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為先秦秦漢詩 收錄在詩經中<秦風>一篇
全文如下
" 兼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兼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兼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兼葭是詩經中很美的一篇
<秦風>雖然語多豪邁粗狂 但這篇卻一反風格
情景揉合得風致嫣然 直到現在也很多人喜歡此篇
詩人陳義芝就有寫過類似的東西
題名就叫做兼葭 是他早期的代表作之ㄧ
殘痕轉PO在下面
"秋水潺湲地走進相望的瞳仁深處
玉臂已覺清寒的時節
我突然想起圈點過的詩經
恰恰攤開在最美的蒹葭那頁
且心痛地想著萋萋的蒹葭
是長在懷思的水湄啊
這般情懷遠從溱水洧水流向南
分歧的水路錯落的澤鄉
再南,如候鳥南飛
度過山原及海峽
如今駐停
島上心卻的急流邊
這樣的纏綿世世有人傳唱
以古典的現代永嘆最赤裸的白話
最早應在周代昇平那年
在多情的鄭風、秦風中
直到晚唐五代宋
剪燭的燈下或騎驢的背上
始終低回
總是疼惜著伊人
疼惜今生未了的情緣
當苔濕而又迷茫的路如秋意長
我感覺不論白露未已或已
恍惚的身影都成了夢裡的蓮花
那比七世更早以前
就注定要使人痛苦的人啊
亭亭那朵,在蒹葭的水域 此後
在孤鶩斜飛的水中央
我偷眼望著,簌簌垂淚
費神地
為夜空繫上一顆顆
晦澀的星結
此後
應溯洄而上或溯游而下
應褰裳涉水或放棹流渡
啊,淩淩的弦音仍不斷從上游漂來
我隨手截撈,默默地咀嚼
白蓮清芬
萬種的風華 "
寫得也柔情似水 叫人怦然又不禁為錯身的那些溫柔
悄悄地悵惘著
至於崎雲這首 殘痕覺得雖然有些你的想法
可是不夠完整地破碎凌亂著
其實古典不是不好 也可以將之融入成為一種元素
但是崎雲你也必須...偶爾地跳脫這些框框!!
試著多創作自己的東西自己的想法 用自己的語言
來寫自己的詩吧!
自己的 未必比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