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法

提供高中以下學生投稿及文學討論用
之一

木魚敲響
連鐘罄也悟不出的


所謂頻率
便只是耳膜
見不著光明時的慨嘆

之二

原來百科全書中
人類的進化史全出自于
金剛經

那麼我一手養大的蠶(禪)
該如何
淨化人類

之三

耳聞西天領養一群
有臉孔的雲
朝夕皆著紅衣聽道

一日,我起了個香爐
求法

香煙向虛空辦妥了簽證
便偷走我的臉孔
學仙去了
崎雲 寫:之一

木魚敲響
連鐘罄也悟不出的


所謂頻率
便只是耳膜
見不著光明時的慨嘆 =>開頭的禪意,便已經深深的刻在木魚的聲響上,除了視覺更兼聽覺,在這樣反覆的交替之下,或許才能有所頓悟吧

之二

原來百科全書中
人類的進化史全出自于
金剛經

那麼我一手養大的蠶(禪)
該如何
淨化人類 =>很有趣的蠺和禪,除了雙關,也思索著它的渺小,該如何淨化人類呢

之三

耳聞西天領養一群
有臉孔的雲
朝夕皆著紅衣聽道

一日,我起了個香爐
求法

香煙向虛空辦妥了簽證
便偷走我的臉孔
學仙去了=>最喜歡之三,除了穩定中求變化,這虛空,更引出了學彿的精隨,彿家說,好壞皆放下,方能悟得事實的真相呢
拜讀此詩除了感覺新意
也驚訝佛與禪意境之深遠遼闊了
問好:)

感謝伊川的賞析了

崎雲素來喜好研究佛學
一方面是因為有個中研所的教授建議
佛學的思想哲學以及其深遠的意涵
對於我們的人生以及創作上
有很大的助意
另一方面接觸哲學亦是崎雲的興趣
崎雲特愛這些常人很少會去專研的東西

這類帶有宗教或哲學思想的詩作
例如周夢蝶前輩的詩作就是其代表
或許有時這類的詩硬度太大
但是讀者若願意細讀
從中獲得的樂趣必是不少的

和伊川分享!!
問好了

我也喜歡佛學阿,只是現在的詩壇已經不大流行寫禪詩了
我說崎雲兄,偶爾也寫點別的風格吧,你如今已融入了抒情、知性、寫實,不把題材擴大,篇章增長太可惜了

問狂啊
這詩風的流行
是要靠我們來開創的啊
而不是跟著流行走呢^^

崎雲詩是
越寫越短
越寫越爛
近日忙著校慶事儀
尤其今天的園遊會又動了肝火
(崎雲負責指揮所有的場務!!)
準備在檢討會上『好好的』跟社員們談談

崎雲的詩距離問狂的還有好一大段距離
這一陣子的無詩就當作是沉澱吧^^

問好狂!!

我覺得誰都無法界定一首詩的好壞
就照著自己的風格寫也是不錯的
但是拓展詩的視野也是必須的
近來讀到幾篇詩評席慕蓉的文章
我想諸位都知道,席的詩曾在兩岸捲起一股狂熱
但為什麼那些近乎分行散文的詩會造成狂熱
就是重點了

鮑爾吉.原野曾說:"席的詩就像清芬的茉莉花
好像沒什麼季節,想開就開,說香就香"
我想席在詩篇中反覆出現的色彩印象,夢境與月亮等華麗詞彙
確實穩穩抓住了讀者閱讀的口味,許多年輕小女生更因此而感動落淚

向明也說:"她的詩為我們找回許多失散的讀者"
因為她的詩語言大眾一看就懂
並不需要花時間去費心解讀那些艱深晦澀的詞句
所以賣得好,一本一本接著印
但如果仔細研究過她前期與後期的作品,就一定能感覺到明顯的差異性
感覺到她一直在進步,只是用很慢的步伐

我想詩有分兩種
一種是先鋒性
就是不斷的實驗再實驗,標榜著打破傳統,在不可能裡創造可能
一種是耕耘性
就是堅持自己的寫作步調,除了灌溉讀者也餵飽自己

我想席的詩正是屬於那後者,流行則不一定,還是取決於大眾的口味
席詩只是"剛好"符合當代主流
我想不管是先鋒性或是耕耘性,寫出自己的格調是必須的
適時聽聞別人的意見將自己的詩做些小變動
在創新嘗試之餘也別忘了保有自己


一點小意見,作個分享
問好:)

看完了伊川上述所說
或許最近的疑惑有了結論...
詩可以很狹義也可以很廣義
規矩也是人自己定出來的
不必太遷就別人的胃口
最重要的是鞏固好自己的風格吧 :wink:

母親也有對我說過,讀佛經會對我有幫助。
可總覺得深了點,懂得表面卻不懂裡子(就因如此,不敢輕易回覆)。
頗羨慕崎雲你能如此運用著呢。

問好幾位

其實對禪學了解不深
因為我是基督教徒吧 呵呵
我總是偏向神學的範圍

最喜歡第一首
很有新意 那些光影的交錯啊
不過"慨嘆 "這個字彙是否用得太嚴重了些呢?
若是斟酌點兒
建議會更順暢 適合點

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