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藤廬詩活動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新生南路三段16巷1號 ( 靠近新生南路、和平東路口 )
電話: 02-23637375 傳真:02-23637234 開放時間:10:00-23:30
網址:http://wistaria.dyndns.org E-mail:copper.msa@msa.hinet.net
現代詩「變形美學」之探討──黃荷生、商禽;北島、顧城
主題二:商禽為軸─思維及意念的壓縮系列
時間:10/9(六)14:30-17:00
主講:翁文嫻,巴黎第七大學東方語文博士,現職成大中文系副教授。致力於研究中國經典的當代訊息,會通西方詩學,以疏解各類現代詩語言的疑點。著有詩集《光黃莽》、詩論集《創作的契機》、散文集《巴黎地球人》。
主持:黃粱
本系列演講「變形美學」之內涵,非著意於詩內意象與形相之變形,而是「語言結構」的變形。以此方向,審視白話詩語言各詩人在「現代性」過程中的演變, 追蹤有成就的詩人,如何在各自創造下,不斷豐富了白話漢語的感性空間。兩岸各選二位詩人作為研究軸心,選拔原則:一、其語言結構與傳統差異最大,不被同時代人理解;二、歧出的路最遠,對未來語言文化,有指示性的潛力;三、其創造的「迷宮」,包含極新穎觀念,有待闡明。據此乃各選出黃荷生、商禽,北島、顧城四人,進行四場演講。
主題三:北島「字詞」所鍊造的文化與政治
時間:11/13(六)14:30-17:00
主題四:顧城語法調動的天外之意
時間:12/11(六)14:30-17:00
紫藤廬詩說
主題:青春到處便為鄉──讀廖偉棠的《手風琴裡的浪遊》和《波西米亞行路謠》
時間:10/23(六)14:30-17:00
主講:遲鈍
遲鈍簡介:詩人,時報悅讀網「文字域」之「第七天」網站板主,有「讀詩」網頁。(http://www.readingtimes.com.tw/authors/ ... /index.htm),作品曾獲時報文學獎新詩首獎。
未臻三十,浪遊者廖偉棠已經越島無數,讀萬卷書也行萬里路。他的詩,敘事兼融抒情,或以抒情帶動敘事,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混聲合奏。一組組、一首首不斷增迴的歌謠,涵納、交織了中台以及歐亞拉美此起彼落、不斷變焦的地理、歷史場景、各類多重的文化文本以及對自我的追覓。古今中外在他的詩裡同時迴響,亦如鏡像般地交互對譯。於他,浪游即是生活,青春到處便為鄉,逍遙裡卻藏著一種他鄉做故鄉的哀愁,尤其是當那些詩以書簡形式發出,固然復甦了古人以詩感懷、交遊以及閱世的詩生活理想,何嘗不也透露詩人渴望溝通、分享的永恆寂寞?那些沿途的交游與記憶,與其說是收藏,不如說是一種訊息的發散,華美的意象和琳瑯的音韻,浸潤了詩人對生命如旅的省思。
主辦:青銅詩學會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新生南路三段16巷1號 ( 靠近新生南路、和平東路口 )
電話: 02-23637375 傳真:02-23637234 開放時間:10:00-23:30
網址:http://wistaria.dyndns.org E-mail:copper.msa@msa.hinet.net
現代詩「變形美學」之探討──黃荷生、商禽;北島、顧城
主題二:商禽為軸─思維及意念的壓縮系列
時間:10/9(六)14:30-17:00
主講:翁文嫻,巴黎第七大學東方語文博士,現職成大中文系副教授。致力於研究中國經典的當代訊息,會通西方詩學,以疏解各類現代詩語言的疑點。著有詩集《光黃莽》、詩論集《創作的契機》、散文集《巴黎地球人》。
主持:黃粱
本系列演講「變形美學」之內涵,非著意於詩內意象與形相之變形,而是「語言結構」的變形。以此方向,審視白話詩語言各詩人在「現代性」過程中的演變, 追蹤有成就的詩人,如何在各自創造下,不斷豐富了白話漢語的感性空間。兩岸各選二位詩人作為研究軸心,選拔原則:一、其語言結構與傳統差異最大,不被同時代人理解;二、歧出的路最遠,對未來語言文化,有指示性的潛力;三、其創造的「迷宮」,包含極新穎觀念,有待闡明。據此乃各選出黃荷生、商禽,北島、顧城四人,進行四場演講。
主題三:北島「字詞」所鍊造的文化與政治
時間:11/13(六)14:30-17:00
主題四:顧城語法調動的天外之意
時間:12/11(六)14:30-17:00
紫藤廬詩說
主題:青春到處便為鄉──讀廖偉棠的《手風琴裡的浪遊》和《波西米亞行路謠》
時間:10/23(六)14:30-17:00
主講:遲鈍
遲鈍簡介:詩人,時報悅讀網「文字域」之「第七天」網站板主,有「讀詩」網頁。(http://www.readingtimes.com.tw/authors/ ... /index.htm),作品曾獲時報文學獎新詩首獎。
未臻三十,浪遊者廖偉棠已經越島無數,讀萬卷書也行萬里路。他的詩,敘事兼融抒情,或以抒情帶動敘事,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混聲合奏。一組組、一首首不斷增迴的歌謠,涵納、交織了中台以及歐亞拉美此起彼落、不斷變焦的地理、歷史場景、各類多重的文化文本以及對自我的追覓。古今中外在他的詩裡同時迴響,亦如鏡像般地交互對譯。於他,浪游即是生活,青春到處便為鄉,逍遙裡卻藏著一種他鄉做故鄉的哀愁,尤其是當那些詩以書簡形式發出,固然復甦了古人以詩感懷、交遊以及閱世的詩生活理想,何嘗不也透露詩人渴望溝通、分享的永恆寂寞?那些沿途的交游與記憶,與其說是收藏,不如說是一種訊息的發散,華美的意象和琳瑯的音韻,浸潤了詩人對生命如旅的省思。
主辦:青銅詩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