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得獎公佈】【第一屆 林榮三文學獎 】

過期文學獎資料提供參考

版主: 黃木擇

徵文辦法

主辦:林榮三文化公益基金會

協辦:自由時報

宗旨:獎掖以文學表現生命力的作者 ,激勵台灣文學創作。

資格:凡具中華民國國籍者皆可參加。

獎項:
一﹑短篇小說獎:字數八千至一萬兩千字以內。
首獎一名,獎金五十萬元,獎座一座;
二獎一名,獎金二十萬元,獎牌一面;
三獎一名,獎金十萬元,獎牌一面。

二﹑散文獎:字數三千字至四千字以內。
首獎一名,獎金二十萬元,獎座一座;
二獎一名,獎金十萬元,獎牌一面;
三獎一名,獎金六萬元,獎牌一面。
   
三﹑新詩獎:行數五十行以內。
首獎一名,獎金十五萬元,獎座一座;
二獎一名,獎金八萬元,獎牌一面;
三獎一名,獎金五萬元,獎牌一面。
   
四﹑附設小品文獎:字數一千字以內。
得獎者十名,每名獎金二萬元,獎牌一面。

應徵條件:
一﹑作品必須未曾在任何媒體、網路、出版品發表,嚴禁抄襲及代筆,一經發現,取消得獎資格。

二﹑以中文寫作應徵。

三﹑每個項目以應徵一篇為限。

四﹑林榮三文化公益基金會同仁、自由時報「自由副刊」同仁不得參加。

應徵辦法:
一﹑手寫稿或中文列印稿(字級12級)皆可,不退稿,請自留底稿。請以一式三份郵寄。

二﹑請以另一張紙書寫本名、筆名、戶籍地址、通訊地址、聯絡電話、生日、身分證字號、學經歷。資料不符者,不予評選。
     三﹑來稿一律掛號郵寄「24143 台北縣三重市重新路三段十號五樓林榮三文化公益基金會收」,信封上請註明應徵獎項,如「應徵短 篇小說獎」、「應徵散文獎」、「應徵新詩獎」、「應徵小品文獎」。 應徵多項者,請分別封裝掛號郵寄。

收件日期:七月一日起收件。

截稿日期:八月十五日截止。郵戳為憑,逾期不受理。

評審過程:
一﹑本會收件後,即刻編號,每篇作品皆以無記名方式送交評審。
二﹑分初審、複審、決審三個階段,聘請專精作家學者進行評 審。

揭曉日期:分兩階段揭曉。
第一階段於十一月一日揭曉「短篇小說」、「散文」、「新詩」決選 入圍名單,及「小品文」得獎者十名,名單刊登於當日自由時報、 自由時報電子報及本基金會網站。

第二階段於頒獎當天現場揭曉各獎項的首獎、二獎、三獎。決選入 圍者,可獲決選入圍紀念章及禮品一份。

頒  獎:另行公布頒獎日期及地點。

注意事項:
一﹑所有得獎作品,本基金會保有發表權、轉載權。編入文學獎作品集及相關出版品時,不另支稿費。

二﹑本辦法如有未盡事宜,得隨時修訂公布。

林榮三文化公益基金會www.lrsf.org.tw
第一屆 林榮三文學獎 頒獎典禮實況
這場盛會,是美麗的開端
第一屆 林榮三文學獎 頒獎典禮實況

◎攝影/陳嘉銘、臺大翔

一句話說心情!

(文字採訪:羅珊珊、黃麗群、孫梓評)

伍軒宏(短篇小說首獎):

「這該不會是真的吧?」

一舉奪下短篇小說獎首獎的伍軒宏,臉上雖然看不出激動的表情,但是他仍然很開心,他覺得,「說故事的時代又來了」,雖然一開始只是抱著「我也想要試試看的心態」,但他很高興有人讀出這是一篇「wonderful story」。

鍾文音(短篇小說二獎、散文三獎):

「兩次上台是一種獨特,而我永遠喜歡獨特。」

鍾文音以〈鏽〉獲得短篇小說二獎,又以〈城市演習〉另得散文三獎。這樣講著的時候她臉色緋紅,喜氣洋洋。

賀景濱(短篇小說三獎):

「坦白講,得第三名,滿失望的。」

此刻人在上海,因為護照掉了而無法順利返台參加頒獎典禮的賀景濱如此說道。然而在評審會場,總有評審委員對這篇小說大力支持,而他也補充說明:「不過,話說回來,每年的文學獎就像是一場文化上的大拜拜,祝大家都吃得開開心心。」

李進文(新詩首獎):

「謝謝你們讀出了我想說的一切。」


小品文得獎者合照。
參加過不少次文學獎的李進文,表示這是最緊張的一次。最讓他覺得感動和開心的是,評審們真的讀出了他詩中想要表達的一切。他認為在動盪不安的今日社會,文學留下了一些值得反芻的東西,而在這樣的時代創辦文學獎,也讓人們看到了夢想和希望。

凌性傑(新詩二獎):

「寫出生活,此外無他。」

凌性傑表示,以前的他,對寫詩的感覺是沉重而艱難的,最近他決定不再寫所謂的政治正確的詩。能把生活寫出來,凌性傑覺得才是真正快樂且對自己有意義的。這首詩是三、四月就寫好了的,原詩更長,還好這次的上限是五十行,讓詩人更有揮灑的空間。

林婉瑜(新詩三獎):

「28歲前的肯定,意義非凡!」

得獎作品〈尋找未完成的詩〉可說是一首「以詩言詩」的作品。作者林婉瑜在這次新詩組的得獎者之中,是年紀最輕的一位,她很開心能夠在二十八歲以前得到重要文學獎的肯定,並表示對於詩的思考,是她今後將持續不懈的課程。

蔡逸君(散文首獎):

「文學是一場馬拉松賽跑,堅持到最後就會得到勝利。」

上台致感言時,蔡逸君謙虛溫和地感謝了所有的人,自己的心情隻字未提。回到台下,請他談談自己得到大獎的剎那感受,他微笑、沉吟,做出這個可能看來平凡,但對寫作者來說卻點滴在心頭的比喻。

米爾(散文二獎):

「滿意外的!」

請年輕作者米爾簡單說說得獎的心情時,他難掩靦腆之色,想了半天,終於說出這一句。


與會嘉賓翻閱十一月一日於自由副刊揭載的決選入圍者特刊。
頒獎典禮.會外篇

季季:

長期擔任編輯工作的季季,在退休後大聲疾呼「我最想好好寫小說」,但是與張子靜合著《我的姊姊是張愛玲》之後,彷彿被視為傳記作家,眼前有3-4本傳記等待完成。她笑說,「這也算是緣分吧!」此外,她明年亦會陸續推出「季季作品集」。(孫梓評)

愛亞:

剛從梨山回來,神清氣爽的愛亞,雖然暫時沒有小說創作的計畫,但是她正著手進行一本有關「老榮民口述歷史」的故事。(孫梓評)

林文義:

作家林文義對林榮三文學獎的創辦相當肯定,他指出這是一個與國內現有文學獎都不同的獎項,正如協辦的自由副刊也是一個獨樹一格的副刊,擁有自由開闊的精神。他比喻這個年輕的獎就像一面鏡子,映照著資深前輩對潛力無窮新秀的期待。(羅珊珊)

吳鈞堯:

《幼獅文藝》主編吳鈞堯帶著可愛的兒子吳奐雨一起出席。他手邊已完成「金門三部曲」的首部,全書約七萬字,以23個短篇處理金門史實上1911-1949年的人物故事,他將陸續完成這系列的寫作。(孫梓評)

林黛嫚:

去年出版了小說集《平安》,今年出版散文集《你道別了嗎?》,《中央副刊》主編林黛嫚現身頒獎典禮,她笑說此刻沒有任何寫作計畫,一切歸零,重新開始。(孫梓評)

歐笠嵬:

定居台灣的法國畫家歐笠嵬也現身在會場,他蓄著俏皮的鬍子,用帶著可愛腔調的中文說起他最近在進行的創作計畫:《缺乏》,每一則文字都搭配他的圖。他笑說自己「中文還沒有老掉,但法文已經老了。」想必有很多新生的字眼,已經在他的圖文裡長出綠葉。(孫梓評)

李幼新:

問知名影評人李幼新最近忙些什麼?他興高采烈地展示身上的鸚鵡T恤,說:「我最近對動物權很有興趣,特別是鳥類,你看,這是我家養的鸚鵡!」除此之外,李幼新也有寫作計畫正在進行,「我幫我母親做口述歷史,已經四十萬字了,想要花點時間好好整理、出版。」(黃麗群)

何致和:

剛出版長篇小說《白色城市的憂鬱》,作家何致和亦繼續就讀比較文學博士班。他同時馬不停蹄地繼續另一個有關馬祖東引島的長篇小說計畫。對於創作和念書,他有很妙的比喻:「寫作像釣魚,念書像砍柴」,各有其輕鬆與費力之處。(孫梓評)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5/new ... ticle1.htm