢安命归黄泉。碑虽无字,但却记下了谢安的自负傲矜、目中无人、孤芳自赏、自命不凡。在苏州玄妙观三清殿,也立有一块无字碑,此碑原来是有碑文的,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由方孝孺丹书,笔力峭劲,气势雄逸。方孝孺,浙江宁海人,惠帝时任侍讲学士。燕王朱棣登基后,命方孝孺替他起草登极诏书,方孝孺恶其卑鄙无耻篡夺侄儿帝位,拒绝起草。朱棣闻讯,恼羞成怒,不但惨杀了方孝孺,灭其十族(包括方孝孺的学生),还派人凿平了方孝孺丹书在玄妙观三清殿碑石上的全部碑文,遂成了一块无字碑。字是凿光了,但在这块无字碑上,却镌刻下了燕王朱棣的残暴狠毒,方孝孺的浩然正气。南宋奸臣秦桧墓前,也立有一块无字碑,秦桧一生,罪孽深重,“秽德丑行不屑书也”,人人痛恨,个个唾骂,可想而知,秦桧死后又有谁愿意为他撰写碑文、丹书碑文呢?碑虽空白无字地立在汴梁(今河南开封),但秦桧卖国求荣、陷害忠良的罪行,却是一条条、一桩桩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镌刻在碑石上。
无字碑上虽无字,但我们仍然可以在每块无字碑上,看到记载着许许多多不同内容的文字,从这许许多多不同内容的文字中,我们不也读出了许许多多不同内容的东西来吗?
(江西万载县委宣传部 336100)
王 水 宝
碑,最早叫“石刻”,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一种文化形式。历史上最初的碑是立于宫、庙门前,用来识日影、拴牲口的,后来,逐演变为在碑石上镌刻文字,用以记事记言或歌功颂德,秦始皇的《封泰山碑》,就是宰相李斯为歌颂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功劳,于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登临泰山时立的碑石,亦称“泰山刻石”,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碑刻。而叱吒风云,当了21年女皇帝的武则天,却独辟蹊径,异想天开地为自己立了一块无字碑,为什么要立无字碑?后人为此绞尽脑汁,竞相推测:说其自感无功无德,不如一字不镌;又说其自感政绩卓著,岂一石碑能容?还是一字不刻;又有说其千秋功罪,留待后人评说,也就一字不书,直到如今还猜不透武则天立无字碑的真正缘由,成了千古之谜。
其实,历史上无字碑却并非从武则天开始。据《椒生随笔》载:汉武帝刘彻于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登临泰山,并在天柱峰树了一块高达6米的碑石。刘彻原想把自己的功劳,镌刻在这块碑石上以留作永恒的纪念,他意气娇横地站在泰山之巅,极目傲视山势景色,不禁大声发出“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赫矣!骇矣!惑矣”的赞叹,但他还是感到自己的功劳高于泰山,非语言所能表达,便不想在碑石上镌刻文字了,这块碑石遂成了一块无字碑,又称“汉石表”。郭沫若在其写的《观日出未遂》诗中,曾有记载:“摩抚碑无字,回思汉武年”。无字碑虽高大雄伟,古朴浑厚,并还成了泰山重要的文物之一,但总遮不住汉武帝刘彻心高气傲、自矜其功的面貌。立于建康(今南京)城外梅花岭上东晋谢安墓前的碑石,也是无字的。谢安,字安石,孝武帝时位居宰相,是东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位有名气的书法家。65岁那年,谢安得一重病,自知难愈,命家人准备后事。孝武帝念其有功于朝,特别是主持淝水之战,击败符坚,保定了东晋江山,“伟绩丰功不可胜记”,故破例特允谢安死后于墓前立碑(朝廷有《禁止树碑》的规定),谢安谢恩毕,但考虑由谁来撰写碑文?由谁来丹书碑文的问题上,却转辗难眠,当时有家人提出,请著名文学家殷仲文或田园诗人陶渊明撰写碑文,由书圣王献之丹书,这已是最高的规格了,但谢安自以为此三人的文章、书法都不及自己,没有允诺。其实谢安的文章不如殷、陶,书法不如王献之,因此一直没有找到撰文和丹书的人选,直到谢安命归黄泉。碑虽无字,但却记下了谢安的自负傲矜、目中无人、孤芳自赏、自命不凡。在苏州玄妙观三清殿,也立有一块无字碑,此碑原来是有碑文的,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由方孝孺丹书,笔力峭劲,气势雄逸。方孝孺,浙江宁海人,惠帝时任侍讲学士。燕王朱棣登基后,命方孝孺替他起草登极诏书,方孝孺恶其卑鄙无耻篡夺侄儿帝位,拒绝起草。朱棣闻讯,恼羞成怒,不但惨杀了方孝孺,灭其十族(包括方孝孺的学生),还派人凿平了方孝孺丹书在玄妙观三清殿碑石上的全部碑文,遂成了一块无字碑。字是凿光了,但在这块无字碑上,却镌刻下了燕王朱棣的残暴狠毒,方孝孺的浩然正气。南宋奸臣秦桧墓前,也立有一块无字碑,秦桧一生,罪孽深重,“秽德丑行不屑书也”,人人痛恨,个个唾骂,可想而知,秦桧死后又有谁愿意为他撰写碑文、丹书碑文呢?碑虽空白无字地立在汴梁(今河南开封),但秦桧卖国求荣、陷害忠良的罪行,却是一条条、一桩桩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镌刻在碑石上。
无字碑上虽无字,但我们仍然可以在每块无字碑上,看到记载着许许多多不同内容的文字,从这许许多多不同内容的文字中,我们不也读出了许许多多不同内容的东西来吗?
(江西万载县委宣传部 33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