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照者的異端與陌生化
是個冬日裡難得的陽光週末,他們臨時決定了到台中後車站改建為市民藝術區的20號倉庫取景拍照。
他是一個自負於「只要我背著照相機出去,就會有好照片。」的人;而他,則是興趣於他的攝影理論並容於他也寫詩這樣之好奇。
地點是熟悉的,目的是預期的;手中所握有的工具,心中所明確之結果,在這個熟諳之場域裡,他們不會懷疑整起「大環境」內的氛圍之流暢。
『你無法預期你將碰撞怎樣的情境,也不能預設你要營造如何之構成。』
『元素是隨機偶發的,河川上流動的葉子不知道自己會碰撞了那些激流或漩渦,雖然它明白河流的必然。』
『所以一開始我們循著已知的「型」前行,極力讓自己融入在這「型」之內的氛圍之中,什麼都不想,什麼也不做,你只是融入;讓自己成為整個場域之內的微細元素。』
『然後你將會驚奇於「型中之型」、「型外之型」不斷的湧現,其目不暇給之速讓你渾然不知了原來你有的那個「型」。』
20號倉庫外,一群學生散立圍聚在一件他們剛完成的裝置藝術作品前,聽取指導老師對作品的評論。
「你們創作的目的是什麼?同學們,告訴我你們對於這個作品的期待在哪裡?」
老師以他既有的「型」要同學們重置他們意氣風發之下完成的「異端之型」。老師的論述無懈可擊,同學們的標新立異值得喝采,能夠讓大家都同意「重置」的,是整個過程裡老師與同學們所經歷過的「原我」之融合;作品與場域,錯亂與明確。
『因為我們既存的「型」,將理所當然地惕除許多我們「看不見」的「現場」,也會讓我們「錯失」了許多融入的機緣。』
『比如這牆上之蕨,它既存的「型」讓它相異於河岸旁森林中之蕨,雖則同一系屬。』
『你看那斜照過來的陽光,如果,如果我們之前不清楚於「自我之型」,該如何能夠現在感受午後陽光一吋吋之流動呢,又怎能體會這異端內陌生化裡的終究呢?…我追求我之異端,我回到我的原來。』
一位黑衣老者唐突闖入了他們的場域內,打亂了他們進行中的情境。
『這就是異端,這也是陌生化。』他興奮異常『你要如何看待?』
老者斬釘截鐵拒絕了鏡頭,這樣的斷然並不能稍減「型」之運行,切中情境之對話馬上就讓老者不再在乎喀嚓作響的鏡頭操作了。
『這是一個灰色地帶;他並未同意你的拍照,但也沒有拒絕你不斷的按下快門。』
『場域之內的元素縱屬異端,都有相容之「原性」可循;情境之內的構成雖然陌生,卻可根尋我們之由來。』他終於放下了照相機『他是個遊民,啊,我們何嘗不是?』
冬日的午後,老榕樹底下恍惚著無盡止之隱喻,一孩童手拿布偶洋娃娃,立坐在斑駁紅磚牆邊上。
自我的「型」讓我們看見場域之內的異端,使我們陌生化我們所熟悉的「既有之型」;出去再回來,新的異端,新的陌生化,新的「既有之型」。』他在觀景窗內看見了近日沸沸揚揚的邱小妹妹人球事件。
『隱喻是所有異端與陌生化之連結;藉由隱喻,我們得以出入那片灰色地帶,並且在蒼茫之中振臂高呼「我都看見了!」。』
「我都看見了!」,老榕樹底下2個拍照者;「我都看見了!」,20號倉庫曾經日據時代之冬天午後;「我都看見了!」,邱小妹妹與無趣的快門。
此刻,只有那逐漸沉黯且熟悉之寒涼不是異端。
h
2005/1/30
是個冬日裡難得的陽光週末,他們臨時決定了到台中後車站改建為市民藝術區的20號倉庫取景拍照。
他是一個自負於「只要我背著照相機出去,就會有好照片。」的人;而他,則是興趣於他的攝影理論並容於他也寫詩這樣之好奇。
地點是熟悉的,目的是預期的;手中所握有的工具,心中所明確之結果,在這個熟諳之場域裡,他們不會懷疑整起「大環境」內的氛圍之流暢。
『你無法預期你將碰撞怎樣的情境,也不能預設你要營造如何之構成。』
『元素是隨機偶發的,河川上流動的葉子不知道自己會碰撞了那些激流或漩渦,雖然它明白河流的必然。』
『所以一開始我們循著已知的「型」前行,極力讓自己融入在這「型」之內的氛圍之中,什麼都不想,什麼也不做,你只是融入;讓自己成為整個場域之內的微細元素。』
『然後你將會驚奇於「型中之型」、「型外之型」不斷的湧現,其目不暇給之速讓你渾然不知了原來你有的那個「型」。』
20號倉庫外,一群學生散立圍聚在一件他們剛完成的裝置藝術作品前,聽取指導老師對作品的評論。
「你們創作的目的是什麼?同學們,告訴我你們對於這個作品的期待在哪裡?」
老師以他既有的「型」要同學們重置他們意氣風發之下完成的「異端之型」。老師的論述無懈可擊,同學們的標新立異值得喝采,能夠讓大家都同意「重置」的,是整個過程裡老師與同學們所經歷過的「原我」之融合;作品與場域,錯亂與明確。
『因為我們既存的「型」,將理所當然地惕除許多我們「看不見」的「現場」,也會讓我們「錯失」了許多融入的機緣。』
『比如這牆上之蕨,它既存的「型」讓它相異於河岸旁森林中之蕨,雖則同一系屬。』
『你看那斜照過來的陽光,如果,如果我們之前不清楚於「自我之型」,該如何能夠現在感受午後陽光一吋吋之流動呢,又怎能體會這異端內陌生化裡的終究呢?…我追求我之異端,我回到我的原來。』
一位黑衣老者唐突闖入了他們的場域內,打亂了他們進行中的情境。
『這就是異端,這也是陌生化。』他興奮異常『你要如何看待?』
老者斬釘截鐵拒絕了鏡頭,這樣的斷然並不能稍減「型」之運行,切中情境之對話馬上就讓老者不再在乎喀嚓作響的鏡頭操作了。
『這是一個灰色地帶;他並未同意你的拍照,但也沒有拒絕你不斷的按下快門。』
『場域之內的元素縱屬異端,都有相容之「原性」可循;情境之內的構成雖然陌生,卻可根尋我們之由來。』他終於放下了照相機『他是個遊民,啊,我們何嘗不是?』
冬日的午後,老榕樹底下恍惚著無盡止之隱喻,一孩童手拿布偶洋娃娃,立坐在斑駁紅磚牆邊上。
自我的「型」讓我們看見場域之內的異端,使我們陌生化我們所熟悉的「既有之型」;出去再回來,新的異端,新的陌生化,新的「既有之型」。』他在觀景窗內看見了近日沸沸揚揚的邱小妹妹人球事件。
『隱喻是所有異端與陌生化之連結;藉由隱喻,我們得以出入那片灰色地帶,並且在蒼茫之中振臂高呼「我都看見了!」。』
「我都看見了!」,老榕樹底下2個拍照者;「我都看見了!」,20號倉庫曾經日據時代之冬天午後;「我都看見了!」,邱小妹妹與無趣的快門。
此刻,只有那逐漸沉黯且熟悉之寒涼不是異端。
h
2005/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