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得獎公佈】第三屆楓情萬種文學獎

過期文學獎資料提供參考

版主: 黃木擇

得獎者請於結果揭曉後一週內 盡速以e-mail或電話與主辦單位聯繫lanfom@yahoo.com.tw
或電0931-497511 嵐楓。
並告知真實姓名、聯絡電話與聯絡住址,
以便利主辦單位寄贈獎品,
若經主辦單位三次聯繫仍無法取得聯繫者,
視同放棄所有獎品權利。



第三屆【楓情萬種文學網藝文徵文】活動,

楓情萬種文學網感謝大家的支持與鼓勵,

在往來文友熱烈的參與投稿,和默默為此次活動贊助的每一位朋友們,

以及每位評審辛苦且熱情協助下,終於畫下了一個完美的句點。

我們謹將最後結果與評審的過程在此向大家公佈:


本屆評審方式採用通訊方式作業,也就是說每位評審依名次選出五首作品後,
寄交主辦單位進行計分統計後直接產生結果。
計分方式如下:
第一名得5分、第二名得4分、第三名得3分、第四名得2分、第五名得1分。


【新詩類評審簡評暨統計結果】

※陳謙
作品名次如下:
第一名NO.8[你可以在我的地下鐵想像]
第二名NO.28[孤島]
第三名NO.64[說書人]
第四名NO.63[致我的父親,以及我的祖父]
第五名NO.79[二月的傷口]

作品評審意見:

作品〈8〉
以一種平淡的語言論述一段生活的過往,在想像/記憶/詩中跌盪,來回而巡弋陌生而熟悉的旅次。這旅次是憂傷與反思之旅,恰如其份的以詩作為小站的終點和起點。全詩極富表現性,情緒處理得宜,惟情結如能濃縮,可避免散文化的冗長。

作品〈28〉
文字的開顯性強,主題集中指涉精確,借喻的轉化亦有可取。但作品行進的同時雄性的詞語主觀地附載於意象之上,客觀的讀者想像參與較為不足,語言緊張且獨斷,尾節閱讀上稍顯晦澀。

作品〈64〉
全詩節奏較無法連成一氣,若有主意像貫穿全詩可能降低瑣碎的感官紛擾。所幸作者自況:我不善於說故事……把通篇肌理的散逸,似乎合理化了。

作品〈63〉
之二的表現性較之一特出,有情致與時間的對比,也有言外之意的會心想像。之一的沈思者,應再多琢磨,多垂打一番。

作品〈79〉
詩人意欲凸顯的主題,往往因為語言的修飾或說明過度,掩蓋了事物的本身。且語言停留在概念的陳述,如語言是行進式的,這隻鷹許會更具動感才是。


※李長青
作品名次如下:
第一名NO.67[書]
第二名NO.63[致我的父親,以及我的祖父]
第三名NO.8[你可以在我的地下鐵想像]
第四名NO.70[安全感]
第五名NO.33[星期五的午後]

作品評審意見:

作品〈67〉
想像高妙,比喻鮮活。
第4、5段尤其傑出,作者的思考靈敏,視野獨特,佳句豐富。

作品〈63〉
技巧成熟,意象獨具。簡單卻深情。

作品〈8〉
詩句流暢卻不流於白話,抒情的體質展露無遺,場景的鋪排也相當成功。

作品〈70〉
取材特殊,意境頗有超現實之感,句子的承接充滿簡潔的藝術觀。扣合題旨,詩心細膩。

作品〈33〉
譬喻精采,作者的思想繁複多變,段落之間的連接緊密而互相輝映,意象豐沛,才情充滿


※冰夕
作品名次如下:
第一名NO.8[你可以在我的地下鐵想像]
第二名NO.82[轉身,那是我來不及唱出的童話。〈致o〉]
第三名NO.58[山裏的孩子]
第四名NO.12[一定會有以後]
第五名NO.28[孤島]

作品評審意見:

作品〈8〉
一篇藉由,生命的列車抒言其職志的逐夢、尋根與解惑裡。在搖晃明滅的幽暗背景旅程。以其委婉洗練的文字,沉穩地展開了探照內心的歷程而盼見一片淨土的映照。

全詩共分五節。第一節,則有如詩的前引。無論以面對世事一種早熟的體認也好;欲企圖作為,詩的前引序言或警語也好。都說明了將邁入人生的另一艱辛旅程!

第二節,〔眼神穿出每一列車廂/滿載著寄託想像的巨大位移/尾隨行李喬裝成各式樣的身份/一路沿著票根的指南尋找〕精湛如魔術師 ,轉換成的由各式身份穿插如浮生眾相,並置這變幻無常的大千世界裡。竟是〔沿著票根的指南尋找〕彷如在錯誤中尋找;並逐漸,徵得
修葺人生的來路~ 而引人同為感歎的發自肺腑的忠肯箴言。

第三節,〔同樣不忘靠窗外輕輕放枝吸管…背包裡一直放著模糊的明信片/宣洩的文字已被揉成連綿的大雨〕則在虛實交替、交織冷暖的景象裡。仍懷抱著夢想的遠景而瞻仰、引頸;伸手探向生命,無限延伸的一幕幕未知。

第四節,〔記憶中也許遺忘的味道/過於沈重,但不免拾起備忘錄/ 書寫那片薄脆的憂傷〕婉轉陳述出,在踏往探索人生的迷思裡,或許陰雨會多過短佇的晴天。但仍不失呈現歲月眼底,一份美好的備忘錄。更甚,能作為另一種調適後的步調,穩健地迎向未來。

第五節,也為結尾的〔鏡頭其實可以拉近些〕有親近讀者的感覺,更有拉近人與人之間的疏離感而攏聚。陳明了前往詩人的職志雖艱辛,卻仍有眾多不畏曲折;相繼紛沓如筆者,虔誠而往的一顆真誠,落實夢想。相約隨行的一次次行旅。

作品〈82〉
以別具流暢,展如書信的詩。展如剖面圖詩,拿捏跳躍精準的句法、意象鮮明的轉換分明。尤以首節,複沓末三句的〔○一聲親切的○謝謝○謝謝○謝謝〕及前後呼應,結尾的末三句〔攸關任何揮手的頻率○再見○再見○再見〕有著相當耐人嚼味的節奏感衝擊文中進行。彷
彿訴說,新世代特有的想法與灑脫感~ 在著墨,看似`輕`快流暢的吟誦下,再細讀回顧;是有著沉苛內容的擔負。

在首節的〔我始終看不透○想念的玻璃杯○從微笑的曲線折衷…當符號拆穿表象○當我的象徵枯竭,回憶卻依然○站立○〕有著極欲參透,糾結塵世如蛛網盤纏,真實鏡象下的渴望。

(關門聲) 有著,在面對事過境遷的現實裡。人們仍不由自的一心欲追溯過往的緬懷;縱以在面對〔相望妳不專心的眼睛。/我在春天的幻想裡奔跑〕卻無法拋卻,憂傷的一再沉淪〔參與夢境邊緣的修剪。總是躲不開〕。

(開門聲) 喻內心,迎向開窗的黎明。縱以大地付予了美好一天的開始。觸景傷情的此際,卻闃如迷離秋雨的景象;愈顯潰堤。〔記憶裡轉動的彩虹長出犄角,雨點/淅淅瀝瀝轉開透明的聲浪〕

(走道) 拉回現實鏡頭下,處於落寞景點的環顧週遭。以〔尋覓可能遺留什麼碎屑,在妳跨出/悉心杜撰的童話以前,有沒有/貯藏回憶的空間?〕最為引人,在明知無法達成奢望的酸楚裡;與哽咽結尾的〔○從懦弱的記憶裡學習○轉身…○試圖婉轉的歌唱○講故事○然後靜
靜說○攸關任何揮手的頻率○再見○再見○再見。〕飽涵筆者的豐沛思/詩情。

作品〈58〉
一篇,以小見大、四兩撥千斤擔的故事筆法。用字淺白、由輕悠的小家,拓及體大國土/母性的尋根中,見凝重真章。其生動的擬人法,清新內斂的文筆,深入人心的平易與省思。

作品〈12〉
很少人會膽敢嘗試,以流行歌曲為詩的前引。但在這首強勢魄力、決意明志的詩與歌詞,相互結合其運筆的洶洶氣勢裡。卻激起另種化學變化的契合,擦撞如燐光的火花。增加了詩的肯定語氣與自信度的強烈色彩。

在這首,緊湊〔按表蓄滿踐踏的嘶嘯/逼嚇道德殘破的思考退潮/踢翻水族/傾斜很久的目光〕的節奏裡一心欲擴及,看似小家愛戀〔我愈來愈能摸透海風/侵蝕額上長年皺褶的夢想/佇立生命的甲板/宣示主權〕;實為暗喻,欲融合兩岸為一家的親事。並提問,藉以探討的審視〔該怎樣複製那一款兩式/你觸礁的高尚情操?〕咄咄直逼詩的核心。

唯末段四句,有無法順暢承接其前述的凝煉氣勢,而削弱了一貫的整體性,有待斟酌。

作品〈28〉
藉以看似匡正父權體系下欲重申女權抬頭,拋開迂腐思想的陳舊包袱。實有暗諷,憂患國事的詰問與探討裡,犀利一箭射穿雙靶的文筆。其尾段與糾結詩中紛複的意旨,有待再發揮的空間及斟酌。


※紫鵑
作品名次如下:
第一名NO.82[轉身,那是我來不及唱出的童話。〈致o〉]
第二名NO.28[孤島]
第三名NO.12[一定會有以後]
第四名NO.79[二月的傷口]
第五名NO.64[說書人]

作品評審意見:

作品〈82〉

一首場景分明的詩。從內心出發,在心裡千迴百轉之後,關上門。

從序開始,作者陳述無法理解的分手信,展開一場自我安慰的空間旅行。從開門、關門之間,回顧著總總相處,以及曾經擁有的味道、熟悉又陌生的景物。那一份無可奈何,就在那雙不安定”不專心的眼睛”。作者是受傷的,因為被迫分離,可是作者依然愛做夢,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事實。整詩詩鋪陳幾近完美,唯有兩句詩句,我覺得疑惑,”微風蘇打水,騎著娃娃的貓咪”,這兩句是指什麼?我想了好久,沒有答案,也毫無邏輯可尋。

作品〈28〉
《孤島》是作者企圖以在沙灘文字為起頭,展開一場用男性的眼光,看臺灣這個飽受風霜的女人。

整首詩,結構完整,像是坐著螺旋槳飛機,往下看臺灣島,這多災多難女人翠綠色胴體。作者用女性自古以來的堅貞,反諷著臺灣在政治面、經濟面,老是落於國際間笑柄,是緣自傳統作繭自縛。用影子與影子的對照,照本宣科,重覆演著相同的劇本,來控訴這個宿命又認命的島嶼。整首詩滿懷悲憫,卻又鄙視這樣悲憫的矛盾情節。

作者的第六段,悲鳴和沙啞換來是充滿希望的部份,因為看到了光的元素,是全詩的光明面。”妳能是自己/能是母親/妳仍可以是母親/不能不是自己/”。也許前一陣子政治的紛紛擾擾,激發了作者最想表達的部份,這時我才看到詩的亮光,也是扮演一個女人所面臨多重角色中,八面玲瓏的部份。

作者的第七段“島嶼是實心,未解凍的四分之一”,這又回到臺灣島這個女人身上,是作者的期許,也可以解釋對政治不夠透明化的期許,更進一步也可解讀為對女人的期許,希望她是熱的、跳動的。   

但有一點比較讓人覺得不妥,我以為身體私處是神聖、不可侵犯的,作者在四、五段用陽具或陰蒂這樣白的字眼,來警示臺灣不該沉默,我覺得有欠周詳,也與原詩《孤島》毫無關聯;太多詩人利用這樣的詮釋了,缺乏新意。而第七段”而非不環保,漂流的空瓶”,全詩找不到合應處,是個缺憾,覺得唐突。我的想法是,作者如果能在第七段“島嶼是實心,未解凍的四分之一”就此打住,或以前述”影子”加強結尾,實為理想。

作品〈12〉
作者將自己前半生做一個回顧,從前世的航海圖為指標,展開今生航路序幕。他經歷了波濤,也在成長過程中嘶吼,而越來越能摸清現在的風象。此詩著重在當兵那一份不安定的感覺。顯然也有些許政治的意味,但不那麼明顯,從”佇立生命的甲板/宣示主權/浪花常是分裂兩岸平靜的/必要基因/”可看出端倪。而”果真扣留近兩年內/預支的豢養了吧/私生的細胞/該怎樣複製那一款兩式/你觸礁的高尚情操?”這一段是什麼意思呢?是指當兵兩年,那份不安,怕女朋友跑掉的情緒?還是意味兩年動盪不安的國家?這地方有些矛盾。然而答案在最後一段,作者從各式的謠言中,得知兵變的消息,他棄船並吻著”別人海/愛撫著熟悉的稜線與側臉/淚水終究歸航,過去無心落腳的/舊船艙”。男孩子的歷練,有人從當兵開始,有人從兵變失戀開始,在此詩中,有著完善的描繪。《一定會有以後》,作者這樣堅定的意志。此詩結構完整。

作品〈79〉
“愛人顯然是需要佇立等候的,雖然曾緊緊摟過。但是,是誰的胸膛穿過了風聲……涼颼颼的在危崖上築巢”。一首失戀詩的表達,竟然是被一顆無名子彈打穿了之後才醒悟。這樣的感覺十分新鮮,作者以手紋的粗糙,未能預言到被命運捉弄的無言以對,也顯然想表達生命與愛情是對等重要,所以才會出現”誰能感覺到張開臂膀丈量的距離/和生命驚恐的會晤”這樣的詩句。

整首詩看來平實無華,卻讓人在平實無華的過程中,感受到重量,這首詩成就的地方就在此處。詩首句”陡深的目光”,與結尾一隻鷹看他受傷害的”鷹目”的目光對視,令人不寒而慄。

作品〈64〉
乍看之下,這是一篇非常浪漫的詩篇。我喜歡這些詩句”單獨”的組合,每一段,每一句都可以隨著詩句的心情起伏,輕快高歌。

作者想將說書人與詩人化成一個重疊的個體,這構思很好。可惜從第三段開始,我並沒有見到所預期說書人與詩人重疊的部份。只有那個寫詩人,一路滔滔不絕揮灑詩句,與主題《說書人》幾經背離。作者說的並不是說書人與詩人,而是酒鬼與詩人的對話。僅在最後一段,忽然想到要對詩題及第一段接軌有所交待,”我被鎖在門外,清晨裡沒有….”,沒有什麼?這個結尾用在此處毫無力量可言。當然作者可能的用意是伏筆,表示他喝醉,醉在門口,這個想法可以成立。但這是建立在作者整首詩裡,只想自嘲自己當不成說書人只能當酒鬼而言。其整首詩,在我看來,依舊兜在詩人中打轉,沒看到說書人的影子,這地方有待釐清。

可是,拆開來讀又是好的詩句。例如:三、四、五、六段。這是我對這首詩又愛又恨的地方。


※紀小樣
作品名次如下:
第一名NO.58[山裡的孩子]
第二名NO.72[一座城市罹患了色盲]
第三名NO.67[書]
第四名NO.5[給月亮的情詩]
第五名NO.56[細雪紛飛的那條路]

作品評審意見:

作品〈58〉
山野溫馨畫面的動態呈現;語言清新不俗。

作品〈72〉
現實政治與社會現象的諸多反諷。第二大段的意象扣連有些粗糙,可再精緻技巧些;如「蘋果稀釋了華盛頓」、「山東大餅猶在幽暗的角落裡執著北方血統」……。

作品〈67〉
語言「甘」淨;有不錯的想像佳句。給第三名,沒有十足的理由,只是喜歡裡面的幾個句子「陽光在身上築巢」、「沙漠裡 / 每粒沙,都是一首詩」、「配一服山水…這滋味該從哪個朝代說起?」

作品〈5〉
意象蠻統整的。第一段共感修辭-用耳朵看、毛細孔聆聽--應有合理舖延。

作品〈56〉
淺淺的敘事性;「紅色髮夾,別在心上」,詞淺意深,令人動容。詩中所提到的「你」,是父親還是母親?還有影片並非人人看過,如何引發共鳴,需要一番技巧與心思。


※丁威仁
作品名次如下:
第一名NO.64[說書人]
第二名NO.67[書]
第三名NO.82[轉身,那是我來不及唱出的童話。〈致o〉]
第四名NO.68[習得無助感]
第五名NO.63[致我的父親,以及我的祖父]

作品評審意見:
作品〈64〉
好詩,節奏收放自如,特意穿入的後設語氣,更使如同說書般的氛圍更引人入勝,表面上在說一個「走路回家」的故事,但卻是在敘述一個存在的層次,雙層隱喻系統,使這首詩的解讀更加多元,好詩。

作品〈67〉
詩裡許多譬喻相當巧妙,「字即是蟲」、書「是浸過靈魂的咖啡」等等,都看出各種關於書的閱讀記憶,每一節的時序與空間及閱讀者的心情,和讀的書本,都隱然浮出,結構亦巧妙,堪稱佳作。

作品〈82〉
成人的愛情童話,上下兩段可讓人圈選,彷彿讀者亦可窺視/參與這個故事的行進。而中間三段則以童話中的各種意象堆疊一個失落與奇幻的場景,然後在「走道」留下悲傷,結尾連續三個「再見」,把童話作了告別,結構井然,且具巧思。

作品〈68〉
一篇對於「你」的批判,而無助感也由於「你」而出現,三段代表著「你」的改變,從「潔癖」、「人本」走向「過期的自我實現」,不只是對「你」的批判,更指涉到文化現象的批判,在這次所有詩作裡,風格極為特別。

作品〈63〉
語言樸實明朗,(之二)的末段,感情溢於紙面,令人感動,(之一)可再深刻些。


◎新詩類統計結果:
NO.8[你可以在我的地下鐵想像]→5(陳)+3(李)+5(冰)=13
NO.67[書]→5(李)+4(丁)+3(紀)=12
NO.82[轉身,那是我來不及唱出的童話。〈致o〉]→4(冰)+5(紫)+3(丁)=12
NO.28[孤島]→4(陳)+1(冰)+4(紫)=9
NO.64[說書人]→3(陳)+1(紫)+5(丁)=9
NO.58[山裡的孩子]→3(冰)+5(紀)=8
NO.63[致我的父親,以及我的祖父]→2(陳)+4(李)+1(丁)=7
NO.12[一定會有以後]→2(冰)+3(紫)=5
NO.72[一座城市罹患了色盲]→4(紀)=4
NO.79[二月的傷口]→1(陳)+2(紫)=3
NO.5[給月亮的情詩]→2(紀)=2
NO.68[習得無助感]→2(丁)=2
NO.70[安全感]→2(李)=2
NO.33[星期五的午後]→1(李)=1
NO.56[細雪紛飛的那條路]→1(紀)=1


◎新詩類得獎作品:
優選獎:
NO.8[你可以在我的地下鐵想像]/曾念

評審獎:
NO.67[書]/子珩
NO.82[轉身,那是我來不及唱出的童話。〈致o〉]/犴癸

佳 作:
NO.28[孤島]/經元
NO.64[說書人]/雲蘿

人氣獎:
二月的傷口/LiuCheTing(17票)




【散文類評審簡評暨統計結果】

※喜菡
作品名次如下:
第一名NO.1[一路走到這裡]
第二名NO.7[月光下的台大校園]
第三名NO.5[不讓你看見]
第四名NO.11[氣味迷徑]
第五名NO.8[穿黑T恤的A]

作品評審意見:
作品〈1〉
寫自己的荒唐歲月,剖心剖肝、毫不掩飾的書寫方式,更表現出作者無限誠意。掌握的生命片段,皆發人深省。文字精練成熟,是一篇真情真性的文章。

作品〈7〉
文字雕琢華麗,古詩今用,操縱自如,筆法熟練,主題掌握明確。善用各類修辭,將一整個台大校園寫得活靈活現。在時間,能上下古今,且能引浪漫舊事,更添唯美氛圍;在空間,採直線足式線條抒寫,條理清晰明朗。

作品〈5〉
以配戴隱型眼鏡一細事,引發出前塵舊憶,並借用今昔之錯落交叉,闡明自己的性情與情感觀點。本文為細事放大寫法,為近年來文學獎得獎作品之主流。題目不俗,充滿懸疑性,可為參加文學獎命題之參考。

作品〈11〉
總寫各種氣味,文筆細膩,且能充份掌握各種氣味之特色,並予以描摹與鋪染。
善引名人名言為佐證,內容及觀點深度足夠,唯有錯字,乃為小憾。

作品〈8〉
寫愛情,卻能脫俗套,少了煽情,卻多了誠懇。文字不矯作,借穿著習慣的改變,說明情人之間對彼此的重視。全文調性溫柔,行文緩慢,卻娓娓道來。結尾能呼應全文,文章自然天成。


※紀小樣
作品名次如下:
第一名NO.7[月光下的台大校園]
第二名NO.5[不讓你看見]
第三名NO.24[我的原傳朋友]
第四名NO.23[女人與男人]
第五名NO.13[龍勝的平安村]

作品評審意見:
作品〈7〉
台大校園的夜間導遊-抒發個人思感,善於比喻,遣辭用句成熟;文字詩意流暢,時有雕鑿,但不為過。

作品〈5〉
由配戴隱形眼鏡切入一段家醜--父親的暴力陰影,題目又是巧妙地:「不讓你看見」,在隱藏與揭露之間顛礩而行,一步一個血腳印。部分文字不夠流暢,但整體掌握不錯,結尾有餘韻。

作品〈24〉
文字流暢優雅,描寫人物焦點集中;以文字為鏡頭,有遠景、近景,又以適當距離的中景較多,不即不離,情感拿捏很淡實。後面結尾像一個特寫鏡頭,把主角的樸實天真個性逼映到讀者眼前。

作品〈23〉
現代兩性生活的浮世繪,有普遍的代表性與淺層的調侃;兩段式的寫法,結尾銜接扣連得很有技巧。

作品〈13〉
行旅壯族山村的素描與速寫,語言乾淨,像微風撥動了幾個單純清音,可惜並不特具動人的一組旋律,組織架構有些散與跳。語調用字應是大陸作者。


※廖文豪
作品名次如下:
第一名NO.11[氣味迷徑]
第二名NO.7[月光下的台大校園]
第三名NO.24[我的原傳朋友]
第四名NO.23[女人與男人]
第五名NO.28[病房夢二]

作品評審意見:
作品〈11〉
作者以體味來勾勒女人的成長過程,連夢也有了味道。

作品〈7〉
作者以遊子的視角穿梭在校園的歷史夾縫間,審視自己,並藉由月光下寧靜校園呼應著紙醉金迷的台北城市。

作品〈24〉
人物描摹的很有趣阿美公主是「在來米」,來自後山在中部發芽的書寫方式很討喜的一篇作品。

作品〈23〉
像一部電影的情節,在作者筆下女人與男人是單獨的個體,當寂寞需要取暖時就像小說中最精采的敘述「關門以後,故事才正要開始」。

作品〈28〉
讓我們看見作者的靈魂出遊,墨綠色的房間指涉的應是生病身體,毛毛蟲也許是作者不安的靈魂化身吧。


◎散文類統計結果:
NO.7[月光下的台大校園]→4(喜)+5(紀)+4(廖)=13
NO.5[不讓你看見]→3(喜)+4(紀)=7
NO.11[氣味迷徑]→2(喜)+5(廖)=7
NO.24[我的原傳朋友]→3(紀)+3(廖)=6
NO.1[一路走到這裡]→5(喜)=5
NO.23[女人與男人]→2(紀)+2(廖)=4
NO.8[穿黑T恤的A]→1(喜)=1
NO.13[龍勝的平安村]→1(紀)=1
NO.28[病房夢二]→1(廖)=1



◎散文類得獎作品:
優選獎:
NO.7[月光下的台大校園]/asongforxx

評審獎:
NO.5[不讓你看見]/經元
NO.11[氣味迷徑]/葉子鳥

佳 作:
NO.24[我的原傳朋友]/vickie4417
NO.1[一路走到這裡]/林凱偉

人氣獎:
病房夢二/LiuCheTing(14票)
冬夜的吉他/芹晴(14票)




【小說類評審簡評暨統計結果】
小說類因作品數量僅19篇,經主辦單位決議取消評審推薦獎獎項。

※絲襪
作品名次如下:
第一名NO.5[出口漂流]
第二名:從缺
第三名:從缺
第四名:從缺
第五名:從缺

作品評審意見:
作品〈5〉
多數參賽的作品,字數浪費在解釋作者之所以然上,好像前頭不交代清楚,讀者看不懂似的,然而起頭說得太多,後續發展便失去可看度。尤其對話應對方面過於凡庸,更容易導致作品失敗,除非話中思想出眾,作者用對話的方式鋪陳,對於徵文比賽而言,是一種非常冒險的舉動。
我對「出口漂流」可以說是一見鍾情,感覺相當對盤,反覆看了又看,越能揭掀其中高格調的內涵,主題與內容貼切,閱讀起來,彷彿沿著河道隨性散步般的順暢,引述心境繁衍的形容詞確實看得出作者平時下過功夫,不流於膚淺,感動之餘,我歸結出:寫小說,是一種組合靈魂的行為。(ps.寫詩,是分解靈魂,寫散文,則是把靈魂當朋友!)


※丁威仁
作品名次如下:
第一名NO.13[超級市場]
第二名:從缺
第三名NO.3[月亮]
第四名NO.5[出口漂流]
第五名NO.8[後來的媽媽]

作品評審意見:
作品〈13〉
從逛超級市場的過程,交疊另一個時空的回憶,讓我不禁想起白先勇〈遊園驚夢〉、張大春〈將軍碑〉等書寫技巧。超級市場裡每一件待價而沽的物品,都引起與父親和青春的記憶連結,而自身的成長也悄然浮現,這樣的動線就是記憶的動線,多層次的書寫與內涵,加上現實與記憶交錯的技巧,堪稱此次小說徵文裡的最佳作品。

作品〈3〉
男孩與靈魂的對話,告別了靈魂似乎是生命的另一起點,象徵男孩最終的成人儀式,或許這就是另一種類《小王子》的書寫概念。男孩在前往下一個城市前,淚水則是令人感傷的結尾。但整篇讀完,總覺得在這樣的童話/神話/寓(預)言/與靈魂對話的結構中,好像一切都漂浮而不夠深刻。

作品〈5〉
獨白與回憶交錯,語言與敘事節奏安排妥適,或許屬於一種口述的思念,較可打動人心,被現實蒸發的小綠,其實代表著年輕生命的急速崩毀,作者透過書寫青春的悸動,好想讓我看到易智言《藍色大門》的另一種早逝的青春版本。

作品〈8〉
這篇著實讓我在選擇與否的掙扎中苦惱,就主題正確性而言,似乎應該選入,但這一篇在閱讀中應該感動的小說,卻讓我並沒多大的深刻感受,幾經考量,終於還是選入。理由如下:特意安排不同視角的結構,組合成一個完整的故事,頗具巧思,但讀來總令人感覺每個視角的區別與差異並不突出,且不深刻,多半都只是浮面的獨白;而九歲的筱惠過於成人化(當然可以勉強解釋她早熟),其他人的內心衝突與獨白又相當情緒,未見深刻處,使原本應該成為佳作的作品,流於雞肋般的平凡。


※廖文豪
作品名次如下:
第一名NO.5[出口漂流]
第二名NO.8[後來的媽媽]
第三名NO.13[超級市場]
第四名NO.6[辣妹天堂]
第五名NO.10[末日]

作品評審意見:
作品〈5〉
讓我們在平淡的文字中,真情感受了一段純真的愛戀。

作品〈8〉
凸顯了常常出現在台灣媒體,棄嬰與虐童事件層出不窮締社會現象,適合提供那些給家長閱讀的作品。

作品〈13〉
作者試圖在現代富裕的環境,物質不慮匱乏的年代,對照父親經歷巔沛戰亂,如何在困境中求生存,但繁雜單調的陳述方式,仍舊值得現在人在暴飲暴食之後,花費更多時間、金錢減肥的借鏡。

作品〈6〉
其實是相當寫實的網路現象,反是上過網的人,不論成年或未成年地男女對於情色世界,總是充滿好奇,但網路虛擬的世界,處處是陷阱,情色就像一個黑洞,在現實的世界亦然,〈辣妹天堂〉真得很辣。

作品〈10〉
從越來越多的單親中成長的青少年,直陳現代年輕人的忙亂感情世界,最後只有走入一條自掘末路。


◎小說類統計結果:
NO.5[出口漂流]→5(絲)+2(丁)+5(廖)=12
NO.13[超級市場]→5(丁)+3(廖)=8
NO.8[後來的媽媽]→1(丁)+4(廖)=5
NO.3[月亮]→3(丁)=3
NO.6[辣妹天堂]→2(廖)=2
NO.10[末日]→1(廖)=1




◎小說類得獎作品:
優選獎:
NO.5[出口漂流]/犬神水風

佳 作:
NO.13[超級市場]/旋轉木馬
NO.8[後來的媽媽]/芹晴
NO.3[月亮]/衛少

人氣獎:
雲昇之處/Nicer(12票)
解脫/玦玥(12票)




【評審簡歷】

廖文豪
現任職於台灣日報《台灣副刊》。
曾任台中市文化中心文化資產工作隊隊長、台中市文化中心書香讀書會會長。
作品曾獲八十五年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新詩首獎、國軍文藝金像獎新詩類金像獎、
清溪文藝金環獎文字類新詩首獎、南投文學獎新詩首獎、
花蓮文縣文學獎新詩組第一名、台中風華徵文第二名、台灣省文學獎、
〈繭〉一詩入選台灣詩路、作品入選八十九年度年度詩選。


陳謙
本名陳文成。一九六八年生,桃園縣人。
南華大學出版管理研究所肄業。學術關懷圍繞在當代華文文學出版與傳播管理之相關議題。

曾任前衛出版社發行,沈氏藝術印刷業務,秋雨物流行銷專員,傳播公司電視編劇,
博揚文化企劃主編,《時報周刊》、《新台灣週刊》特約編輯,新絲路網路書店企劃經理,
電台藝文單元主持人,河童出版社總編輯,華文網出版事業部經理兼總編輯,
華杏機構華成出版企劃總監兼總編輯。

現任鷹漢文化出版經理兼總編輯。兼任耕莘寫作會理事,國北師校刊社指導老師。
一九八八年加入新陸詩社,一九九二認同本土精神入笠詩社,
作品曾獲一九九一年吳濁流文學獎新詩正獎,
青年日報敘事詩獎,鹽分地帶文藝獎,新詩協會全國優秀詩人獎,
一九九九年台灣文化節評審獎,台灣省文學獎等。

出版有詩集《山雨欲來》、《灰藍記》、《台北盆地》、《台北的憂鬱》、《島》等五冊,
並有散文集《滿街是寂寞的朋友》、《戀戀角板山》、《水岸桃花源》,短篇小說集《燃燒的蝴蝶》,
文學評論集《詩的真實》。

編審或主編作品近千冊,較具代表性有河童版「文學館」叢書、
博揚版「真情台灣」生活叢書、華文網「童書鋪」、華成版「當代散文家」系列等。


紀小樣
1968年生,台灣省彰化縣人,國立台北商專附設空中商專企管科畢業,
曾為婚紗人像攝影師八年,現則從事攝影相關修片工作。
曾獲全國優秀青年詩人獎、吳濁流文學獎、王世勛文學獎、
第12屆中央日報文學獎新詩首獎、第21屆聯合報文學獎新詩評審獎、
第一屆磺溪文學獎短篇小說組第二名(第一名從缺)、
第四屆大墩文學獎散文及新詩首獎、第二屆台灣省文學獎短篇小說評審獎及
新詩優選獎、《台灣新聞報》西子灣副刊 「年度最佳詩人獎」等,
出版有詩集《十年小樣》、《實驗樂團》、《想像王國》、《天空之海》、《極品春藥》。


喜菡
彭淑芬,女,出生於台東,現居高雄,淡江大學畢,筆名喜菡,"菡"音ㄏㄢ\,
"菡萏"指"荷花",因喜荷愛荷而命名。
11月7日出生的毒蠍子,無可救藥的文學熱愛者,一名中古女人。
國文教師,【文學人詩報】發行人,掌門詩學責任編輯,港都文藝學會總幹事,
「喜菡文學網」網站站長。
http://www.pon99.net/
曾獲第三屆全國教育會教師徵文首獎、第二屆全國生態文學新詩獎佳作。
已出版詩集「骨子裡風騷」(文史哲出版社)。


李長青
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畢業。曾任出版社採訪編輯、雜誌社特約文字編輯、
中興大學詩文社指導老師。現任教職。
文字作品散見自由、中時、聯合、台日等副刊與「台灣詩學季刊」、「笠」、「創世紀」、「藍星」、「台灣文藝」、「幼獅文藝」、「中外文學」、「聯合文學」等刊物。

詩作「開罐器」選入【1998年台灣文學選】(前衛出版社);
詩作「言語死亡事件」選入【89年詩選】;
詩作「中生代詩人」選入【90年詩選】;
詩作「通訊錄」選入【91年詩選】。
詩作「黑暗」選入【九月悲歌】(南投縣政府出版),
並由美國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杜國清教授英譯收入【台灣文學英譯叢刊】
(Taiwan Literature English Translation Series);
詩作「流傳」選入【薔薇不知】(桂冠);
詩作「目箍紅」等7篇選入新世代詩人大展(台灣詩學季刊);
詩作「浪潮退去」選入【鳥與生態】(行政院出版)。
散文曾收錄於【新獨居時代】(元尊文化)、【鬱卒的時候】(麥田)、【消失的海岸】(聯經)。
曾獲第32屆吳濁流文學獎新詩正獎、玉山文學獎新詩正獎、台中縣文學獎、台中縣兒童文學創作獎、台北市公車詩文甄選獎、全國文藝季創作獎、台灣日報現代詩評審獎、南華大學哲學論文獎……等。
2001年詩人節曾受邀於台中市立文化中心朗誦詩作。
著有《青年詩人十家》(合集,爾雅出版社)。


紫鵑
楓情萬種文學網觀摩作家。
詩作散見各詩刊。2002年獲得優秀青年詩人獎及最佳廣播劇團體金鐘獎。
詩是最精簡的語言,卻不在於艱深文字。詩是豐富的藝術品,卻不在於高難度雕琢。
詩反應寫詩人的思考模式與觀念,有時只是一種釋放的情緒。
對我而言,詩則是夾在生活書頁上,自然的書籤。
作品在明日報個人網站的網路發表。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winniehs/


冰夕
女,出生台北,雙魚座,現為上班族。於2001年網路塗鴉, 目前擔任《喜菡文學網》投稿詩區版主群。
並與一群熱衷詩、文的同好籌組〈我們隱匿的馬戲班〉
http://www.taiwanpoetry.com/forum/login ... 58&start=0
及明日報主持個人新聞臺〈夢十三〉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Faninsa777/
☆常出沒《喜菡文學家族》、《楓情萬種文學網》、《吹鼓吹詩論壇》。
作品散見文學人詩報、年度詩路2001詩選集、國語日報、乾坤詩刊等 。


絲襪
本名:顏寶霜
年齡:近20(指上班族資歷,扣掉翹班摸魚談戀愛跟幻想的時間約莫這麼多)。
楓情萬種文學網駐站作家、優秀文學網小說樓VIP 。
作品散見網路各大文學網。
2003年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說集《與鬼魂共舞》。


丁威仁
1974年(民國六十三年)出生於基隆。現為東海大學中文系博士候選人。
現任逢甲大學、東海大學中文系兼任講師,開設課程為大一國文、新詩閱讀與習作、現代文學欣賞、現代小說等課程。笠詩社同仁。曾獲九十年度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新詩組首獎、全國優秀青年詩人獎、全國學生文學獎等獎項。
新詩〈造型花蓮—海岸你的山脈〉獲選入《八十七年詩選》與《中國詩歌選》;
〈法西斯獨立廣場〉獲選入《九十年詩選》。
已發表現代與古典文學論文數十篇,即將結集。
碩士論文《三曹時期北地士人惜時生命觀研究》亦將修改付梓。
學術研究方向為台灣文學、現代文學與中國古典文、哲學。
博士論文即將撰寫《明初詩學理論研究》。
民國八十七年曾出版第一本詩集《末日新世紀》(文史哲出版社)。
類屬這般甄文評選的模式挺好的
值得觀摩和推廣

祝福得獎人都能夠再接再厲
再創個人筆耕生涯的高峰

只要創作意念仍在
生活的鬥志便不會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