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

獨一無二,挑戰一行(ㄏㄤ/)詩
每日限貼兩篇
割破封建的血管,他想聽紅色在歌唱
布林 寫:打破封建的血管,他想聽紅色在歌唱


['打破 ]血管,怪怪的。'[封建]',太明白了。寫共產黨的革命嗎?

扯下鋪天蓋地的金黃帷幕,他要的祇是白日青天。
打破確實不是很好
從善如流,改成割破
(本想改成割開,但是割破比較對 封建 這個詞)

至於封建這詞會不會太明白,只要運轉一下想像力
了解這首詩寫的是什麼
應該是不會有疑問

我想這首詩給的提示應該夠了,太白就沒有意思沒有趣味
且意象安排應該還不至於流於理所當然

祝文安
難得有一位肯說話也能說話的,欣慰。

下里巴人說的白話都有難懂的絃外之音,何況這抽象意味十足的獨行詩?
您說''已經夠清楚了'',如果自己認為夠清楚了,別人也一定清楚,這顯然是高估了,或貶低了賞詩人。
至少我就從中感受到兩種以上的解讀,不知是愚還是不愚?
其實這也是我正學習的

詩忌直白,不給讀者想像與思索的空間
但是又怕過於抽象(或者寫詩人自以為是的創意),造成詩句難以親近與進入
如何取捨
是很有趣也很不容易的功課

安排節點(就是意象轉換的關鍵處)
讓讀詩人能透過節點,跳躍到寫詩人安排的另一個意象,另一處景色,另一個世界
安排的好,讀者自然而然就能順利轉過去
安排的巧,讀者讀久了也能自然而然轉過去
這我還在磨練自己
拿捏尺寸

講白一點,這首詩其實也沒有什麼深意,就是在講自殺
只是玩想像,把"革命"(把命革掉當然是自殺啦 XD),以及相關的詞句(封建 紅色)
拿來敷抹這個主題

我個人是覺得藝術就是這樣
很多時候內容、精神、意義都是千百年不變的
但是透過不一樣的包裝,不一樣的呈現方式
就能展現出一個新面貌的東西
這很有趣

我喜歡詩就是因為它能激發我的想像潛能
所以才會有那麼多意見 囧>
不是要炫燿
只是希望能有更多人領略到它好玩的地方

又:如果芝言有兩種以上的解讀,對我來說,這是很令人振奮的消息。 代表這首詩還有點可讀性,它給了一個空間,在有限的範圍內,給閱讀它的人不同的窗戶與風景。

以上一些想法,相互切磋琢磨
祝文安
割破封建的血管,他想聽紅色在歌唱



既知乃寫自殺事,那麼[直白]的就是血管了。
個人以為把 [唱歌] 作為自殺者心情的形容真的很糟糕。
不是對作品的批評,
而是對表達態度的一種直接感受,是不舒服的,這點顯然該嚴肅點面對。

你不厭其煩表達的詩意應該如何誠然令人感動,理解,也非常願意接受。
白話詩的直白也許剝奪了詩人的想像空間,不能得到領悟時的喜悅,是有點殘忍。
但是一看就懂的精采橋段,和觀眾臉上滿滿問號的默劇,我寧選擇前者。見笑了。
先向版主人說早安。實在說,假如詩主人沒做說明的話,我壓根兒也不會聯想到【自殺】的心象;而【芝言】第一則的留言,我似乎閃過同樣的想像,不過我若沒看標題時,我會以為在市場的宰殺活體的雞的影像咧(對不起市場中人的眼界也僅這樣),啊~詩果真不是每一個人都能當他的讀者的,有時因遲疑停頓而產生如同無法解【數學題】的困擾,於是就束之高閣怯步了。所以我相當佩服意識呈現的作者;意識呈現的讀者。因為,我會在深奧的意象中,絕對滅頂絕,或絕對逃生去,又哪能享受閱讀的樂趣?(自言自語)----個人有感而留言。
我記得某大陸詩人描述過詩歌該是什麼樣子
他說
好的詩應該像寶塔,有好幾層
最下面的一層每個人都能進去參觀
而最高的一層卻只有少數人能登上看到最遠的風景

我覺得這種描述很有意思
也是我想學習的目標
讀詩跟聽音樂一樣
都必須夠廣,要有耐心

看多了,讀久了
常常本來難以進入的句子或樂章
會突然間豁然開朗

有時候也跟年齡或人生歷練有關
(我高中時很不喜歡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但出社會後卻超愛)

當然,讀多了,讀久了
也較容易分辨什麼文字是故弄玄虛
通篇虛詞了無新意

許多人對現代詩的印象就是難解
其實這問題是雙方造成的

創作者太過自我,讀者過於封閉自己以固化的邏輯或思考模式


一點想法,分享
所以為什麼 [詩] 不要解釋,解釋後就能夠檢視了。
像一幅抽象畫任你北東南西去想像,即使[瞎子說象]也不賴,
旦夕間 線團解開,理由說破,檢視跟著也來了。也許不服氣,又像批得沒有錯。

好詩的定義,以寶塔為例似乎要網羅住所有的人;[ 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 ],頗有雅俗共賞之意。
然而[台下何其寥落,台上也不多],相濡以沫者尤稀,不亦唏噓也乎?

七絕一首以贈布林

野花無意自開殘,移到盆中忌濕寒;或道芳妍宜更馥,寧存傲骨不承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