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明詩作研討會裡的佳句摘錄

提供高中以下學生投稿及文學討論用
我在『向明詩作研討會』聽到看到的各個佳句(其實是俺畫的重點= =)
跟各位分享一下

向明:
《詩其實是由兩部份結合而成,一是詩意,一是詩藝。》

《我始終認為除了把作品交出來接受考驗挑戰,其他任何作為都不能增添詩人光彩。》

《強者你的名字叫做老人
老人絕對不會拒絕成為一切偉大和不朽的可能》<賣老>

《把自大的夜趕出去,把角落裡小蟲的意志點亮》<筆>

《只有一個方向
哪裡不平
哪裡就是方向》<水>

《我不寫不涉及靈魂的一首詩或一個字。》

《今天的現代詩會落到人人見之而畏之,人人都對之莫測,便是詩人太過自由的結局。》

《最後,你無非是
要把我瘦成一張薄薄的紙
紙上的一些什麼
競相含淚驚呼
這才是詩》<瘤>

《一首詩即使不能觸到別人痛處,也要抓到別人癢處,讓人感覺無關痛癢就是失敗。》

《我尊敬每一位從事詩的創作者,我主張我們只在詩藝上競爭。》

《詩有很多主義可以效法,但一個成功的詩人絕不會讓一種主義綑手。》

《寫詩總是以『忠』字為度量:在內『意』上,該忠於自己;在外『象』上,該忠於生活。》

《詩人是一種最寂寞,最難得到掌聲,最沒有報酬的行業。》

曾進豐──『以溫柔樣態烘焙人間情味』:

《落實於平凡的生活世界,結穴於嚴肅生命的探勘與掘發。》
(此兩句是曾老師在評論向明之集,但我覺得這兩句也可以是很好的寫詩理想)

《溫熱地面對生活,冷肅地觀照自我,詩乃成為其時空意識、內外宇宙的共構。》
(評向明)

夏婉雲──『身體、纏繞、與互動』:

《藝術或文學的『時空』究竟比生活或歷史的時空更接近真實或更脫離現實,自古以來即是一個不斷向兩頭擺盪的問題。》


龔鵬程──『文學散步』:

《歷史時空是一個公共的、自然的時空,也是唯一的,不可改變亦不可替代。而文學作品中的事實,則被安排在一個特殊的人造時空──作品──中,在這裡,時間與空間是獨立自存的,可以自為因果,自為起始。》

《如果作者有意識地將他在實際時空中的經驗放入作品時,它就變成了公共時空與人為時空的交光互攝,既成就了文學創作,也顯示了歷史中人的活動。》

《感知合一但又稍偏重感性的是『文學時空』。》

《一個藝術家(包括作家)或哲學家不僅應該創造和表現一種思想,還要喚醒那些把思想植根於他人意識的體驗。》

《藝術品就是將那些散開的生命結合起來。》

《作品使得生命變成了一種『審美歷險』。》

《語言是以呈現『事情本身』為旨歸。》

鄭慧如──『論向明<生態靜觀>』:

《小詩考驗詩人的留白技巧與清醒的頭腦。它在結構上的簡約,對自由詩灌水的稀釋文字是一種提醒。》

《寫作是向明對抗無聊的方式;以「靜觀」為提撥無聊的動力,正可以刺激追求自我存在價值。》
(↑我引用這句是要說我完全反對這句。如果自我價值是用這種方式被找到的,那才真是無聊中的無聊)

《向明的詩,所有的理想都在人間釀造,有些夢在人間發展,有些現實在夢境中遺忘。》

《詩人是鐵釘,生了鏽就沒用》
(我忘了這是她講的還是向明講的)

《意象的重要性,在向明的創作中,已經從主到從,在工具式的位階上,服務於詩人的磊落和血性。》
(幾人能達?)

《一場對話疊合在一張嘴裡。》
(我覺得這是詩的一種解釋)

《主題是意象的最初和最終目的,一旦完成促成主題的階段式任務後,意象就不再影響發話者的心境,也不再帶領詩的進行。》
(針對向明幾則而言,但有其普遍性)

郭楓(直率的真性情男兒!)──『燦爛在雪線以上的語言花』:

《文,可以造假;詩,不能造假。》
(雖然會議現場有人反對,但我很認同這句話。)

《理論上一切藝術產品,神在情思,形在表現;無神,則表現為空殼;無形,則不成其為藝術品。》

《藝術品的形神會合,是一種理論,也是一種理想。》

《在詩中,意境是第一義的,語言是第二義的。儘管沒有語言便沒有意境。》

《真摯性是語言的金子。》

《詩中的簡鍊性。『簡』,不是原始的樸,而是反樸的真。》


各學者論文中引用到的↓

高德曼:
『文學是作家世界觀的表達,是對現實整體一個既嚴密,又連貫且統一的觀點。』

T.S艾略特:
『欣賞偉大詩篇的一部份樂趣,是偷聽到不是對著我們說的話。』

孔子:
『和而不同,矜而不爭。』(文人可參考的態度)

葉燮:
『詩是心聲,不可違心而出,亦不能違心而出。』

沙穗:
『平淡只是他表現技巧的一種方式。』(評向明)

古丁:
『靠了理論才存在的,絕不是我們需要的美。』

鄭慧如:
『詩觀其實沒有獨立的價值意義。缺乏詩作,詩觀就只是囈語罷了。』=『詩人的作品就是他的詩觀的最佳證明。』

大荒:
『西洋詩人戴桂冠,中國詩人戴荊冠。』
『偉大的詩人必與時代社會共同呼吸,共賭共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