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不應該在上課時想東想西,但,覺得有些難過……
上課時,老師唸著有關“學習關心”的一段課文。「一、要用心聆聽,二、適度安慰,三、給予支持,畫線畫起來吼!有沒有聽到!」
看著課文上的第二點──適度安慰,突然心有所感,不知是痛與喜,聽到老師念著這段的內容時,不禁感嘆台灣教育。老師口中講得頭頭是道,常掛在嘴邊說:我們應該要去同理他,而不是否定他。但映著他平日對於反應稍有遲鈍的學生一點都忍耐不下的作為──難道他還有同理心嗎?
我又想起了一個人──一個曾讓我覺得是可交心的朋友。我難過了。
想起她,她曾任過許多人的「心理醫師」,但在我對她訴苦時,我卻在她的眼神與語氣中,絲毫找不到一點點關懷、溫暖,我懷疑了──她真的是她口中所講的心理醫生的值嗎?也許在某個意義上是。莫非我看走眼,她真的是一個值得交心的朋友嗎?抑或是我才是不值得交的朋友?我苦笑著。
雖在她的文章中,看到有關自己的一小部分,我相信是她寫的是真實的,但失望的陰影,卻在我腦海裏不斷擴散,失望的是:不實與真實之間,不實就像是一把黏土,可隨意捏造自己想要的造型,真實,就像那把黏土裏混進的石子,無論多小、多細微,按在手中還是感覺的到。是多麼想將它去除啊!提煉好的黏土不是很好嗎?這是人心常有的想法。
你也許會說:提煉好的成品還是很多啊!
是的,你說的沒錯,那就像眼前閃過來閃過去的黑影,不久將昏於其中。
還是,自己應該先是一團黏土,免的內心的石頭互相撞擊?我又疑惑了……
可是,朋友,我還是想走過去跟你說:請把妳的真心給我好嗎?請妳付出妳的真心安慰我、支持我,明天,我將有所不同。我小小的希望還在燃燒著……
上課時,老師唸著有關“學習關心”的一段課文。「一、要用心聆聽,二、適度安慰,三、給予支持,畫線畫起來吼!有沒有聽到!」
看著課文上的第二點──適度安慰,突然心有所感,不知是痛與喜,聽到老師念著這段的內容時,不禁感嘆台灣教育。老師口中講得頭頭是道,常掛在嘴邊說:我們應該要去同理他,而不是否定他。但映著他平日對於反應稍有遲鈍的學生一點都忍耐不下的作為──難道他還有同理心嗎?
我又想起了一個人──一個曾讓我覺得是可交心的朋友。我難過了。
想起她,她曾任過許多人的「心理醫師」,但在我對她訴苦時,我卻在她的眼神與語氣中,絲毫找不到一點點關懷、溫暖,我懷疑了──她真的是她口中所講的心理醫生的值嗎?也許在某個意義上是。莫非我看走眼,她真的是一個值得交心的朋友嗎?抑或是我才是不值得交的朋友?我苦笑著。
雖在她的文章中,看到有關自己的一小部分,我相信是她寫的是真實的,但失望的陰影,卻在我腦海裏不斷擴散,失望的是:不實與真實之間,不實就像是一把黏土,可隨意捏造自己想要的造型,真實,就像那把黏土裏混進的石子,無論多小、多細微,按在手中還是感覺的到。是多麼想將它去除啊!提煉好的黏土不是很好嗎?這是人心常有的想法。
你也許會說:提煉好的成品還是很多啊!
是的,你說的沒錯,那就像眼前閃過來閃過去的黑影,不久將昏於其中。
還是,自己應該先是一團黏土,免的內心的石頭互相撞擊?我又疑惑了……
可是,朋友,我還是想走過去跟你說:請把妳的真心給我好嗎?請妳付出妳的真心安慰我、支持我,明天,我將有所不同。我小小的希望還在燃燒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